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一个无法被遗忘的时间
那一刻,地动山摇
汶川8.0级地震
近7万人丧生
1.8万人失踪
37万余人受伤
……
如今,14年过去了
有些记忆永远无法忘却
有些身影始终萦绕在脑海
一切都是为了生命!
4999米高空的“惊天一跳”
2008年5月14日
一架运输机搭载着
15名空降兵勇士
飞到重灾区茂县上空
青梅工作室 李威
他们在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
无地面标识的“三无”条件下
从4999米的高空
纵身一跃、飞入云海
成功跳进了“孤岛”茂县
这是空降兵成立以来
*以空降形式
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
这一跳
打通了孤岛与外界的联系
让无数生命看到了曙光
当地百姓
看到他们的身影出现后
颤抖地哭喊着:
“我们终于有救了!”
图为10年前“空降十五勇士”从震区归来后在机场的合影:从左往右、从后到前依次为——刘文辉、李玉山、王磊、赵海东、刘志保、雷志胜、殷远、赵四方、王君伟、任涛、李振波、于亚宾、郭龙帅、李亚军、向海波
事前,他们写下了
等于是遗书的请战书:
“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
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
2008年5月13日
在重灾区龙门山镇的一座半山腰上
救援战士在大雨中
用身体搭建人梯
转移伤员
几十个绿色的背影
托举起一副担架
为伤者搭起了“生命的阶梯”
战士们在这条“阶梯”上
守了整整两天两夜
因为守在这里
就守住了一条生命的通道
“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
2008年5月13日
绵竹市武都镇武都小学
教学楼的废墟
在余震中突然发生二次坍塌
为保护救援人员
消防指挥部立即下令暂时撤出
等余震过去后再伺机进入
然而此时废墟中
却还有一个孩子在呼救
消防战士荆俐杰
下意识地转身奔向废墟
余震再次袭来
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
眼看就要下陷
战友们把荆俐杰死死拉住
他双腿一软,跪了下去
哭着大声喊道:
“我知道很危险
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
但是,求求你们
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我还能再救一个!”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
荆俐杰至少搜救出300多人
战士发自心里的呐喊!让我再救一个吧!
用身体搭起的“人桥”
2008年6月
四川省地震灾区彭州市湔江河边
一群小学生正准备回家
河水太深
孩子们只能从在地震中
严重损坏的铁索桥上通过
为了保证小学生们安全通过
战士趴在还没有修完的铁索桥上
组成临时的人桥
让小学生们从战士的脊背上通过
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位妈妈
2008年5月16日
人民警察蒋小娟
将自己仅6个月大
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
交给了父母照料
她却无私地为地震灾区
一些急需哺乳的孤儿喂奶
那些令人动容的瞬间
在倒下的建筑物中,一面国旗屹立不倒
2008年5月15日,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书包整齐地摆放在废墟之上,仿佛学生们还在排队等待回家
2008年5月22日,母亲在废墟上捧着儿子的遗照
2008年5月13日,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一名家长瘫软地跪在地上,紧紧地握住遇难孩子沾满泥沙的手,仿佛要从死神手中拽回儿子的生命
2008年5月15日,地震过后的四川汉旺镇东汽中学,一名遇难女生手上仍紧紧攥着笔
“孩子,爸爸接你回家……”都说父亲是山,可这次,山也背不动失去孩子的痛
战士徒手扒开废墟,妈妈在死神降临的时刻,紧紧把孩子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2日,成都锦江区妇产科医院,地震后即将生产的产妇转移到了室外,丈夫给妻子送上深情一吻
地震时,正在上课的谭千秋立刻组织学生逃离,当他发现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时,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
洛水镇李冰村,山岗上埋葬了108位学生。他们的墓碑,只是一块块砖头,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全国人民心连着心
2008年5月19日,天安门广场,当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一声口令:降半旗!广场的几万群众,流着热泪齐声高喊着: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三天后,这面在天安门广场降下的国旗,在汶川灾区的废墟上,再次冉冉升起!
灾区以外的同学们高呼口号:“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决不放弃一条生命,130万志愿者,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心!
为了汶川,献血站、献血车挤满了人,中国人把自己滚热的鲜血源源不断输进同胞的生命!
