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和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押注美国通胀见顶、美联储可能很快放慢甚至结束加息步伐之际,华尔街的两大机构却表示,当前的反弹并不足以证明美股已经跌到底了。
桥水的首席投资策略师Rebecca Patterson认为,当前市场刻意忽略了美联储降低通胀的决心,而且刻意地忽略了随之而来的衰退风险。她直言,在不衰退情形下遏制当前的通胀,“似乎不太可能”:
美联储要么决定容忍通胀高于其2%的目标水平,要么将货币政策紧缩到足以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的程度。这意味着股票收益将不得不下降。
除此之外,量化紧缩正在升温。九月,我们会看到量化紧缩步伐的加快。我认为人们还没有充分关注这对市场可能意味着什么。
对于美国的宏观经济,她认为:
我们认为,尽管我们没有在整个美国经济中广泛看到增长,但可能会令人意外地出现下行。很多投资者没有看到的是我们当前所在的广泛的滞胀环境——增长正在放缓,通胀正在缓和,但通胀依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美股显然还没有为低增长的环境做好准备。
回顾过去100年的历史,在这种情形下,股市的表现是最差的。相反,与通胀挂钩的债券、黄金以及与通胀相关度较低的大宗商品则是在这种环境下值得持有的资产。
除了桥水之外,摩根士丹利的Mike Wilson团队也认为,当前的通胀和美联储对通胀的遏制措施,将继续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
该团队认为,即便通货膨胀开始下降,利润下降的风险同样难以预测。最重要的问题是经营杠杆,上市公司的可变成本目前正从2021年的高点走弱。如果美联储成功抑制价格压力,这一趋势可能会侵蚀收益。他们在近期的报告中称:
就像大多数人低估了通胀对经营杠杆的积极影响一样,我们认为他们低估了通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最近一个季度大多数行业的收入增长强劲,但Wilson团队通过从每股收益增长中减去销售增长来衡量的运营杠杆对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是负数。他们写道,尽管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利润率将在2023年扩大,但摩根士丹利预计经营杠杆走弱的趋势将继续下去。
摩根士丹利表示,这不是市场第一次对通胀对收益的影响判断失误。在整个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助长了通胀飙升,为许多公司带来了强劲的收益。相反,如果通胀下滑,那么很多公司的表现可能也会差很多:
仅仅因为通胀已经见顶,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下一轮美股下跌可能要等到9月,届时我们的负经营杠杆理论将更多地反映在盈利预测中。然而,由于美股估值过高,我们认为涨势*的部分已经结束。
安信证券手机app是安信证券出品的*证券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简单方便的交易环境,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股票行情,还可以随时买卖,许多投资产品选择,感受在线交易的便利性。通过该软件你可以了解实时股市行情,进行快速交易,基金理财等,支持实时股票行情浏览、安全快速的股票交易、基金理财、融资炒股融易赢、*研究团队打造安信*、行业领先的大数据团队提供热股榜、持仓分析等证券服务,还可以得到最专业的证券业务服务,简单操作易上手,懂股市的朋友基本都可以使用。除此之外,安信手机证券app*版还拥有智能选股、小安盯盘、扫雷车等17款基础工具辅助看盘选股功能,神奇九转、DK波段等10余款策略工具助您提高投资决策胜率,为您提供看盘、选股、择时、决策一条龙的投资服务,给你最准确的股市服务。
软件特色
1、 极速行情
沪深港多市场行情极速触达,智能盯盘股价预警,尊享版Level-2深挖盘口数据,创业板、场内ETF、可转债等完整分区,多样化细分功能
2、智能决策工具
智能选股、小安盯盘、扫雷车等17款基础工具辅助看盘选股,神奇九转、DK波段等10余款策略工具助您提高投资决策胜率,为您提供看盘、选股、择时、决策一条龙的投资服务
3、便捷股票交易
支持融资融券、港股通、新三板、期权等多品种交易,支持定价买卖、止损止盈、Alpha-T等智能条件策略,支持图形化买卖点展示,看盘、交易、复盘随心所欲!
4、特色投研服务
安信研究智库、1000+*投顾敏锐把握市场方向,全天候直播解读市场热点,推出优质股票池、组合、十大金股多款投研服务,随时随地在线咨询互动,做您的投资好帮手!
5、专业复盘工具
安信账单、交易回顾、账户分析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投资复盘分析。为您记录每日的收益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诊断每笔操作,助力优化投资策略!
