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腾讯定投宝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
根据协议,双方围绕打造优质综合金融平台,提升专业投融资服务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宏观经济、区域发展及产业政策研究,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融资创新,以及投资银行、国际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携手共建良好金融业发展环境,合作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共赢发展。
看过上文《是什么神秘力量使得一个指数能够超越巴菲特?》的读者可能会问:既然国货加强版“BRK_A”——腾讯济安价值100A股指数(以下简称“腾讯济安指数”) 的业绩更刚,那么跟踪腾讯济安指数的基金产品业绩能跑赢BRK_A的股价吗?事实胜于雄辩,作为首只跟踪腾讯济安指数的的基金产品 “银河定投宝”的基金持有人在过去的7年年里获取媲美同期巴菲特“BRK_A”同样的优异回报。
腾讯济安指数基金——银河定投宝7年表现不逊BRK_A
银河定投宝腾讯济安指数基金作为首只跟踪腾讯济安指数的的基金产品,自2014年3月14日以来与BRK_A走势如下图所示。
在此期间,银河定投宝腾讯济安指数(519677)累计涨幅达161.30%,年化收益率为12.55%;BRK_A累计涨幅达到163.43%,年化收益率为12.66%。特别强调的是巴菲特的方法是定性描述,而济安金信的方法是模型定量。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银河定投宝与BRK_A均实现了*的回报,证明了价值投资的可靠性与可行性。银河定投宝在行情来临的时候进攻性更强,但同样波动更大,这也与A股市场高波动性与美股市场慢牛走势的特点息息相关。可以看出,科学的价值投资方法在A股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超额收益潜力。但在美股这样十分成熟与有效的市场中,通过价值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已然相当之大。因此,投资者更应尽早把握我国资本市场的黄金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像银河定投宝一样的指数基金工具,投资类似腾讯济安指数这样*的价值投资标的参与市场,实现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
腾讯济安指数完胜国内主要指数
自2013年5月18日正式成立以来,腾讯济安指数与国内主要指数走势如下所示。
成立以来,银河定投宝腾讯济安指数(519677)累计涨幅达161.30%,年化收益率为12.30%,领先绝大多数国内主要指数。同期,上证指数上涨33.48%,沪深300指数上涨54.95%,中证500指数上涨52.46%。
昨夜,锦龙股份发布的一则监管公告,震动了整个证券行业。
众所周知,锦龙股份虽然看起来和38家上市券商毫无共同之处,但因其旗下两家子公司——中山证券和东莞证券,也一直被视作券商板块的一员。
而中山证券,为何会被监管点名?后续有哪些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盘旋在行家的脑海里。
连夜公告披露监管重磅
6月11日盘后,锦龙股份(000712.SZ)发布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山证券近期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
在《暂停部分业务及限制相关人员权利事先告知书》(〔2020〕27 号)中,深圳证监局指出,中山证券存在四项违规。
其一,一名董事不具备高管任职资格,实际履行高管职责。
其二,未履行公司规定程序,擅自改变公司用章及合同管理审批流程。
其三,印章管理混乱,存在公司印章使用审批授权和流程不清晰、未严格执行双人保管要求、未完成审批流程即予用印等情形。
其四,未按规定向监事会报告、人员薪酬管理不完善、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等其他公司治理与内部管理问题。
在行家印象中,语气如此严重的监管案例,还真不多见。而拟进行的三项处罚,其力度也超出了行家的预期。
对此,深圳证监局作出如下监督管理措施决定:
一是责令中山证券限期改正。
二是责令暂停中山证券部分业务。在改正相关问题并经深圳证监局检查验收前,暂停新增资管产品备案,暂停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等),暂停以自有资金或资管资金与关联方进行对手方交易,包括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等。
三是责令中山证券限制董事长、管委会主任林炳城、总裁胡映璐、合规总监袁玲领取2019年绩效奖金等基本工资以外的报酬等权利,已领取部分应退回公司。
行家根据证券业协会和中山证券官网,整理了中山证券现任主要高管名单。
由于监管方面特地要求中山证券在暂停业务期间保持董事会、管理层稳定。在短期内这份名单可能不会有变化。
此外,据年报披露,2019年度25位董监高合计薪酬为5441.84万元,并且,报告期内,“公司全薪履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管的税前薪酬总额仍在确认过程中”。
牵涉多位董监高身份揭秘