后来的我
长大后,成了你
14年前的那一抹迷彩绿
为他们撑起了生的希望
如今的他们
长成了当年子弟兵的模样
曾家富,他的家乡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遭到重创。那时,年仅9岁的他在临时安置的板房里,遇到了一位参加抗震救灾的“铁军”叔叔。让曾家富难忘的是,“铁军”叔叔送给他一本笔记本和水彩笔,并陪他走过难熬的时光。13年后,曾家富穿上了军装,拿着已保存了13年的笔记本,终于见到久未谋面的“铁军”叔叔李红政。在新兵授衔仪式上,李红政亲自为曾家富戴上了军衔。现在,他们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程强,11年前在送别救援官兵时,他高举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2014年已经拿到大学通知书的他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空降兵,终于圆了儿时梦想。
李阳,因为一张照片,他被称为“吊瓶男孩”。大三时他选择参军入伍,开始了走齐步、豆腐块的生活。他说要当个好兵,为家乡人民争气。
蒋宇航,在废墟中被压5天5夜后,被战士成功救出。他说:“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夏雪晗,亲眼目睹弟弟被救,从此心生参军梦,大二入伍,川妹子炼成军舰操舵手。
强天林,一场生死救援,让他看清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穿上军装,期待当年为救他而受伤的叔叔,能看到他如今的模样。
陈伟,11年前的一场地震,让他失去双亲,成为孤儿,也让他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力量,如今的他已经是一名武警战士。他说:“如果父母还在,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
纪永丰,那年他在重灾区四川绵阳,一场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很多同学不幸罹难,万念俱灰间,他看到一排排救灾帐篷搭了起来,看到一队队“绿军装”在抢救伤员,从此一个从军梦生根发芽。
冯维,在废墟里他被战士用手刨出来的那一刻,一个勇士梦便在心底扎了根。“小朋友,等你长大了,也能像我们一样!”解放军叔叔当年给冯维讲的这句话,一直在冯维的脑海里闪耀。二次入伍,是他给自己年少梦*的答案。
贾孝龙,11年前,16岁的他救助了3名同学与1名老师,被评为“抗震救灾小英雄”;如今,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青涩的模样,多年军旅生涯,让他看上去更加挺拔、干练。
余会武,地震中他看到战士们奋不顾身用双手刨土救人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16岁就报名参军,因年龄小被退回,大学毕业后,终于如愿成为一名特战尖兵。
2008年,11岁的饶洪银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地震中,饶洪银不幸被掉落的预制板死死压住,在废墟中苦苦坚持数小时后终于被赶来的人民子弟兵救出。长大后,饶洪银考进三峡大学就读中医专业,当年被救的经历让他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2020年9月已经取得研究生入学通知书的他毅然决定参军入伍,他说,“当年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军营也成就了更好的我”。
2008年,9岁的汤星月还是四川汶川映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在地震中埋在地下6个小时后被救出,然而因为脊椎受伤及髋关节脱位,她的身高停留在了1.3米。从小爱唱歌的她,地震后依旧坚持爱好,并得到好心人士的帮助免费系统学习音乐,最终,她考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大学毕业后汤星月到四川一所乡村学校做音乐老师,她说,自己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想用歌声为人们带来快乐,也想用音乐去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走出困境,重新面对生活”。
2008年,15岁的王睿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右腿,之后王睿安装了假肢,重新站了起来。2009年,在家人的鼓励下,她成为了乒乓球运动员。几乎零基础的她,为了迎头赶上每天训练超8小时,摔倒成了“家常便饭”。在一次次奋力挥拍中,她一路打进国家队,最终在东京残奥会上和队友一起夺得乒乓球女团*。赛后,她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触动无数人“我是汶川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感谢乒乓球给我第二次生命,我终于圆了奥运*梦为国争了光!”
2008年,冯昱洁12岁,震中就在他的家乡,冯昱洁跟随父亲作为第一批志愿者进入了北川灾区,冯昱洁负责撒生石灰、喷消毒液这些简单的工作。在那里,年幼的他目睹子弟兵冒死营救立志参军入伍。高中毕业后,冯昱洁如愿参军,经过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曾经是“旱鸭子”的他脱颖而出被选到“蛙人小分队”成为海上救护尖刀力量的一员。他说,入伍的初衷是想变得像当年的解放军叔叔一样强大,“想救人,必须要足够强大!”