地址:http://www.ddooo.com/softdown/54958.htm
安信证券手机app*版使用方法
1、下载站内小编提供的安信证券手机app软件,并安装到安卓智能移动端;
2、然后打开软件,在首页展示了股市方面的资讯,你可以了解股票最近的消息
3、在第二个行情栏可以看到各种股票的升降情况
4、在交易栏你就可以对股票进行操作了
软件功能
1、配置有更强大的证券行情分析工具;
2、提供下载更完整的基本面数据;
3、具有更开放的数据接口和系统智能化操作;
4、图表分析、新闻资讯、信息地雷,助您成功决策
5、界面下单、电话下单,单单快捷
6、其次还有更多的个性化手机炒股功能。
软件亮点
1、智能选股
人气投顾随时提问、股票诊断帮您更优选择
2、极速行情
沪深港股市行情、智能盯盘股价预警、超级level-2
3、专业数据平台
覆盖全球大盘指数、公司资料、投资研报的庞大数据库
4、便捷股票交易
港股通、盯盘时闪电下单、秒速查看分时、委托与持仓、新股申购一键触达
5、精选财经资讯
持仓股涨跌提醒、自选股涨跌分析与机会提示、自选股热门主题推荐、龙虎榜必读、语音早参、7×24财经直播、*投顾课堂
针对华为,美国再次出手,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至此,包括华为在内总共有150多家关联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
列入这个清单有什么后果?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切断这些公司和美国有关的交易。
一开始,华为只是不能从美国购买芯片,也不能委托在美国的公司为其设计和制造芯片。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制裁不断升级。
现在,任何公司,不管在不在美国,只要用了美国技术,都不能为华为及在名单上的关联公司制造芯片。
一系列制裁措施切断了华为麒麟系列高端5G芯片的供应,原来为华为代工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因为上述制裁措施,从9月14日起,将停止为华为供货。
图穷匕见,美国对华为持续加码的打压,要害都是芯片。
悖论
芯片对于5G至关重要,5G的通信设备需要大量高性能的芯片。制作芯片的原材料半导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导电材料。
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姬扬解释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就是芯片,所以业内经常把半导体和芯片两个概念等同。
由于芯片行业的产业链条较长,很难有一家公司能覆盖从材料研发到芯片设计再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华为目前掌握芯片的设计,但是生产由其他公司代工,这也正是美国打击制裁的关键点。
切断华为5G芯片的代加工,无疑给华为沉重一击,而美国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就能全身而退了吗?
在美国的制裁下,断供华为,对许多芯片公司来说,最直接受影响的是“订单”。
美国的芯片巨头高通公司是华为芯片的供应商之一,今年业绩大幅跳水,2020财年二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9%。同期,另一家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净利润也同比下降75%。
美国博通公司的CEO更是直接道出了背后的原因:
“地缘政策”的不稳定和对大客户的出口限制是主要影响因素。
不光是利润,制裁对美国公司还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笔者和某芯片设计企业的工程师聊了聊,他长期奋战在芯片采购、设计的第一线,实践经验极其丰富。
在他看来,华为这一类通信巨头,对相关美国企业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订单。
就拿美国占*优势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行业而言,EDA被称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就像电脑需要操作系统一样,设计芯片离不开EDA软件。美国的芯片设计软件优势来源于数据库,数据越丰富,软件越好用,而这些数据来自于制造端的反馈。
本质上来说,有订单需求,工厂才能开工,开工才有资金和数据反馈,才能推动工艺进步。订单—生产的循环频繁了,数据反馈就越多,EDA软件也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他以台积电为例说明,台积电的一些工艺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因为台积电的客户全是像华为这样的大客户,订单大,覆盖的应用场景广泛。
所以,芯片行业技术的进步是特别依赖市场需求驱动的。
现在*的需求市场在哪里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是全球*的半导体产品消费国家,相当于美国、欧盟及日本市场的总和。
中国购买了世界芯片出口总量的54%。
随着5G建设的深入,物联网、智能汽车等产业落地,中国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显而易见,从市场需求角度来说,中国是世界芯片行业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少了来自中国的巨大订单需求,美国半导体企业也难以维持现有产能规模,需要巨大投入的技术进步也可能会变成空想。
对此,*通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都是市场经济,美国企业要看投资回报。花了几十亿美元做的生产线,现在不让它给中国企业代工,*客户就没了,它给谁代工?它干嘛要去投入? ”