公告显示,前述被点名的中山证券三位高管,除了被责令返还绩效奖金外,还分别收到了深圳证监局出具的《公开谴责及限制权利事先告知书》。
深圳证监局指出,林炳城作为董事长兼管委会主任、胡映璐作为总裁以及时任分管投行业务的高管、袁玲作为中山证券合规总监,对于中山证券存在的问题,负有责任。
为此,深圳证监局拟对林炳城、胡映璐、袁玲采取公开谴责及限制权利的监管措施。
一同被监管处罚的,还有两名被归入高管范畴的人员——管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孙学斌,以及管委会主任助理黄元华。
企查查信息显示,孙学斌、黄元华均为中山证券董事。此外中山证券年报显示,2019年6月其全资子公司深圳锦弘劭晖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锦弘劭晖)成立,由孙学斌任负责人。
关于孙学斌,监管函指出,其在“未履行公司规定程序,擅自改变公司用章及合同管理审批流程”,以及“印章管理混乱”两项违规事项中负有责任。
关于黄元华,深圳证监局直指其未取得券商高管任职资格,却通过参与管委会决策实际履行高管职责。
为此,深圳证监局对孙学斌、黄元华分别出具了《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事先告知书》,拟对其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监管措施。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这两位将不能再担任券商董事、监事、*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等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
行家注意到,半年前的2019年10月,中山证券就曾被予以警示。因其部分债券承销项目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核环节把关不严、防范利益冲突管理机制不到位、工作底稿留痕不完善等情形;部分资产证券化项目存在监督检查基础资产现金流不到位的情形。
据财联社爆料,中山证券原债券融资部负责人邢峻,因在债券承揽过程中因涉利益输送被查。中山证券因内控不完善,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邢峻亦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并将经济犯罪线索移送公安。
此外,因在收购东莞证券中犯单位行贿罪,锦龙股份原董事长、实控人杨志茂于2017年被判刑。2018年6月起,其配偶朱凤廉出任锦龙股份董事长。
今年5月,有多位投资者就杨志茂的出狱及履职情况向锦龙股份董秘提问。锦龙股份回应称,杨志茂未担任公司职务,目前以股东身份正常工作。
业务被叫停影响几何
在公告结尾,锦龙股份一方面表示,将督促中山证券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如下风险:
中山证券本次被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可能对本公司当期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本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初略看来,中山证券资管产品备案,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被叫停,直接影响的是其资管业务和信用业务。
那么,这两项业务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锦龙股份2019年年报显示,中山证券当期营业收入为15.75亿元,同比增加34.73%;净利润为2.36亿元,同比增加259.25%。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山证券净资本为人民币38.72亿元,净资产为52.01亿元。这与协会发布的中山证券2019年年报存在不大的差异。
主要业务中,投行业务、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为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分别收入6.31亿元、5.33亿元和3.48亿元,占比分别为52.97%、33.21%和28.89%。资管业务收入仅为0.73亿元,占比为4.65%。而信用业务收入则是连续三年为负数。
极端的说,即使完全“砍掉”资管和信用两项业务,中山证券的营收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然而,此前中山证券这两项业务中的违规行为,究竟留下了多少“大坑”,后续是否还会有“爆雷”。公开信息中并没有披露。
是否会引发两家合并
同在锦龙股份旗下,隶属于广东证监局的东莞证券,近期也遇到了麻烦。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东莞证券大连白山路营业部原负责人于雷,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假借公司名义骗取投资者超5000万元。最终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二审判决中认定,涉事营业部及东莞证券存在严重用人失察、对营业部负责人监管不力的问题,承担70%的过错责任。
此前因实控人杨志茂入狱而被搁置的东莞证券IPO事项,似乎更是遥遥无期。
现在看来,东莞证券与中山证券,可谓是难兄难弟。行家忽然有了脑洞,如果两家券商合并,能否具备搅动粤深券业江湖的实力?
