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当地时间9月10日,位于美国纽约的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拉斯克医学奖的得主名单。埃默里大学的Max D. Cooper、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the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Jacques Miller、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的前科学家H. Michael Shepar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ennis J. Slamon、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的Axel Ullrich,以及国际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分享了2019年拉斯克奖的三个重要奖项。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美国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表彰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此前共设置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
迄今为止,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87人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于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并在2016年成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
拉斯克奖由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颁发,三个奖项分别设立25万美元奖金。
基础医学研究奖:B和T细胞的发现
左:Max D. Cooper;右:Jacques Miller
2019年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两名科学家:Max D. Cooper和Jacques Miller,表彰他们在现代免疫学领域的突出贡献。Max D. Cooper和Jacques Miller两名科学家确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即B细胞和T细胞。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推动了基础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其中一些成就已获得往年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的高度认可,包括与单克隆抗体相关研究、抗体多样性的产生、免疫防御的MHC限制、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和癌症检查点抑制疗法等。
临床医学研究奖:针对乳腺癌的靶向抗体疗法
左上:H.Michael Shepard;右上:Dennis J. Slamon;下:Axel Ullrich
2019年Lasker~DeBakey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三名科学家:H.Michael Shepard,Dennis J. Slamon和Axel Ullrich。他们发明了赫赛汀(Herceptin),这是第一种能够阻断致癌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开发成一种挽救女性乳腺癌患者生命的疗法。这一疗法降低了复发风险,延长了转移性和早期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
自该药于1999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主要用来治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每年有超过5万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该类型的乳腺癌,自赫赛汀问世以来,已有超过230万人接受了这种治疗。
Shepard和Ullrich曾就职于基因泰克公司,进行赫赛汀研究;Slamon则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他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人体自身的基因会引发癌症。这一发现激发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扼杀这些癌基因的活性可能会取得治疗效果。这种治疗策略针对性更强,同时可以避免许多与化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
公共服务奖:国际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
2019年拉斯克-布伦伯格公共服务奖授予国际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表彰Gavi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提供儿童疫苗,从而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突出了免疫预防疾病的力量。
通过利用*的科学进展、合作和发挥经济影响,Gavi确保以可负担的价格提供充足的疫苗供应,加速新疫苗的开发和部署,并加强医疗保健系统。自2000年创立以来,Gavi已在73个国家帮助超过7.6亿儿童接种疫苗,拯救了1300多万人的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免疫接种每年可使200万-300万人免于死亡。它的成功创造了历史上最引人注目和*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故事之一。
10只基金,8只不值得买,该怎么选?
看分析点评,每篇都说好,该相信吗?
买基金,在哪里看靠谱分析?
彩虹种子的用户这么评价
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提供专业、易懂的评价
关注彩虹种子,陪伴你的投资
这是园长为你分析的第675只基金
本文非基金公司推广软文,请放心阅读
嘉实策略精选
基金要素
基金代码:A类:012466,C类:012467。
基金类型:偏股混合型,股票资产不低于60%。
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10%
募集上限:本基金有80亿元上限。
基金公司:嘉实基金,目前总规模将近8400亿元。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超过4500亿元,管理规模比较大,特别是权益类投资的占比较高。
