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建信成长
对于宽基ETF,相信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不陌生,所谓宽基ETF,指的是指数成分股覆盖股票面广泛,包含了多个行业,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指数基金。目前,全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宽基指数主要有9只,分布是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那么,这几只指数到底有何特征?在不同的行情下,选择哪个指数可能更好?
A股主流宽基指数
数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国证指数网,仅供举例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指数跟踪的ETF产品数量和规模来看,当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宽基指数共有9只,其中上证50、科创50、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属于单市场指数,而A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则是属于跨市场指数,其成分股即有在上交所上市,也有在深交所上市。
指数比较—行业分布
行业权重,数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截止2022.7.26,MSCI中国A50的数据来自MSCI官网,截止2022.6.30,仅供举例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申万二级行业权重,数据wind,截止2022.7.27,仅供举例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和金融在上证50、MSCI中国A50以及沪深300指数中占比较高,尤其是上证50,二者合计占比达到了52.06%,因此对指数的涨跌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行业分布中,金融的权重大幅度降低,行业更多聚焦于工业、原材料、信息技术、医药等成长属性更强的行业。
从四大成长宽基指数的申万二级行业分布来看,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的行业权重更聚焦于新能电池、光伏、医药医疗等。科创50的行业权重则集中于半导体板块,其次才是光伏和电池,这也说明半导体板块的涨跌对可科创50影响重大。
而科创创业50指数,是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可以说是集合了创业板50与科创50的优势。
指数比较—十大权重股
十大权重股,数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截止2022.7.26,MSCI中国A50的数据来自MSCI官网,截止2022.6.30,仅供举例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十大权重股,数据wind,截止2022.7.27,仅供举例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指数十大权重股来看,由于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的成分股数量较多,个股权重比较分散。以中证1000来说,其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仅为4.74%,因此,指数涨跌不容易受到少部分个股涨跌的影响。
指数风险和收益
累计收益率走势,数据wind,截止2013.7.26-2022.7.27,仅供参考,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累计收益率来看,过去9年,MSCI中国A50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0.25%,而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的年化收益率较为接近,差距不大。
累计收益率走势,数据wind,截止2020.1.-2022.7.27,仅供参考,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由于科创50和科创创业50指数的基日为2019年12月31日,其累计收益率的计算是从2020年1月2日开始。从过去两年多的数据来看,在2021年8月之前,由于新能源赛道和半导体板块同时上涨,科创创业50和创业板50的收益率走势非常接近。
但是,之后由于半导体板块下跌,科创50指数一度跌破基点,而科创创业50与创业板50之间的累计收益也出现了一定的差距。
但是,综合来看,如果没法判断新能源赛道和半导体板块,到底谁涨谁跌?选择集合两大板块优势,收益率居于中间的科创创业50或许更好一些。
指数相关性分析
皮尔逊相关系数,数据wind,截止2022.1.1-2022.7.27,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看,上证50、MSCI中国A50以及沪深300指数之间的相关性*,都在0.93以上。而中证500和中证1000之间的相关*,达到了0.96。
成长属性的宽基指数当中,创业板指、创业板50以及科创创业50的相关系数更大,都超过了0.97。而科创50与科创创业50的相关系却是比较低,这可能是和指数成分股的权重有关。也就是说,科创50的成分股在科创创业50指数中的权重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二者之间的收益波动存在较大的差异。
指数收益的情景分析
数据wind,截止2013-2022.7.27,仅供参考,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从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指数收益来看,当价值投资占上风,市场呈现价值风格时,偏向大盘蓝筹的时候,配置沪深300、上证50和MSCI中国A50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当市场呈明显的成长风格时,创业板指、创业板50、科创创业50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而在当市场呈板块轮动的特征时,由于中证500、中证1000的成分股数量多,权重更加分散,或许可以更好的捕捉行情。典型的就是2021年以及今年4月以来的反弹,都是板块轮动较快,因此中证1000和中证 500表现相对较好。
宽基ETF紧跟市场指数,基本只受整体大盘和少数板块的趋势影响,受个股波动和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影响较少。另外,短期内指数的波动也可能很大。所以,这类ETF可能更适合在看好未来趋势时做长期投资,是定投的利器。
随着公募一季报披露完毕,各基金公司*一季度的规模情况也随之揭晓。在部分基金公司实现非货币管理规模明显增长的同时,也有机构管理规模大幅缩水。
一季度非货币规模骤减
公募机构的*管理规模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也正式出炉。整体来看,头部效应进一步凸显,部分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显著增长。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机构的*非货币管理规模依次分别为9346.13亿元、5848.38亿元、4842.07亿元,较前一季度分别增长1301.8亿元、793.44亿元、698.06亿元,增幅分别约为16.18%、15.7%、16.85%。
而在上述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
若拉长时间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建信基金的非货币管理规模分别为1239.44亿元、1446.17亿元、1414.39亿元,在全市场的排名也在第22-23名中徘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在“基金大年”的2020年,建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增长相对缓慢,其规模排名也止步不前。
对于管理规模缩水的原因,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导致一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大降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今年2月以来,市场表现相对疲软,从而导致基金管理人的资金管理力度有所下降。另外,旗下基金遭遇巨额赎回、开启大手笔分红两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产品规模有所下降。