总资产606.20亿元,排名第30,位于财通证券与天风证券之间;净资产117.80亿元,排名第43,位于华融证券与华创证券之间;营业收入36.61亿元,排名第31,位于西部证券与国海证券之间;净利润8.56亿元,排名第16,位于国元证券和红塔证券之间。
单项业务中,投行业务排名第16,位于东兴证券和国金证券之间;经纪业务排名第21,位于东方证券和国君证券之间;资管业务排名第37,位于华创证券和五矿证券之间;自营业务排名第47,位于中原证券和财达证券之间。
总体来看,两家合并依然相当于一家中型券商,仅有部分业务具有黑马的潜质。
而在此之前,两家券商还要解决内控和合规方面的问题,任重道远,还需努力。
连续多次买入中信证券H股,越秀金控增持模式又开始了?
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近日,越秀金控增持了275.5万股的中信证券H股,平均买入价格16.8港元。增持后,越秀系持有中信证券H股比例达9.09%。
去年8月,越秀金控就曾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23亿港币或等值人民币增持中信证券。近期,越秀金控表示,战略投资中信证券是公司“3+1”核心产业结构之一。中信证券经营稳健,近年来主要经营指标均居国内证券行业首位,公司战略增持中信证券有利于巩固公司在中信证券的主要股东地位,优化对中信证券的持股配置,为公司带来较稳定的投资回报。公司2021年度确认对中信证券投资收益15.90亿元,同比增长109%。
今年连续5次增持
港交所信息显示,2022年5月4日,越秀系在港股市场,以每股16.76港元的价格,增持了中信证券275.5万股。
增持完成后,越秀系在中信证券港股的持股达到2.3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9.09%。
具体每次的增持股份并不一致,从2百多万股到7百多万股不等,增持价格在16港元至20港元之间。随着5次增持的完成,“越秀系”总计增持了2468.75万股,耗资4.54亿港元。而越秀系对中信证券H股的持股比例,也由年初的5.13%增至9.09%。
越秀系增持中信证券H股或是按此前原定计划在进行。2021年8月5日,越秀金控公告称,为巩固在中信证券的主要股东地位,基于独立的市场研判,公司或控股/全资子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3亿港币(含本数)或等值人民币,进一步增持中信证券股份。
早在2020年1月,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向中信证券及其全资子公司交割了广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更名为“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并于3月收到中信证券发行的809867629股A股股份。2021年第一季度,经公司经营管理层决策,越秀金控通过沪港通累计增持中信证券106494000股H股股份。当时,越秀系合计持有中信证券916361629股股份,占中信证券总股本的7.09%,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
据中信证券去年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3月3日,越秀系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7.47%。
越秀金控在23亿增持计划中表示,中信证券经营稳健,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水平等均居国内证券行业首位,预计此次增持将巩固该公司在中信证券的主要股东地位,优化对中信证券的持股配置,为该公司带来较稳定的投资回报。
据了解,23亿港币增持计划的增持期限一直到2022年12月31日为止。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实施时间、增持单价等具体事项,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持股中信去年收益16亿元
4月初,在2021年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越秀金控谈及了众多与中信证券相关的话题。
越秀金控表示,公司以权益法对所持中信证券股份进行投资收益核算,即中信证券每季度归母净利润与公司当季度持股比例的乘积确认持股投资收益。2021年度合计确认对中信证券投资收益15.90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根据经营管理层的授权,公司参与中信证券A股配股及H股供股,该部分股份分别于2022年2月15日及2022年3月4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上市”,越秀金控称。
在解答投资者“公司在接下来的时间还会继续增持中信证券H股吗?不怕账面上的亏损?”的问题时,越秀金控表示,公司所持中信证券股份全部按照权益法予以核算,当期股价波动不会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影响,未来公司将继续根据战略规划和市场情况决定投资策略。
越秀金控称,公司2021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10倍,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2020年公司完成全面战略转型,形成了“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投资管理+战略投资中信证券”的“3+1”核心产业结构,发展格局稳步提升。
其次,公司不良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和投资管理业务均取得良好的增长。不良资产管理业务2021年贡献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150%;融资租赁业务2021年贡献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54%;投资管理业务2021年贡献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173%。
最后,通过广州证券与中信证券的重组,公司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2021年确认投资收益15.90亿元,对公司归母净利润的贡献大幅提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腾讯定投宝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