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货币基金在各类基金产品中,货币基金有着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优点,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收益率低。随着市场利率不断走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是越来越低,甚至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跌破了2%。那么,有没有其他收益更高的来替代它呢?
哪些产品可以代替货币基金?
基金的收益率高低,受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很大。因为货币基金主要投资的是货币市场,而货币市场的产品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变动很敏感,所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变动也对市场利率的变动很敏感。
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因为需要较低的利率水平来 *** 经济增长,所以市场利率在短时期内恐怕也不会有太大提升,指望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短期内提升上去也就指望不上了。
那么,如果要找一款能替代货币基金且收益率更高的产品,有哪些比较好的选择呢?
首先,作为货币基金的更佳替代产品,就是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又被称为“类货基”产品,也就是类似货币基金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它跟货币基金有诸多相似之处。
事实上,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与货币基金除了发行主体和名称不同之外,其他几乎没什么区别,货币基金所具备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优点,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都具备。
而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相比货币基金的一个优势,就是收益率更高。在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跌破2%之时,大部分的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仍然能保持2%—3%的收益率。
其次,就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以银行同业存单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
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就相当于银行用资金的存款作为抵押向市场投资者借钱,所以投资同业存单的安全性比把钱存在银行差不了多少。因此,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是比较安全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收益率方面。正常来说,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收益率达到3%左右是没太大问题的。当然,这个收益率并非固定,肯定会有波动。不管怎么说,在平均收益率上肯定比货币基金高。
唯一的缺点就是流动性稍微差了一些,因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多为7天持有的,不能像货币基金那样随时都能申请赎回。
再次,就是短债基金。短债基金是以到期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安全性也相对较高,不过比货币基金可能稍微差一些。因为短债基金是净值基金,短期的净值会有涨跌。
与货币基金相比,短债基金的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收益率上。只要持有时间相对较长,收益率大概率能超过货币基金,一般来说年化收益率达到3%—4%左右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超过4%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如果想要理财收益高一些,以上三款产品都是比较适合用于替代货币基金的。
08月08日讯 大成创新成长混合(LOF)基金08月05日下跌0.83%,现价0.965元,成交0.19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0.9870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2.07%,场内价格溢价率为-3.04%。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2.28%,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7.28%,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7.76%,近1年本基金净值下跌1.91%,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2.9910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5次,累计分红金额12.0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侯春燕,自2020年03月2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64.18%。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海晨股份(持仓比例8.61%)、确成股份(持仓比例7.65%)、万科A(持仓比例7.55%)、凌霄泵业(持仓比例5.96%)、艾华集团(持仓比例5.71%)、瑞丰新材(持仓比例4.79%)、中兴通 持仓比例4.64%)、景津装备(持仓比例4.39%)、海容冷链(持仓比例4.19%)、杰克股份(持仓比例3.79%)。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A股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下跌之后,二季度有所反弹。反弹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全国疫情对经济扰动的影响在减弱,另一方面是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稳增长的预期也在加强。外部环境的波动是对企业竞争力的考验,竞争力突出的公司在行业面临困境时仍然实现了份额的提升,且面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得到了体现;而竞争力偏弱的公司面对外部冲击时自身财务表现的波动则比较大。本基金二季度对于重点持仓公司结合竞争力和估值水平做了略微调整。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中国基金报
随着公募基金2021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揭开了2021年公募基金的整体答卷,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各项数据也公之于众。
虽然A股市场2021年演绎结构性行情,但整体基金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盈利答卷,基金2021年总体盈利超7000亿元。
