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基金报
素以稳健著称的纯债基金,单日净值下跌幅度竟然超过10%,比股票基金都跌得多,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究竟怎么回事?
单日大跌10.86%
6月23日早间,天天基金网等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中信建投景安C前一日净值大跌10.86%,单位净值由1.0027元跌至0.8938元。
不过,在C类份额单日大跌近11%的同时,该基金A类份额净值却并未出现异动,6月23日涨幅为0.02%,在正常涨跌幅范围内。
资料显示,这只基金成立于4月20日,是一只成立刚满两个月时间的次新中长期纯债基金。从规模看,A类份额募集到65.5亿元,C类份额仅有0.02亿元。
基金合同生效的公告显示,该基金认购市场为11天,最终有效认购总户数为410户,认购户数偏低。
在该基金C类份额净值出现异动后,销售平台讨论区里投资者们也纷纷表示诧异和疑惑。
有人惊讶道,“10个点,天哪。”还有投资者直接发问,“能否说明一下发生了什么,学习一下。谢谢!”
或为大额赎回所致
针对基金净值异动的情况,
“可以看到,该基金份额净值的计算是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小数点后第五位四舍五入,由此产生的误差计入基金财产。”这也是此前行业基金净值普遍采取的计算方法,若是四舍,剩下的持有人就会受益。要是五入,那相差的部分将会给留守投资者造成损失,即留下的持有人需要共同承担多付的“五入”的钱。
结合该基金持有人户数和规模数据,业内人士判断,该基金净值突然暴跌并非源于基金持仓个股涨跌,很可能是发生大额赎回所致。
发生大额赎回时,由于净值精度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尤其当基金发生巨额赎回时,赎回比例占到基金规模的70%-75%以上时,会对基金净值产生影响,进而对交易及份额持有人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
举例而言,假设某基金总份额1,0010,0000份,单位净值是1.07150,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公布的净值是1.0720,则每份基金相差0.0005元。若机构赎回1亿份,即多支出了5万元。
但如果保留小数点后8位,则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情况。还是假设一只基金总份额1,0010,0000份,单位净值是1.071543216,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实际净值是1.07154322,则每份基金只相差0.00000004元,若赎回1亿份,仅多支出4元。
也就是说,小数点保留越多,则剩下持有人多出的钱越少,对基金净值的冲击相对就比较小。
多只基金调整精度应对巨赎
此前,因遭遇大额赎回,为避免基金净值异动,不少基金基金发布启动净值精度应急调整机制的公告。
就在6月22日,东海基金发布公告,东海祥瑞债券于6月21日发生巨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经本公司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自6月21日起提高本基金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
据该基金今年一季报,该基金总规模仅0.08亿元,规模非常小。截至去年末时,总份额不到两个亿,机构客户占比28%。此次遭大额赎回,与其他基金类似均为机构资金撤出所致。
事实上,该基金并非6月份第一只公告遭大额赎回的基金。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至少有8只基金发布提高净值精度公告,原因均为遭遇大额赎回,其中债券基金占比较高。遭大额净赎回的基金公司中,大型基金公司和中小型基金公司均未能幸免。
一般而言,因发生大额赎回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的基金产品,普遍规模比较小。业内指出,易发生巨额赎回的基金,普遍具有两点特征,其一,规模低于5亿;其二,单一机构投资者比例超过20%。
过去数年来,大多数债券基金几乎成为机构资金的“专属定制基金”,债券基金频繁发生因遭大额净赎回导致净值暴涨暴跌,但债券基金作为风险较低的基金品种也是不少普通投资者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业内建议,普通投资者在申购债券基金时应尽量规避机构资金占比较大的基金,以免因大额净赎回造成不必要损失。
基金公司多手段应对
基金净值异动,对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而言都不是好事。而为应对因大比例赎回导致的基金净值暴涨暴跌问题,基金公司采取了多种手段。
“不少机构定制基金在遭遇机构撤资后,沦为迷你基金,基金经理对此也感到很为难。公司有一只债券基金为机构定制,成立后就遭遇市场大跌,机构投资者陆续赎回,导致基金净值缩水至4000万,一度陷入清盘危机。”华南一位公募固收人士介绍道。
为了避免大额赎回带来的流动性挑战,除提前调高净值精度外,基金公司还会采取一些应对方法。
基金公司人士介绍道,“我们通常要求机构客户在大额申赎的前一天告知。“如果客户一次赎回超过10%或者20%,我们需要提前预留流动性。”
另外,提升产品容量和对大额资金进出的承载能力也很重要。“在持仓上尽可能持有流动性更好的债券,同时持有一部分利率债。此外,每个月让一批债券自然到期,以此应对市场突然大跌,或者客户大额赎回的情况。”上述人士表示。
对投资者而言,基金管理人需要尽可能地让其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帮助其匹配到最适合其资金属性的基金产品。
突发!91岁默多克又要离婚?巴菲特突然出手,抄底这只重仓股!媒体:“普京向基辅政权发出最后通牒”
e公司讯,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开盘跌0.57%,上一交易日凌晨夜盘收跌0.47%。
在基金投资中,很多人都是先看收益,喜欢追涨短期高收益的基金,对风险没有足够重视,导致长期下来基民收益落后于沪深300指数,远远跑输偏股基金指数,今天就聊聊基金的风险。
一、基金的风险有多大?
