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4月14日电 (马静)连续收获两个涨停后,中银证券在13日晚间公布持股5%以上的股东江铜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江铜财务的减持计划。14日收盘,中银证券报收14.58元/股,下跌3.51%,成为*“飘绿”的券商个股。
这是中银证券在今年第6次发布股份增减持公告,自2021年以来,中银证券频频被股东减持。粗略计算后发现,已完成减持计划的股东合计套现金额达47.67亿元,目前还有三个股东的减持计划尚未完成。
根据中银证券在4月13日晚间公布的公告,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江西铜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财务”)合计持有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57,894,73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9%。因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江铜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江铜财务计划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11,120,000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
资料显示,中银证券于2020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IPO发行价为5.47元/股,江铜股份当前是中银证券第三大股东,其一致行动人江铜财务则是第十大流通股东。
需要关注的是,在公告发布当天,中银证券已连续两日收获涨停。实际上,中银证券近期多次领涨券商板块,可以称之为“人气龙头股”,在近一年内,中银证券已8次封住涨停板。Wind显示,中银证券近三月累计涨幅为8.08%,而与之相对比的则是,整个券商板块累计下跌14.04%。
中银证券阶段市场表现 Wind截图
一边是高涨的“人气”,另一边却是被股东频频减持。在2021年报告期内,中银证券原第三大股东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下称上海金投)报告期内减持约3293.10万股,持股比例下降至4.29%;公司原第四大股东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报告期内减持约2528.66万股,持股比例下降至3.8%;公司第九大股东上海祥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减持1470.01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2%。
进入2022年以来,中银证券又发布6次股份增减持公告。根据公告,上海金投在2021年10月15日披露的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52,037,895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47%的计划,目前已减持约8759.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5%,尚未减持完毕。云投集团则在1月11日披露已减持约2222.37万股的结果后,又于1月18日和3月16日推出新的减持计划,合计拟减持6389.40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3%。
注意到,云投集团和江铜股份在公告中均称因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减持,上海金投则表示由于自身资金安排需要减持。经粗略计算,云投集团已实施完毕的减持计划可套现约18.49亿元;上海金投可套现29.18亿元,合计套现金额约47.67亿元。按照4月14日的收盘价14.58元估算,云投集团、上海金投、江铜股份及其江铜财务未完成的减持计划可套现金额分别为9.4亿元、3.24亿元、3.84亿元,合计16.4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3月23日,曾有投资者向中银证券提问,“在高层喊话维护市场,提振市场信心的背景下,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国资的大股东还顶着干要减持,起到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让广大股民非常疑惑不解,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啊。”
对此,中银证券回复称,理解投资者的心情。不过公司部分流通股东因自身发展需求等原因减持了公司股份,作为财务投资者属于正常的经营行为。其减持公司股份行为是股东权利,公司无权干涉。其次,其减持行为符合证监会、上交所关于减持股份相关规定,并履行了事先披露义务,符合政策规定。
从业绩来看,中银证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3.34亿元,增长2.75%;实现净利润9.62亿元,增长8.88%,在目前已披露业绩的32家上市券商中,中银证券ROE为6.26%,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位居行业第25位。(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公告送出日期:2022年3月29日
1. 公告基本信息
注:1、在此期间,本基金的赎回业务以及本公司管理的其他开放式基金的各项交易业务仍照常办理。
2、在此期间,投资者仍可通过本公司直销柜台、直销电子自助交易系统申购本基金,申购金额限制照常(直销柜台及直销电子自助交易系统限制金额为100万元)。
3、自2022年4月6日起,本基金将恢复办理非直销销售机构申购业务,同时恢复限制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限制金额仍为3亿元),届时将不再另行公告。
2. 其他需要提示的事项
1、在本公司直销柜台、直销电子自助交易系统申购本基金的投资者于2022年3月31日提起的有效申购申请,注册登记机构将于2022年4月1日进行确认,投资者将从2022年4月1日起享受本基金的收益分配权益。投资者于2022年4月1日提起的有效申购申请,注册登记机构将于2022年4月6日进行确认,投资者将从2022年4月6日起享受本基金的收益分配权益。
2、投资者应及早做好交易安排,避免因交易跨越假期带来不便及资金在途的损失。
3、本公司客户服务电话400-811-9999;本公司网站www.icbccs.com.cn。
4、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敬请投资人注意投资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更新的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关于恢复工银瑞信*利率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机构投资者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公告
1、客户服务电话400-811-9999;本公司网站www.icbccs.com.cn。 2、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敬请投资人注意投资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更新的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3月29日
工银瑞信优质发展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提示性公告
工银瑞信优质发展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全文和招募说明书全文于2022年3月29日在本公司网站(www.icbccs.com.cn)和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披露,供投资者查阅。如有疑问可拨打本公司客服电话(400-811-9999)咨询。
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请充分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审慎做出投资决定。
特此公告。
大举亏损10 billion?“倒霉蛋”究竟是谁?