备受市场关注的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销售服务费等“四费”,2021年合计金额超过2000亿级别,达到2122.86亿元。受益于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大幅增长,这四大费用较去年同期均出现显著增长。
2021年管理费收入1425.71亿
同比激增超50%
权益基金发展驶入快车道,公募基金也集体迎来管理费的丰收。
根据WIND对基金2021年报的统计,2021年全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总计达到1425.67亿元,比2020年的938.03亿元增幅达到51.99%。这一增速要低于2020年的68.54%,不过,2021年整个行业管理费收入创出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费增幅主要受益于以权益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规模的大幅激增。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5万亿大关,当年度不断创新高。同时,很长时间权益类基金都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去年底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突破8.5万亿。
从基金类型来看,相比2020年,2021年各类型基金管理费收入都有增长。其中管理费收入更大来源是混合型基金,这类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765.23亿元,在管理费总收入中占比达53.67%。而这类产品相较2020年全年425.88亿元的管理费收入增长了79.68%。
紧随其后是货币基金,2021年收取了243.81亿元的管理费,占比超17%。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2021年收取的管理费分别为198.14亿元、178.59亿元,分别占比13.9%、12.53%。这类基金管理费收入较2020年也拥有17.47%的增幅。
QDII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3.55亿元、9.03亿元。虽然FOF管理费仅7.35亿元,在所有类型中更低,但相较2020年的水平增长了154.6%。
31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10亿
受益于基金公司管理基金规模的激增,不少基金公司2021年管理费收入都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WIND资讯对基金2021年报的统计,2021年,在173家有数据可统计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有31家公司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20。
也就是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数量大幅增长。
具体而言,非货币资产规模更大的易方达基金以106.06亿元的管理费收入稳居之一,成为首家管理费收入超百亿的基金公司。
而同样基金管理规模较大的广发基金和汇添富基金紧随其后,2021年管理费收入分别达到73.82亿元、70.37亿元,均较2020年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这三家2021年度管理费收入超70亿的基金公司外,还有5家公募超过50亿元,分别是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嘉实基金。这些基金公司非货管理规模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还有4家基金公司2021年管理费收入在40亿元至50亿元之间,包括兴证全球、工银瑞信、景顺长城、博时等。
这12家公司合计收取管理费698.05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差不多半壁江山,显示出行业集中度依然高企。
同时,2021年有61家基金公司收入不足5000万元,收入低的基金公司(包括券商资管)上半年仅得到6多万元管理费,规模大小带来的收入差异巨大。
整体来看,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结构继续分化。在可比基金公司中,2021年共有136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仅17家出现管理费收入下滑,这些公司多数是中小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近一年以来管理费收入实现几何式跃升。其中恒越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1.57亿元,较2020年的438.35万元的数据激增近3492.54%。
管理费的跨越式上升,源于其规模大步前行。2021年底,恒越基金总规模达到146.98亿元,全年实现规模大踏步发展。而在2020年底,恒越基金权益基金规模仅10.55亿元。
无独有偶,朱雀基金2021年管理费收入同比涨幅同样惊人。朱雀基金管理费收入达到3.89亿元,而相比2020年的5597.34万元,同比增加594.24%。而该基金公司也实现了管理规模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基金公司基金管理规模的跨步前行,主要来自其突出的业绩表现及其市场号召力,尤其是一批业绩较好的中小基金公司强势“逆袭”,在2021年个股分化加剧、板块轮动加速的极致化结构性行情中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机会。
客户维护费合计408.11亿
占管理费的28.7%
事实上,基金公司并不能得到账面上的全部管理费收入,银行、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等基金销售渠道也要从中分一杯羹,客户维护费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出环节。
根据Wind数据统计,扣除没有客户维护费的部分基金管理人,纳入统计的基金管理人在2021年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即“尾随佣金”)408.11亿,比2020年全年的242.68亿元有较大的幅度增长,达到68.17%。
统计还显示,2021年基金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尾随佣金占到管理费收入的28.7%,与上一年的25.94%相比有所上升。
从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的差异较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比例较高,如贝莱德基金、汇泉基金、兴证资管、朱雀基金、达成基金、凯石基金、国融基金等,这一比例高达40%以上,多数为中小型基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基金公司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基金公司2021年实际取得的公募基金管理费净收入约为1013.7亿元,依然突破了千亿大关。
基金托管费收入288.3亿元
工行排名仍居之一
除管理费收入外,另一项受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是基金托管费收入。伴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基金公司新产品发行及持续营销愈加依赖渠道,托管费持续激增。
Wind数据根据2021年基金年报所做的统计显示,去年49家托管机构合计收取基金托管费收入288.3亿元。对比来看,2020年基金托管费合计199.85亿元,今年出现44.26%的大幅增长。
对比来看,去年托管费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20年,44家托管机构瓜分了200亿元的托管“蛋糕”,同比增幅为36.55%。
