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2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了今年一季度各项资管业务的月均规模数据,其中最受关注的则是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基金月均规模的前20名。
从排名来看,易方达依旧稳居业内第一,一季度非货币公募的月均规模为11362.11亿元,相比去年四季度的10270.13亿元,增加了1091.98亿元,可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华夏基金超越广发基金,以6618.27亿元的非货月均规模成为第二名。相比去年四季度的5872亿元,增加了746.27亿元。
除了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也跻身6000亿俱乐部,分别为第三名、第四名。一季度,广发基金非货的月均规模为6481.36亿元,富国基金的非货月均规模为6168.51亿元。
南方基金、招商基金仍稳居5000亿规模,分别为第五名、第六名。一季度,南方基金非货月均规模为5658.37亿元,招商基金的非货月均规模为5591.26亿元。
汇添富基金一季度非货月均规模为5464.98亿元,相比去年四季度末减少了497.96亿元,是前20家公募中*一家出现缩水的公司。
博时基金也跻身5000亿梯队,至此,5000亿俱乐部已经有南方、招商、汇添富、博时4家公募。
鹏华、工银瑞信、中欧三家公司的非货月均规模也*超过4000亿大关。鹏华基金一季度非货月均规模为4352.21亿元,相比去年四季度末的规模增加了764.46亿元。工银瑞信一季度非货月均规模为4280.7亿元,相比去年四季度末的规模增加了429.1亿元。
虽然中欧基金的非货月均规模在一季度增加了146.97亿元,但相比同业几百亿的增加,中欧基金一季度的排名从第10位降低至第12位。
令人注意的是,天弘基金*跻身前20名的榜单,银华基金则无缘前20名。一季度末,天弘基金非货币公募月均规模为2950.99亿元。这和天弘基金在“固收+”的布局有关。今年2月份,天弘基金曾表示,非货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元,其中固收+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
虽然非货规模有所增加,但排名不进则退的还有景顺长城、华安、中银、国泰基金,四家公司在一季度非货月均规模分别增加了499.12亿元、466.1亿元、30.62亿元、315.28亿元。
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公募基金主业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促进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支持公募主业突出、合规运营稳健、专业能力适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
对此,多家公募表示,该《意见》给出了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将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加强投研团队的体系化、长期化和平台化建设,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践行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公司和行业同成长、齐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为千家万户美好生活贡献专业力量。
06月29日讯【增聘情况】巨灵财经数据显示,国投瑞银景气行业混合(121002)今日新增基金经理吉莉管理。
基金
【深圳商报-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
进入8月,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在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公募二季度月均规模排行榜中,天弘基金以2889.61亿元的规模排名16,对比一季度末,排名前进1名。
事实上,近年来在固收+、主动权益及指数基金的大力布局及亮丽业绩推动下,天弘基金的非货规模一直稳步向前。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固收+基金为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天弘基金旗下共有固收+基金26只产品,二季报总规模达881.05亿元,市占率4.98%,整体规模排名第4。
从产品线来看,天弘基金将旗下诸多固收+基金按照波动与风险分为较低风险、中风险和高弹性三大类,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需求,而且在每一类产品中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如较低风险中天弘永利债券,据基金定期报告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天弘永利B份额成立超13年来总回报139.62%,年化收益6.3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仅为79.18%。此外,天弘永利债券B实现了自2012年至2021年连续十年正收益,年化回报超过7.8%。
其现任基金经理之一的姜晓丽,是天弘基金固收+带头人,五度获得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而且由其领衔管理的多只绩优基金都收到了投资者的认可,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姜晓丽管理的固收+基金规模达到722.69亿元,全市场排名第二。
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固定收益类大型公司业绩排行榜”中,天弘基金近一年以5.2%收益率在14家固定收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同时近两年、近三年、近五年、近七年分别以12.15%、20.02%、38.56%和49.33%的平均收益率排名第二。
主动权益方面,天弘基金贯彻“投研一体化”思路,打造消费、医药、科技、制造四大投研小组,聚焦专业赛道合理分工,并通过良性的投研互动机制和长效的考核制度,引导投研人员聚焦基本面,专注核心能力圈建设,同时以深度研究为基础,以价值投资为指引,争取为客户创造长久、可持续的回报。
在投资理念方面,通过对企业基本面扎实深入准确的研究,发现并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持有具备长期、稳定的核心竞争力或竞争壁垒的企业,通过分享企业的业绩增长从而追求中长期稳健、可解释的投资收益。
以谷琦彬、李佳明、唐博等人组成的制造组为例,面对近几年的热门板块频繁轮动,始终坚守周期及制造业“阵地”,并收获颇丰。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代表作天弘周期策略最近1年、2年收益率分别为3.94%和64.64%,分别排名同类前12%和8%,长期来看,该基金最近3年、5年、10年均获得五星评级。
此外,指数基金也一直是天弘基金的重点产品线,其背后由拥有数十年宏观策略研究经验的天弘宏观策略小组提供研究支持,除了覆盖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外,在行业、主题指数方面的布局也十分全面,尤其近年来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积极“上新”,助力投资者及时捕捉赛道风口。
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光伏板块,天弘基金在2021年初相继布局了ETF与普通指数基金,同样依托于二季度的V型反转,中长期业绩向好。基金二季报显示,光伏ETF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41.5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37.87%。天弘中证光伏则迎来了业绩与规模的双提升,A份额自2021年1月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37.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25.67%,同时目前A、C份额合并规模超过了100亿份。
