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看待当前阿里的处境问题,以及如何看待当前阿里的处境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阿里巴巴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是有贡献的,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包容。
阿里巴巴现在依然是国内前二的互联网巨头,考虑到阿里系业务广泛,现金储备充足,核心业务相对较稳定,也在探索新业务的可能。阿里系在短时间内依然会是国内的行业龙头之一。不过考虑到阿里系现在确实也遇到了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政策和竞争。
阿里巴巴上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
2月份下旬阿里巴巴公布了2021年第四财季的财报,阿里巴巴当季度营业收入2425.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是204.29亿,比预期的310亿下降了足足74%,可以说是实际利润远不如预期。
营收和利润的改变最为直观,这中间当然也存在业务投资的可能,阿里也公布了,利润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商誉减值、以及所持有股权投资的价格变动导致的净收入减少。这当然是一部分原因,不过从财报细节可以看出,阿里云、本地生活、海外电商三大业务还在维持较好的增长,天猫、淘宝的电商业务已经到了增长瓶颈。
政策压力和外部竞争压力并进
自身业务的颓势其实还是相对较小的危险,对于一个成熟企业,维持增长就是好事儿,保持稳定依然非常不错,毕竟体量已经非常大了,维持较高的稳定性本身就是非常难的事情。不过一旦出现下滑,那就意味着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阿里系这几年遇到的*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政策压力,蚂蚁集团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质上就是金融企业,不过为了更好地对资本市场讲故事,保证企业在未来能够有较好的市盈率,将蚂蚁集团定位为一家科技公司很明显要有利。蚂蚁集团也确实做了一些IT技术,像一些Java开源技术、前端和UI设计语言,以及金融数据库等等,都是蚂蚁集团一直在做的,蚂蚁集团也希望这些技术能够被一些传统金融公司使用,即使这些技术不能产生直接利润。
政策的突然加码直接让蚂蚁集团的主要营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蚂蚁金团的主要利润来源有几个,第一个是商家手续费,第二个是淘宝流水通道费用,第三一个就是以花呗、借呗、网商贷为代表的信贷业务,这些业务是蚂蚁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国家政策收紧,阿里这块收入相当于一下就减少了,自然就压力大了很多。
外部压力也是更大的一方面,阿里系核心业务可以说目前遭到了重大的挑战,支付层面微信和云闪付数据一直在增加,这对于支付宝的冲击非常大。京东和拼多多对于阿里电商的挑战更是最为直接的,淘宝和天猫已经很难在保持增长了,京东开始蚕食天猫的份额,拼多多开始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阿里系电商要面临的挑战极大。
除了国内业务,海外业务也受到非常大的挑战,阿里巴巴海外*的业务是Lazada,Lazada*的竞争对手则是Sea集团旗下的Shopee,Shopee扩张极为迅速,也在国内办起了研发团队,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等多个市场表现良好,目前的业务体量已经实现逆转,阿里海外业务正在接受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内外的压力,阿里巴巴CEO张勇对阿里的人事做了调整,戴姗接管大淘宝业务,包括天猫、淘宝、阿里巴巴、阿里妈妈等电商业务全都在她的领导之下,而大淘宝负责人、也是阿里巴巴移动化功臣、阿里少帅蒋凡负责阿里国际业务,这是给阿里国际业务一个新的机会,也是给之前犯错的蒋凡一次新的机会。
阿里云中国区换帅,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同时兼任新升级的钉钉事业部负责人,“阿里云+钉钉”从基础技术支撑到企业管理形成“云钉一体”的战略。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已经离职,井贤栋再次以董事长的身份兼任CEO,阿里系其实是经历了较大的人事变动的,而每一个人事变动,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
内外夹击,欲罢不能
今天关于《如何看待当前阿里的处境》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