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今年亚洲独角兽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日经亚洲评论网站5日援引市场数据供应商PitchBook Data的数据称,2019年亚洲共有23家初创企业迈过10亿美元估值门槛,成为“独角兽企业”,这一数字比2018年的42家减少一半左右。
报道称,2019年是全球初创企业氛围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优步上市后股价大幅波动,曾被众多投资机构热捧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巨亏后估值暴跌。受全球氛围影响,亚洲独角兽今年或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去年亚洲独角兽企业整体融资规模降至210亿美元,仅相当于2018年的1/3。
CA创投董事总经理北川伸明分析称,投资者将更为严格地审视初创企业估值,会特别关注初创企业盈利能力。当前许多初创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向潜在投资者展示盈利能力都面临巨大困难。也有风投人士认为,进入“后优步和后WeWork时代”,独角兽领域的两大新关键词是“盈利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企业培育期估值过高,就会影响企业最终上市进程。目前亚洲若干独角兽企业都在酝酿上市,不排除有关企业上市之前出现估值下调的情形。就此而言,2020年或许会出现融资市场的寒冬。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市场利率偏低,有助于持续为风投市场提供资金弹药。
报道还认为,中国初创企业阵容实力强大,在上述23家亚洲独角兽企业中,中国独占14家,字节跳动、滴滴出行的估值更是分别高达750亿美元和560亿美元。一方面,中国市场竞争较亚洲其他国家地区而言更为激烈;而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创新活力也更突出,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年中国也有望在高科技领域培育出更多独角兽企业。(甄 翔)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03月05日讯 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代码470006)03月04日净值上涨1.72%,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2390元,累计净值为1.5400元。
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53.44%,今年以来收益16.56%,近一月收益13.46%,近一年收益-2.36%,近三年收益3.70%。
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2次,累计分红金额7.7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周睿,自2012年03月02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98.76%。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恒瑞医药(持仓比例7.24%)、益丰药房(持仓比例7.10%)、乐普医疗(持仓比例5.78%)、通化东宝(持仓比例5.18%)、科伦药业(持仓比例4.73%)、长春高新(持仓比例4.55%)、云南白药(持仓比例3.74%)、安图生物(持仓比例3.39%)、美年健康(持仓比例3.14%)、通策医疗(持仓比例2.36%)。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18年四季度,医药行业黑天鹅频出演变成灰犀牛冲出,医药股行情再次遭受重大打击,仿制药相关企业被国家医保局推出的药品带量采购新政打压,出现大幅下跌,医药板块市值蒸发数千亿,给投资带来极大的压力。第四季度,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了12.45%,中证医药指数下跌了20.63%,医药板块落后于大盘。四季度我们降低了整体股票仓位,虽然也减持了未来可能受行业政策影响大的股票,但效果不明显。
第四季度本基金收益率为-18.17%,业绩比价基准收益率为-16.15%。
偶蹄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目,多为大型、中型的草食性陆生有蹄类哺乳动物。
由于第3和第4趾特别发达,长短相等;第1趾完全退化,第2和第5趾不发达或缺如,因趾为双数,趾端又有鞘状蹄,故称为偶蹄目。
除澳大利亚外,野生的偶蹄类遍布世界各地。
中文名:高鼻羚羊
英文名:Saiga antelope
学名:Saiga tatarica
高鼻羚羊,又名塞加羚羊,分布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栖息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区,群居,随季节性迁移,植食性。奔跑速度极快,时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由于过多外在恶劣因素,高鼻羚羊平均寿命只有3-4岁。
中文名:黑马羚
英文名:Sable antelope
学名:Hippotragus niger
