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07月29日讯 申万菱信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ETF基金07月28日下跌0.97%,现价1.027元,成交421.97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0127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1.10%,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42%。
本基金跟踪指数为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指数,*报告期内,本基金收益率为5.82%,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指数。
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6.08%,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34.45%,近6月本基金净值上涨3.81%,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5.04%,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0127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赟杰,自2022年02月0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6.16%。
中国基金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出海”对于拥有国际化视野、力图拓展业务范围、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中国公募基金公司来说,是一条艰难的“必由之路”。
在经历了初期的艰难探索和大浪淘沙般的残酷市场筛选后,部分公募香港子公司凭借最早出海的“天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利”以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人和”之势,在这一充分市场化的竞争中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不俗成绩。
2009年正式成立的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成国际”),正是其中的一员。
更难能可贵的是,香港市场资管机构竞争激烈,不少“出海”的子公司仍艰难生存,而大成国际在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实现盈利,在整个香港子公司行业表现亮眼。
“落子”香港 放眼全球
“善谋势者得天时,我们(大成国际)是最早一批出海的基金公司,彼时整个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并不算很大,我们敢于出海,主要因为坚定看好香港市场‘桥头堡’的作用以及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大成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肖剑说。
借助2008年中国证监会明确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或者参股经营机构的条件及程序等规定这一“东风”,大成基金于次年注资1亿元在香港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大成国际。
大成国际与母公司协同发展,积极开拓发展跨境业务和全球投资业务,致力于打造全球化投资平台,成为国际知名投资管理公司,树立“海外投资开拓者(Explorer)”及“全球中国概念投资专家(Specialist)”形象。目前,大成国际的跨境及境外业务牌照齐全,获香港证监会颁发第一类受规管活动(证券交易)、第四类受规管活动(就证券提供建议)和第九类受规管活动(资产管理)牌照。此外,公司亦拥有RQFII/QFII资格;也是仅有的四家全国社保境外投资管理人之一。
做细分领域开拓者
“自由开放的香港如同一个‘无差别的格斗场’,全球的金融机构都能来这里展业,资管领域竞争压力很大。我们能够做到近4个财务年度连续盈利,也证明了我们慢慢走出了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肖剑表示。
大成国际的网站显示,目前其旗下公开销售的主动管理策略型基金有5只,分别为股票基金“大成海外中国概念基金”、多元资产配置基金“大成中国灵活配置基金”以及三只固定收益基金“大成货币市场基金”、“大成港元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大成短期债券基金”。其中,“大成港元货币市场基金”是当时香港市场首只发行且能做到快速赎回的货币基金。肖剑表示,大成国际还以专户形式设立了FOHF(Fund of Hedge Fund)。
“我们对自己的优势有清晰的认知,一是具备较强的A股投资能力,二是能够提供较为齐全的产品类型,对接来自内地的资金管理需求。数据显示,近年来,包括大成基金国际业务和大成国际在内的“跨境资产规模”年增长率超过30%,截至目前,跨境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超过300亿港元。
相比于天时地利,“人和”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大成国际在细分领域得以成功开拓,背后最核心因素是*的人才。据悉,“大成国际用人的一贯理念,一是讲团结,重团队;一是唯才是举,德才兼备。”肖剑认为,大成国际在过去这几年能够取得成绩,跟人员稳定不无关系。
大时代里继续搏击风口
人民币国际化、两地基金互认、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通等等将为这些香港子公司带来内地理财需求爆发的新机遇。可以说,这个“大时代”赋予了香港子公司广阔空间,肖剑表示大成国际早已做好准备,将继续搏击市场风口。
“大成国际犹如一只小的帆船出海,目标是要慢慢变成一艘大船,但是变成大船需要时间。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愿景已经清晰写在我们的旗帜上,我们会一棒接一棒,坚定不移向管理规模更大、管理业绩更优,管理风格更国际化前进。” 肖剑对未来充满信心。