从这一逻辑推导,美国的制裁实际上是一种悖论。某种程度而言,制裁中国也等同重创美国在这一行业的领先地位。
面对这种无妄之灾,美国半导体企业也在寻求破局。很明显,他们还是希望和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高通先是在近期与华为达成专利和解,华为只用支付其18亿美元就能继续使用高通的专利技术,远低于苹果的45亿美元。高通公司还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呼吁取消该公司向华为出售芯片的限制。
高通的理由是,美国针对华为的禁令会把价值80亿美元的市场让给海外竞争对手。
高通的担心不无道理。
因为美国政府的围堵打压,波士顿咨询的报告调研发现,华为正积极在寻找韩国和欧洲的芯片供应商;而OPPO、小米等中国企业,虽然暂时没有进入美国的实体清单,但为了防范潜在风险,也在主动使半导体供应商多样化。
报告预测:禁令会直接威胁美国半导体行业从中国设备制造商那里获得的约490亿美元收入,这将占总收入的22%。
美国人的重拳出击让美国自己人为此买单。
此情此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姬扬评价道:
“虽然美国政府希望中国能被孤立,然后让美国来占领世界市场。但这些政策更大的可能是美国把自己跟世界的联系切断。”
切断自己技术进步的路径、给自己的企业造成伤害,之所以美国要做这种自损1000,伤敌800的事情,背后或许有更深层的焦虑……
瓶颈
美国在焦虑啥?要从尺寸只有头发丝万分之一的晶体管讲起。
简单说来,晶体管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的一种元器件,可以控制电压。在芯片上的晶体管可以做得非常小。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晶体管数量可达数以十亿计。
芯片生产流程简化图
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块点接触式晶体管,而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发明了第一块芯片……随后,美国在全球芯片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而现在,美国遇到了瓶颈。
挡住美国的东西,不是资本,不是人才,而是摩尔定律的失灵。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用于总结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
这一定律内容大概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产品价格却能保持稳定。
翻译一下,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成本稳定的情况下,芯片上的晶体管尺寸可以做得越来越小,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可处理的信息量更大,芯片的性能也就提高了。
今天可以在一台小小的手机内,就基本实现十年前台式电脑才能实现的功能,而价格反而更低,这就是摩尔定律带来的福利。
综上,正常情况下摩尔定律的三个要点是:
性能提升
成本基本稳定
有明显规律性
芯片大小变化
但摩尔定律进阶到今天,三要素都在动摇。半导体晶体管尺寸逐渐触及到物理极限,难以继续缩小,这也就意味着芯片上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难以继续增加。
“摩尔定律过去是每 5 年增长 10 倍,每 10 年增长 100 倍。而如今,摩尔定律每年只能增长几个百分点,每 10 年可能只有 2 倍。因此,摩尔定律结束了。”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19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如此预测了摩尔定律的未来。
不但是黄仁勋,摩根士丹利也在一份报告中认为,传统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已经放缓,摩尔定律的失灵就是明证。目前领先的海外制造厂的优势可能会缩小,因为前沿开发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为了衡量芯片的技术进步,行业内用了“制程”这个概念,随着芯片上晶体管的尺寸减小,制程也就越小,芯片上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就越多,也就是说制程越小,芯片的性能就越好。
就拿芯片龙头英特尔来说,到了14纳米制程,研发就已举步维艰。英特尔在这一水准被卡了整整5年。到了10纳米制程,英特尔也一延再延。而到了7纳米制程,又迟到了3年,今年第一批7纳米处理器该上市的时候,进程又被宣告延后6个月。
摩尔定律失灵会带来什么?首先就是成本。
研发费用会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
曾在中芯国际,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巨头任职10多年,现任一家风险投资基金首席投资官的曹韵告诉笔者:
在90纳米制程阶段,一座芯片厂的建设和设备购买成本不过百亿元人民币,然而到了7纳米,这个成本增长10倍,逼近千亿元人民币,而台积电正在研发的3纳米制程,研发费用加上资本支出至少在万亿元人民币级别。
这对美国而言并不是好消息。
一方面,在芯片行业处于先进地位的美国即将进入瓶颈,能够突破现有极限的新材料距离现实还很遥远,后面还有中国、欧盟等后来者。
另一方面,在芯片产业的下游——5G通信网络上,中国企业握有优势,中国的华为、中兴、OPPO和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家企业一共拥有全球36%的5G标准必要专利,5G关键技术专利更是位居全球首位。
优势领域逐渐进入瓶颈期,在劣势领域又被拉开差距。
美国也许要失去未来,焦虑可想而知。
追逐