黑马羚,雄性体型大于雌性。雌性黑马羚的体色为栗色或深褐色,雄性则为黑色。生活在非洲南部热带的稀树草原。在白天活动,但天热的时候活动能力有所下降,以中等长度的草和树叶为食。
大黑马羚 (Hippotragus niger varani),或称安哥拉大貂羚,分布在安哥拉中部,极危。
中文名:姬猪
英文名:Pygmy hog
学名:Porcula salvania
姬猪,是一种在印度次大陆生活的小型猪,是猪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体长55-71厘米;肩高20-30厘米;尾长2.5厘米;重量6.6-11.8公斤。
曾经遍布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但目前只能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找到。
中文名:卷毛野猪
英文名:Visayan warty pig
学名:Sus cebifrons
又称米沙鄢(yān)疣猪,是菲律宾中部米沙鄢群岛的特有种,栖息地的丧失,食物短缺和狩猎,是主要致危原因。
米沙鄢是菲律宾中部群岛。位于吕宋岛和棉兰老岛之间。
中文名:双峰骆驼
英文名:Wild Bactrian camel
学名:Camelus bactrianus
特指野生双峰驼,又称蒙古野骆驼,适应力极强,其身体特征非常适应于干燥炎热的沙漠气候,主要以草、树叶和谷物为食,一次最多可以喝下120升的水,在特殊环境下它们可以喝盐水和吃冰雪来维持生命。2002年10月数据显示,在中国西北和蒙古大约还有950头野生双峰驼。野生双峰驼的寿命估计可达50岁以上。
中文名:旋角羚
英文名:Addax
学名:Addax nasomaculatus
旋角羚,又称弓角羚羊,食草动物,是一种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羚羊,目前野外的旋角羚处于极度濒危的状况。不过全球有不少驯养于牧场中的旋角羚,常常用于捕猎的目标。旋角羚有着宽大的蹄子,这可以使它们笨重的身体在沙漠松软的地面行走时不算困难。旋角羚因其头上长着螺旋扭曲的角而得名,这样的角在雄性和雌性身上都有。它们的毛色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夏季浅冬季深。
中文名:桑岛麂(jǐ)羚
英文名:Aders' duiker
学名:Cephalophus adersi
桑岛麂羚,体型较小,雄性具短小角。是白天活动的动物,由黎明时份至中午出没觅食,在正午休息,并再次活跃直至黄昏。白天最活跃,觅食范围为叶,种子,嫩芽和果实,常常跟随猴群采食利用被丢弃的食物,或从树冠掉下的花、树叶及果实。仅分布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桑海岸的桑巴尔岛。
中文名:林牛
英文名:Kouprey
学名:Bos sauveli
林牛是产于东南亚的一种特别稀少的野牛,主要分布在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栖息在丛林和森林之中。直到1937年,才被科学家发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该物种评为“极危”,但它可能已经灭绝了。
中文名:民都洛水牛
英文名:Tamaraw
学名:Bubalus mindorensis
民都洛水牛又名塔摩洛水牛、菲律宾水牛、棉兰老水牛或明多罗水牛,是一种细小的水牛。它们是菲律宾民都洛的特有种,且是菲律宾内*的牛科。一般相信它们也曾在吕宋出没。它们原先分布在整个民都洛,由海边至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但因人类的发展及猎杀,现只限于一些偏远的草原。民都洛水牛主要吃草及嫩竹,也会吃白茅及甜根子草。
中文名:亨氏牛羚
英文名:Hirola
学名:Damaliscus hunteri
亨氏牛羚,又称为四眼狷羚,这是因它们那大型的眶下腺。生活在肯尼亚及索马里边界的干燥草原上。群居,是暮晨出没的动物,清晨和傍晚觅食,可以长时间不饮水。
中文名:苍羚
英文名:Dama gazelle
学名:Nanger dama
苍羚,生活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内,现在仅分布在乍得、马里和尼日尔境内。通常栖息于草原和半沙漠地区,群居,植食性,以灌木的枝叶、草和浆果为主食。它们是季节性迁移,会形成较大的群体。
中文名:中南大羚
英文名:Saola
学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
别称武广牛、分布于东南亚的老挝和越南。头顶长有两只长达半米的尖角,状似羚羊,而侧脸看时好像只有一只角,因此又被称为“亚洲独角兽”。中南大羚栖息于海拔200-1200m的常绿阔叶林中,生性温和,独居性,迁移时会组成2-3只的小队伍,喜欢吃无花果树和灌木的叶子,有季节性繁殖的现象。
中南大羚于1992年在越南安南山脉*发现,它的发现当时被认为是20世纪最惊人的动物物种发现之一。但是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面临灭绝,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中文名:巴岛花鹿
英文名:Saola
学名:Axis kuhlii
也被称为库尔豚鹿或巴韦安岛豚鹿,是印度尼西亚巴韦安岛上特有的鹿。是草食动物,生活在林地和山地森林茂密的灌木丛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因巴岛花鹿的数量稀少、分布地有限及失去栖息地的缘故,而将它们列为极危。
在茂密湿润的常绿阔叶林里,生活着一种神秘的野生动物,名为亚洲麒麟。亚洲麒麟数量稀少,行踪隐蔽,十分罕见!
