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自2007年首批四只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问世以来,中国基金行业海外投资已经长达13年。然而,首批QDII上演了一波火爆问世、出师不利的旅程,不过随着海外投资逐渐成熟,目前这批QDII基金净值全部回归到一元面值之上,对QDII基金百万持有人来说迎来历史性时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首批出海投资的4只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达到1.219元、1.311元、1.133元、1.001元。这意味着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部实现净值翻红。
“2007年10月成立的首批QDII基金出海时机不佳,刚刚成立不久就遭遇‘次贷危机’,2008年是全球金融海啸,当时整个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还不够熟悉,2008年底基金净值更低的跌到3毛钱,因此回本之路非常漫长。”深圳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这背后也是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越来越熟悉,抓住了市场机遇。
而从QDII基金回本之路来看,四只产品各有先后。较早回本得是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在2017年8月首次回归面值,南方全球精选基金是在2019年9月回归1元面值,嘉实海外基金则在2020年7月回本,而上投亚太也于今年11月9日回本。截至目前,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回本后的收益率,已分别达到31.1%、22.47%、13.30%。
遥想2007年9、10月间,当时首批4只QDII基金募集约1200亿元资金“出海”,开辟了国内公募基金资产配置国际化的新时代。当时市场正值大牛市的高峰时期,因此这四只基金均受到市场追捧,募集上限为300亿并都启动了比例配售,最多的上投亚太基金有1162.6亿资金追捧,配售比例仅25.8%。而因长期亏损导致的严重赎回,首批4只出海的基金规模目前都在30亿以上。从这些基金合计户数超过百万户,仍有一批投资者长期持有该基金。
不仅首批QDII基金回归面值,其实13年间QDII基金凭借产品和业绩逐渐获得投资者认可,在整个基金投资者的理财篮子中占据重要一环。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目前QDII产品达到162支,规模达到1186.3亿元。
不少QDII产品业绩也不俗。以今年业绩为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海外股市大幅震荡,部分基金在震荡市中斩获了不俗收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全市场股票型QDII基金A类和非A类年内平均收益率为-4.52%、02,75%。不过,一批基金表现较好,如以人民币份额来看,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南方香港成长、富国蓝筹精选、汇添富全球消费人民币、华夏新时代、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等多只基金收益率超过70%,收益率不逊于今年国内的权益类基金。但同时,部分投向油气市场的QDII股基亏损惨重,结构性的分化非常突出。
截至2022年8月15日收盘,中远海科(002401)报收于9.66元,下跌1.73%,换手率1.74%,成交量6.35万手,成交额6129.28万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9.9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447.4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307.44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中远海科融资融券信息显示,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881.5万元,融资偿还661.03万元,融资净买入220.46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0.0万股,融券偿还0.0万股,融券余量2.68万股,融券余额25.91万元。融资融券余额2.41亿元。近5日融资融券数据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 *** 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财联社(北京,
自之一批QDII出海至今已整整13年,其间表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今年来的表现重新刷新认知。截至2020年11月25日,首批出海的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最新净值分别为1.2140元、1.3610元、1.1290元和1.0370元,至此4只基金全部实现净值翻红,全部回本。
“跟踪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是投资者分散化投资的好工具,但相对A股基金,投资者对这类基金不够熟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QDII基金的规模一直在低位徘徊,此次终于迎来风口,未来也有望实现规模增长带动流动性提升的良性循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QDII创史上更佳表现
受事件性利好 *** ,近日全球市场一路高歌猛进。11月25日,道琼斯指数突破3万点整数关。受益于此,QDII基金收获喜人业绩,表现更好的品种年内收益率已超过93%,创QDII基金史上更佳收益纪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全市场有23只QDII基金的年内收益率超过50%,其中汇添富全球消费美元基金、广发全球精选美元基金、南方香港成长基金位列前三,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达到93.08%、91.55%、80.11%。
事实上,自2007年QDII基金正式出海投资以来,QDII基金冠军业绩仅在2009年超过80%。自此之后,QDII基金产品连续11年的更佳年度业绩未能超过60%,更低的一年,QDII年度冠军收益率不足10%。
市场人士认为,今年QDII基金更佳业绩创出13年新高,或因全球科技股牛市强力驱动所致,科技股主导的标普500指数已在近期创出历史新高,海外市场对科技股的追捧,使得重仓科技股的QDII基金获得较高弹性。不难发现,今年是权益市场大爆发的一年,在流动性的驱动下,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寻找机会,科技股又是美国标普指数的主要力量,科技牛市是今年的一个特点。
