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中邮优选基金
随着汇率的变化逐渐加大,资金逐利的敏锐嗅觉再度开启。
年初至8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3.27%,自7月之后美元升值趋势更加明朗,基民对海外投资兴趣大增,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下称QDII)基金成为*品之一。
说到QDII,人们脑海中立马浮现的是2007年,最早推出的4只基金产品,当时盛况一时,比例配售。但没多久,一地鸡毛。以上投摩根最为典型,净值*时曾比1元面值大跌70%左右,如今也只在0.75元附近徘徊。
换句话说,虽然QDII是出海投资的好工具,但也需要避开让投资人赔钱、甚至跑输自己业绩比较基准的不合格基金。这是关键的第一步。
成立后一直让认购人亏损的基金,与投资盈利目的相悖,是填不满的“销金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没达到基金收益的*要求,是不及格的产品。
两错皆犯,根本没做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中的“合格”要求,是让人气恼的不合格“残次品”。
上投摩根、中信保诚(下称信诚)、国泰和博时旗下的8只QDII,就是这样的“残次品”,成绩之差,令人咂舌。
不管是基金经理能力有限,还是基金公司对海外投资的整体管理能力过低,不合格的QDII既挤瘪了认购者钱包,又浪费了投资者的时间。
不合格QDII中,上投摩根、信诚、国泰和博时各有两只,上投摩根和信诚旗下产品最有代表性,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在其中资格最老,套牢投资人时间也最长;信诚全球商品主题亏损幅度*。
海外背景当摆设 上投摩根QDII套牢认购人12年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2007年10月成立,是第一批出海的QDII之一,初始有效认购金额295 亿元人民币,认购总户数为 199万户。
这近两百万投资人,以为坐上的是稳稳的出海钓鱼船,却不知比泰坦尼克号好不到哪里去,长期担惊受怕,郁郁寡欢,就此踏上了12年套牢之路。
这只基金早期净值直线下跌,*曾跌至0.3220元,成为首只3毛基金,在基金成立1周年时,时任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在致持有人的一封信中表示:“设立该产品的初衷在于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寻求更多投资机会。选择亚太市场,是基于对海外市场的长期实践,亚太地区是所有海外市场中*成长性的市场之一。”
11年之后,再看这封信,能得出的结论是,亚太股市确实有成长性,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成长性几乎为零;投资海外,确实可以分散风险,但上投摩根却像“睁眼瞎”,分散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是天时不好吗?港股已涨回当年高点附近,而且,同样是第一批出海的QDII,到现在,已有两只基金让认购人回本或略有盈利,累计收益率跑赢上投摩根亚太优势25个百分点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长期在1元以下,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有4位基金经理先后管理,但都没能使此基金净值回到1元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增长对比业绩比较基准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2019半年报
虽然基民赔钱,基金公司却并不赔本。岂止不赔本,其实赚的嗨!自成立到今年2季度末,上投摩根共从这只基金收取了21.46亿元的管理费。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44亿元左右。坐收管理费的上投摩根,有何颜面应对那些失望而去的投资人?
上投摩根真是一家奇怪的公司,明明拥有海外股东背景,其公司介绍中也堂堂注明“传承摩根百年经验”,可管理起海外产品来,却弄得一塌糊涂。
同样是上投摩根所管理的,主要投资于“全球范围内从事天然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或是向天然资源行业提供服务的公司的股票”的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自成立后累计亏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分别高达31.1%和30.55%,首募规模4.13亿元,现在只剩下1.07亿元。
今年5月31日,上投摩根迎来新一届总经理王大智,对一直疲弱的QDII基金,他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扭转颓势?这么多年海外投资业绩凄惨,上投摩根可有愧疚感,公司想对投资者说些什么?《全球财说》就种种疑问向上投摩根发函探寻原因及未来走强之道,但公司方面缄默不语。
净值不止腰斩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规模难以为继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成立后净值亏损60.1%,比腰斩更甚。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2011年11月成立,主要投资于贵重金属、基础金属、能源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
成立后,此基金绝大部分交易日低于认购价,目前单位净值只有0.399元,要重回面值之上,需要上涨2.5倍。对信诚这种管理水平,简直比登天还难。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成立至今,有6年的年度业绩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累计跑输12.72个百分点。即使在商品市场普涨的2017年,此基金依旧亏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连此基金2017年报都承认:2017年基础金属板块、贵金属、能源、美股、新型市场指数全部上涨,本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为-6.22%%,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77%,基金落后业绩比较基准11.99%”。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净值增长对比业绩比较基准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2019半年报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成立时规模是2.95亿元,之后逐季度收缩,2015年1季度触及“红线”。
据基金当年1季报披露, 基金资产净值已低于5000万元连续六十个工作日以上,基金公司向证监会报告并提交了解决方案。
