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3月25日丨海螺型材(000619.SZ)公布,2022年3月25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该项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变更前,公司名称(中文)为“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英文)为“Wuhu Conch Profiles and Science Co.,Ltd.”,证券简称(中文)为“海螺型材”,证券简称(英文)为“Conch Profile”;
变更后,公司名称(中文)为“海螺(安徽)节能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英文)为“Conch (Anhui)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证券简称(中文)为“海螺新材”,证券简称(英文)为“Conch New Material”。
近年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顺应国家实施建筑节能和注重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公司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推动塑料型材产品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节能系数,由其制作的塑料门窗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以及回收再利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优势。积极拓展太阳能光伏边框、支架等产品,向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延伸。同时,公司已成功切入SCR脱硝催化剂行业,该产品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大气污染治理环保产品,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脱硝技术中的核心产品,是国家治理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固定源和汽车等移动源对大气排放氮氧化物污染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公司产品由早期单一的塑料型材,逐步扩展为塑料型材、新型铝材,节能门窗,生态地板、生态门、生态家居等全屋定制类产品,SCR脱硝催化剂,光伏边框、光伏支架等太阳能光伏配套产品,产业发展围绕新型绿色建材和环保新材料双主业深入推进,转型新产品营收占比逐年提升已达37%。
此次拟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有利于投资者准确理解公司行业定位,提升公司品牌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符合公司未来整体发展战略,不存在利用变更名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的情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符合公司的根本利益,不存在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石油美元路透社8月15日报道,全球*产油国沙特的王国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在今年在2月22日至3月22日期间投资了三家俄罗斯主要能源企业,其中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总计投资超过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冲突爆发的时间始于2月24日。这直接表明,全球*产油国沙特押注5亿美元,试图希望从俄罗斯石油的市场份额中获得可观的利润。而基于俄罗斯的原油产能与沙特基本在同一规模来看,当沙特投资俄能源企业时,则意味着,沙特经济与俄罗斯经济在能源领域的某种双赢。
根据船运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沙特经由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港口从俄罗斯进口了64.7万吨燃油,而去年同期为32万吨,也就是说,二季度,沙特翻倍进口俄罗斯原油。分析认为,沙特存在低价采购俄原油,并转售美欧市场的可能。同时,根据美国经济以及美元对俄石油的一系列限制来看,沙特经济采购俄石油的同时,也间接开启了去美元化的进程。
这也意味着,过去多年一直较为遵循美元结算体系的沙特,在面对全球货币格局的变迁时,事情正在发生变化。这一点,从沙特呈现持续大幅抛售美债的状态就可以说明问题。数据显示,沙特自2020年2月至今年5月,总体呈现持续抛售美债的状态。美债持仓已经由当时的1844亿美元降至1147亿美元,相当于沙特已经累计抛售了697亿美债,抛售比例高达近38%。而在全球产油国范围内,沙特抛售美债的规模仅次于俄罗斯,俄罗斯已经于数月前近乎于清空美债,目前持有美债的份额仅有个位数。
也就是说,沙特在加大与俄罗斯能源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在去美债化方面,似乎正在迎头赶上俄罗斯去美债化的进程。分析认为,这不但是对美债的打击,更是对石油美元的冲击。因为,正是基于沙特于上世纪70年代与美国签订的石油美元协议,美元才得以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货币,美债也成为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进而才形成了“石油美元美债”这一商品货币债务的有机循环。
因此,沙特持续大幅抛售美债,对于石油美元美债的冲击意义是深远的。而随着石油美元美债的循环不断瓦解,美国经济的优势也越来越脆弱。或正基于此,美国经济此前发出一个NOPEC法案,意在叫停沙特主导的OPEC对全球石油的话语权,并且能够进一步维系石油美元美债的地位。