据网传消息,某香港金融机构“某银国际”债券投资亏了100亿,这样的“惊天大瓜”让整个中环金融圈开启了猜猜猜模式,从瑞信、瑞银到中银、招银,一系列“某银国际”被猜了个遍。
在金融民工们的火热八卦之下,新版本的传言变成了“某中资银行系”券商才是踩雷的当事人,矛头直指中银旗下团队。对此,中银证券在第一时间回应:未发生网络传闻相关情况,公司主要业务在境内,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中银香港也表示:传闻不实,并无此事。
究竟是什么情况?基金君带你从头开始吃瓜——
债券投资亏损10 billion?
说起这则传言,还是从昨夜晚间开始。据网传消息,香港某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亏损了10 billion,也就是100亿,货币单位不详。
无论是美元、欧元还是人民币,100亿都将成为一家金融机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传言给出“某银国际”的指向后,中环金融圈的“猜字游戏”也就此开始。
在传言早期,主要猜测对象是瑞信和瑞银。不过在美股收盘后,两家机构的股价表现都相对稳定,这也打消了部分八卦者的疑虑。毕竟这么大的事儿,很难不反映在股价上。
另外,瑞银发言人也对媒体表示:不实消息,并无此事。
A股股价跌近2%
在外资排除后,香港金融圈又将视线放在了中资在港券商上,定位为“中资银行系”券商。并称“该券商之前在债市颇为活跃”,“币种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
如此操作下,“某银国际”的范围则大幅缩窄。一时间,中银国际和招银国际成为热门人选,工银国际、农银国际等则排位靠后。
此后,微博上某财经博主转发留言称,此事是“中银香港美元债团队干的”。
不过,今日中银香港股价波动并不算大,当日以30港元/股报收,跌幅为1.8%。
相比之下,A股市场上的中银证券股价反应较大。6月15日,A股市场一根超级长阳点燃市场,但在下午2点后居然跳水,券商股作为市场风向标也不例外。中银证券当日一度涨幅高达8.8%,午后股价持续回落,以14.25元/股报收,跌幅1.99%,成为当日*一只股价下跌的券商股。
中银证券:未发生网络传闻情况
盘后,中银证券方面对媒体做出回应称:我公司未发生网络传闻相关情况,公司主要业务在境内,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
同期,中国银行香港亦表示:传闻不实,并无此事。
与其他中资券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开展海外业务不同,中银证券本身由中银国际控股持有33.42%股份。中银国际控股为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银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经营全球投资银行业务。
据悉,中银国际控股曾成功协助多家中概股企业赴港交所二次或双重上市,参与沙特阿美首支美元伊斯兰证券发行,作为*中资投行参与巴基斯坦主权境外美元债发行;作为财务顾问参与嘉里建设有限公司向顺丰控股出售部分嘉里物流股权、国泰航空有限公司重组相关的可转债发行项目等。
相比之下,中银证券旗下的确未有在港子公司或直接海外业务布局。2021年报显示,在报表的“境外经营实体说明”部分,中银证券选择了“不适用”。
针对股价走势的跳水,其实也有迹可循。在近期券商股普遍上涨之际,多家券商大股东开始谋求减持,中银证券也是如此。
6月13日晚间,中银证券股东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宣布减持消息。由于自身资金安排需要,金融发展基金计划自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及/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4167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5%。
金融发展基金目前持股比例为1.97%,共持有5466.54万股,持股股份系IPO前取得。在过去12个月,金融发展基金先后减持8334万股、9737.25万股,减持比例3%、3.51%,从第三大股东一路降至第七位。
在金融发展基金持续减持之外,今年以来云投集团、江西铜业等中银证券的小股东纷纷抛出减持计划。近期正值券商股风口之际,是否还会有其他股东“闻风而动”,有待观察。
实际上,虽然近期券商股集体发力,但时间略拉长来看,大部分券商股股价今年以来仍是下跌状态。年初至今,仅有光大证券、华林证券、中银证券、太平洋4家上市券商股价涨幅为正。
找家券商开户炒股,结果为你“服务”的客服是假的,登录的券商网站也是假的,手机上装的券商App还是假的!可是,你打到“证券账户”里的钱是真的!