正如郭施亮所说,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信恒瑞一年定开债券、建信恒远一年定开债券、建信恒安一年定开债券的规模分别为81.01亿元,80.6亿元、78.75亿元,较上一季度分别减少了86.6亿元、87.96亿元、85.72亿元。另外,年初至今,建信基金旗下有5只产品分红超1亿元,其中,建信恒安一年定开债券、建信恒远一年定开债券均分红了8亿元;建信恒瑞一年定开债券则分红7亿元;建信恒久价值混合、建信优化配置混合也分红了1.92亿元、1.52亿元。
“主力军”业绩萎靡
尽管规模变动不断,但债券型基金始终稳住了其在建信基金的“主力军”地位。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债基规模为885.2亿元,占比高达68.99%。而在2020年的各个季度末,建信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占比均超70%。
虽然规模占比依然较大,但作为建信基金旗下主力产品的债基长期业绩表现却未尽如人意。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在建信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45只(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债基中,有21只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占比近五成。拉长时间至近三年来看,则有超八成的债基跑输同类平均。
针对上述现象,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评价道,建信基金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其最擅长的债基跑输同类平均确实比较意外,主要可能与公司管理不当以及市场环境影响两方面因素有关。另外,部分债基遭遇大规模赎回的同时还承担了同样的成本,因此会导致收益率下降及收入减少的现象产生。
相较之下,建信基金旗下包括建信健康民生混合在内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似乎更胜一筹。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在建信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5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35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跑赢同类平均,占比超六成。近三年,也有超五成产品跑赢同类平均。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有20只产品近三年的收益率翻倍。其中,建信健康民生混合近三年的收益率高至156.28%,跑赢同类平均69.56个百分点。
爆款产品长期缺席
在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表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似乎也为建信基金发行相关产品进一步提供了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建信基金共发行了8只基金,其中包括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2只指数基金及1只债券型基金。但募集规模方面,仅有建信臻选混合、建信智汇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MOM)超10亿元,分别募集到51.37亿元、27亿元。
然而,爆款难出并非短期现象。在2020年“公募大年”期间,建信基金旗下的新发基金在募集规模上也稍显逊色。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0年,新发规模超百亿元的新基金共有31只,但这其中却不见建信基金的身影。
郭施亮表示,近两年,整个市场发行新基金的节奏明显加快,但在当前基金产品同质化较严重的背景下,竞争压力也明显见长。因此,对于业绩表现一般的基金公司而言,获客成本有限,新基金的销售情况也相对有限。
权益类基金成发力重点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已有16年发展历史的建信基金在近年的表现似乎显得力不从心。据建信基金官网显示,建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是由中国建设银行联合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及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出资成立。同时,建信基金也是境内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
但据建设银行2020年年报披露,建信基金2020年净利润为11.19亿元,同比下滑9.61%。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4月28日建信基金对
连续遭遇净利润下滑、管理规模下降等多重打击,可以看出,建信基金在成长道路上困难重重。那么,建信基金如何才能扭转当前的局面?
“一方面,主要还是要实现*人才的积累,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则是要把产品做好,提升业绩。特别是对于债券型基金而言,近两年频频出现信用债违约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水平。”郭施亮如是说。
建信基金在接受
2月16日纽威数控(688697)涨8.98%,收盘报17.23元。根据2021年报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基金共16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基金为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A。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A目前规模为35.53亿元,*净值1.3517(2月15日),较上一日上涨0.91%,近一年上涨5.62%。
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杨超。杨超在任的公募基金包括:天弘创业板ETF联接基金A,管理时间为2019年6月20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78.58%;天弘创业板ETF,管理时间为2019年9月1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62.47%;天弘沪深300指数增强A,管理时间为2019年12月27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34.53%。
重仓纽威数控的前十大基金
纽威数控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2.77亿元,同比上升47.41%;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上升33.61%;扣非净利润1.1亿元,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79亿元,同比上升47.0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582.3万元,同比上升46.6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812.01万元,负债率56.52%,投资收益258.0万元,财务费用69.64万元,毛利率24.23%。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
震荡行情下,指数增强基金悄然突围,成为今年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其中,天弘指数军团的“增强系列头牌”——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年内涨幅达到了31.99%,同期中证500指数涨幅为20.13%,超额收益达到了11.86%。(wind,截至2021.09.13)
根据支付宝与天天基金等平台的产品关注数据显示,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关注人数突破70万户,人气迅速上升。
那么,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为何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了呢?