汶川涅槃重生
当年在大地震中
被撕裂的家园已经重建
如今面貌一新
焕发着勃勃生机
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不屈的中国人
汶川地震14周年
向坚强和重生致敬
共青团中央
粤水电(002060.SZ)发布第二季度工程项目经营情况,第二季度新签工程施工项目金额20.05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已签约未完工工程施工项目金额238.71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中标尚未签约工程施工项目金额12.6亿元。
又是一年5·12。我们在向前走,但是从未遗忘。
对于那一年的那一天,很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记忆,它是很多人生命的痛点,也是很多人开始思考生命的起点。无论是不是亲历者,无论当时身在何地,“汶川”二字都能打开记忆的阀门——里面有撕心裂肺的痛与殇,也有永志难忘的爱和力量。
《那一年,那一天》
关于汶川地震的10个记忆碎片
01
当时在网吧,玩游戏,我在游戏里和一个汶川的女孩子结婚了。玩到一半的时候她掉线了,突然就黑了,以至于我们被“团灭”了,当时还很生气,但怎么找她都找不到,游戏、QQ都不在,电话也打不通……
知道她出事后,我就跟没了魂一样,上了游戏就看朋友目录,看着看着就哭了,就希望她的游戏名亮起来。地震后两个多月吧,实在受不了了,从那以后再也没玩过那款游戏。
如今我已经结婚了,可是她却停留在那个*的年纪,说我爱她可能有点夸大,当时还不太懂这些,但是我真的想她。
—思念—
汶川地震期间,墙上贴满寻人启事。
02
5·12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记忆。
那是我在部队服役的第二年,在成都。地震后没过多久命令就下来了,赶往汶川旁边的汉旺救灾。早上五点赶到汉旺,我们是第一批进入的。老百姓看到军车来了,有的鼓掌,有的在哭,更多的是在喊哪里哪里房子塌了埋了人,希望我们去救。那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刚开始救援的一个多星期,我们基本没睡过觉。下雨天,很多人没地方坐,只能站着,站成一排,每个人手上都有工兵铲,结果大家不自觉地就站着睡着了。睡着后手一松,手上的铲子就掉下来摔地上发出声音,把自己惊醒。我站在那里听到掉铲子的声音连着响。那时候冷饿交加,但是没有听到任何人有一句抱怨的话,大家都特别努力,也许人在那种情况下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更何况我们是军人!
—男主角—
汶川地震期间,连续作战的消防抢险救援人员躺在瓦砾上休息。
03
当年我是一名
航班上,我向旅客们征集给孩子的祝福,在纸上写下寄语。全航班的人都留言了,有的还要给钱,有的要和我们一起去……最后航班上留下的祝福寄语被北川博物馆收藏。
抵达成都后,出租车公司不收我们钱,给我们车让我们开车去绵阳;到了北川,去了一中,分发药品、玩具……一路上得到了太多人的无私帮助,对我们没有任何猜忌、质疑。在悲痛的同时,也看到了国人的大爱。这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
—丸子—
主持人在播报汶川地震灾情时哽咽流泪。
04
5·12地震时,远在千里之外,还是学生,通过电视感受到当时现场的惨烈。最初几天,学校附近只要有电视的地方,全都围满了人,多晚都有人在看。
很多人看一会儿承受不住,走开了,但是过一会儿又回来,就想看看是不是废墟里又救出人了。
5月15日,地震第三天,电视播了被压在废墟下70多个小时的北川青年陈坚的解救过程,当他被救援人员从瓦砾堆里拉出来时,围在奶茶店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发出欢呼。当时学校门口那条街上,只要有电视的小馆子,全都能听到欢呼声。
但很快画面被切断,后来才知道,在石板下坚持了快80个小时的陈坚,在送下山的路上停止了呼吸。
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专门和我们说了“挤压综合征”:
巨大压力之下,人细胞内的钾和其他坏死物质在被压迫的肢体中悄悄聚集,如果突然解压会造成毒素骤然释放,造成生命危险。
那堂课我永远忘不掉,因为上课时PPT里用的那张图,就是前一天电视里我们欢呼解救成功的那张脸。
—丁香医生—
05
