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券商板块高开高走,盘中二度冲高,截至午间收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涨1.25%,成交126亿元,超昨日全天成交额。成份股全面飘红,长城证券涨近6%,光大证券、浙商证券涨超3%。
【板块行情与券商ETF(512000)前十大领涨成份股】
截至午间收盘,市场人气风向标券商ETF(512000)涨1.49%,盘中成交4.31亿元,超昨日全天成交额。最近3日资金连续净流入券商ETF(512000)合计达6872万元,最近10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合计3.79亿元。
【券商ETF(512000)资金净流入情况】
【强者恒强,天天基金稳居全渠道前三】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二季度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100强榜单?。
截至2022年2季度末,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100强,保有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规模6.34万亿元,比一季度的前100强规模增长4299亿元,规模增幅7.3%;前100强非货基保有规模为8.68万亿元,环比也新增7939亿元,增幅10.1%。
具体到券商领域,前100强中,券商渠道二季度股票及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2398亿元,环比增长9.1%;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合计达到14157亿元,环比增长13.5%。对比银行、第三方代销机构,券商渠道整体上无论是股混还是非货保有规模的增长率都领先于其他渠道。
“券茅”在代销领域实力依然卓越,旗下第三方代销机构天天基金以5078亿元、6695亿元的股混、非货规模排名全渠道第三。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位居全渠道前20强,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排名均较一季度上升一个位次。
【机构:不畏浮云遮望眼,扼守财富主线】
山西证券*观点指出,财富管理向纵深发展,交易带来的收入增长动能减小,代销金融产品成重要抓手,2021年占经纪业务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3%,较2017年的占比5%提升了8pct,有11家上市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增速达到100%以上,经纪业务收入逐步多元化。同时券商发力基金投顾,从投和顾两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以资管和基金服务共同打造财富管理生态圈,公募基金业务成为大资管业务和公司业绩的重要贡献和服务客户的重要手段。
2022年以来,板块持续下跌,进入6月虽然有所恢复,但处于估值底部区间。板块PB处于近五年的18.24%,近十年的9.08%,估值保护较高,向下空间小。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两市成交量放大,两融规模企稳回升,同时基金持仓处于低位,2022年一季度机构持仓比例为3.13%,仍处相对低位,向上动能较高,具备提前布局配置价值。
从历史复盘情况来看,在流动性改善和行业创新政策驱动的双重环境下,券商板块相对市场指数取得超额收益。近期科创板试点做市制度和全面注册制改革对券商贡献增量市场,推动行业经营情况改善,居民财富向权益类资产转移,推升财富管理需求,预计将呈现板块内部分化的结构性行情,小市值标的券商弹性较高,龙头券商业务优势更加明显,受益于政策的业务改善预期部分券商表现突出。
【A股主流ETF特别提示:券商ETF(512000)|A股行情风向标】
【全面注册制+财富管理+衍生品创新三大逻辑催化,低估价值凸显】
全面注册制: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和相关政策持续深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2022年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注册制有利于提高发行效率,提升直接融资占比,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业绩增量。注册制改革对券商的承销能力、定价能力、销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经验丰富、人才储备充足的头部券商更加受益。
财富管理: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66万亿元,较一季度显著回升6.71%,公募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合计16.09万亿元,环比上涨达7.43%,规模再次达到历史新高。第三支柱及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居民养老储蓄资金产品化是较为确定的趋势,中长期看,利于培养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意识及习惯,个人养老金制度将进一步强化大财富管理赛道的成长逻辑。
衍生品创新:7月,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正式上市,目前股指衍生品家族已经覆盖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阵营的不断丰富,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投资者避险需求,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丰富交易策略,带动券商相关业务发展。
估值底部区域:目前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市净率为1.36倍,低于历史上90%以上的时间区间,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在政策向好、资本市场建设高度持续提升、财富管理需求驱动、金融市场创新持续开放等长期正向因素助推下,板块配置价值显著。
【一基把握头部券商强者恒强优势+中小券商高弹性】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覆盖了市场上所有上市半年以上的券商股,共50只,其中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分享大券商强者恒强的长期价值,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券商ETF设有联接基金(A份额代码006098/C份额代码007531),无场内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在互联网上代销平台7*24申赎券商ETF联接基金的A类份额和C类份额,*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券商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基日为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2013年7月15日,该指数的历史业绩是根据该指数目前的成份股结构模拟回测而来。其指数成份股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
