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鹏华创新
中信证券年度业绩再创新高,多项主营业务成绩继续稳居行业第一。
3月28日晚间,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营收突破700亿元,实现765.24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40.71%。归母净利润实现231亿元,同比增长55.01%。基本每股收益1.77元。
年报显示,中信证券2021年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其他业务营收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占总营收的比重均为24%,分别实现182.89亿元、183.86亿元、185.82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中信证券被中央汇金七年来*减持,减持比例为1.38%。2015年三季度,中央汇金*进入中信证券前十大股东,之后持股数量保持不变。
市场表现层面,券商“业绩一哥”目前已重回“市值一哥”位置。2021年,在A股市场的表现层面,中信证券的“市值一哥”位置,一度被(300059)取代。
截至3月29日收盘,中信证券收报20.25元/股,跌1.03%。
经纪、证券投资、其他业务营收出现“三足鼎立”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2021年的营收中,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均超过180亿元,出现“三足鼎立”的情形。
从比重来看,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其他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均为24%,基本持平。
具体而言,经纪业务2021年营收为182.89亿元,同比增长23.03%。证券投资业务营收实现183.86亿元,同比增长41.35%。其他业务收入185.82亿元,同比增长76.46%,增幅*。
不过,证券投资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减少28.96%,是*实现营业成本减少的细分业务领域。
其他业务方面,资产管理业务2021年共实现135.1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41.35%。
证券承销业务2021年营收和及时行77.53亿元,同比增长19.50%。也是主要业务营收中,*未突破百亿关口的细分业务领域。
多项主营业务业绩继续在行业内居首
行业层面看,年报显示,2021年中信证券多项主营业务成绩,继续保持在市场前列。
具体而言,投资银行业务中,股权融资业务方面,中信证券2021年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94单,主承销金额实现3319.17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同比增长5.84%,占全市场份额的18.26%,排名市场第一。
其中,注册制方面,中信证券科创板、创业板IPO项目完成68单,合计发行859.22亿元,市场份额15.83%,同样排名市场第一。
再融资发行方面,中信证券去年完成再融资主承销项目126单,主承销金额2459.95亿元,市场份额19.29%,也排名市场第一。
债务融资业务方面,中信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承销金额合计人民币 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0.02%。承销金额占证券公司承销总金额的13.74%,排名同业第一。
数量方面,中信证券去年共承销债券3318 只,同样排名同业第一。
财务顾问业务方面,2021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人民币959.15亿元,排名行业第一。完成涉及中国企业全球并购交易金额1053.15亿美元,同样排名行业第一。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中信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人民币1.63万亿元,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6604.85亿元、9652.50亿元,资管新规下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约15.87%,同样排名行业第一。
报告期内被中央汇金七年来*减持,减持比例为1.38%
中信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出现了1.38%的减持,卖出了2032.04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央汇金七年来*减仓中信证券。2015年三季度,中央汇金*进入中信证券前十大股东,之后持股数量保持不变。
公开资料显示,中央汇金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直接控股参股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同时,2021年度,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减持1.71%,卖出了1711.91万股。
董监高去年税前薪酬合计超1.66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700万元
中信证券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董监高等人员的报酬合计超过1.66亿元,较2020年的1.49亿元总体规模,增长约1700万元。