汇添富全球消费基金的基金经理郑慧莲在其三季度报告中也表示,希望挖掘出全球各个消费品子行业中的更优秀的公司 (这些细分子行业包括免税、本地生活服务、电商、教育、品牌消费品、医药、物业服务等景气 度上行的行业),做中长期的布局,重点投资 “在线化”的赛道,包括电商、本地生活O2O服务、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
事实上,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在亏损13年后,能够在2020年实现解套回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全球科技股牛市,该QDII基金截至第三季度末的重仓股主要指向了韩国与中国台湾的半导体龙头股,三星、台积电等股票的强势走高,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回本作出了贡献。
能够以约93.08%的年内收益率暂列QDII基金之一的汇添富全球消费美元基金,同样也是因其重仓了科技互联网股票。细分来看,该QDII的重仓股主要为美团、阿里巴巴、腾讯、哔哩哔哩、亚马逊,科技股在其十大股票中就占到一半。
13载QDII终成正果,前景备受看好
2020年以来的美股科技牛市,让QDII基金今年业绩显著超过往年,极大改善了投资者对QDII基金的传统印象。统计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冠军QDII基金产品收益率分别为23.97%、43.43%、29.52%、17.19%、47.98%、54.2%、9.15%、35%。
2007年下半年,我国公募基金发行了首批4只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自此,满打满算之一批QDII“出海也已整整”13年了,其间QDII整体表现并不完全尽如人意。
彼时的A股市场正迎来一轮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上证指数向着6000点一路进发,首批QDII基金因此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4只基金合计募集接近1200亿元,其中,仅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一只基金便得到1163亿元资金追捧,最终配售比例仅为25.8%。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QDII基金深陷全球股市剧烈震荡,基金净值纷纷重挫60%到70%。此后,这四只基金便开始了漫长的“回本”之路。但截至2020年11月25日,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的最新净值分别为1.2140元、1.3610元、1.1290元和1.0370元,13年后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部实现净值翻红,全部“回本”。
今年以来,得益于海外市场整体的良好表现,境内投资者通过QDII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意愿也在上升。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累计获批额度1124.03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QDII累计获批额度1073.43亿美元,即11月以来,QDII新获批50.6亿美元。
数据也同样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QDII基金总规模为1229.28亿元,在公募行业中只能算是微乎其微。据国金证券的研报显示,当前披露业绩的QDII基金总数量为168只(同一基金的不同币种及份额合并计算),按投资领域可以分为19个类别。其中,占比更大的是投资港股以及中概股的产品,规模共计454亿元,美股基金为146亿元、债券基金为180亿元。此外,还有投资于欧洲、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越南等国家,以及能源、黄金、REITs、商品等产品。
事实上,经过13年的沉浮,当前市场已逐渐认识到QDII产品的意义所在,越来越多投资者将其作为多元化投资和海外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在基金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外业务无疑是境内公募基金发展的新方向。虽然由于海外投资人才相对匮乏、投资环境多变,QDII基金还受到很多制约,但从长远来看,只要能把业绩做好,海外市场未来有望成为公募业务新的增长点,这类产品仍然是境内公募基金发展的蓝海。
在历经13年的颠簸后,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或将在本周内全部回归面值。 小编注意到,按照最新数据,首批出海投资的4只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分别达到1.241元、1.353元、1.139元、0.999元。这意味着只需0.1%的上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即可在本周内回归面值,那么,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也即全部实现净值翻红。 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早期将核心资产指向了银保、地产、能源,成为基金净值落后的因素之一。而将核心仓位指向科技股成为4只基金先后解套回本的原因,并呈现基金经理抛弃传统产业的思路越早、净值回归面值越快的特点。 自2007年出海遇挫后,首批四只QDII基金一度长期亏损,受全球熊市调整因素,期间均出现净值腰斩,而回本的拐点均在2017年以后。 根据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在2017年8月首次回归面值,南方全球精选基金是在2019年9月回归1元面值,嘉实海外基金则在2020年7月回本。截至目前,华夏全球股票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基金、嘉实海外基金回本后的收益率,已分别达到35.30%、24.67%、13.90%。这一业绩情况,也是上述三只基金成立13年来的收益率。 虽然期间亏损严重,且运作时间长达13年,但由于首批4只基金在募集阶段受到资金追捧,许多中国投资者和散户梦想通过购入这些可在海外投资股票的基金,分享“美国梦”、“欧洲梦”、“日韩梦”。 因此,这些基金最初的募集规模均高达300亿左右,虽因长期亏损导致的严重赎回,首批4只出海的基金规模,截至目前也均在30亿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其中规模更大的一只,截至目前依然有41亿的资金规模,也是首批4只中最后一只即将回本的基金,目前其净值已达到0.999元,距离面值仅为0.001元。海外市场轻微的向上波动,即可令这只基金及其持有人见到曙光。 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此前为什么会遭遇长期亏损? “这与牛市高位入市有关,也与持仓方向偏离未来有关,”有华南地区的基金公司人士评价称,股票指数高歌猛进的阶段,散户资金入市兴趣越大,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越高,而基金经理的持仓也偏离了全球市场中科技股崛起的主线。 