见过亚洲麒麟的人,对它的描述都没个标准,有人说它头上长着一只角,是个独角兽;有人说它脸上有白斑,是个花脸;还有人说它,皮肤是红棕色,身体像一只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的瑞兽麒麟,外表特征也十分奇特,身体像麝鹿,头像羊,蹄子像狼,尾巴像龙尾。只要麒麟现身,就代表着有祥瑞降临。
那么,传说中的麒麟与客观存在的亚洲麒麟有什么关联吗?亚洲麒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01数量不超过200只,濒临灭绝,无法人工喂养
亚洲麒麟又叫中南大羚、武广牛,因为它头上的两个角并列生长,从侧面看就像一个独角,又被称为“亚洲独角兽”。
神秘的亚洲麒麟,栖息在原始森林里,一度不为人知。直到1992年在安南山脉,*发现了亚洲麒麟。
然而,这个物种才被人们发现,就面临灭绝!专家估计亚洲麒麟的数量不超过2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关于亚洲麒麟应该归属于什么科属,让科学家伤脑筋,因为它与已发现的任何一种物种都截然不同,外表像羚羊,基因却与野牛最接近。最终,将亚洲麒麟单独划分了一个属,牛科-中南大羚属。
亚洲麒麟野性十足,如果被人捕捉圈养,都活不下去。2010年,老挝的村民捉到一只亚洲麒麟,精心喂养,但没过多久就死亡了。
数据显示,亚洲麒麟被发现以来,有20多只被人捉来圈养,但是存活时间最长的不超过半年。亚洲麒麟适合在大山里自由生存,无法人工喂养。
02体重约200斤,颈部皮肤尤其粗厚,连老虎的利齿也难以刺穿
很多人都好奇亚洲麒麟长什么样?毕竟很多动物学家专门研究,也很难有机会见到亚洲麒麟。
亚洲麒麟无论雌雄,外观基本一样,体重大约200斤,体长150厘米左右,外形像鹿,脖子粗壮,驼背的姿势使得它的肩膀比背部相对更低,方便在茂密的丛林里穿梭。
毛色为深茶色,有的个体呈现红棕色。从面孔到下颌,点缀着明显的白斑;眼睛上方有一条白纹,嘴巴外面也有白斑,看上去仿佛戴了花脸面具。更奇怪的是,一条白色的条纹横穿后臀,很有个性,而且与众不同。
亚洲麒麟将精致与粗糙集于一身,“外衣”的色彩搭配精美,但却皮粗肉厚。曾测量过一只雌性亚洲麒麟,身体皮肤厚2毫米,而颈部的皮肤尤为粗厚,达到了5毫米。
科学家认为,亚洲麒麟的皮肤更厚,能起到保护作用。当与同类起冲突,或以打斗争夺配偶时,能够防止被同类的角刺穿。
此外,豺、狼、虎、豹等猛兽捕猎,会选择撕咬猎物较薄弱的脖颈。如果亚洲麒麟在森林里遭到天敌袭击,颈部皮肤粗厚就有优势了,连老虎的利齿也难以刺穿,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亚洲麒麟的逃生概率。
03犄角长达50厘米,舌头长约15厘米,常常伸出舌头舔洗口鼻
亚洲麒麟的两个角,又长又直,短的有35厘米,长的达到50厘米。犄角上表面光滑,略微向后倾斜,从侧面看,仿佛只长了一只角。既像藏羚羊的角,也像剑羚的角。
当它遇到危险时,直直的长角就是防御的武器,把头一低,亮出长角,用角去挑敌人,以此保护自己。
它的舌头也长,大约有15厘米左右。舌头伸出来,能够舔到面孔和眼睛上方。长舌头利于觅食,休息时,还会伸出长舌头,舔洗口鼻与面孔,以及眼睛四周。可见,亚洲麒麟是个爱干净的动物。
眼睛很大,漆黑明亮,十分惹人喜爱!眼睛前有一个明显的腺体,会分泌出一层厚厚的糊状物,呈灰绿色,还带有刺激气味。
就像麝科动物与鼬科动物一样,亚洲麒麟的分泌物,也是用来做气味标记的。将分泌物遗留在领地周围,标记自己的领地,同时也能与同伴交流。