其中,年薪超过千万的共有3位,分别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马尧、薛继锐,以及*管理层成员金剑华,税前年薪分别为1162.63万元、1152.63万元、1074.62万元。
同时,执行董事、董事长、执行委员会委员张佑君税前报酬为585.39万元。执行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杨明辉的税前报酬为998.68万元。
中信证券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董监高报告期内的税前总薪酬为1.49亿元。张佑君和杨明辉的税前薪酬分别为491.51万元和993.54万元。
“业绩一哥”重回“市值一哥”位置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信证券在各项主营业务方面的业绩,继续在行业内居首。但是,2021年,在A股市场的表现层面,中信证券的“市值一哥”位置,一度被(300059)取代。
Wind数据显示,2021年5月24日,证券市值突破3000亿元关口,此后与中信证券的市值差距基本稳定在百亿元规模上下,并最终在6月11日迎来突破,成功完成超越。
不过,目前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已重新超越,再次成为“市值一哥”。
截至3月28日收盘,Wind数据显示,在总市值2(证券价格乘指定日总股本)标准下,中信证券总市值为3018.95亿元,位居第一。总市值为2708.90亿元,在经过阶段性大幅回调后,总市值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差距。
08月12日讯 鹏华创新未来混合(LOF)基金08月11日上涨1.50%,现价0.6元,成交52.82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0.6149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62%,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96%。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2.58%,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1.07%,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11.05%,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28.36%,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0.6149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宗合,自2020年09月30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3.26%。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宁波银行(持仓比例10.24%)、招商银行(持仓比例5.79%)、贵州茅台(持仓比例4.75%)、山西汾酒(持仓比例4.19%)、爱尔眼科(持仓比例4.11%)、博雅生物(持仓比例3.57%)、万华化学(持仓比例3.56%)、思瑞浦(持仓比例3.39%)、福斯特(持仓比例3.14%)、宁德时代(持仓比例3.13%)。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二季度市场在前期大幅下跌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的反弹,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为主的板块反弹亮眼。回顾二季度的操作,我们错失了在市场极度恐慌的情况下去买入长期看好的优质股票的时间窗口,参与度不够大,因此净值的反弹与市场相比显得较弱。我们没在市场极度恐慌的背景下加仓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比较保守的心态:上半年在俄乌冲突、疫情、经济周期性向下的三重压力叠加下,整个市场一度比较低迷,所以当时我们觉得还可以寻找更好的时间点去完成对具有长期价值的股票的买入和加仓,这一点回头来看是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些*的股票在某些时间点给出了很好的买入机会,这种机会是应该抓住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并不能预测上半年就一定是阶段性的底部,当下对于市场的走势做出判断是较为困难的,市场在反弹之后可能会走向分化。但如果将来出现类似上半年市场极度恐慌时的买入机会,我们会更积极地去布局那些我们长期看好、估值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
我们的经验显示,有些长期看好的标的在短期估值较高的背景下,可能由于短期交易层面的原因继续上涨,但长期来看回报率就可能变得很普通,这一点也是我们在估值角度上需要从长期视角去考虑的问题。下半年我们希望在个股和板块的挖掘上找到一些处于合理定价的、能立足长远的标的,寻求有安全边际的、长期价值的、长期潜在回报丰厚的公司。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近日,券商“年度大考”——分类评级结果正通过各地地方证监局以 “一对一”形式通知到各家券商。
有券商人士对界面新闻
截至目前,据界面新闻
此外,A级券商还有平安证券、财通证券、长城证券、长江证券、东海证券、华林证券、华鑫证券、瑞银证券、五矿证券、财信证券、联储证券、国联证券以及湘财证券。
BBB级中包括华金证券、第一创业和川财证券。民生证券、恒泰证券、江海证券均为BB级,太平洋证券为CCC级。
在升降级方面,目前28家已知评级结果的券商中,共10家券商评级上升,其中川财证券评级上升最快,从C级上升到BBB级,共升5级;湘财证券、恒泰证券、江海证券、国联证券均上升2级。联储证券、第一创业、财信证券、国金证券、证券均上升1级。
此外,17家券商评级较上年没发生变化,仅平安证券评级下降1级。
为何改为点对点通知?
连续12年公开披露的券商分类评级结果为何会改成点对点通知?