07月29日讯 申万菱信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ETF基金07月28日下跌0.97%,现价1.027元,成交421.97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0127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1.10%,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42%。
本基金跟踪指数为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指数,*报告期内,本基金收益率为5.82%,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指数。
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6.08%,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上涨34.45%,近6月本基金净值上涨3.81%,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5.04%,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0127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赟杰,自2022年02月0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6.16%。
网邀请到了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来肖贤先生做客《财富观察》栏目,他在节目上介绍了申万菱信基金的核心优势、未来进行创新的方向。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主持人:您认为跟其他基金公司相比申万菱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来肖贤:其实我相信每一个基金公司在行业中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或者是能生存下来继续往前走,一定有跟其他公司差异度非常大的东西。每个公司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那么对于申万菱信来说,我们先撇开申万菱信,看看我们行业中的很多同业,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很多公司被广大的投资者、媒体,贴了很多很多标签,比如说某某公司在某一个领域,比如说在主动权益的管理领域,它是成长型的或者它是价值型的,那就意味着这个公司在这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它在这方面很有强势。
回到我们公司,其实我在跟客户、媒体接触的时候,我也听到以前给申万菱信的标签,或者说是申万菱信给外部转递的信号,一个是ETP产品的提供者,也就是交易所场内产品,我们以前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一度也做得很强,这个标签就贴那了,你是提供指数化产品的,提供工具产品的。其实我们再通过标签的表象,看看内部的一些东西,看看背后的一些东西,申万菱信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申万菱信在做指数化产品的时候,它需要什么东西呢?它需要很强的金融工程的研究。因为我们在做指数化产品的时候,不是很简单地到市场中随便拿一个指数过来,而是通过精挑细选,有很多指数是我们定制的。那么在做指数产品的时候,我们不简单地从结构上,做一个平淡无奇的指数,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结构化的设计,包括利用技术进行精挑细选。
我们当时第一个产品就是沪深300价值,几年前很多投资人都在问我,为什么去选沪深300价值这么一个指数?为什么不是沪深300指数?因为在前几年,沪深300指数的宽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沪深300价值指数,但是在这两年你会发现,成长最快的居然是沪深300价值指数。我们就简单多了“价值”两个字,它背后的含义已经远远不是最早的沪深300指数了。从逻辑上来看,它就是一个因子,它是一个价值因子在里面起到的作用,如果我们把它再贴一个标签归类,就是现在讲的最时髦的一个词“smartbeta”。几年前没有“smart beta”这个概念,但是我们在实践当中已经把它融合进去,我们做这项工作是在8年前。
后续我们做了大量的指数分级,当然现在指数分级不是鼓励的方向,但是在当时我们做的分级,你可以观察到我们做的分级跟市场中有很多是很另类的,我们做了很多跟人家模式不一样的分级,其中每一个不一样的分级,背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论证、去演算,去做各种模拟,做了非常大量的金融工程工作。我们在指数方面,虽然看着是指数,但是我们在前端的产品设计上,是做了很多的工作。
另外,我们在做指数分级或者做指数的同时,其实一直在开发数量化的模型。也就是说,在这几年,您可以看到我们在市场中,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就是“数量化投资的提供商”。我们在这一块确实也做得比较前面,而且我们在各方面的风格、各方面的模型布局上,也是比较全的。同样一个沪深300增强的模型,我们跟市场中大多数的模型提供方和产品提供方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对于申万菱信来说,我们一直致力于哪怕是做同一类产品,我都希望跟我的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有差异的。但是这个东西要通过你对产品的了解和深度观察,然后你才能有所发现。其实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明申万菱信内部在技术的储备、演化更新方面,是非常快的,尽管我们很少去做这方面宣传。因为客户并不一定很关心你在背后做什么?他们只是通过产品来观察你这个公司。