其中,全年托管费用超过十亿元的商业银行共计有9家,较2020年新增1家,累计达245.99亿元。仅上述9巨头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八成,高达85%。
与2020年相比,2021年基金托管收入前三的机构座次未发生改变。具体而言,2021年,“宇宙行”工商银行以51.5亿元的托管费收入,蝉联托管费收入之一的宝座。
而建设银行以45.78亿元的托管收入位居第二。中国银行以33.88亿元的托管费收入,位居第三。招商银行继续占据托管收入排名第四的位置,2021年共获得托管费收入29.02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8家银行2021年全年的托管费收入也超过5亿元。
相比之下,券商系托管情况不尽人意。截至2021年年末,多达13家证券公司全年托管费用不足上千万,仅在数百万元以下。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公募行业托管格局来看,“头部效应”显现。可以说,托管机构获得的托管收入高低往往和基金托管规模有关,而基金托管规模则与托管行的销售能力相关。鉴于大银行的销售渠道广且销售能力更强,自然获得的托管费也较多。
从增长比例来看,除个别机构外,绝大多数机构2021年托管费实现正增长,多达38家机构增幅超过***。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托管费同比增幅同样明显。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托管费超过20亿元,广发、汇添富、华夏、富国、南方等基金公司2021年托管费已超11亿元,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银华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托管费支出也超过5亿元。
销售服务费189.82亿
大型公募激增明显
在上述各项费用之外,货币基金或基金C类份额收取的销售服务费也受到业界关注。去年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激增明显。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1年基金销售服务费合计189.82亿元,主要是货币基金收取较多。而在2020年基金销售服务费为151.02亿元,同比增长26%。
从基金类型来看,货币基金2021年收取的销售服务费大概在147.17亿元左右,在全部销售费用中占比达到78%,是收取销售服务费的主力。
对比来看,2020年,货币基金占整体销售服务费的比例为85%,显然因为各大银行渠道逐渐增强对权益基金C类份额的布局力度,因此混合型、股票型的相关费用的占比明显提升。
混合型基金在2021年收取销售服务费为22.66亿元,而2020年这一数据仅8.26亿元,显示出去年较快的增长力度。同样,去年股票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为7.3亿元,占比达到4%,而2020年这一数据仅3.32亿元。
债券型基金2021年的销售服务费合计达到9.53亿元,较2020年的9.99亿元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其他类型基金销售服务费较低。
从基金公司来看,上半年收取销售服务费更高的基金公司为天弘基金,另外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中欧、博时基金等公司也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大型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激增明显。数据显示,华夏基金2021年销售服务费6.92亿元,同比增长38%;招商基金销售服务费4.89亿元,同比增长14%;银华基金销售服务费4.70亿元,同比激增55%;鹏华基金销售服务费4.18亿元,同比下降10%;景顺长城基金销售服务费4.12亿元,同比增长35%。数据显示,除个别基金公司外,去年多数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交易佣金合计219.02亿元
同比激增近6成
数据显示,受去年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风格频繁转换等原因影响,2021年基金公司销售服务费增加外,交易佣金更是大幅度上升。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基金交易佣金合计219.02亿元,较2020年末的138.54亿元增加58.1%。
按照基金公司来看,交易佣金更高的是富国基金,达到13.4亿元;汇添富基金的全年交易佣金同样超过10亿元,为12.47亿元。另外,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的交易佣金均比较领先。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公司高企的股票交易额。
受市场风格频繁变换影响,去年基金换手率普遍较高,基金交易佣金激增。
数据显示,招商基金2021年交易费用5.93亿元,同比增长100.41%;中欧基金2021年交易佣金费用9.39亿元,同比增长近90%。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交易费用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债基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
从2021年年报披露的公募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伴随着市场震荡调整,个人投资者明显谨慎起来,持有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份额占比提升。
天相投顾根据基金年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债券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88.74%,较去年二季度末减少2.29个百分点,较2021年末同期减少4.07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11.26%,较去年年中增加2.29个百分点,较上一年年末增加4.07个百分点。
同样地,对于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出现降温。近一年混合型基金持有人结构也呈现出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的态势。
截至2021年末,个人投资者持有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83.56%,较2020年末增加5.28%,较2021年中略微降低,基本保持不变;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在一年内则由21.72%减少至16.44%。
对股票类基金而言,与2021年中相比,机构投资者占比出现上升,由24.32%增至27.24%;而个人投资者占比则减少近3个百分点。与2021年相比,同样呈现出机构投资者占比增加、个人投资者占比上升的趋势。
同时,个人投资者持有FOF基金份额份额占比持续攀升。截至2021年末,这一比例高达95.29%,较2021年中的93.75%稳中有升,较2020年末的90.39%更是增加近5个百分点。
55只权益基金持有人户数超百万
