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加载中...
如何全面加强市场制度建设?
中国银河金控董事长李梅:“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高度重视,就加快金融改革、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那么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我们相信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制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全面加强市场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我认为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做工作。
一是把好入口,稳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今年,中国A股市场克服疫情的影响。在注册制的政策的带动下,A股上市公司发行数量和募资规模大幅增长,总市值稳居全球第二。市场快速扩容的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上市公司治理失效、内控缺失,大股东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制度,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保证注册制顺利实行,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保障。
二是管控风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当前资本市场运行整体稳定,但部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还是存在风险,偿付能力下降、债务爆雷时有发生。受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冲击,全球各类风险资产剧烈波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在增加市场包容性融资便利性同时,必须不断建立健全资本市场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的联防联控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畅通出口,加大困境公司重整处置力度。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健全常态化的退出机制,让优者上劣者退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加大困境公司疏困力度,通过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以增量化解存量风险,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退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重新上市,以低效资产转化成高效资产,保护投资者利益。”
中证智能财讯 图南股份(300855)8月16日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32.77%;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31.24%;扣非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48.7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76.76万元,同比下降32.11%;报告期内,图南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3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20%。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属于先进金属材料行业,具体为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
根据半年报,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25.72%,环比增长17.56%;归母净利润7679.52万元,同比增长44.40%,环比增长90.08%;扣非净利润7514.29万元,同比增长68.31%,环比增长87.22%。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36.36%,同比下降3.2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5.40%,较上年同期下降0.30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8.34%,同比下降3.0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3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0.81%,较上年同期上升3.99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11.76个百分点。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5.88%,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65个百分点。
2022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876.76万元,同比下降32.11%;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700.46万元,同比增加2302.17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831.15万元,上年同期为-7879.77万元。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为94.63%,净现比为50.14%。
资产重大变化方面,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327.29%,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5.32个百分点,主要系本期销售额增长,对应增长的应收账款尚在信用期内;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加140.83%,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4.40个百分点,主要系募投项目及沈阳图南“航空用中小零部件自动化加工产线项目”建设投入增加。
从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64.33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为97.89%,较上年末上升21.53个百分点。
从存货变动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4.1亿元,占净资产的30.63%,较上年末增加8902.06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为162.15万元,计提比例为0.4%。
偿债能力方面,公司2022年二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13.62%,相比上年末增加3.28个百分点;有息资产负债率为1.55%,相比上年末减少0.28个百分点。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末的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股东为华夏复兴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取代了一季度末的陆兆林。在具体持股比例上,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汇添富中国高端制造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所上升,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陈杰、朱伟强、朱海忠、陈建平、丹阳立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易方达积极成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所下降。
股东名称 | 持股数(万股) | 占总股本比例(%) | 变动比例(%) |
---|---|---|---|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1338.76 | 4.432843 | -0.29 |
陈杰 | 1272.75 | 4.214264 | -0.03 |
朱伟强 | 841.98 | 2.787921 | -0.02 |
朱海忠 | 740.02 | 2.450316 | -0.06 |
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636.45 | 2.107389 | 0.56 |
陈建平 | 506.81 | 1.678132 | -0.01 |
丹阳立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460.98 | 1.526373 | -0.52 |
华夏复兴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385.81 | 1.277474 | 新进 |
汇添富中国高端制造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363.96 | 1.205109 | 0.00 |
易方达积极成长证券投资基金 | 317.78 | 1.052219 | -0.35 |
筹码集中度方面,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01万户,较一季度末下降了377户,降幅3.60%;户均持股市值由一季度末的91.83万元上升至125.11万元,增幅为36.24%。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解读
“白纸黑字”写明就是公平?
你知道什么是公平竞争审查吗?
到底查什么?
有什么作用?
