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均对旗下货币基金发出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其中暂停申购的多因国家节日假期安排、沪深证券交易所休市安排暂停申购,暂停申购起始日多见于6月1日,并将在6月6日起恢复办理相关业务。而暂停大额申购的则多见于月底前启动,恢复日期未见说明。
部分因假期休市安排调整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旗下货币基金拟暂停申购业务的情况进行了公告,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系因节假日休市做调整,另一部分则是单纯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都给出了恢复申购业务的时间,而后者则需另行公告。
以因节假日休市安排调整的基金为例,截至5月26日,已有南方基金、财通基金等对旗下部分产品公告拟暂停申购业务,南方基金旗下南方天天利A、B、E,南方理财金A、E、H更是在公告标题明确“2022年端午节暂停申购业务的公告”。
另外,财通基金旗下财通宝A、B也就暂停申购的原因进行说明,即为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国家节日假期安排、沪深证券交易所休市的安排以及《财通财通宝货币市场基金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决定于2022年6月1日起暂停本基金的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
需指出的是,上述两家公司相关产品暂停申购的起始日均为6月1日,且均表示将在6月6日起恢复办理申购业务。5月26日,有公募界人士在同《》
“如果未采取限购,投资人在节假日期间买入的份额将不能及时通过基金公司对接到拟购资产,因此激增的份额会摊薄持有人收益。”该人士指出,虽然部分份额可以T+1确认份额,但期间市场休市同样无法买入资产,因此基金公司会有针对性地暂停申购。
货币基金收益持续走低
此外,还有一批货币基金产品同样公告了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的消息,但并未给出确切的恢复时间。截至5月26日,包括东方基金、银华基金、华润元大基金等多家机构旗下产品公告了相关信息。
从暂停时间来看,亦与前述节假日区间不同,大多在公告后一到两天开启,有的则规定了申购金额上限。如东方金账簿货币A公告将在5月27日暂停非直销机构500万以上(不含500万元)申购、转换转入、定投业务;华润元大现金通货币基金则从5月23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上限为1000万元。
从公告内容来看,此类基金暂停申购的原因多为“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同时,对于恢复办理本基金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日期将另行公告。
需指出的是,类似投资工具中,近期大热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销售端如火如荼,但纯货币基金却频频限购,虽然在投资标的上有所差异,但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货币基金的赚钱效应已大不如前。
5月26日,有投资界人士在同
豫园股份(600655.SH)发布公告,该公司拟联合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高科”)、杭州拱墅产业基金有限公司等组建“复星(杭州)汉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筹,最终以工商登记名称为准)”。
该基金由复星高科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创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创富”)担任基金管理人,复星创富(杭州)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GP,指普通合伙人)出资0.1亿元,豫园股份下属企业(LP,指有限合伙人,或简称“豫园有限合伙人”)出资4.9亿元,杭州拱墅产业基金有限公司(LP,或简称“杭州拱墅有限合伙人”)出资2亿元,崔建华(LP,指有限合伙人)出资0.1亿元,共青城复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SLP,或简称“特殊有限合伙人”)出资0.1亿元,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LP,指有限合伙人)出资2.8亿元,成立复星(杭州)汉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筹),基金规模为10亿元。
据悉,该基金投向为通过对具备快速成长潜力的、有竞争力的消费品牌、消费科技、消费服务、消费健康及数字经济领域项目进行适用法律及经营范围所允许的参股为主的股权及股权相关投资,实现资本增值。
该公司表示,本次基金设立正是坚持公司既定发展战略,在快乐时尚消费主题下,以豫园股份生态圈投资为主线,涵盖大消费各细分行业,重点关注和豫园股份有明显协同价值的企业,通过进一步战略投资获取服务中国新生代消费阶层的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充实快乐时尚版图中的战略性品牌及产品资源。
证券
市场情绪趋稳
天天基金保有量稳定提升