从单只产品持有人结构来看,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最为偏爱的权益型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仍然为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A,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户数为943.57万,个人投资者占比99.73%,仍然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基金。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和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户数分别为602.61万和527.87万,同样受到个人投资者青睐。此外,刘彦春管理的景顺新兴成长混合去年四季度末末持有人户数接近500万,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除了上述4只权益基金“坐拥”数百万基民,还有51只基金也拥有上百万投资者。其中,持有人户数在300万到400万之间的基金有2只,分别为天弘中证食品饮料ETF联接C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持有人户数在200万到300万之间的基金有11只,包括诺安成长混合、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兴全合润混合、兴全趋势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末,拥有百万级别以上投资者的权益型基金共计44只,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加至55只。
2021年震荡之下不弱的盈利能力
2021年全年基本演绎的是震荡格局,但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走势较强,让公募基金仍整体获得不错收益。
根据天相投顾对全部基金2021年年报统计显示,2021年各类基金合计盈利达到7171.89亿元,虽然相比2020年创出历史性纪录的1.98万亿的利润下滑了64%,但是整体上维持了不错的盈利水平。
从基金类型来看,除了商品性基金和QDII基金之外,其他债券型、货币型、混合型、股票型、FOF、封闭式等各类型基金利润均为正。
具体来看,因2021年权益市场震荡不已,偏稳定的固收类基金成为助力2021年基金获得不错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中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利润分别达到2287.24亿元、2159.42亿元。
因为2021年仍存在结构性行情,整体权益类基金还是交出了正收益的答卷。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2021年整体盈利也得到1868.04亿元、1186.72亿元。
2021年赚钱50强公司出炉
由于规模大小和基金业绩表现差异巨大,基金公司盈利情况较为分化,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非常可观。
纳入统计的147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仅11家公司未实现盈利。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亿元,广发、天弘、富国、博时、国泰、工银瑞信、南方基金、华安基金等公司盈利较高。
突发!上海刚发布:离沪需48+24双阴性!普京宣布重磅决定!拜登放大招:史上更大石油储备释放!新冠疫苗龙头去年狂赚超900亿?
近日,多款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引发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的货币基金共有556只,占全市场货币基金(718只)比例近八成。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收益率一度超过6%的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从今年1月6日更高2.175%的收益率一路下滑,6月20日的收益率仅为1.619%。
对于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与当前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
资管研究员袁吉伟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反映短期资金成本的7天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持续走低,目前处于2019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调降LPR等方式引导资金成本下行,在此背景下,货币基金收益率呈现持续下降走势。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货币基金收益率的下行和当前市场资金面宽松有很大的关系。受疫情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偏宽松状态,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低位水平,短期回购利率显著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也低于MLF利率水平,由于货币市场资金充裕,货币市场基金可投资资产的收益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货币市场基金给投资者的回报率也相应下行。
在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且短期内大概率难以显著抬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开始寻求新的选择,其中,同业存单基金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投资标的之一。截至5月末,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规模已超过700亿元。
“相比货币基金对组合久期、资产评级有严格的要求,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的投资限制较少、投资范围更广,组合久期摆布也更加灵活。在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背景下,这类产品兼顾了低回撤和高流动性,同时又可获得高于货币基金的超额收益,进而承接了货币基金的替代需求。”兴业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王卓然表示。
展望未来货币基金走势,袁吉伟认为,现阶段短期资金成本已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不大。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实施后,随着经济增长动能增强,经济逐步好转,央行会适当调节流动性水平,市场资金也将有一个回归正常水平的过程,推断未来货币基金收益率可能形成“低位徘徊后再逐步回升”的态势。
“在目前疫情持续多点散发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有意维持流动性体系偏宽松状态,有利于短期资金价格稳定,因此,从短期来看,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不会出现大幅度上行;从长期看,以基建和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恢复为代表,经济企稳向上出现确定性趋势后,货币政策可能相应出现一定程度的收敛,到那时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才会有所回升。”王一峰表示,如果现阶段投资者进行投资,首先还需要考量好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管是投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还是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都要注意控制好净值波动风险和信用风险。
经济日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货币基金收益排行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货币基金收益排行榜、大成创新基金净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