然而,让石油美元美债意外的是,沙特经济直接回击,一度宣称或将要终止石油美元协议,如果通过“NOPEC”,那么,其将以美元以外的货币出售石油,美元是核心选项。值得注意的是,沙特与另一个石油国阿联酋在双边的经贸中已经提前开启了采用加密货币的方式进行交易,进而直接绕开美元,而事情还远不止于此。
船运数据还显示,阿联酋富查伊拉酋长国今年至少已接收207万吨俄罗斯燃油。这进一步表明,美国对俄石油的限制实际落空的同时,阿联酋或与俄在能源交易中直接使用非美元货币交易。能源货币专家认为,这也是阿联酋去美元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与俄罗斯接近清空美债,沙特持续大幅抛售38%美债类似的是,阿联酋自去年6月至今年5月的12个月间,至少8个月都在大幅抛售美国国债,总体呈现持续抛售状态。美债持仓已经由608亿美元的峰值,暴跌至383亿美元,相当于阿联酋累计抛售了225亿美债,累计抛售比例高达37%。这一抛售规模与沙特基本是同步的。再结合前面的分析,就进一步理解了,全球主要石油国抛售美债对石油美元美债的打击,以及对美国经济优势的冲击非同小可了。
而在此之前,至少7个主要石油国已经开始向美元亮剑了。其中,俄罗斯去美债化的同时,已开启全方面去美元化进程;伊朗已经用人民币和欧元替代美元外汇地位,并且直接用非美元货币交易石油;甚至伊拉克和伊朗则在双边贸易不再使用美元进行交易,两国使用欧元、本国货币等非美元货币结算......
而卡塔尔和巴林早在8年前就决定将用非美元货币交易石油;委内瑞拉不断加速本国石油币交易进程,并且用非美元货币交易石油;尼日利亚则推出非洲第一个电子货币eNaira,并将进行跨境结算......显然,再加上本文*提及的沙特与阿联酋,相当于全球至少9个石油国纷纷向美元亮剑了。而他们去美元化和去美债化的背后,或将持续掀起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货币之锚的迭代潮。
亨利·基辛格博士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世界经济;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一语道破了美国经济半个多世纪以来利用石油美元美债优势从而获利的背后逻辑。然而,上述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至少9大石油国正在瓦解“石油美元美债”体系,美国经济的获利逻辑也正在发生变化。(完)
000619与海螺水泥
文/凤凰网安徽 吕维勋
年报季开启以来,国资控股企业的年度“成绩单”备受关注。近日,安徽省重点国企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螺集团”)下属两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年报披露。和2020年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相比,今年两家公司财务数据并不是很乐观。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2021年海螺水泥(600585)实现营收1679.5亿元,同比下降4.7%,归属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2.7亿元、313.8亿元,同比下降5.4%。营收、利润增速连续3年下滑。海螺型材(000619)2021年实现营收48.5亿,同比增长24.2%,创4年新高,然而增收不增利,2021年归属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下降543.3%,反映企业实际盈利能力的扣非净利润为-1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822.8%。扣非净利3连亏后,去年刚实现扭亏的海螺型材(000619),今年再次深亏。或许是市场体量的不同,海螺水泥(600585)和海螺型材(000619)同门不同命,凤凰网安徽梳理发现,截止3月30日收盘,海螺水泥(600585)总市值超2000亿,达到2046亿元,在行业内居头部地位,有一定的话语权,企业盈利、营收稳健,而海螺型材(000619)上市多年来,市值仅为21.2亿元,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业绩波动明显。但除此之外,2021年其扣非净利深跌2822.8%,其自身基本面因素或“难辞其咎”。海螺集团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大股东为安徽省投资集团,持有51%的股份,实控人为安徽省国资委。此外,芜湖海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持有49%股份。除控股海螺水泥(600585)、海螺型材(000619)外,海螺集团总资产逾2000亿元,对外投资包括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海螺酒店和海螺建材等。水泥制造是海螺集团的主导产业,下属安徽海螺水泥(600585)股份有限公司,是水泥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商品熟料、商砼及骨料的生产和销售。截至3月30日收盘,海螺水泥(600585)总市值为2052亿,居于安徽省上市公司之首。凤凰网安徽梳理其年报数据发现,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679.5亿元,同比增长-4.7%,归属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2.7亿元、313.8亿元,同比增长-5.4%。实际上,这不是海螺水泥(600585)第一次业绩增速为负。自2018年以来,海螺水泥(600585)已连续三年业绩负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1年其营收数据分别为1284亿、1570.3亿、1762.9亿、1679.5亿元,同比对应增速分别为70.50%、22.30%、12.27%、-4.73%,利润方面来看,2018-2021年归属净利分别为298.1亿元、335.9亿元、351.6亿元、332.7亿元,对应增幅分别为,88.05%、12.67%、4.66%、-5.4%。