事件:2022年7月27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2022年二季度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00家数据。
投资要点
行业CR100公募基金保有量明显增加,天天基金维持相对优势:1)行业CR100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上升: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Q2公募基金保有量CR100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同比分别+7.28%/+2.93%至6.34万亿元,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同比分别+10.07%/+17.33%至8.68万亿元。2)头部机构集中度小幅提升,行业龙头优势持续:2022Q2行业CR10机构较2022Q1未有改变,龙头机构地位稳固,权益基金保有规模CR5/CR10分别为2.77/3.83万亿元(环比+8.05%/+7.56%),占CR100比重分别为43.64%/60.37%(环比+0.31pct/+0.16pct);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CR5/CR10分别为3.87/5.15万亿元(环比+11.20%/+10.09%),占CR100比重分别为44.60%/59.33%(环比+0.46pct/+0.01pct),均略有提升。3)天天基金表现稳定,证券基金保有规模大幅提升:天天基金权益及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稳居行业第三,权益/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环比+9.46%/+8.42%至5,078/6,695亿元,占CR100比重为8.01%/7.71%(环比+0.16pct/-0.12pct),增幅基本优于CR100整体。证券权益/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环比+417%/+495%至274/363亿元,增速拔得头筹,我们预计主要为东财公募。
银行系机构独占鳌头,第三方系别具优势:1)银行系仍占半壁江山:截至2022Q2,权益类/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均仍以银行系为首,CR10中银行系分别占据8/6席,CR30中均占据14席。CR100中银行系权益/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环比+7.01%/+9.39%至3.47/4.21万亿元,分别占CR100比重为55%/48%,规模增长预计主要系协会将同业存单类基金纳入股混类保有统计。2)第三方线上平台优势依旧:天天基金等第三方线上平台凭借自身流量、方便快捷的体验感等优势,且相对银行和券商更低的产品费率,以及数字化和更灵活的营销手段,逐步扩大保有量水平,截至2022Q2,CR100中第三方系权益/非货币基金保有量规模分别环比+6.32%/+9.35%至1.59亿元/3.01亿元。3)券商系权益及非货币环比增速相对稳定:截至2022Q2,CR100中券商系权益/非货币基金保有量规模分别环比+9.09%/+13.62%至1.24亿元/1.41亿元,我们预计券商系保有规模增速稳定提升主要原因为ETF纳入因素驱动。
新发基金份额回暖,市场情绪趋稳:1)新发基金份额平稳增长:据Wind统计数据,2022Q2新发基金份额环比+29.08%至3,432亿份,扭转2022Q1新发基金份额环比持续下降局面。2)基金净赎回和净申购天数渐趋持平:2022年4月基金净申购/净赎回天数为6/13天,净赎回天数急速上升(3月净申购/净赎回天数为16/7天),但5月至7月26日,净申购/净赎回天数为25/30天,市场情绪趋于平稳。
风险提示:1)国内宏观经济下行;2)金融监管趋严影响行业发展;3)疫情控制不及预期。
财联社7月29日
7月27日晚间,建信基金公告称,刘军新任建信基金董事长。自7月26日起,总裁张军红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根据公开资料,刘军任职于建行体系已29年,是业内公认的“实干派”。早在今年4月,刘军便已就从建行广东省分行转去建信基金,被任命为建信基金党委书记并主持工作。
创业元老孙志晨离开后,建信基金下一阶段发展方向引人关注。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中,刘军曾强调公司未来的重点是着力推进非货、对公财富管理、数字化经营三大转型。
拥有强大股东背景和销售渠道的建信基金,经历多年发展,仍难改银行系公募基金相较明显的“强固收、弱权益”特征。截至今年6月末,建信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资产规模在总资产中占比合计90.49%,而权益类产品资产规模占比合计8.6%,规模差距依然悬殊。
虽有意发展权益类投资,但在基金行业明星效应愈发明显的当下,建信基金至今并无明星基金经理和爆款产品推出。
正式挥别孙志晨,原建行分行行长刘军成新*
7月27日晚间,建信基金发布董事长任职公告,刘军新任建信基金董事长。自7月26日起,总裁张军红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此前5月13日,建信基金正式公告宣布原董事长孙志晨因股东安排离任董事长,并由总裁张军红代任董事长一职。而今年4月,刘军便已就从建行广东省分行转去建信基金,被任命为建信基金党委书记并主持工作。