资讯
随着公募一季报披露完毕,各基金公司*一季度的规模情况也随之揭晓。在部分基金公司实现非货币管理规模明显增长的同时,也有机构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一季度非货币规模骤减
公募机构的*管理规模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也正式出炉。整体来看,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部分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显著增长。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机构的*非货币管理规模依次分别为9346.13亿元、5848.38亿元、4842.07亿元,较前一季度分别增长1301.8亿元、793.44亿元、698.06亿元,增幅分别约为16.18%、15.7%、16.85%。
而在上述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
若拉长时间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建信基金的非货币管理规模分别为1239.44亿元、1446.17亿元、1414.39亿元,在全市场的排名也在第22-23名中徘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在“基金大年”的2020年,建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增长相对缓慢,其规模排名也止步不前。
对于管理规模缩水的原因,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导致一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大降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今年2月以来,市场表现相对疲软,从而导致基金管理人的资金管理力度有所下降。另外,旗下基金遭遇巨额赎回、开启大手笔分红两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产品规模有所下降。
正如郭施亮所说,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信恒瑞一年定开债券、建信恒远一年定开债券、建信恒安一年定开债券的规模分别为81.01亿元,80.6亿元、78.75亿元,较上一季度分别减少了86.6亿元、87.96亿元、85.72亿元。另外,年初至今,建信基金旗下有5只产品分红超1亿元,其中,建信恒安一年定开债券、建信恒远一年定开债券均分红了8亿元;建信恒瑞一年定开债券则分红7亿元;建信恒久价值混合、建信优化配置混合也分红了1.92亿元、1.52亿元。
“主力军”业绩萎靡
尽管规模变动不断,但债券型基金始终稳住了其在建信基金的“主力军”地位。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债基规模为885.2亿元,占比高达68.99%。而在2020年的各个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占比均超70%。
虽然规模占比依然较大,但作为建信基金旗下主力产品的债基长期业绩表现却未尽如人意。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在建信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45只(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债基中,有21只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占比近五成。拉长时间至近三年来看,则有超八成的债基跑输同类平均。
针对上述现象,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评价道,建信基金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其最擅长的债基跑输同类平均确实比较意外,主要可能与公司管理不当以及市场环境影响两方面因素有关。另外,部分债基遭遇大规模赎回的同时还承担了同样的成本,因此会导致收益率下降及收入减少的现象产生。
相较之下,建信基金旗下包括建信健康民生混合在内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似乎更胜一筹。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在建信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5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35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跑赢同类平均,占比超六成。近三年,也有超五成产品跑赢同类平均。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有20只产品近三年的收益率翻倍。其中,建信健康民生混合近三年的收益率高至156.28%,跑赢同类平均69.56个百分点。
爆款产品长期缺席
在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表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似乎也为建信基金发行相关产品进一步提供了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建信基金共发行了8只基金,其中包括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2只指数基金及1只债券型基金。但募集规模方面,仅有建信臻选混合、建信智汇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MOM)超10亿元,分别募集到51.37亿元、27亿元。
然而,爆款难出并非短期现象。在2020年“公募大年”期间,建信基金旗下的新发基金在募集规模上也稍显逊色。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0年,新发规模超百亿元的新基金共有31只,但这其中却不见建信基金的身影。
郭施亮表示,近两年,整个市场发行新基金的节奏明显加快,但在当前基金产品同质化较严重的背景下,竞争压力也明显见长。因此,对于业绩表现一般的基金公司而言,获客成本有限,新基金的销售情况也相对有限。
权益类基金成发力重点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已有16年发展历史的建信基金在近年的表现似乎显得力不从心。据建信基金官网显示,建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是由中国建设银行联合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及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出资成立。同时,建信基金也是境内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
但据建设银行2020年年报披露,建信基金2020年净利润为11.19亿元,同比下滑9.61%。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4月28日建信基金对
连续遭遇净利润下滑、管理规模下降等多重打击,可以看出,建信基金在成长道路上困难重重。那么,建信基金如何才能扭转当前的局面?