今天我有这个机会,我觉得正好可以把这些跟大家进行分享。也就是说,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在金融工程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开发模型、开发指数。这一块是我们未来还会在未来的产品和服务当中去体现的内容。
还有一块,可能以前大家更不关心,是什么呢?就是风险管理,我们公司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方面,有着非常庞大的队伍。在这个市场中,我们从2004年开始成立运营到现在,你几乎很难看到以前的申万巴黎、现在的申万菱信,有什么投资方面的风险,你甚至几乎没有听到说申万菱信某只固收产品出现了什么问题、踩了什么雷、有什么违约的债券品种。你也很少看到,我们投资某只股票出现严重失败,或者投资某项衍生品出现了什么问题。
其实这个背后体现的就是我们风险管理非常强,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我们在投资管理最前端的时候,就已经把风险管理融进去了。比如说,我们在固收这一块,我们对流动性管理、信用管理、对手风险管理,我们都有很严格程序。
所以从这一块来说,可能有时候外界说我们很保守,确实是的,我们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的确显得保守,我们的管理很严格。我相信在未来,刚才我讲过未来一个趋势就是基金公司在这个行业中要长久地生存下去,要做大的公司,一定会把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进行融合,其实在这一块,你可以看到我们其实是有传统优势在里面的,这对我们非常重要,但是这项优势恰恰不是很容易被投资者直观感受到。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基金行业在进行不断整合的一个大背景,那申万菱信未来将进行哪些创新?会如何加强和突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来肖贤: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其实就承接了我上面讲的一些内容。其实现在行业中也逐渐把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新的理念融合到产品、投资,还有各项服务中去。我刚才提到过,前十年或者多少年以前,我们的产品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我们现在也是在投资过程中考虑如何*化地投资。所谓*化,就是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或者我们在获得相同收益下承担*的风险。
现在行业中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实现*化投资。比如说,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动“smart beta”,或者是可携带的阿尔法,这一类产品其实对资产管理人和产品提供方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smartbeta”给大家的认知,肯定是投一个指数化的产品,投一个市场组合,那么这个组合我们称为Beta组合,但是其实这个概念、这一类产品,远远比这个要复杂,因为它是基于什么呢?我们要构造一系列的因子,这些因子在一定市场环境下能够获得相对于其他因子更好的收益,那么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它叫一个指数,但是这个指数其实是主动管理化的指数,而不是以前我们说的非常极端的passive管理方式(指跟踪大盘指数的被动投资)。
我们会发现做这样一个“smart beta”的策略,它对资产管理人或者投资管理人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投资管理人要非常了解指数,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指数,你怎么去编一个指数,用什么样的策略,做多少的优化,其实都要有很强的经验。另一方面,你要有很强的金融工程技术,这样才能够辨析出最有效的因子。在不同市场环境或者不同的市场周期下,提炼出一个真正的超越一般Bata的“smart beta”。
这对投资管理人来说,要求就是多面的了。刚才我讲过,我们申万菱信在指数化方向、在金融工程领域,同时在风险管理方向,能够有机地融合起来,我相信未来在这方面我们的优势会更加显现出来。当然,这只是说申万菱信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去做,把这一块强化下来。我们以前在这些技术方面很强,但是未来一旦市场中有这样一个需求开发出来的话,一定要把我们所谓的优势变成强势领域,这是我们申万菱信未来基于现在的优势要去强化的一个东西,未来能够体现出来的一个东西。
主持人: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申万菱信经营理念和团队管理理念?
来肖贤:其实从最早的申万巴黎,到现在的申万菱信,公司已经有14年了,明年就是15年了。我们的经营理念一直没有改变,秉承的就是“诚信立本,专业引航”。我们现在发出去的所有PPT也好,我们做的所有材料也好,都会有这样一个理念,或者说经营管理的哲学。
“诚信”,诚以待人,就是对待我们客户;“信”,其实就是信守我们对投资人的承诺。所谓诚信待人,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年我们的指数也好,我们的量化也好,包括我们主动管理的产品也好,我们会明确定义产品的指向和风格,我们现在越来越没有非常模糊的概念的产品出来,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些风格都定义好以后,客户就会很明确,你想在什么市场环境下去做什么样的资产配置。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诚信待人,不去追逐市场热点,我们完全按照基金的合同和基金合同对客户的承诺,为客户提供产品。客户也知道我们的投资逻辑和投资理念,基本上知道自己承受什么样的风险,如果你对指数有了解,你就知道这个指数波动率怎么样,可能的收益范围怎么样,根据历史可以去做一个推演。我们其实一直以来都在这方面不断严格化,去做相应的改进,因为我们守住合同中的规定,其实就是在遵守对客户的承诺。这仅仅是我说的从投资方面的一个反映。