根据公开资料,刘军自1993年11月便在建行广东省的分支机构任职,历任建行广州开发区支行行长、东莞市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助理、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深圳市分行行长、广东省分行行长等职。在担任深圳市分行行长期间,刘军带领建行深圳市分行的各项主要业务和综合经营实力多年居同业领先地位。
2014年年末,刘军担任系统内规模*分行建行广东分行党委书记、期间将“大零售”战略作为分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并通过一系列内部体制改革,推动了辖内1200多个网点的转型、合并和升级。任职期间,刘军在建行体系内首创住房租赁“佛山模式”、存房业务“广东模式”。根据外界信息,业内对于刘军的评价是“实干派”。
对于建信基金而言,2022年的管理层变动较大。在孙志晨卸任董事长的同时,建信基金原副总裁马勇也因股东安排离任。
直至今年辞任,参与创办建信基金的孙志晨,已持续任职建信基金约17年。而经历创业元老等高层的辞任转调后,建信基金下一阶段发展方向,自是引发市场关注。
据悉,刘军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中曾强调,公司未来的重点是全力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要求,按照总行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非货、对公财富管理、数字化经营三大转型。
难改银行系公募“强固收、弱权益”固有底色
建信基金是业内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第一大股东中国建设银行持股占比65%,信安金融服务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分别持股25%、10%。
当前,大股东建行仍然是建信基金的主要销售渠道。中基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建行位列公募基金代销机构保有规模第五名。
拥有强大股东背景和销售渠道的,建信基金权益类资产规模仍未迎来明显增长,依旧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强固收、弱权益”特征。
截至今年6月末,建信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1.3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7000亿元。期末数据显示,建信基金旗下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资产规模分别为5145.79 亿元、1330.26亿元,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分别为71.90%、18.59%,合计占比为90.49%;而旗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资产规模分别为316.88亿元、298.19亿元,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分别为4.43%、4.17%,合计占比为8.6%。
就资产规模而言,建信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差距依然悬殊。即使与同行相比,建信基金“强固收、弱权益”的特征,也比较明显。
同为银行系,截至二季度末,工银瑞信总资产管理规模超8000亿元,其货币型基金规模为3697.57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44.72%。另外,工银瑞信权益类产品资产规模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近24%。
循着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建信基金有意加快转型,发展权益类产品。而权益类产品实现发展重要的因素,便是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及投研人才。
在基金行业明星效应愈发明显的当前,建信基金并没有培养出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基金产品并无爆款推出。
根据天天基金网,建信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共有46人,共计掌管着243只基金产品。
在权益投资方面,基金经理姜峰、陶灿算是建信基金旗下老将了。根据公开资料,这二人均在2007年7月11日加入建信基金,任职均超11年。
放诸整个公募行业,姜峰、陶灿虽有资历颇深,但投资成绩和知名度稍弱。以陶灿而言,在管产品今年以来均为亏损,同类产品排名多徘徊在中段位置。
就建信基金内部而言,股票类基金年初至今业绩*、第二的基金产品“中小盘先锋股票A ”、“潜力新蓝筹股票A”,以及混合类股票业绩第一“建信优化配置混合A ”均由基金经理周智硕一人执掌,而周智硕上任时间不到2年。
而同为银行系公募基金,农银汇理曾培养出股基“四冠王”赵诣。包揽2020年度权益基金收益前四强后,赵诣成为农银汇理的带货王。此前赵诣掌管的4只基金,规模超过420亿元,占去了农银汇理主动权益的半壁江山。赵诣此前旗下“农银汇理新能源混合”单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87亿元,相当于建信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天基金网货币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天天基金网货币基金、基金汉兴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