“一方面,主要还是要实现*人才的积累,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则是要把产品做好,提升业绩。特别是对于债券型基金而言,近两年频频出现信用债违约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水平。”郭施亮如是说。
建信基金在接受
(原标题:刚刚,重磅出炉!基金公司*业绩50强榜单来了!)
最两天都是在迎新年中度过,大家都将正式开启2022年的征程。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总结下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能作为一个较好的开端。
市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最近10年牛熊更迭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
最近5年市场由熊转牛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能迅速抓住机会?
最近3年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究竟哪家公司最能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基金公司是最强*?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业绩统计揭开了这些疑问的答案。
10年“*”银河、兴证全球、中欧位居前三
10年,真的是非常之漫长,A股市场极大的波动对每个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极大考验,10年可谓是经历了多轮市场牛熊、风格轮转,这一长期业绩可以说验证基金公司长期投资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值得每位投资者重视,这体现的是基金公司投研平台的实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2年1月4日至2021年12月31期间市场波荡起伏,先是自2012年是中小盘成长股逐渐腾飞的开始,在这一期间表现突出,尤其是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出现大牛市,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性第二高峰。
然而,2015年下半年牛市嘎然而止,2016年初还出现熔断,经过2016年至2018年的调整,价值风格逐渐显现优势,市场更在意企业内生价值,各大行业龙头股明显溢价,并在2019年、2020年迎来结构性牛市,消费、医药、科技等黄金赛道表现神勇。2021年市场波动及分化较2020更大,演绎一波结构性行情,新能源、光伏等领域表现出色。
这十年间“核心资产”逐渐被市场追捧表现突出,其中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银河基金成为最近十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10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562.34%,在64家基金中*。也是目前*一家10年收益率超过500%的基金公司。
兴证全球基金紧随其后,以479.83%的收益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二。中欧基金则以436.14%的收益率在64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三。富国基金、汇添富、诺德、景顺长城、汇丰晋信排名第四至第八,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400%。
此外,新华、中信保诚、国联安、中银、金鹰、万家、国海富兰克林、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等最近10年的权益基金*收益也超过340%。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权益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
从最近10年的业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11年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349.7%,而中型和小型的仅为268.18%、262.24%。这也说明大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马太效应”明显。
从近两年看,易方达、兴证全球、富国、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等头部基金公司拥有较好感召力,新基金发行较强,资金正流向此类“头部公司”。
7年“牛熊周期”之下万家、民生加银、诺德领跑
A股市场往往“牛短熊长”,而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因为A股一轮牛熊周期往往在七八年左右。因此7年业绩考验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一轮牛熊周期之下的表现。
从7年期(2015年1月5日到2021年12月31日)来看,2015年正是成长股市场走强之际,是一波成长股结构性牛市,而2016年至2018年市场震荡之后,2019年以来又出现一波结构性行情,随后一直是这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
在这7年市场震荡之中,一波抓住了市场机遇的基金公司获得较好收益。*收益排名看,万家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394.56%,在7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7年市场中抓住了市场机遇。
民生加银、诺德、财通、兴证全球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9.53%、290.65%、289.9%、280.9%,排名第二至第五,收益率均超过280%。
而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银河、银华、中欧、新华7年期*回报也超过250%,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这些公司核心投研稳定,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同样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业绩更好。11家大型基金公司7年收益平均值为226.28%,而8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92.65%;纳入统计的54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仅161.81%。
5年长期业绩领先信达澳银、农银汇理、景顺长城名列前三