基金经理:本基金的基金经理是曲盛伟先生,他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和将近4年的基金经理管理经验,目前管理2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25亿元。
代表基金:曲盛伟先生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是嘉实主题新动力 ( 070021.OF ),从2017年12月12日至今,累计收益率150.80%,年化收益率26.96%。中短期业绩表现比较*。(数据WIND,截止2021.10.15)
从净值图和分年度业绩表现来看,有如下结论和判断:
在最近4年时间里,曲盛伟先生能够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018年下跌幅度小于同期指数,关注是否做了仓位择时;2019年至今,每年的业绩表现都很不错,大概率是比较*的成长风格;今年来的业绩同样不错,大概率配置了较多的小盘成长风格的股票;接下来,我们更近一步从持仓特征中去验证和挖掘更多信息。
持仓特点
第一,组合的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常年高于50%,但在2021年以前,一直在60%到70%的区间内,近年来持股集中度明显回落。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定期报告中,曲盛伟先生提到了他布局了一大批公司,这是他这么做的原因。
报告期内,我们升级了选择标的质地的要求,逆势布局了一大批长期成长空间广阔,拥有核心竞争力,景气处于历史底部未来必将向上的行业龙头。
报告期内除坚守光伏、新能源汽车这样长期空间大,短期高景气行业外,加大了对估值处于底部、长期可持续成长空间大、行业景气未来必然向上的酒店、电影院、轮胎、汽车核心零部件、客车、造纸、办公用品电商、钛白粉、乳制品、造纸、人工智能、信创等龙头公司逆向布局。
第二,基金的年度换手率在4倍左右,相当于每半年换仓一次,交易频率不算低。
第三,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基金的平均持仓周期为1.5年,不算很短,我们能够看到有三分之一的仓位持有时间超过了2年,三分之一的仓位持有时间在1-2年之间,剩余的仓位持有时间短于1年。
从交易换手率和持仓周期这两个数据来看,是有矛盾的,一方面交易换手率不算低,但另一方面持股周期也不短,这大概率有两种可能,其一,基金经理持有的股票变化不大(没有彻底卖出),但会对这些持仓股票做短期的交易。其二,是他的组合在过去发生过大的结构变化。具体的情况,我们需要从持仓股票和行业去做进一步的验证。
结合上述三点,曲盛伟先生属于持股集中度比较高+交易换手率不算低的“偏***型”选手。
第四,从资产配置图来看,曲盛伟先生基本上不做仓位变动。
第五,从风格分析图来看,组合长期保持小盘成长风格,仅在今年小幅增加了大盘成长风格。整体来说,是一只风格特征非常明确的基金。
结合上述两点,曲盛伟先生属于不做仓位择时+基本不做风格择时的“偏巍然不动型”选手。
不过,毕竟曲盛伟先生从2018年才开始管理基金,整个周期也是偏向于成长风格的,我们并不清楚,在价值风格占优的年份,他会做怎样的选择,这只能交给时间了。
第六,基金的前三大重仓行业占比常年在50%以上,甚至在2019年底和2020年中,一度超过了90%,这是非常罕见的集中度,而最近迅速降低了将近四十个百分点。
这种程度的变化,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我们对这种操作的方式并不认可。从行业配置图可以把这种巨大的变化,看的更清楚。
在集中度超级高的年份,曲盛伟先生主要持有了TMT行业。目前,组合的前三大持仓行业分别是电气设备、化工和机械设备,合计占比56.61%。
第七,我们再来看一下*的运作分析和重仓股持仓情况。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总体进一步恢复,但受到阶段性疫情扰动,部分依靠线下驱动的行业也有一定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由于供需错配、货币超发等因素出现大幅上涨,海运价格由于运河事件和疫情等因素使得运往欧美的集运价格大幅上涨。缺芯问题由于美国德州、日本阶段性事件性因素造成短期紧张加剧,价格上涨,二季度芯片价格受此影响会上升。以上成本因素造成一些中下游企业盈利受到阶段性压制。除以上消极因素外,诸如新能源汽车景气度高歌猛进;光伏硅料价格出现见顶拐点,行业进入景气周期;军工行业景气旺盛;半导体行业由于缺芯问题刺激,量价齐升。
简单几句话,比较清楚的描述了行业涨跌的原因,也阐述了市场整体出现分化的原因。
受制于成本上升、疫情反复影响的行业,我进行了大幅减仓。而以上需求旺盛的行业,我们进行一定幅度的加仓。总体上半年我们又进一步扩大了能力圈范畴,增加了不少新的长坡厚雪好赛道的大格局践行者的仓位。
仅从逻辑上来说,疫情反复其实是可预期的,那么在当时,为什么要配置对疫情敏感的行业呢?需求旺盛的行业,股价也一路高歌猛进,所以仅仅据此加仓的话,对吗?结果我们不知道会怎样,但这两点原因,并不能说服我们。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段话让我们感受到曲盛伟先生非常的自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
前十大重仓股变化是比较大的,一共替换了6只。新能源车产业链持有了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和晶澳科技,分列前三大重仓股。
化工行业持有了涤纶长丝行业的龙头桐昆股份和润滑油企业龙蟠科技,机械行业持有了农机企业一拖股份和力学环境试验设备龙头苏试试验,另外还持有了食品添加剂龙头企业金禾实业、打印机领域的纳思达、甲酚山梨酸(钾)生产企业金能科技。
这些都是典型的细分行业龙头,也是今年非常火热的专精特新类企业,中小盘成长风格特征明显。
展望未来,在全球经济没有同步完全恢复状况下,流动性仍然保持较为宽裕的状况,目前市场核心资产高估值仍是有支撑的。全球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正延续着之前的一些变化。大国崛起背景下,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迎来大发展机遇。化工,消费品等一些中端制造业出现强者恒强的趋势。人口结构变化将导致未来中国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向传统产业延伸。诸如农业这一庞大而又传统的第一产业,随着老龄化来临,机械化,智能化,甚至无人化的设备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围绕人民向更好生活迈进的各种相关主线及其中最有竞争优势的好公司都将是这一时代的受益者。
这一段比较宏大叙事的谈论下看好的行业。
投资理念与投资框架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曲盛伟先生介绍了自己的投资框架,他表示自己会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挖掘一些大的投资机会,类似一颗大榕树。
这一段超级自信啊~不过相比下面这几句还是差了一点意思~
“全市场像我这样在光伏行业*的波段操作也少有。”
“我的性格特立独行,喜欢独立思考、独立挖掘一些大的行情,非常前瞻。”
“我抓住的很多大的投资机会,都是在*部的时候买入,诸多翻倍,最多十倍。”
曲盛伟先生在2018年的业绩还可以,跌幅小于指数,他在访谈中说,这是因为他在当时吸收了逆向投资的方法论,逆势布局了光伏、猪、电子烟等板块,效果非常好。
同时,我们也在持仓中发现他在2020年前后,组合从极端集中向适度集中转变,对此,他也做了介绍。
整体的感受是,曲盛伟先生确实在不断迭代,但老实说,现在时间也不长,市场风格也没有走完一轮周期,现在就那么自信是不是稍微早了点?