汶川地震的第三天早上,一个师兄没按时到校,班主任以为是睡过头了,没有特意去找,结果一直到第四节课他都没来。打电话问家长,家长说孩子早早就去上学了。这下两边都慌了,上蹿下跳地找孩子。
最后这位师兄在济南火车站被拦截,身上背着家里全部现金、药品和压缩食品,要坐火车去成都再去汶川救灾。多年过去,讲起这个故事,仍旧热泪盈眶。
—佚名—
06
母亲是成都的一名中学数学老师。
那天下午2点28分地震,我找到她大概是四点钟了,她正在安抚班上的孩子们。我叫了一声“妈”。她看到我之后就哭了,她说:对不起,我脑壳头只有学生,居然忘了自己也有个女儿。
她只是个代课老师。
—丁小妹儿—
汶川地震时,搜救人员从废墟里找到的孩子们的书包。
07
重灾区的亲历者。每次回忆,眼泪就一遍遍往外流。
那天,我是直到走出学校,才意识到地震有多严重。房屋全是裂缝,街边堵满了人。当时部队还没有进来,人们只能自救。来来往往的手推车上,要么运送着伤员,要么被衣服直接盖住了脸。
回到家,看着倒成一片的废墟,说不出来话。爷爷用胶布搭了个简易帐篷,从废墟下抬了个沙发勉强能睡觉。快天黑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因为没有买到物资,只能用树叶勉强接雨水喝,吃了一块邻居给的饼干。躺在沙发上双目放空,听着大人们讨论着谁谁谁又走了,谁家的孩子被砸了,一个个鲜活熟悉的生命在那一天突然就没了,最开始的时候还偷偷抹泪,到后面几乎都麻木了。
当天晚上一直做噩梦,一眯眼就仿佛看到那些去世的人,以及回家路上看到的破碎的身体。
等解放军到达,开始救灾工作,食物、水、帐篷也一批一批地运送过来。这时候,悬着的心才彻底放松下去。真的,没有经历过这种灾难,真的无法形容见到解放军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地信任。
那之后,解放军和志愿者都全面开展了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给我做了将近一周的心理治愈课,让我彻底不会在晚上做噩梦。从此对北航有一种莫名的感情,立志要考,可惜高考没考好,差了一点点。也是那时候,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佚名—
2008年5月13日,官兵在暴雨中抢运伤员。
08
那一年,我还是小学生,班上学习最差的同学把早上妈妈给他买滑板车的一百块钱捐了出来。如今我已经是大学生了,当年那位同学和我成了至交好友,并一起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2008年的我们对“慈善”的概念还很懵懂,但我们懂得了可以帮助别人。时间教人成长,也教人学会爱这个世界。
—古大萍—
09
5·12地震那天,我正在备战5月18日即将举行的公安招警考试。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人猝不及防,我和家人没有逃生的路,是爸爸用绳子硬生生从三楼把家人一个个吊下来的。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我第一次强烈地觉得“活着真好”!
生命是如此脆弱,人性是如此温暖。身为警察的爸爸告诉我,以后考上警察,如果遇到这样的天灾,无论如何也要担负起该尽的责任。如今,我已在公安战线工作多年,地震之殇已离我们远去,但它带给我灵魂深处的震撼却是时间不能抹去的。我永远记得爸爸对我说的那句话,身为一名人民公安,我时刻准备着,必要时哪怕奉献生命,也绝不后悔。
—阳光下的星星—
2008年5月13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武警战士抢救伤员。
10
那年十岁,四年级,现在新闻里的那些图片是我当时用眼睛亲眼看到的。说要看我成长的人留在了那年,说要一起长大的人留在了那年,我们带着他们的生命一起前行。
—原石—
图文/ 《夜读》整编
“生命脆弱如斯,生者更应奋发,带着念想走到更远。”十四年过去,曾经撕裂的土地,今已平复;曾经受伤的人们,迈向新生。
看看今日的汶川吧,它早已不再是当年新闻里破碎的模样。
看看那些曾揪动你心弦的人吧,他们已经把命运生出了绚烂之花。
汶川这片土地上,有最坚韧勇敢的人们:
他们受过伤,却从累累伤痕中生出力量;他们流过泪,却从无限泪水中收获坚强;他们有不忍回望的过去,却一直、一直走在向前的路上。
致敬重生,祝福汶川。
关于十四年前的5·12汶川地震,
你的记忆是什么?
监制 | 李浙 主编 | 王若璐
日前,嘉善思贤街头闹市区,突然拉起警戒线,警方押着一名戴着手铐脚铐的蒙面男子,走上了思贤商业中心的二楼。
“是不是很多年前的杀人案啊?”
“死者好像是手机店老板。”
“20多年,终于抓到了!”