过去3年
沪深300指数*回撤达34.8%,
主动股基指数回撤达33%;
约73%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30%;
约1/3的基金回撤超过40%;
像这样的回撤幅度,大约每3年就要遇到一次(2008,2012,2015,2018,2022年)
过去10年
沪深300指数*回撤达47%;
主动股基指数和偏股基金平均回撤超过50%;
约97%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30%;
约88%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40%;
约57%的偏股基金回撤超过50%;
还有数百只基金回撤超过60%;
芒格曾说过,在投资生涯中经历两到三次50%的跌幅都是正常的,不过我们在过去15年就遇到过两次了(2008,2015年),看来以后还要破纪录。
二、高风险≠高收益
我们都知道,想要取得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尤其是中短期。
但有时承担了高风险,却带来了更大的损失,所以,高风险≠高收益,下面举些例子:
1)差基金的主要特点,回撤控制较差
在上一篇文章《好基金的特点有哪些》中,过去十年还有2只基金在亏损,其它基金收益也很低,严重跑输了指数和平均,而他们都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即使有风口加持,回撤依然很重要
这是某医疗行业基金,最近几年也算是占过风口的,期间有三年表现都非常*,表现靠前,但是两次大回撤让它元气大伤,7年了还跑输于同类平均。
第一次是在成立不久之后遇到了50%的回撤,此后4年才回本,并且持续落后于同类平均(有几人能忍?)。
第二次是凭着市场风口,领先于同类平均,但是随后遭遇了50%的回撤,再一次落后于同类,这次回撤让收益从247%直接跌至80%(这么大幅度让人怀疑);
是的,你没看错,51%回撤直接让收益减少了167%,大部分利润已回吐,如下图:
数据Choice
三、大回撤带来的伤害:
上面这只基金,连续多年收益一直领先,但这一次50%的大回撤,不仅落后于同类平均,还让收益从159%跌至39%,6年的收益都快跌没了,这次大回撤无论对基金净值还是持有体验都非常不利。
(图5天天基金)
这只也算比较好的基金了,成立近17年*收益达1566%,之前也火了好几年,不过最近10年有点跟不上同类,主要原因就是经历两次大回撤。
其中2015年那次回撤50%,收益从1182%直接跌至558%,收益少了624%,用了5年才慢慢涨回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等得了5年)。
可惜的是刚恢复到前期高点不到一年,又遇到一次46%的回撤,收益从1566%跌至927%,再次损失639%的收益。
类似这种过山车式的收益曲线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回撤的背后:
大家应该看到过这样的数据:
亏30%涨42.8%回本;
亏40%涨66.6%回本;
亏50%涨***回本;
亏60%涨150%回本;
由此可见,回撤越大,回本的时间越久,带来的损失和心理影响也越大,等收回损失后,这一波行情也到了中后期,又进入到高风险阶段,然后再循环(如图5)。
如果一买入就遭遇大回撤,也会非常难过,这个在2015年,2021年入市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比如,今年3、4月份就有很多朋友比较绝望,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和预防,以后还有比这更痛苦的。
另外,随着我们投资年限的增加,资产收益率也越来越高,历一次40%以上的大回撤,对资产收益都有很大伤害,这个伤害可能是回撤幅度本身*10倍甚至更多,我从2021年以来就深有体会。
五、总结: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不是一句口号,虽然大家入市时都看到过,但真正了解风险的并不多,也没有足够重视。
希望这篇文章结合上一篇:《好基金的特点有哪些》,能够引起大家重视风险,减少回撤。
所谓:缺乏风险意识就是*的风险,如果重视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风格主动做些防控,自然可以提前预防并降低风险。
在下篇文章将会说明,基金风险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如何预防和化解。欢迎关注!