其实最近5年A股往往经历了一次由熊转牛的更迭,能够业绩领先的通常是能在熊市中抗跌、牛市里抓住机遇的长跑*者。因此,从长期业绩来看,基金公司5年期业绩排名最受关注。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3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5年间,股市起伏较大。2017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较低,随后整体市场起起伏伏,而在2019年市场逐渐回暖,逐渐开始了3年的结构性行情。
这五年间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信达澳银成为最近五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5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313.87%,在101家基金中*。信达澳银也是5年期业绩中*一家超300%的基金公司,并和后来者拉开差距。
农银汇理基金紧随其后,以196.78%的收益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二。景顺长城基金、中欧、财通、诺德、易方达、银河、工银瑞信、万家排名第三至第十,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165%。
从最近5年的业绩来看,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2.75%、132.93%,而小型的仅为105.95%。这也说明大中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
3年结构性行情之下信达澳银、农银汇理、创金合信领跑
3年期业绩同样是基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3年是明显的结构性牛市,更突显出各大基金公司抓住黄金赛道的能力。
从3年期(2019年1月2日到2021年10月31日)*收益排名看,五年期*的信达澳银继续领跑,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289.88%,在12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3年、最近5年市场中均抓住了市场机遇。
农银汇理、创金合信、红土创新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3.52%、264.09%、263.39%,排名第二至第四,收益率均超过260%。此外,鹏扬、汇丰晋信、宝盈、上投摩根、恒越、工银瑞信旗下权益类基金3年期*回报也进入前十,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1家大型基金公司3年收益平均值为156.3%,而9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53.53%,纳入统计的103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为137.72。
2021年10家公司收益超30%
“分化”是2021年A股市场的关键词,这是一个行情极端分化的年份,不仅不同行业间的分化明显,如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现突出,偏上游的强周期个股全年走势比较强,但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2021年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较大;而且,2021年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蓝筹股;产业结构上,上游大宗原材料类个股2021年表现较好,而偏下游的消费类个股表现较差。
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不少主流指数都呈现上涨态势,上证指数时隔28年后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02%,均连涨三年。但是沪深300则下跌了5.2%,上证50更是大幅下跌10.06%,凸显指数表现的较大分化。
从行业表现来看,中信一级行业中,2021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表现*,全年涨幅达到50.41%,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的涨幅也超过40%。此外,电力及公用事业、建筑、汽车、综合等也表现不错。但消费者服务、非银行金融、家电、房地产等表现较差。
在这一结构性行情之下,整体公募基金抓住了“黄金赛道”的机遇,整体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122家基金公司2021年获得正收益,更有10家基金公司收益超30%。
数据显示,2021年表现*的是中庚基金,年内业绩达到48.27%,*。紧随其后是东方阿尔法,2021年收益为43.68%。此外,江信、信达澳银、东方、先锋、恒越、农银汇理等公司业绩也不俗。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有不少产品较多地配置新能源等领域,把握住结构性行情,表现较优。
数据说明:
1、基金管理公司*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2、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科创强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混合型、灵活策略混合型和主动混合封闭型基金,不含指数型、生命周期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港股灵活策略混合型、港股偏股混合型、港股强股混合型和QDII基金,主动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纯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短债基金和非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债基,不包含货币基金、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封闭债基和指数债基。
3、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在50%-70%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其余为小型公司,小型公司还包括旗下存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满1年的公司。
数据来源于wind、基金公司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券商板块高开高走,盘中二度冲高,截至午间收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涨1.25%,成交126亿元,超昨日全天成交额。成份股全面飘红,长城证券涨近6%,光大证券、浙商证券涨超3%。
【板块行情与券商ETF(512000)前十大领涨成份股】
截至午间收盘,市场人气风向标券商ETF(512000)涨1.49%,盘中成交4.31亿元,超昨日全天成交额。最近3日资金连续净流入券商ETF(512000)合计达6872万元,最近10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合计3.79亿元。