( 海螺水泥2021年业绩概况 东方Choice数据)与此同时,2021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9.0亿元,同比增长-2.65%,2018-2020年分别为360.6亿元、407.4亿元、348.2亿元,对应的增速为107.68%、12.98%,-14.5%,种种数据表明,海螺水泥(600585)成长能力的下滑。东方证券研报表示,2021年受制于行业景气度下滑,海螺水泥(600585)业绩略有承压。2021年实现营收1679.5亿,YoY-4.73%;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YoY-5.38%。其中,核心主业,产品销售(不含贸易)收入1116.5亿元,YoY+4.46%,毛利率同比下滑3.09pct。公司业绩下滑与行业景气度下滑有关。凤凰网安徽在数字水泥网上发现,2021年水泥行业产量23.63亿吨,YoY-1.2%,行业利润同比下滑10%。此外,2021H2煤炭成本大幅上涨,叠加限电,导致海螺水泥(600585)盈利能力下滑。此外,其水泥熟料业务盈利受煤炭价格影响下滑,骨料和商混业务继续大力发展。水泥熟料自产品,吨价格/成本/毛利分别为360.6/203.3/157.3元,同比分别上涨35.5/32.4/3.1元,吨价格和成本上涨主要因为原煤价格上涨。受行业影响,自产品销量在核心区域(东部/中部)略下滑,2021年整体销量3.04亿吨,YoY-6.53%。2022年,海螺水泥(600585)计划销售水泥熟料(不含贸易)3.25亿吨。2021年骨料业务业绩创新高,实现收入18.2亿,YoY+77.50%;毛利率65.69%,YoY-2.64pct。公司2021年新增骨料产能750万吨至6580万吨,未来将继续增加骨料产能及利用率,预计2022年将新增骨料产能4400万吨,计划增速可观。双碳背景下,水泥行业是减排任务较重的行业之一,面临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压力,行业供给持续受限,行业景气度继续保持利好具备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此外,近年来水泥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龙头企业话语权和协同能力提升,客观上抬升了水泥价格,最终也利好龙头企业。因此,海螺水泥(600585)仍保持着良好的基本面。3月8日,海螺水泥(600585)宣布2022年新能源业务投资计划,拟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全覆盖,预计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度发电能力10亿度。此举对海螺水泥(600585)来说,无疑是打开了第二成长曲线,当前公司公告2022年的50亿投资只是起步,预计后续大概率在光伏发电和储能的投资会持续扩大。暂且按照2022年目标发电10亿度,电价按照0.5元/度计算,一年便可节约成本5亿元,相比水泥当前盈利水平或不算高,但是和理财收益相比,至少具备更强资金利用价值。而按照吨水泥耗电情况估算,海螺水泥(600585)每年外购电或超150亿度,随着一系列的光伏电站及储能布局,预计中期自供电比例有望得到快速提升。凤凰网安徽梳理相关数据发现,2021年海螺水泥(600585)完成了新能源股权收购,新增19个光伏电站和3个储能电站,2021年底实现光伏装机容量200MW,并计划在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量800MW。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海螺集团下属企业,海螺型材(000619)是我国首家以塑料型材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目前,海螺型材(000619)主营业务为新型绿色建材和环保新材料。近年来,海螺型材(000619)加速环保新材料产业布局,日前,海螺型材(000619)发布公告,为提升公司品牌认知度和行业影响力,保持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变更后,公司名称为“海螺(安徽)节能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海螺新材”。2021年3月26日,海螺型材(000619)披露2021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8.53亿元,同比增长24.20%;归母净利润亏损1.43亿元,同比下降543.33%;扣非净利润亏损1.05亿元,同比下降2,822.80%。海螺型材(000619)方面表示,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创4年新高,但主要原料PVC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且阶段性达到历史高位,产品销售价格虽有较大幅度的上调,但受市场竞争影响未能实现同步涨幅,导致公司出现亏损。(海螺型材(000619)2021年度业绩概况 Choice数据)海螺型材(000619)业绩不景气在历年年报上表现得更为直观,凤凰网安徽通过梳理公司财务报表发现,2017-2019年其扣非净利润指标分别为-5397.3万元、-6434.5万元、-4012.96万元,连续3年为负,2020年扣非净利实现扭负,但今年扣非净利润指标再次深跌,达2822.8%。扣非净利润为负,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有关,凰网安徽梳理了解到,2021年全年海螺型材(000619)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3870.4万元,其中影响额较大的项目包括,报告期内的政府补贴(1937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项目(-7327.7万元)、及纳税额项目(-1546.9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负数,表明该公司正常经营外收入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反而拖累业绩表现,但考虑到海螺型材(000619)2021年归属净利为-1.43亿元,扣除该部分损失,对其盈利能力指标并无多少补益。