如果长期低于这个规模,基金难逃被清算的宿命。可能是基金公司做了些营销,基金规模也有所回升。但从净值增长看,2015年1季度涌入的申购者,成了新的被套者,到现在亏损26%。
2017年12月基金公司由信诚更名为现在的中信保诚,公司表示,希望借助更名契机及两大股东的品牌优势,在以后的发展中,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
现在看来,不仅新的名称并没有被市场熟悉,而且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提升的目标也没有达到。在2018年、2019年上半年,信诚全球商品主题继续着过往业绩颓势,持续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规模也一降再降。
到今年2季度末,此基金只剩0.23亿元,再度处于规模生存红线之下,公司向证监会报告并提交了解决方案,具体方案是什么样子,公司并未向市场公开。
信诚管理的基金产品规模虽不大,不合格的QDII却不少。信诚金砖四国是公司旗下另一不合格QDII, 自成立后累计亏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28%和59%。
不知是否因为董事会同样忍无可忍,与上投摩根前后脚,信诚新一届总经理唐世春6月3日上任。新官上任,对些常年不合格的基金将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案?就公司绩差的QDII之各种疑问,《全球财说》向信诚发函探寻原因及未来出路,但公司方面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除了上投摩根和信诚这两个“绩差生”典型之外,国泰旗下的国泰大宗商品、国泰全球*收益美元现钞同样是不合格QDII的“难兄难弟”。其中,前者成立后净值腰斩之外,还跑输业绩比较基准27个百分点。
另外,博时抗通胀增强回报及博时大中华美元现汇,业绩也一团漆黑。《全球财说》亦分别向国泰、博时发函问询这些不合格QDII解决之道,但国泰和博时均无言以对。
公告送出日期:2020年6月8日
1.公告基本信息
2.日常申购、赎回(转换、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办理时间
本基金自每个封闭期结束后第一个工作日(包括该日)进入开放期,期间可办理申购与赎回业务。本基金每个开放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且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
本基金本次开放期为2020年6月15日至2020年7月14日。
本基金自2020年7月15日起将再次进入封闭期,届时将不再另行公告。
投资者在开放期内办理本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具体办理时间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日的交易时间,但基金管理人根据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或本基金合同的规定公告暂停申购、赎回时除外。
本基金合同生效后,若出现不可抗力,或者新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交易时间变更或其他特殊情况,基金管理人将视情况对前述开放期及开放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应在实施日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介上公告。
基金管理人不得在本基金合同约定之外的日期或者时间办理本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
在本基金开放期的每个开放日内,投资者在基金合同约定的业务办理时间之外提出申购、赎回申请且登记机构确认接受的,其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为下一开放日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价格。但在开放期最后一个开放日,投资者在基金合同约定的业务办理时间之外提出申购、赎回申请的,为无效申请。
3.日常申购业务
3.1申购金额限制
代销网点每个账户单笔申购的*金额为单笔1,000元。
直销网点每个账户*申购的*金额为50,000元,追加申购的*金额为单笔1,000元(通过本基金管理人基金网上交易系统等特定交易方式认购本基金暂不受此限制);代销网点的投资者欲转入直销网点进行交易要受直销网点追加申购*金额的限制。投资者当期分配的基金收益转购基金份额时,不受*申购金额的限制。基金管理人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本基金*申购的*金额。
投资人可多次申购,对单个投资人累计持有份额不设上限限制。但对于可能导致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的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或者变相规避50%集中度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有权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控制措施。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3.2申购费率
本基金申购费率按照申购金额递减,即申购金额越大,所适用的申购费率越低。投资者在一天之内如果有多笔申购,适用费率按单笔分别计算。投资人申购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的申购费率具体
3.2.1前端收费
注:本基金C类基金份额不收取申购费用。
3.2.2后端收费
注:本基金未开通后端收费模式。
3.3其他与申购相关的事项
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的申购费由申购基金份额的投资人承担,申购费不列入基金资产,主要用于基金的市场推广、销售、注册登记等募集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4.日常赎回业务
4.1赎回份额限制
单笔赎回不得少于10份(如该账户在该销售机构保留的基金余额不足10份,则必须一次性赎回基金全部份额);若某笔赎回将导致投资者在销售机构保留的基金余额不足10份时,基金管理人有权将投资者在该销售机构保留的剩余基金份额一次性全部赎回。
4.2赎回费率
本基金赎回费率按照持有时间递减,即基金份额持有时间越长,所适用的赎回费率越低。本基金的A类基金份额和C类基金份额赎回本基金基金份额的赎回费率具体
4.3其他与赎回相关的事项
赎回费用由赎回基金份额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承担,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5.基金销售机构
5.1场外销售机构
5.1.1直销机构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直销中心、中邮基金官方微信平台——中邮基金服务号、中邮创业网上直销平台: https://i.postfund.com.cn