真要摊上这种事儿,不用细思,都能感到后脖颈在冒凉气。
近日,中银证券、国元证券、国信证券、方正证券、中信证券、上海证券、东方证券、万联证券等券商,密集提醒投资者要注意防范假网站、假App,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这些券商提醒,投资者要去正规应用商店或券商官网下载证券交易App,不要点击任何人提供的来源不明的下载链接,谨防受骗。
稍早前,***财经曾报道,有投资者因下载骗子推荐的App,显示“中签”多只新股,结果向App转账后便被拉黑,被骗金额高达340万元。
那么,有没有权威靠谱的券商官网入口呢?投资者可登陆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从“首页>打击非法证券活动>证券公司网站链接”页面找到开户券商的官网入口,再进行软件下载及验证操作。
谨防假券商网站、假炒股App
近日,多家券商密集提醒投资者提防假券商网站、假炒股App。
如中银证券公告:近期,有不法分子开发假冒中银证券App,并诱导投资者下载使用。此行为属于非法证券活动,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对公司品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中银证券提示投资者,应在正规应用商店或公司官网(网址:www.bocichina.com)下载“中银证券”App。
国信证券也发出通告,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国信证券,通过微信群向投资者推送假冒国信证券网站的网址和App下载二维码,从事非法证券活动。国信证券请投资者明辨真伪,警惕此类非法证券活动,切实保护自身权益,谨防受骗,同时欢迎广大投资者积极举报有关非法线索。
东方证券则提示投资者,名为“东证股票”的假冒App并非由东方证券拥有或控制,与东方证券无任何关联。东方证券已就上述事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对投资者因直接或间接使用该等App而导致的损失或损害,东方证券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外,近期还有多家券商也发布了此类提示。
北京一券商人士向
该人士称,为从根本上铲除骗子、“李鬼”,券商现在的着力点在于做好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最近的这些提示公告就是券商在做投资者教育,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注意防范。”
案例:使用假App被骗340万元
稍早前,***财经报道了一则案例:有投资者因使用假App被骗340万元。
家住杭州上城区的蒋女士是一名*股民,有着多年炒股经验,她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股市行情。然而,今年5月初的一通“推销电话”,却让她陷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炒股骗局。
当天,蒋女士接到一名自称“李助理”的推销电话,对方推荐她参加一个由“专业导师”开设的炒股直播课程。蒋女士心动了,于是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并加入了对方组建的“投资人微信群”。
此后,“导师”在课上宣称团队与一家名为“安本”的机构合作,可利用机构专用席位大幅提高“打新股”的中签率,这让蒋女士十分心动。于是,她通过“导师助理”发送的链接,下载安装了“安本机构专用” App。
在5月19日至21日的3天时间里,蒋女士就先后向“平台”充值200万元。没过两天,App就显示蒋女士“中”了新股。到6月5日,仅半个月时间,蒋女士就先后“中”了9只新股。为认购新股,蒋女士又陆续充值140万,共计340万元。
然而,从6月5日起平台就再也无法打开,之前与她联系的导师、助理、市场专员也统统失联了。这时,蒋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银证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银证券、工银货币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