周边群众的猜测,很快得到了印证。嘉善警方发布消息,2001年12月11日在思贤商场发生的命案,2名嫌疑人终于被抓获。
这个案子,警方盯了整整21年,破得很不容易。
相约干“事业”
2000年,20出头的小艮(化名)跟着江苏老乡来到嘉善讨生活。他老家来这里打工的人,大多住在水上,花几百元买一艘水泥小船,船上搭个塑料棚子,就不用再为房租发愁。小艮很快也买了一艘船,又找了一份学徒工,跟着一个修摩托的师傅学修车,收入不高,一个月三五百元。
师傅有不少房子出租,有一租户也是个年轻小伙子,叫小闵(化名),和小艮偶尔打上照面会聊几句天。“走,去我家看电视去!”一段时间之后,小闵经常喊小艮去他的出租屋看电视。一来二去,两人越发亲近起来。
“你别看哥现在打工,哥以前是个小老板。”有时喝点酒,小闵会向小艮讲起自己的“英雄往事”。小闵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读书人,哥哥开了个服装店,等小闵高中毕业后,就把店交给他打理。进货过程中,小闵和进货商发生了纠纷,他便报复性地偷了对方衣服,还偷了多次。东窗事发,盗窃金额几万元,小闵被判刑。
小闵出狱没多久,来到嘉善,找了一份化工厂的工作,月收入近千元,算是打工者里的“高收入”了。但曾经当过小老板的小闵,显然对目前的生活并不满足。小艮更是不满自己的微薄收入。两人同时表露出对钱的渴望,相约一起干点“事业”。
手机店老板被害
2001年年底,春节即将到来,两人又商量起怎么多赚点钱。“不如去搞一笔大的!”两人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把目标定在了思贤商场的手机店。
思贤商场,当年是嘉善最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商业区,四五条步行街上,都有三四层楼,像小商品市场一样,一楼都是卖衣服的,二楼则是手机店、网吧、台球室等,三楼都是出租房。
当年,手机和小灵通也不是人人买得起的,算得上是“*品”。小闵有一部诺基亚手机,还在思贤商场办了手机卡,他发现店里摆着很多手机。“打开玻璃柜就能‘发达’了!”他对小艮说。
两人坐着公交车,来到商场踩点,商量了半天,瞄准了一家店:二楼最北面,楼梯上去第一家手机店。
2001年12月11日凌晨5点多,冬天的清晨天还墨黑着,两人在城郊处,一起搭上了开往县里的公交车,摇晃了大半个小时,到达嘉善县汽车站。
“哐!哐!”两人敲响计划中那家手机店的卷帘门,谁料里面传来睡意朦胧的回复,“找谁?”两人一惊,只能解答:“买手机的。”门很快被打开,两人进了门,转身拉下了卷帘铁门。无人知晓卷帘门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周边的店主和居民只听到一些打斗声和柜台的撞击声。
上午8点,当嘉兴嘉善两级警方到达现场,拉起警戒线时,手机店老板已经倒在血泊里,柜台被敲得稀碎,十几部手机、小灵通消失不见。
当年案发现场外围
当年案发现场一角
这起案件的被害人为一名38岁的男性,由于事发在思贤商场,警方初步判断为谋财害命,嫌疑人共有2名,但限于当时科技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案件没有突破性进展。
追凶21年
“这起案子,整整有2个大箱子的案卷,说明当时的侦查工作其实是非常细致的。”嘉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张亮亮说,每年,他们都会把历年命案积案都翻出来筛查一遍。两箱子的卷宗记载着,当年警方派出了大量警力,对思贤商场附近出现过的人,都进行了排查走访,之后还扩大到整个县区排查。排查出了一些可疑人员,但最终都被一一排除。
“好在当时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现场证据。”张亮亮说,随着刑事科技手段的进步,今年4月底,警方终于发现了嫌疑人的线索!
嘉善县公安局迅速成立“2001·12·11”专案组进行攻坚,抽调了全局拥有丰富侦查经验的精干民警以及当年参与该案件的民警,赶赴两名嫌疑人的所在地江苏和江西开展进一步侦查。
小艮在江苏一物流园工作,小闵则在江西老家开了一家食品厂。抓捕小闵不难,倒是小艮,他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经常在多个地点奔波,确定他最终落脚点的过程非常曲折,经过几个日夜的蹲守、研判,警方最终制定了几套抓捕方案。
5月26日,在江苏、江西两地警方的配合下,嘉善警方成功将嫌疑人小闵和小艮抓获。
第一次审讯小闵时,他抱着侥幸心理,对抢劫杀人的事情顾左右而言其他。但这也难不倒嘉善警方,他们很快制定了新的审讯策略。当小闵发现警方早已掌握了完整的证据链时,心理防线顿时崩塌。
在两名嫌疑人被带去思贤商场指认现场的第二天,被害人家属带着锦旗找到了嘉善县公安局,“21年了,我们没想到这个案子还能破,现在,心结终于能解开了……”
转自:浙江法制报(
浙江法制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被遗忘的那五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被遗忘的那五年、00206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