对于换手率比较高的情况,曲盛伟先生说:“因为我手里的牌多,可能不断地用新的股票替代不动的股票,我没必要太过于执着于它。我重仓的一些个股,基本上是长线投资。”
真的太自信了,太直接了,我边看边笑,hhhhh~~~
曲盛伟先生表示他目前基本完成了行业的全覆盖,至于说如何做的,他说他每一周看一两个细分行业,天长日久,慢慢覆盖。
更多访谈内容,可以搜索《对话嘉实基金曲盛伟:我的方法论是一棵大榕树》一文,进行更详细的了解。
一句话点评
今天的主角曲盛伟先生是因为超级自信的基金经理,从他过去3年多的管理经验来看,他还在不断的变化迭代过程中,无论是行业集中度的变化,持股集中度的变化,都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其实还蛮期待这样一位基金经理未来会如何发展的,我们会把他纳入观察池中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
目前,曲盛伟先生的持仓是比较*的成长风格,主要布局在新能源产业链和高精特新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小盘成长风格特征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不错的原因。
那么,站在当下往未来看,倒是可以考虑作为进攻性的基金进行阶段性的配置。但需要明确一点,这样的组合,进攻性确实会比较强,但同样的,风格是比较集中的,万一市场风向变化,阶段性的高波动也是很正常的,在做投资的时候,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这样的情况。
觉得靠谱,立刻关注
破解投资难题,就在彩虹种子
关注|点赞|分享
关注彩虹种子,陪伴你的投资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非基金推荐,文中的观点、打分不作为买卖的依据,仅供参考。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对投资决策承诺,文章内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文作者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投资建议。
不值得买:占对应资产类别的仓位占比为0%,不建议超过5%。
值得少买:占对应资产类别的仓位占比为5%-10%,不建议超过15%。
值得买:占对应资产类别的仓位占比为10%-15%,不建议超过20%。
❤️❤️❤️
如有收获
打赏一元
支持彩虹种子吧
❤️❤️❤️
距离一年一度的“诺奖周”只剩下不到14天了。
谁是今年的夺奖热门?
跟“流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铁打的村上春树”不同,自然科学类奖项花落谁家的大众关注度其实不(真)那(看)么(不)高(懂)。这时,各路高含金量的国际奖就成了热门参照,尤其是惯常在9月亮相的拉斯克医学奖。
但今年,有点特殊。
已经9月下旬了,拉斯克医学奖不但迟迟没有动静,还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贴出了“停发声明”。至于停发原因,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成立74年,押中80次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拉斯克医学奖创立至今,押中诺贝尔奖的次数就至少已经达到80次。
在拉斯克奖的众多获奖者中,约有28%的获奖者本身就是诺贝尔奖得主。而另有48%的获奖者,在获得拉斯克奖后的几年内,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位。
屠呦呦凭着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大家都知道。但其实早在2011年,她就以同样的成果登上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领奖台。
当时,拉斯克奖评审委员、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给屠呦呦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2011年屠呦呦站上了拉斯克奖领奖台
拉斯克奖之所以能如此高频地*押中诺贝尔奖得主,离不开他们内部严格的评选程序。单从候选人这一项,就足够体现拉斯克奖的专业。
一般来说,拉斯克奖的候选人都是由美国和国际上知名的专业团体提名而来的。在奖项正式评选前,这些专业团体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调查各个领域的合适候选人。一旦被这些专业团体“看上”,这些“准候选人”们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证明材料,材料合格,才能通过国际评判委员会的初步评判和筛选。
但这也只是一个初选。奖项具体花落谁家,还要看拉斯克奖“伯乐团”的意见。
拉斯克奖的“伯乐团”是一个25人的队伍,他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通过初选的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25人的审核,只有“全票通过”才能捧回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奖杯
正是这样近乎严苛的评选程序,让拉斯克奖在整个医学界备受尊重。只要能被拉斯克奖选上,就意味着最前沿、最有用、最有意义。
这也难怪拉斯克奖能在一众科学奖项里杀出重围,成为诺奖人选的最强“预言家”了!