↓↓↓
何为公平竞争审查
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时,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对市场竞争的影响,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公平竞争审查重要性
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2016年6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对建立和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出全面部署。
公平竞争审查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反垄断执法
具有宏观特点和政策性,侧重保护竞争机制与竞争秩序。
反不正当竞争法
聚焦微观领域,侧重规制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
竞争倡导
侧重竞争意识的培养与竞争氛围的营造。
公平竞争审查
侧重规制政府行政行为。
如何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
主体责任
各政策制定机关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主体责任。
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
无需审查
审查对象
凡是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都要审查。
审查标准
《意见》从四个方面明确了18条标准,为行政权力划定了18个“不得”。违反这些标准的政策措施,原则上不得出台。
审查流程
07
书面审查结果
转载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决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科学决策必然需要在思想理论和客观实践基础上针对复杂问题开展系统性政策创新。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政策创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时处理好完整、准确、全面的关系,在统筹全局性政策时处理好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关系,在谋划结构性政策时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在把握政策时度效方面处理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关系,在协调宏观政策方面处理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1.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解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政策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发力。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哪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政策创新应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新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不是简单的叠加,不同维度的发展理念各有其深刻内涵、独特作用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构建政策体系予以相互支撑。
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是结构问题,不充分是量的问题,不平衡是产生在不充分的基础之上的,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在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提升发展质量。
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必须坚持整体思维,在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落实新发展理念。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而且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另一方面,在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时,还要看到各地区发展条件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重视取长补短,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2.处理好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背景和全局导向,统筹发展全局的政策创新必须兼顾国内和国外、处理好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系。
一是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目标加强政策创新。新发展格局中的“大”代表着国内循环和国内市场的规模性、主体性和首位性,意味着政策创新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在国内,应将着力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上,贯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关键堵点,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形成高水平的国民经济良性大循环。
二是政策创新的视角需放眼全球,既解决国内市场融入全球市场的问题,也解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畅通对接、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的问题。政策创新的关注点应是国内国际市场布局、投资分布、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物流体系等,政策设计的方向应是一体化、双向化、互惠化。如加强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二者协同推进;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现协同发展,针对国际投融资市场、物流供应体系中影响生产要素国内外双向流动的堵点或弱环,形成有效解决对策。
3.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很多时候是在结构性问题上发力,关键是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
一是政策创新应有助于在做大增量的基础上调结构。我国目前推进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实施有效的需求管理,因此须避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对需求侧要素、体系及其运行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供给侧的控制碳排放政策如果操之过急,或采用一刀切式、断崖式的控制,就可能对需求侧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造成误伤。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项政策创新,都需考虑到其对需求侧可能产生的影响,基本底线是在不破坏或阻滞需求侧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程度发挥对供给侧结构性要素的增量促进作用。
二是政策创新应有助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动态平衡。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供给侧要素优化配置带来的新动能,增强其对发展质量的支撑。生产政策要注意稳定基础工业品价格,避免生产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引发一般价格水平大幅上升;产业政策要与特定产业发展阶段相匹配,保持产业本身与上下游关联行业之间的生态平衡;创新政策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好金融资源在推动和保障创新上的重要作用;要素市场化政策应有助于传统生产要素向数字要素的转型升级,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基础推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面有序升级;减排政策要引导企业主动适应、主动减排。
4.处理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关系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在稳中求进中把握政策的时度效,就是选择好政策实施的时间、拿捏好政策施加的力度和发挥好政策预期的效果,而政策的时间、力度、效果三者结合在一起就决定了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高质量发展是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并重的稳健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必须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处理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一是兼顾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质量提升是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必然选择,政策取向必须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既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国内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看,发展模式和国际竞争力的较量从根本上需要经济实力和发展动力的支撑。从国内看,保持一定经济发展速度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突破关键领域瓶颈和抵御各种风险隐患的重要支撑。
二是要在提升发展质量中兼顾发展速度。政策创新要有助于明确增长预期。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设定合理的经济增速目标可以起到明确增长预期和找准政策力度的作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预期增长5.5%左右,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基于近几年增长趋势与“十四五”增长目标相衔接所做出的合理预期,也体现出在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央对于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战略定力和决心。政策创新也应在提升发展质量的过程中有助于释放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增长潜力。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可以在保持中速以上增长的同时侧重于提升发展质量,而相对落后地区应着力将经济增速提升到中高速,形成合理区域分工格局和经济发展圈层,不断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三是在保持发展速度中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保持适度经济增速的要求具有实时性,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具有长期性。也就是说,短期来看保持发展速度、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重要,长期来看提升发展质量是战略需要和持续性工程。一方面保持发展速度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有效应对潜在增长率的下行;另一方面在提升发展质量的举措布局上要注意基础条件和时序性。有些提升发展质量的举措会在短期损耗一定的发展速度,尽管这种举措成功实施后在长期对发展速度有益,但也应考虑多重举措同时实施的情况下可能对经济增速造成的压力过载风险。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住发展速度的韧性,持续稳步地提升发展质量。
5.协调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当前国内外环境对经济发展领域的冲击复杂多变,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宏观政策制定和实施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统筹协调、联合发力,尤其是处理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强度与结构配合。应发挥财政资金对有效投资的引导作用,用好政府债券,加大对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投资的重点支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大惠民生补短板等投资,适度超前开展新基建投资。发挥好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提升财政和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度。着力解决实体经济面临的关键需求,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成本,加大对困难行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力度。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碳减排等关键领域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保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战略定力。充分认识西方发达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外溢效应,做好政策应对。密切关注大宗商品市场,积极主动保供稳价,防范输入型通胀风险。保持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坚持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财政政策应重点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角度进行改革,从制度上平衡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债券管理机制;创新地方债务治理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核、评估和监测;厘清举债责任,防范金融财政化倾向,避免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交织。货币政策应坚持金融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干预本地金融市场、干预金融资源配置的倾向。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0日06版)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市场制度》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市场制度、000031华夏复兴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