5.1.2场外代销机构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安信证券、中信(山东)、光大证券、中信(华南)、南京证券、新时代证券、国联证券、平安证券、华安证券、东海证券、华西证券、申万宏源西部、中泰证券、世纪证券、华福证券、中山证券、东财证券、粤开证券、华融证券、天风证券、首创证券、开源证券、联储证券、深圳新兰德、和讯科技、麟龙投资、厦门鑫鼎盛、汇林保大、上海挖财、有鱼基金、诺亚正行、深圳众禄、天天基金、上海利得、中期时代、嘉实财富、宜信普泽、格上富信、浦领基金、通华财富、恒天明泽、北京汇成、盈信基金、晟视天下、钱景基金、唐鼎耀华、植信基金、辉腾汇富、济安财富、凤凰金信、国信嘉利、上海联泰、泰诚财富、上海汇付、上海基煜、武汉伯嘉、上海陆金所、珠海盈米、和耕传承、奕丰金融、中证金牛、北京肯特瑞、大连网金、蛋卷基金、前海凯恩斯、前海财厚、中信期货、方德保险。
5.2场内销售机构
无。
6.基金份额净值公告/基金收益公告的披露安排
基金管理人将通过指定网站、基金销售机构网站或者营业网点披露本基金开放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敬请投资者留意。
7.其他需要提示的事项
1、本公告仅对本基金开放申购、赎回有关事项予以说明。投资者欲了解本基金的详细情况,请详细阅读《中邮纯债优选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中邮纯债优选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2、有关本基金开放申购、赎回的具体规定若有变化,本公司将另行公告。
3、咨询方式: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电话:010-58511618、400-880-1618(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均可拨打),公司网址:www.postfund.com.cn.
4、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
特此公告。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6月8日
财联社(北京,
自第一批QDII出海至今已整整13年,其间表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今年来的表现重新刷新认知。截至2020年11月25日,首批出海的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净值分别为1.2140元、1.3610元、1.1290元和1.0370元,至此4只基金全部实现净值翻红,全部回本。
“跟踪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是投资者分散化投资的好工具,但相对A股基金,投资者对这类基金不够熟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QDII基金的规模一直在低位徘徊,此次终于迎来风口,未来也有望实现规模增长带动流动性提升的良性循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QDII创史上*表现
受事件性利好刺激,近日全球市场一路高歌猛进。11月25日,道琼斯指数突破3万点整数关。受益于此,QDII基金收获喜人业绩,表现*的品种年内收益率已超过93%,创QDII基金史上*收益纪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全市场有23只QDII基金的年内收益率超过50%,其中汇添富全球消费美元基金、广发全球精选美元基金、南方香港成长基金位列前三,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达到93.08%、91.55%、80.11%。
事实上,自2007年QDII基金正式出海投资以来,QDII基金*业绩仅在2009年超过80%。自此之后,QDII基金产品连续11年的*年度业绩未能超过60%,*的一年,QDII年度*收益率不足10%。
市场人士认为,今年QDII基金*业绩创出13年新高,或因全球科技股牛市强力驱动所致,科技股主导的标普500指数已在近期创出历史新高,海外市场对科技股的追捧,使得重仓科技股的QDII基金获得较高弹性。不难发现,今年是权益市场大爆发的一年,在流动性的驱动下,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寻找机会,科技股又是美国标普指数的主要力量,科技牛市是今年的一个特点。
汇添富全球消费基金的基金经理郑慧莲在其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希望挖掘出全球各个消费品子行业中的*秀的公司 (这些细分子行业包括免税、本地生活服务、电商、教育、品牌消费品、医药、物业服务等景气 度上行的行业),做中长期的布局,重点投资 “在线化”的赛道,包括电商、本地生活O2O服务、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
事实上,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在亏损13年后,能够在2020年实现解套回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全球科技股牛市,该QDII基金截至第三季度末的重仓股主要指向了韩国与中国台湾的半导体龙头股,三星、台积电等股票的强势走高,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回本作出了贡献。
能够以约93.08%的年内收益率暂列QDII基金第一的汇添富全球消费美元基金,同样也是因其重仓了科技互联网股票。细分来看,该QDII的重仓股主要为美团、阿里巴巴、腾讯、哔哩哔哩、亚马逊,科技股在其十大股票中就占到一半。
13载QDII终成正果,前景备受看好
2020年以来的美股科技牛市,让QDII基金今年业绩显著超过往年,极大改善了投资者对QDII基金的传统印象。统计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QDII基金产品收益率分别为23.97%、43.43%、29.52%、17.19%、47.98%、54.2%、9.15%、35%。
2007年下半年,我国公募基金发行了首批4只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自此,满打满算第一批QDII“出海也已整整”13年了,其间QDII整体表现并不完全尽如人意。
彼时的A股市场正迎来一轮*的大牛市,上证指数向着6000点一路进发,首批QDII基金因此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4只基金合计募集接近1200亿元,其中,仅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一只基金便得到1163亿元资金追捧,最终配售比例仅为25.8%。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QDII基金深陷全球股市剧烈震荡,基金净值纷纷重挫60%到70%。此后,这四只基金便开始了漫长的“回本”之路。但截至2020年11月25日,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的*净值分别为1.2140元、1.3610元、1.1290元和1.0370元,13年后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部实现净值翻红,全部“回本”。