2007年的二三季度,可能是人人做“股神”的快乐阶段,这为首批出海基金的资金募集提供了散户的基础,但当首批4只基金开始入市投资时,全球牛市已接近尾声。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全球出现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熊市刚刚拉开大幕,这给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蒙上了阴影。 此外,基金经理持仓的方向也偏离了主线。即便考虑熊市下跌因素,但若集中持有主流的科技股,13年时间依然可获得翻数倍的机会。 小编发现,首批4只基金在入市最初阶段,买入的股票清一色指向了传统产业,且主要是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大型国企,而欧美大型科技、消费类的股票未能进入主流持仓。 比如在2007年第四季度,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海外发展、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分别是中国中铁、中国移动、新鸿基地产、中国电信、中国神华、中石化、中海油等。 显而易见的是,对地产、银行、煤炭、石油等传统产业股票的执念,极大地影响了基金的业绩表现。 因此调整股票持仓、基金经理换人成为回本的关键因素。随着上述4只基金将越来越多的仓位指向了科技股、互联网股票、医药股,基金净值回本出现曙光。2020年第三季度的基金信息显示,华夏全球股票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票包括特斯拉、亚马逊、苹果、微软、英伟达、阿里巴巴等。 华夏全球精选基金在4只出海的基金中,成为之一只回本的基金,某种程度上与转变思路有关。在这4只基金中,华夏全球股票基金是最早将仓位从传统行业切换到科技互联网领域的基金。小编注意到,其他3只基金直到2019年依然有相当大的仓位,集中到银行、保险、地产、能源等传统行业,这使得其他3只基金的回本较华夏全球精选基金整整晚了两年。 直至2020年,以科技股为核心的持仓主线,才在首批出海的4只基金全面确立,这也成为上述基金净值加速上涨,乃至全面回本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这4只基金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一只QDII基金,它的回本意味着QDII基金的运作将一扫阴霾。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曾长期保持更高认购纪录,其在2007年10月的牛市高位开始预热,发行阶段吸引了超过1000亿资金的追捧,这一纪录保持了长达12年,直到又一个大牛市出现。在2020年2月,睿远基金公司旗下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高达1223.8亿元,才打破上投亚太优势基金保持的纪录。 该基金的净值更低时一度跌破0.33元,但在基金经理的力挽狂澜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净值又从0.33元附近上涨到0.7元,此时在2017年的5月,相当于基金的净值从低位上涨翻了一倍。 华夏全球股票基金之一个回本,起码证明了这一点——及时从传统行业调仓到科技行业,是4只出海基金回本和净值上涨的关键。 根据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披露的持仓信息看,该基金在2020年之一季度开始逐步减少能源、金融、地产的持仓。而在2019年内,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票中,有5只股票均为传统产业的股票。 小编注意到,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2020年内的思路调整极为明显,2020年之一季度末,传统产业股票在基金持仓的十大股票中的数量减为3只,而从第二季度开始,传统产业股票的数量在前十大股票中已只剩下1只,比如在第二季度末,十大股票中的传统产业股票只有友邦保险。 第三季度末的持仓继续凸显了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对新兴产业的重视,截至2020年9月底,该基金十大股票中仅有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为印度信实工业。 印度信实工业在今年7月份市值超过了埃森克美孚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巨头。虽然信实工业以能源业务起家,但实际上业务涵盖复杂,该公司也是印度电信行业的主要玩家,并涉足了生物医药、5G研究、互联网电商等。在今年八月份,根据外媒报道,印度信实工业一度可能接盘抖音印度版,据称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当时在与印度信实工业进行初步谈判,为其短视频应用TikTok在印度的业务争取资金支持。 从上述信息看,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十大股票中,唯一的一只传统产业股票,实际上也披上了科技与互联网的外衣,显示基金经理的思路、持仓方向,较2019年及以往发生重大变化,这为该基金实现回本提供了条件。 截至最新披露的季报,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科技股主要指向了中国内地、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台积电、台湾联发科、三星电子、美团、药明生物等。 “由于超配在中国台湾、韩国的科技板块,低配东南亚,因此超赢业绩基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解释基金净值上涨的原因。小编也注意到,截至三季度末,上投亚太优势基金在中国台湾省、韩国两个市场的仓位合计达到33%。市场人士猜测,该基金投资台湾省、韩国的主要出发点在于,这两个地区的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表示,继续看好整个东北亚的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将会受益于未来中国的半导体的崛起。另外也看好印度将在疫情高峰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四季度市场核心变量是基本面,更大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大选带来的市场波动。综合来看,基本面上行趋势在强化,不确定性在弱化,国内外需求共振有利于市场进入盈利驱动的上行趋势中。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分享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投亚太基金净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投亚太基金净值、股票002401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