(2021年度海螺型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影响额 公司年报数据)此外,如果放宽时间限度来看,海螺型材(000619)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总额与利润的比率一直处于高位。凤凰网安徽梳理相关数据发现,2016-2020年海螺型材(000619)非正常性损益项目合计分别为4067.2万元、6300.4万元、7404.8万元、5173万元、2851.2万元,而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7597.万元、903.2万元、970.3万元、1160万元,3235.9万元,这表明海螺型材(000619)净利润的来源主要来自非经营业务收入,盈利能力较低。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海螺型材(000619)年度盈利能力(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6%。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海螺型材(000619)“好公司”评级为1.5星,“好价格”评星2.5星,估值综合评星为2星(评级范围1-5星,*5星)。另一方面来看,2021年海螺型材(000619)营业总成本为49.24亿元,同比增长26.50%,营业成本44.44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务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71亿元、2.20亿元、0.23亿元、0.29亿元。其中,财务费用略有下降,同比减少1.66%;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2.56%,公司称主要系新收购河南海螺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天河(保定)环境有限公司合并报表时间增加影响。营业成本方面,主要原材料PVC价格上涨拖累其业绩表现。据凤凰网安徽了解,尽管海螺型材(000619)表示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但2021年该公司型材业务仍是“一枝独秀”,其中塑料型材收入占比高达52.8%,铝型材占比22.4%,两者合计占比75.2%,而型材上游主要是PVC原料,2021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对海螺型材(000619)主要原材料聚氯乙烯(PVC)价格产生直接影响,拖累其业绩表现,与此同时,2021年包括煤炭、电力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海螺型材(000619)原料采购成本控制压力增大。数据显示,2021年建材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为85.19%,2020年为82.69%,同期建材原材料成本分别为32.21亿元、245.87亿元,同比增加29.54%,除却销售增额增加导致成本上升的变量,建材原材料成本上涨仍十分明显。(2021年海螺型材营业成本构成 海螺型材2021年度报告)其他数据指标也显示异常,据凤凰网安徽了解,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9466.69万元,同比下降254.21%;其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2.01亿元,收窄亏损24.63%。2018-2021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948亿元、1.721亿元、6139万。此外,报告期内,海螺型材(000619)毛利润4.21亿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1.710亿元、2.197亿元、2308万元,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毛利润的比率高达98.3%。据此而言,PVC价格上涨拖累海螺型材业绩表现明显,但其自身盈利能力指标或也不太乐观。2021年,大多数传统周期行业下游企业的日子恐怕都不好过。原油价格大涨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煤电企业巨亏,而PVC等原材料成本增加也导致是海螺水泥(600585)和海螺型材(000619)业绩显著承压,但两家公司均加速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或为其业绩增长打开第二成长曲线,2022年两家公司基本面仍向好。
000619海螺型材股票海螺型材(000619.SZ)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500万元至4,5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4,249.24万元。基本每股亏损0.1528元/股至0.1250元/股。
前三季度,公司坚持量价并举,实现销量及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但由于主要原材料PVC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且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竞争影响未能实现同步涨幅,导致公司出现亏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000619》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000619、石油美元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