“既然都不公开了,可能说明监管对分类评级结果的使用更加审慎。这么做多是出于对中小券商的‘保护’心态。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头部券商,中小券商地位偏弱势,如果上年收到过监管罚单,肯定要在评级中扣除相应分数。但是大券商加分项目众多,如营业收入、净资本、投行业务、财富管理等各类指标上,同一家券商可能都有加分,最后就有了很高的‘安全垫’。这样一类,对于中小券商而言,本来加分就不多,再被扣分的话,总分就会更低。”券商人士分析称。
也有券商人士分析表示,监管一直有“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的要求,此次变化或进一步从制度上限制券商对分类结果的使用。此外,对于券商的分类管理,目前除分类评级外,还有定期会披露的白名单制度,近日监管也计划用白名单制度替代分类评级。
结合首批公布的29家“白名单”券商和此次分类评级结果,不难发现两者是存在高度关联的。白名单中,既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传统AA类头部券商,也包含华林证券、财信证券等A类中小券商,以及瑞银证券等较出色表现的外资券商。可见,白名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券商分类评级的“晴雨表”。
截至目前,各地证监局仍在逐步推进“点对点”通知工作,华北、中部地区券商通知到位范围更广,而华南、华东等地的多家券商尚未通知结果。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因发生重大风险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2022年券商分类评价A、B、C三大类别公司的比例原则上分别为50%、40%、10%。据此前中证协发布的证券公司2020年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共有106家券能参评,以50%比例计算,A类券商有望增加至53家。与之相对,2021年共有50家券商被评为A类。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而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合规状况为基础,结合公司业务发展状况,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指标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整体状况。
分类结果将影响创新业务资质等
自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分类监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了证券公司加强合规风控、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券商而言,“分类评级结果”这根指挥棒,也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业务开展。
具体来看,券商分类评级影响主要在多个方面:
一是影响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及监管检查频率。
二是影响券商业务资质(增加业务种类、发行上市、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例如场外期权业务方面,AA级券商可以申请成为一级交易商(可在场内开展对冲交易),A级及以上券商可以申请成为二级交易商(可与一级交易商开展对冲交易)。
三是影响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比例。《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第六章第三十一条规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级别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根据现行规定,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证券公司,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
万和证券研报分析认为,评级结果将影响券商创新业务开展。分类评价结果将会对券商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及监管检查频率、创新业务资质、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比例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券商整体经营业绩。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排名是根据各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
据中证协,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0%和12.5%。
从公司来看,前10名券商的资产体量均在4000亿元以上,其中中信证券以9759亿元名列榜首,其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达9.3%,第2-10名分别为华泰证券(6415亿元)、国泰君安(6109亿元)、招商证券(5467亿元)、申万宏源(4985亿元)、银河证券(4739亿元)、海通证券(4714亿元)、广发证券(4698亿元)、中金公司(4581亿元)和中信建投(4217亿元)。
2021年,证券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证券行业营业收入的中位数为20亿元, 营收排名方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名列行业前三,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282亿元、255亿元。
排名前十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227亿元)、海通证券(222亿元)、中信建投(207亿元)、广发证券(203亿元)、中金公司(200亿元)、国信证券(193亿元)、申万宏源(192亿元)。其中,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名次相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券业归母净利润中位数为6.8亿元,排名前10券商的归母净利润均高于10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231亿元的净利润独占鳌头,第2-10名分别为国泰君安(150.1亿元)、华泰证券(133.5亿元)、海通证券(128.3亿元)、广发证券(116.5亿元)、中金公司(107.8亿元)、银河证券(104.3亿元)、中信建投(102.3亿元)和国信证券(101.1亿元)。
第11名申万宏源2021年净利润为94.3亿元,距百亿咫尺之遥,其身后的东方证券净利润为53.7亿元,净利润出现较大断档,这也说明券商的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前11名券商吃掉行业57.2%的利润空间。
2021年有12家券商发生亏损,其中外资券商占7家,大同证券亏损7.3亿元,净利润垫底,网信证券、德邦证券、汇丰前海、星展证券分别亏损5.1亿元、4.6亿元、1.6元和1.3亿元,高盛高华、大和证券、中山证券、东亚前海、金圆统一、野村东方的亏损额在1亿元内。
净资产收益率(ROE)方面,券商ROE整体偏低,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整体偏弱,公布的53家券商ROE中,仅有16家券商的ROE高于10%,*的为华福证券(17.8%),2-5名分别为(17.44%)、中信建投(13.88%)、中金公司(13.81%)和东莞证券(13.33%)。
具体到券商业务,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包括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明显高于传统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
2021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其中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
“三中一华”牢牢占据投行业务收入前四名,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69.3亿元、55.3亿元、46.3亿元和39.1亿元,“三中一华”投行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0%。
资管业务方面,依靠旗下东方资管的优异表现,东方证券2021年资管业务实现34.9亿元收入,位列行业第一,中信证券凭借其在机构业务和高净值人群方面的优势,以29.3亿元收入排名第二,第3-5名分别为华泰证券(18.5亿元)、国泰君安(17亿元)和财通证券(15.6亿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证券公司排名2015》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证券公司排名2015、鹏华创新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