04喜欢待在常绿阔叶林里,冬季下移到海拔200米的山地
亚洲麒麟分布于东南亚,在红河、安南山脉都曾发现过它的踪迹,稀少、神秘是它的代名词,不少村民认为亚洲麒麟是一种代表吉祥的动物,所以有人会想捕捉圈养。
亚洲麒麟喜欢活跃在高温潮湿,每月都会降雨的原始森林里,性格羞怯,怕人,行动敏捷,不会跑到农业用地。
经常生活在海拔400-800米的山地,上层长着茂密树冠,下层长满树苗、竹子和棕榈的常绿阔叶林里。
亚洲麒麟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迁移,夏季在较高海拔的地方,到了冬季,气候较干燥,就会转移到海拔200米左右的山地丘陵活动,因此相对容易被当地人目击到,活动面积大约30平方公里。
05进食时将叶子卷入口中,用舌头分离出叶肉和茎干,吐掉茎干,只吃叶肉
亚洲麒麟食草,但很挑食,对食物的要求很高。在茫茫森林里,能够成为它食物的植物并不多。
喜欢吃无花果树叶、药草千年健,还喜欢跑去河边觅食,吃河边的阔叶植物。无论是去觅食,还是饮水,都是安安静静的。
亚洲麒麟是怎样进食的呢?观察到一只被捕获的雌性亚洲麒麟,进食时很斯文,哪怕肚子饿了也是不慌不忙。它将宽大、肥厚的叶子卷入口中,并不直接咀嚼,而是先用灵巧的舌头,分离出叶肉和茎干。
阔叶植物的叶子,宽大且硬朗,中心的叶子茎干也比较硬。亚洲麒麟将其分离开来后,会吐掉叶子的茎干,只吞食叶肉。
喝水量多,一次就能消耗掉不少水。喝一次水,要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中途会停会儿,伸出长舌头舔一舔嘴巴和鼻子。
吃到足量的东西后,会安静地待在隐秘处,进行反刍。不管是觅食后,还是饮水后,或者正在反刍时,都会伸出长舌头舔舐自己的口鼻与面孔。
06雄兽独居,雌兽带着幼崽生活,在树干上涂抹气味做标记
雄性亚洲麒麟喜欢独居,总是单独活动,安静地穿梭在密林里。而成年雌性麒麟,则要带领着幼崽生活,所以总会小群活动。
雌性亚洲麒麟带着幼崽去觅食,在行动中教会幼崽,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哪个水源地是安全的,又该如何规避危险等等生存技能。
它们会在树干或石头上磨蹭脸颊,将腺体分泌出来的物质涂抹在树干上,给同伴留下气味,传达信息,满意地发出几声单调的叫声,然后才悠闲地走开。
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睡觉时把头贴在地上,把四肢曲着,收拢在身体下,闭着眼睛,模样乖巧。
据当地人讲述,亚洲麒麟在面对人时,表现得挺温和的,没有攻击性的行为。但在面对家狗时,有明显的防御攻击性行为——拱起背,低下头,将尖尖的角指向狗,同时鼻子发出低低的闷响声,似乎是在警告对方!
结语
很多人认为,传说中的麒麟,在现实里的原型是中华鬣羚。而亚洲麒麟,体如麝鹿,头像羊,这两个特点跟神兽麒麟相似,有没有可能也是神兽麒麟的原型呢?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报、科学大观园、人与自然、动物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亚洲独角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亚洲独角兽、470006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