美国的极限打压,首先让我们认清了现实。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姬扬发现,这几年,政府对科技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认识明显更加深刻,而且推出的支持性的政策更加具体,数量也越来越多,力度也加大了。
虽然起步较晚,目前中国的芯片自给率也较低,高端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但中国芯片产业正在专注积蓄力量,为今后的突围时刻准备着。
随着摩尔定律到达极限,芯片产业逐渐进入后摩尔时代,更新换代速度开始下降。姬扬认为,现在是身为追赶者的中国芯片产业的好时机。
“我们实现国产替代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不管是政府还是市场,他们都知道目标在哪里。”
8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程小于28纳米,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公司*将可享受长达十年的免税期。对于头部公司的扶持可谓“史诗级别”。
在政策大力推动,并且优先扶持*技术公司的方向下,头部公司突围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不光是中芯国际,中微电子、北方华创、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华大九天等公司,均已经在芯片设计软件、晶圆代工与芯片生产、封装测试等环节出现了可圈可点的地方。
就拿国内的半导体封装测试行业举例,它是芯片制造的最后一环,用于保护半导体中的晶圆裸片,连接裸片与外部电路板等零件。该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准已经相差不远。
本土的三大封测厂商——华天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已经拿到约30%的市场占有率,封测成为可能在短期突破实现完全国产替代的环节。
9个月前,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41亿元,至少撬动累计过万亿元的资金助力产业发展。
越是风浪,越生出坚韧。
去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武汉考察时候强调:
“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两个“前所未有”,既是对芯片产业,半导体存储科技的督促,也是对中国科技勇攀世界高峰的殷殷期许。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星星和灯光都知道。
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无数盏彻夜闪烁在张江、科技园、坂田基地、五道口、中关村、合肥高新区的灯光。勤劳而勇敢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正在用一种无声但又震耳欲聋的方式诠释问题的答案。
玉渊谭天(ID:yuyuantantian),
本期
作为金融人才最向往的华尔街,永远不缺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是六位数的年薪,也不足以吸引毕业生进入华尔街这个艰苦的世界。
自本月初以来,华尔街十多家主流投资银行已经陆续提高初级分析师的薪资待遇。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纷纷将初级员工的年薪从8.5万美元提升至10万美元(约合64.8万人民币),高盛甚至涨到了11万美元/年(约合71万人民币/年)。据悉,初级分析师通常由应届毕业生担任,他们的薪资是华尔街*工资标准。
尽管如此,华尔街的饭碗对于毕业生来说也已“不香”。据相关调查显示,去年,美国排名前五的商学院平均将7%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送进投资银行,低于2016年的9%。其中,哈佛商学院仅有3%的毕业生在投行工作。金融人才正选择脱去精致的西装,换上了西海岸的格子衬衫,谋求更满意的工作。
华尔街提高*工资标准
和其他行业相比,金融领域的高薪一直有目共睹。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十多家华尔街投行自本月以来纷纷提高了初级员工的薪资标准。
摩根大通将初级员工的年薪从今年六月底的8.5万美元提高至10万美元,加薪幅度的拓展范围包括初级分析师、初级销售、交易员等。
据外媒报道,摩根大通的具体加薪标准为:第一年销售、交易和研究分析师的年薪水平将从8.5万美元提升至10万美元;第二年分析师薪酬将从9万美元升至10.5万美元,第三年员工的薪酬将增加1.5万美元至11万美元。有知情人士表示,以上调整将于明年2月生效。
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和巴克莱也都将入职一年的新人分析师年薪上调约1.5万美元,升至10万美元。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今年早些时候都将这类新人的年薪提高了1万美元,从年薪9.5万美元上升至11万美元。
高盛是最后实施加薪行动的大型投资银行。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高盛将给入职一年的分析师上调年薪,从8.5万美元涨至11万美元,入职两年的分析师年薪将从9.5万美元涨至12.5万美元,入职一年的助理年薪从12.5万美元涨至15万美元。
以此估算,高盛对上述员工的年薪涨幅分别为超过29%、31%和20%。知情人士表示,高盛的初级银行家本月晚些时候会了解他们奖金的情况。也就是说,根据个人晋升的情况,他们可能拿到占薪资多少百分比的奖金。
在薪酬和福利方面,投资银行通常会步调一致,希望能吸引足够的有才华的员工。高盛此次加薪不仅达到了竞争对手的薪酬,而且还超过了它们。有猎头称,此举最终可能会迫使竞争对手与该银行为初级分析员提供 年薪11万美元的薪水。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此次大规模对初级员工的加薪源自于今年3月高盛内部被爆出初级分析师遭受极高的工作强度。