今年以来,得益于海外市场整体的良好表现,境内投资者通过QDII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意愿也在上升。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累计获批额度1124.03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QDII累计获批额度1073.43亿美元,即11月以来,QDII新获批50.6亿美元。
数据也同样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QDII基金总规模为1229.28亿元,在公募行业中只能算是微乎其微。据国金证券的研报显示,当前披露业绩的QDII基金总数量为168只(同一基金的不同币种及份额合并计算),按投资领域可以分为19个类别。其中,占比*的是投资港股以及中概股的产品,规模共计454亿元,美股基金为146亿元、债券基金为180亿元。此外,还有投资于欧洲、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家,以及能源、黄金、REITs、商品等产品。
事实上,经过13年的沉浮,当前市场已逐渐认识到QDII产品的意义所在,越来越多投资者将其作为多元化投资和海外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在基金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外业务无疑是境内公募基金发展的新方向。虽然由于海外投资人才相对匮乏、投资环境多变,QDII基金还受到很多制约,但从长远来看,只要能把业绩做好,海外市场未来有望成为公募业务新的增长点,这类产品仍然是境内公募基金发展的蓝海。
编者按:
一些长期业绩差、让投资者亏钱的产品仍然向投资者收取巨额管理费,费率甚至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是否合理?
本“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系列,将重点研究类似问题。本篇是上投摩根基金旗下产品2022年二季报财报研究的首篇。后续研究将透视更多产品的核心数据。
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二季报已经披露完毕,本文结合财报数据,透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这只产品。
牛市高位火爆限购发行 15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是一只QDII普通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07年10月。
作为首只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基金最终配售比为25.8%,有效净认购金额约295.69亿元。但截至2022年6月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以101.51亿元的累计亏损成为四只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垫底”产品。
根据该产品历史走势图,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自发行起就一路震荡下跌。2008年末,基金跌破0.4元关口,以0.383元的单位净值进入“三毛”基金行列。此后,基金表现虽有所回暖,但受创立时高位建仓因素的影响,该基金净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
*二季报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2022年第二季度亏损约1.51亿元,上半年合计亏损约3.45亿元。
截至2022年8月3日,基金单位净值仅为0.8398元。此外,过去的近十五年间,基金从未分过红,这意味着成立时认购的投资者,若期间没有申赎持有至今,亏损仍超过一成。
投资者“割肉”离场
基金亏损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
数据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从2008年开始持续遭遇净赎回。其中,2010年、2014年、2015年为赎回高峰期,分别净赎回30.46亿份、38.57亿份以及52.51亿份。
观察该产品成立以来的日均单位净值,大部分年份均低于1元,这意味着最初申购该产品的投资者无论持有至今还是在期间赎回,大概率面临亏损。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25.43亿元左右,规模缩水超九成。
成立15年,累计收取管理费超23亿元
尽管产品长期业绩表现不佳,上投摩根基金每年仍然能够收到相当金额的管理费。年报显示,2021年上投摩根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从该产品获得的报酬约6462.44万元。根据费率计算,2022年也仍获得数千万元管理费。
统计显示,2007年至2021年的15年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获取管理费合计约23.44亿元。
管理年费高达1.80%,是否合理?
作为2007年第一批出海QDII之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管理费率达1.80%,。该产品的管理费率不仅在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中*,在整个公募QDII基金市场(初始基金口径)也位居前列。
除管理费外,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托管费率为0.35%,申购费率在0.40%-1.80%之间,赎回费率在0.00%-1.50%之间。于投资者而言,持有该基金首年总费率约为2.55%-5.45%。
在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长期业绩则显得不尽人意,截至8月3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产品中,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仍为负。
在公司官网上,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介绍语是“26年投资老将掌舵,专注挖掘亚太明星企业”。面对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长期业绩,该基金是否真正做到择优选股?累计超百亿元的的亏损之下,基金公司是否应该降低管理费费率?
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提到,对存在管理能力弱,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投资运作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的基金管理人可能采取审慎性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中邮优选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