还有很多,另外对整个社会公众来说,我们很少去做很多虚夸的东西,跟我们专业无关的这些泡沫化的概念的东西,我们基本上做的比较少。所以你可以看到,申万菱信就是通过业绩、产品,来展示投资管理人的形象,但是这个怎么说呢?我们在这方面不虚夸,不追逐热点,不去做过多的宣传,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一个追求平庸,或者追求平淡的一个公司。
其实所提到的另外一点,就是“专业引航”,这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申万菱信团队,内部来说非常具有匠心的精神。我们在做每一个产品的时候,都希望做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我们在做投资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当时的设计,也是希望通过时间,通过市场的检验,打磨我们的商品、产品,希望将投资、风控、产品研究等方面,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的客户,这是我们整个公司经营理念这一块。
在团队管理方面,这么多年来,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是一个开放、宽容的团队,这两点是最基础的。另外还有一个,持续地学习。持续学习让我们整个团队进化,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发展得太快了,其实不光是我们行业,和我们这个行业伴生的银行、信托、证券,还有保险,整个金融体系在这几年的演化非常快,所以没有持续学习,那是根本跟不上的。通过持续和累计的学习,就是希望把缓慢的曲线,变成越来越陡峭。这个陡峭的未来的结果,就是我们团队的进化,到一定程度它就进化了。
当然,最终所有前面提到的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能够协同推动业务目标,这个很关键,如果前面这些管理团队的东西,有基础,有中间的方法,但是最后达不到协同,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对我们团队管理来说,我们就这四个方面。如果把它们串起来看的话,其实有一个很紧的逻辑,它不是一个割裂的。
主持人:您在申万菱信这些年您遇到的*挑战是什么?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又是什么?能不能分享一下?
来肖贤:其实遇到的挑战确实是挺大的。对我来说,挑战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挑战是我自身的转型,我最早做过督察长,当时是风控和合规,接着转型到产品,转型到投资,最后公司把整个管理的职能加到我的肩上。这个过程中,其实从专业方面转得多一些,对我来说是一个更有挑战的转型,因为它要实现很多方面的平衡,包括专业方面的平衡、管理方面的平衡,以及通过各种资源的调配来达成目标,包括我们现在公司的情况。
我们公司什么情况?实际上,这就是我说的另一方面的挑战,我们公司也在转型。你可以观察到申万菱信将近15年了,我们的整个业务转型跨度很大,最开始我们是做主动管理业务,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我们突然转到指数化,做场内交易所产品,但在这几年,我们又在做持续转型,我们的产品结构或者资产结构在研发上发生急剧变化,这个问题不光是我们看到的业务转换的问题,在我们公司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个经营模式的转换,因为做场内的业务和做银行渠道,或者做互联网渠道的业务,它有天然差异,从营销到方法,从产品的设计再到各种资源在每一个环节的分配,都有非常大的差异。
对我来说,这几年花了很多时间去重新整合团队,因为以前做业务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形态是那样子的,我们对业务的理解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从量的角度来看,相对容易,但是一旦你要调整对业务的认知,调整业务的模式,这种挑战过程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挑战过程恰恰伴随着是什么呢?我们整个金融体系,外界的金融体系,我们的法律法规,还有我们的市场的变化,所有的东西叠加在一起。
这个挑战其实对我来说,我一接手发现就在做各种心理方面的适应,在进行更多的学习,适应各方面的压力,我本来不做销售或者是营销方面的,我必须去把自己很多一部分精力,放在更全面的销售方面,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已经很有挑战,再叠加一个,公司整个业务模式都在转型过程中,这个转型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过程。
从我个人来说,首先我觉得个人应对挑战,首先要很开放,思想上要*的开放,因为不开放就会被越压越紧,然后会跨掉,一定要接受这个挑战,然后我要在这个挑战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接受一切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的内容,不管是批评也好,责难也好,或者是各方面的压力,或者是各方面的冲击,都必须用开放的心态应对。第二就是自己的修行,把这些能够处理好。最后就是知行合一,你所有达成的新的认识和认识,都要运用到行动当中去。
对于公司来说,我们公司所有的团队将一起去克服各种转型方面碰到的障碍、短板,这个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这个挑战其实到现在还存在着未知。就是说我们只有看到我们在某一部分获得了很明确的突破以后,那我觉得我们会进入到一个更快的快车道。但是在这个之前,我们都是在负重前行。当然,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把这个过程越缩越短,利用已有的优势和技术,我相信我们能创出一条更好的路来。
关注网微信号【 eastmoneynews 】,每天为您推送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申万菱信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申万菱信基金、大成基金肖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