近两年来,“爆款”基金频出,在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和渠道营销的攻势之下,一日售罄的基金不在少数。经过近一段时间市场波动的洗礼,“爆款”基金的表现如何?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数据,2020年和2021年设立的188只新发“爆款”基金(指5日及以内募集完毕,且募集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的基金,下同),自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共计亏损1792.21亿元。“爆款”基金的净值表现也不佳,部分产品近一年净值跌超30%。
两年内成立的“爆款”基金共亏近1800亿元,多数净值下跌
2019年开始,“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大量新基民被吸引入场,随后两年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爆,“爆款”基金频出,“爆款”基金的赚钱效应又如何?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数据,2020年和2021年两年内共计成立188只“爆款”基金。自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这188只基金共计亏损1792.21亿元。其中,亏损主要来自于2022年一季度,这些“爆款”基金在这一季度内共计亏损1627.74亿元,而2021全年的亏损仅164.47亿元。
2020年-2021年两年内新发的“爆款”基金中,2021年利润前十名共计盈利151.93亿元,而亏损前十名共计亏损233.70亿元,其中不乏募集规模超百亿但在2021一年之内就亏损超过10亿元的基金,最多亏损超过50亿元。
从净值增长率来看,爆款基金的表现也难言乐观。根据wind数据,2020年、2021年两年内成立的募集规模在百亿以上且一日售罄的基金中,截至今年6月2日,仅有6只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正值,其余19只基金净值增长率均为负值;而这些基金的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全部为负值,*下跌超过30%。并且,这些基金中大部分规模已经相较网友分享规模出现较大缩水。
“爆款”基金的利润和净值增长情况诚然与市场行情有关,2020年全年A股市场呈结构性牛市,2021年A股三大指数全年均录得上涨但涨幅较上年缩小,而2022年开年A股出现了较大回落,上证指数一季度累计下跌超10%,深证成指下跌超18%。不过,投资者追逐“爆款”产品的一大原因就是期待其能收获强于整体市场的表现,因此,基金表现低迷也引发投资者不满,许多投资者称一些“爆款”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已经跌下神坛。
曾经创下超1300亿元公募基金发行认购历史纪录的“超级爆款”基金(启动比例配售后最终募集规模为297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已经跌至百亿元以下,近一年来该基金净值下跌达33.32%。有基民表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不配国民经理的称号”。
在这两年的基金发行大年之下,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天相投顾数据,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全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931.12亿元,2021年增长至1418.19亿元,增幅达到52.31%。其中,非货币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1174.38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62.29%。
权益类产品是基金公司管理费的贡献主力,并保持了较快增长。混合型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764.61亿元,占据全行业管理费收入的一半以上,较2020年增长了80.73%;股票型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增长也较快,达到56.54%,而债券型基金仅增长15.42%。
今年“爆款”基金难再现,“牛市产物”需谨慎?
今年以来,在A股整体的震荡行情下,曾经“爆款”基金的火热发行场景已经很少出现。根据wind数据,除了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之外,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几乎没有发行规模达到百亿元的,今年以来(按基金成立日统计)新成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7.96亿份,相较2021年的平均发行份额下降49.5%,相较2020年则下降了65.2%。
分产品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发行的清冷境遇更为明显。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变动不大,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则出现明显下滑。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2.90亿份,较2021年下降60.9%,较2020年下降82.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5.90亿份,较2021年下降69.3%,较2020年下降77.9%。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有扩大管理规模的需求,以增加管理费收入,同时销售渠道也有做大规模的动力,对于在市场高点发行的新基投资者往往会有更高的认购热情,可以说“爆款”基金是多方力量的产物。不过,基金业内素有“好发不好做”的说法,在市场高点建仓后续下跌的可能性大,规模过大对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也是更大的挑战。
前光大证券分析师刘均伟曾指出,“爆款”基金是牛市下的产物,而牛市是把双刃剑,可以让踩准节奏的基金产品成为爆款,但后续业绩表现若不尽人意,不仅规模缩水,也将对投资者带来伤害。“爆款”基金后续份额的变化主要受业绩主导,据其统计历年年末规模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据,大多数基金是依靠网友分享优势进入前十,且依靠网友分享规模进入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若后续业绩表现一般则规模将出现大幅下行。网友分享规模过高的基金往往在管理难度以及基金经理心理压力上均较大,若业绩表现一般,将面临大量赎回,对投资者而言造成的伤害极大,也不利于基金公司对客户的维护。
他建议,投资者的基金投资应更为谨慎,即使在产品数量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资金也逐步流向中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不必过分关注是否为“爆款”基金,而更多要长远来看基金的发展。同时,基金公司也应制定符合自身的战略产品布局,避免跟风引发踩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最近基金为什么下跌这么厉害》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最近基金为什么下跌这么厉害、富时中国a50指数实时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