界面职场此前报道,高盛13名入职不超过一年的新人分析师撰写了一份初级分析师工作强度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入职高盛的新人分析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95小时,从凌晨三点开始每天睡眠时间仅五小时,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这样的工作状态在六个月之内不到改变,大部分初级分析师表示自己会选择离开高盛。
“金融民工”用命工作
西装革履,年薪百万,这是大众对投行精英最直观的感受。但他们高昂薪资背后,是枯燥而又高强度的工作。
今年以来,并购咨询业务一直炙手可热,全球交易量在创纪录的上半年飙升至超过两万亿美元。尽管能够获得丰厚的奖金,但在业务激增的最繁忙时间里,这些华尔街银行员工们每周至少要工作105个小时以上,相当于每天工作15个小时,全周无休。
在高盛的内部调查报告中,更有初级分析师表示自己最多的时候每周要工作110到120个小时,“这远远超出了‘勤奋’的标准,而是‘非人’的待遇。”
《纽约时报》近日采访了多名在投行工作的年轻人,有部分应届生确实计划继续从事金融行业,但是更多是担任分析量化职位而不是投行业务;另一部分年轻人则表示,依然重视投行的经验来丰富简历,但是不会长期从事这项工作。
报道指出,随着年轻的专业人士越来越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尤其在新冠疫情之后,员工更加青睐于远程工作——硅谷的科技公司正在普遍采用混合工作模式,但是华尔街仍然坚持员工回到办公室。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 (Jamie Dimon) 和高盛同行大卫·所罗门 (David Solomon) 等领导人表示担心,长时间的远程工作可能会损害贸易业务等领域,并可能削弱企业文化。
“尽管在家办公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不能替代在办公室工作。”戴蒙曾表示,有客户告诉他,摩根大通输给竞争对手的部分原因是“其他投行的员工都返工了,而摩根大通的员工不在。这是一个教训”。
此外,投行工作听上去“高大上”,但初级分析师实际上的工作十分枯燥。这些刚毕业不久的分析师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Excel、PPT打交道,整理更新大量数据,建立金融模型,制作展示文档等等。
他们晋升的途径固定而又艰辛。据摩根大通资产财富管理业务CEO玛丽埃尔多斯(Mary Erdoes)的说法,跻身精英阶层的“黄金入场券”就是工作一万个小时,即坚持“996”的工作模式三年以上。
并且,所谓的精英阶层也不过是更高一级的助理职位(Associate),仍然需要大量枯燥的数据分析的PPT展示,每周工作的时长也不会比初级分析师少。按照高盛*涨薪标准,助理的年薪在15万美元左右。
“我很难顺利地入睡,因为我的焦虑指数已经达到顶峰。”一名高盛受访者说。另有调查对象表示,继续保持这样高强度状态的工作会让他感到比失业更加恐惧。
华尔街显然听到了初级员工们的抱怨。除了普遍的提高薪水,高盛执行“周六规则”,要求员工每周五晚9点至周日早9点期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出现在办公室。摩根大通推出新技术来自动化分析师某些工作,并新聘请了200多名初级银行家。杰弗瑞则在员工福利上下功夫,提供了Peloton自行车、Apple Watch等其他福利,以感谢其1100多名分析师和同事在疫情期间努力工作。
金融人才穿上格子衬衫
很难具体追踪到进入投行工作的应届生数量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美国商学院一组数据显示,毕业生们对投行业务的兴趣普遍下降。
去年,美国排名前五的商学院平均将 7% 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送进投资银行,低于2016年的9%。其中,沃顿商学院毕业的银行家占总数的12%,而十年前这一比例超过五分之一;哈佛商学院仅有3%的毕业生在投行工作。
当金融精英们放弃去华尔街的机会,他们在西海岸的硅谷找到了更心仪的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年有20%的商学院毕业生选择在金融业工作,12%的人在科技领域工作。但十年后,只有13%的商学院毕业生选择金融领域,更多的人(17%)投入了硅谷的怀抱。
有业内人士分析,如今许多大学商学院毕业生、银行家都渴望加入到一种鼓励创新和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中,相比之下,华尔街公司结构更加僵化,官僚体制分明。随着更年轻、更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开始掌控硅谷企业,这一转变趋势正愈演愈烈。
“人们更愿意基于自己的真正需求做出选择。因为如今的市场环境变化非常快,所以即便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人们也*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总监希斯-伯恩(Heather Byrne)说道。
另外,初创公司也欢迎金融精英的加入。尽管他们在初创公司同样需要高强度工作,但工作时间往往更加弹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获得公司股权,甚至可能走上实现财富自由的捷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摩根士丹利》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摩根士丹利、安信证券网站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