【券商ETF(512000)资金净流入情况】
【强者恒强,天天基金稳居全渠道前三】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二季度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100强榜单?。
截至2022年2季度末,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100强,保有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规模6.34万亿元,比一季度的前100强规模增长4299亿元,规模增幅7.3%;前100强非货基保有规模为8.68万亿元,环比也新增7939亿元,增幅10.1%。
具体到券商领域,前100强中,券商渠道二季度股票及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2398亿元,环比增长9.1%;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合计达到14157亿元,环比增长13.5%。对比银行、第三方代销机构,券商渠道整体上无论是股混还是非货保有规模的增长率都领先于其他渠道。
“券茅”在代销领域实力依然卓越,旗下第三方代销机构天天基金以5078亿元、6695亿元的股混、非货规模排名全渠道第三。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位居全渠道前20强,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排名均较一季度上升一个位次。
【机构:不畏浮云遮望眼,扼守财富主线】
山西证券*观点指出,财富管理向纵深发展,交易带来的收入增长动能减小,代销金融产品成重要抓手,2021年占经纪业务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3%,较2017年的占比5%提升了8pct,有11家上市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增速达到100%以上,经纪业务收入逐步多元化。同时券商发力基金投顾,从投和顾两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以资管和基金服务共同打造财富管理生态圈,公募基金业务成为大资管业务和公司业绩的重要贡献和服务客户的重要手段。
2022年以来,板块持续下跌,进入6月虽然有所恢复,但处于估值底部区间。板块PB处于近五年的18.24%,近十年的9.08%,估值保护较高,向下空间小。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两市成交量放大,两融规模企稳回升,同时基金持仓处于低位,2022年一季度机构持仓比例为3.13%,仍处相对低位,向上动能较高,具备提前布局配置价值。
从历史复盘情况来看,在流动性改善和行业创新政策驱动的双重环境下,券商板块相对市场指数取得超额收益。近期科创板试点做市制度和全面注册制改革对券商贡献增量市场,推动行业经营情况改善,居民财富向权益类资产转移,推升财富管理需求,预计将呈现板块内部分化的结构性行情,小市值标的券商弹性较高,龙头券商业务优势更加明显,受益于政策的业务改善预期部分券商表现突出。
【A股主流ETF特别提示:券商ETF(512000)|A股行情风向标】
【全面注册制+财富管理+衍生品创新三大逻辑催化,低估价值凸显】
全面注册制: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和相关政策持续深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2022年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注册制有利于提高发行效率,提升直接融资占比,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业绩增量。注册制改革对券商的承销能力、定价能力、销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经验丰富、人才储备充足的头部券商更加受益。
财富管理: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66万亿元,较一季度显著回升6.71%,公募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合计16.09万亿元,环比上涨达7.43%,规模再次达到历史新高。第三支柱及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居民养老储蓄资金产品化是较为确定的趋势,中长期看,利于培养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意识及习惯,个人养老金制度将进一步强化大财富管理赛道的成长逻辑。
衍生品创新:7月,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正式上市,目前股指衍生品家族已经覆盖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阵营的不断丰富,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投资者避险需求,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丰富交易策略,带动券商相关业务发展。
估值底部区域:目前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市净率为1.36倍,低于历史上90%以上的时间区间,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在政策向好、资本市场建设高度持续提升、财富管理需求驱动、金融市场创新持续开放等长期正向因素助推下,板块配置价值显著。
【一基把握头部券商强者恒强优势+中小券商高弹性】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覆盖了市场上所有上市半年以上的券商股,共50只,其中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分享大券商强者恒强的长期价值,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券商ETF设有联接基金(A份额代码006098/C份额代码007531),无场内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在互联网上代销平台7*24申赎券商ETF联接基金的A类份额和C类份额,*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券商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基日为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2013年7月15日,该指数的历史业绩是根据该指数目前的成份股结构模拟回测而来。其指数成份股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
资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比较好的基金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比较好的基金公司、建信成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