同样截至上半年,成立于2021年4月的天弘中证新能源车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8.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55.39%。成立于2015年的新材料ETF在晨星中国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基金业绩排行榜中,以近一年4.63%的总回报(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2.69%),在201只大盘平衡股票基金中排名第9。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审读:谭录岗
ID:jrtt
近年来,公募基金已成为老百姓投资“新宠”。
近日披露完毕的2021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天弘基金旗下众多产品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尤其是稳健的收益和良好的回撤率。这为1177.12万*投资天弘旗下基金的用户,以及772.67万再次买入天弘基金产品的用户带来了不错的投资体验和良好的收益回报。在此背景下,天弘基金*非货规模突破3000亿元,其中固收+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
固收+:2021年旗下固收+均为正收益
数据显示,在2021年震荡市场行情中,天弘基金旗下多只固收+产品表现亮眼,凭借较高回报率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2021年天弘基金旗下17只稳健型“固收+”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10.04%,平均*回撤仅-3.18%,这为不少中低风险投资者带来了不错的投基体验。拉长时间来看,9只产品实现连续5年正收益,其中可转债策略产品天弘添利C收益率达到44.35%,同类*。而天弘基金旗下*产品,天弘安康颐养、天弘永利债券连续10年夺得正收益,自2012年至2021年期间,两只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7.8%。其中,天弘永利债券成立以来*跌幅仅5.96%,更是摘得四年金牛奖奖杯。
从持有的基民盈利数据来看,有346.85万人*购买天弘固收+,也有127万老粉丝加仓复购。其中持有天弘基金旗下固收+6个月以上的基民中,盈利占比96.7%。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6月底,超72.96万人选择天弘安康颐养,该基金已成为全市场持有人数最多的偏债混合基金,其中超90%基民持有时长达3年以上。
此外,还有一些高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选择了高弹性固收+,别有收获:2021年天弘添利回报44.3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仅上涨2.28%;天弘弘丰增强回报收益39.3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仅上涨0.87%;两者在全市场高弹性固收+中均排名前列。可以说,在瞄准银行理财替代,让基民实现“买一只能睡得着的基金”方面,天弘基金固收+专业且*。
指数:全方位布局
结构性行情下,指数基金受到很多基民的青睐。数据显示,2021年,天弘基金新增29只指数基金至52只,累计服务用户数增至2937.82万人,总规模突破810亿元,较去年增长94%。其中,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基金*规模突破120亿元,2021年1月成立以来收益达38.25%;超43万人认购首只双创50场外指数基金,位列全市场指数基金新发认购户数第三。至于天弘中证红利低波指数A作为策略指数,2021年收益率达到22.54%,超越基准9.31%。
与此同时,在指数增强系列,天弘中证科技100指数增强A,2021年收益率达到20.31%,超越基准7.43%;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A2021年收益率达到17.98%,超越基准3.15%,天弘沪深300指数增强A2021年收益率达到5.29%,超越基准10.14%。
此外,天弘基金还布局了特色的越南市场指数产品,作为全市场*一只越南主题基金,2021年收益率达到40.08%,50.63万看好越南投资机会的基民,均实现了一键布局。
主动权益:分门别类 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2021年A股市场分化严重的背景下,天弘基金实施了投研行业分组制,具体分为科技、消费、医药、制造四大主动权益组,每个组的产品均专注于该领域的投资,恪守基金合同约定,避免风格漂移导致的“基金盲盒”,帮助投资者在基金数量超过万只的今天更好地辨识。
具体来看,2021年天弘基金主动权益旗下制造组和医药组产品大幅跑赢基准,其中制造组旗下基金天弘周期策略、天弘优质成长企业表现突出,收益均超35%,分别超越同期基准的39.06%和 22.25%。医药组旗下的天弘医药创新A2021年全年超越基准19.32%。拉长时间来看,四个小组基金的中长期业绩依旧亮眼。全部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162.05%,收益率均超120%。
而从基民的收益表现来看,天弘周期策略的平均持有时间将近两年,超过95%的持有6个月以上投资者盈利。
业绩、规模实现正循环
在做到业绩亮眼,并真正为基民赚到钱这一步后,业绩规模的正循环也正式启动。天弘基金旗下非货管理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天弘基金非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而截至2021年末时,天弘基金的非货币管理规模为2756亿元,连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从可统计的数据来看,天弘基金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为持有人赚取超2889.96亿元,服务超7亿用户。
以固收+为例,天弘基金旗下固收+基金经理姜晓丽管理的规模增幅尤为明显,截至2021年底,姜晓丽管理的规模相比三季度末增加221.8亿元,达726.27亿元。由她管理的天弘增强回报自成立以来年化回报达13%,基金规模一年内激增50多倍,从3.9亿元增至196亿元。此外,前文中所提到的天弘永利债券B也由姜晓丽管理。
非货规模突破3000亿在天弘基金看来只是前进方向中的一朵“小红花”。在居民理财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浪潮下,在天弘基金看来,无论选择哪只基金,对投资者来说都是深思后的郑重选择,这对基金公司而言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基金公司不仅要用专业能力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投资者更多信心。因此,构建体系化投研,增加投资的科学成分,追求优异的、可复制、可持续的业绩;辅之以严格的基金品质管控,让所有产品风格明晰,才有望让投资者持续赚钱,实现普惠金融的使命。
“我们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争取让更多人通过基金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天弘基金表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弘基金规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天弘基金规模、基金121002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