“圈粉”要素1、历史季季增强,8个季度全部跑赢比较基准
天弘中证500增强“圈粉”的第一个原因,是其显著的“增强”效果。
指数增强基金,由“指数”和“增强”两部分构成,简单来说是在复制被跟踪指数、获得贝塔收益(Beta)的基础上,拿出15%到20%左右的仓位,由基金经理通过主动选股、量化模型等多种方式调整投资组合,来争取获得比跟踪指数更多的增强收益-阿尔法收益(Alpha)。从收益表现来看,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但却有34只指数增强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年内收益超过30%。(数据wind,截至2021.09.13)
自2019年8月12日转型以来,天弘中证500增强8个季度全部跑赢比较基准,有效实现了历史季季增强。
(数据wind,2019.08.12~2021.06.30)
“圈粉”要素2、超额收益显著,2020年500增强同类TOP1
天弘中证500增强“圈粉”的第二个原因,来自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实力。
2020年,天弘中证500增强实现收益47.18,其中超额收益27.25%,在38只同类产品中*位。(排名来源于银河基金评级数据,天弘中证500增强2020年同类排名1/38,其中同类指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
拉长时间来看,天弘中证500增强转型以来累计实现收益121.28%,累计超额收益60.89%,而且这还是在2019年未参与科创板打新的情况下实现的。(数据wind,2019.08.12~2021.09.08)
“圈粉”要素3、增强能力卓越,天弘指数团队实力支持
天弘中证500增强“圈粉”的第三个原因,来自天弘指数团队的实力支持。
通过充分地整合并利用公司在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方面的优势,天弘2019年以来大力发展量化投资业务。通过建立逻辑清晰、过程严谨、数据驱动的基本面量化模型,同时辅以量化投资各个环节上的系统自建和优化,力争打造有自身特色的量化投资生态体系,以优异的基金业绩和精益求精的投资管理回报持有人信任。
截至目前,天弘基金旗下指数增强系列共打造了五只基金,包括宽基指数的天弘中证500增强、天弘沪深300增强,以及行业指数的天弘科技增强、天弘消费增强、天弘医药增强。
其中,天弘中证500增强是成立时间最长的一只,成立以来月度胜率为76%;紧随其后的就是天弘沪深300增强,成立以来月度胜率为80%;此外,天弘科技增强、天弘消费增强成立以来月度胜率也分别达到了90%、87.50%。
拉长时间来看,天弘基金“指数增强家族”除了近期刚成立的医药增强外,其余四只基金成立以来年化超额超额在13%~24%之间,体现出出色的“增强”实力。
站在当前时间点往后看,天弘中证500增强还可以“上车”吗?在业内看来,目前市场环境正是天弘中证500增强发挥自身实力的好时机。
一方面,从指数价值来看,中证500等指数增强策略的收益包括贝塔和阿尔法两大方面,今年以来中证500等中小市值指数相对强势,这对于指数增强策略来说是贝塔与阿尔法收益的“双重利好”。
另一方面,从指数增强策略来看,2021年A股主要市场宽基指数表现平平,整体呈现宽幅震荡,但行业和个股层面有结构性机会,成交活跃度处在高位也为指数增强策略获取收益提供了沃土。
想加入天弘中证500增强的“粉丝团”吗?上支付宝搜“天弘500”即可找到。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基金经理杨超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6年基金管理经验。
风险提示:自2019年12月27日起担任天弘沪深300指数增强A/C基金经理。天弘沪深
300指数增强A/C基金成立于2019年12月27日。该基金A类过往业绩(业绩比较)为
2020:45.09%(27.08%)。该基金C类过往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为2020:44.61%(27.08%)。
数据来源于天弘基金,基金业绩数据已经过托管行复核。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弘中证500指数》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天弘中证500指数、建信成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