创始人竟是个做广告的?
别看拉斯克奖现在是医学界的诺奖,但它的创始人——阿尔伯特・拉斯克,和医学没有半点关系。
他是一个天才广告狂人,“现代广告之父”。最辉煌的时候,美国9家主要广告公司的老板都是拉斯克之前的职员。这样的成绩让他能自信地喊出:“除了我,世上没有别的广告人。”
阿尔伯特・拉斯克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拉斯克会带着广告界走向另一个高峰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了离开——因为他最挚爱的妻子,在1936年9月因癌症逝世了。直到这时,拉斯克才意识到,疾病才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灾难”。
随后,拉斯克就把主要的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了美国的医学活动中。
20世纪40年代,美国国内对医学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正处在低谷时期。当时,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甚至已经放弃了与癌症有关的项目,美国的癌症协会也几乎不再把资金投入到医学研究里去。
这并不是拉斯克想看到的。
他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开始在《读者文摘》上发表相关文章,还动用了私人关系邀请到当时非常有名的演员鲍勃·霍普去电台讲话,吸引民众对癌症的兴趣……“公开授奖”也是他们众多策略中的其中之一。
1946年,拉斯克正式创立了一年一度的拉斯克奖,用于奖励在医药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为了让自己更专业,从奖项创立开始,拉斯克和玛丽就一直坚持和世界各地最杰出的科学家保持联系,确保基金会可以及时掌握世界医药科学领域最前沿的进展情况。
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拉斯克奖渐渐获得了业内的肯定,甚至激发了美国国会的兴趣。
但遗憾的是,拉斯克却没等到这个奖项大放异彩的那一天。在拉斯克奖创立后的第6年,创始人拉斯克逝世,死因同样是癌症。
拉斯克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让公众能充分认识到那些能够致命或致残的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征服它们的迫切性。
但在74年后的今天,拉斯克奖却第一次因为“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它用“停发”告诫所有人:在疾病面前,我们可选择的武器依旧很少。
“在未来的世界中,我们对生物医学领域的持续投资从未显得如此重要。”拉斯克奖基金会主席波默罗伊如是说,“我也对当下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寻找控制新冠疫情的良方,而感到无比敬佩。”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知识分子
图片来自lasker foundation
撰文 | 叶水送
● ● ●
每年9月初,拉斯克奖网站推送的获奖消息如同时钟一样*。然而,今年当我们打开网站,上面赫然显示:今年不发奖了。
这应该是拉斯克奖自创立的第75年来第一次停发奖项。至于拉斯克奖为何今年不颁发,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由于每年拉斯克奖都是在9月初公布,比诺贝尔奖提前大半个月,因此被誉为“诺奖风向标”。不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看来,这个美誉有些低估了它,拉斯克奖的分量在他们眼中并不亚于诺贝尔奖。在以往的拉斯克奖获得者中,有91名获奖者同样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1946年,美国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拉斯克基金会,并设立拉斯克奖,以表彰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为此,拉斯克奖项设立了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以及特殊贡献奖。每个奖项的获奖者将会获得25万美元的奖金。
2011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极大地提升了国际科学界对她在青蒿素这一领域工作的认识,“风向标奖” 为日后诺贝尔委员会 “指明” 了方向,也让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科学家接连获得这两个奖项的 “第一人”。
今年拉斯克奖停发,令人不无遗憾。此前,知识分子每年都会跟进拉斯克奖,如2019年拉斯克奖揭晓,T细胞、B细胞及赫赛汀的发现者获奖;2018年拉斯克奖公布,三个关键词:组蛋白修饰、麻醉以及RNA研究;诺奖风向标:2017年拉斯克奖公布;2016拉斯克奖花落谁家?
拉斯克奖停发也让我们意识到:在疾病面前,我们可选择的武器仍非常少。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20日,拉斯克奖官方就已发出通知,称由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今年拉斯克奖奖不会颁发。新的一轮提名工作,即2021年的提名工作将于2020年11月启动,2020年的拉斯克奖提名者将会自动进入到2021年的获奖提名名单中。
为此,拉斯克奖基金会主席克莱尔·波默罗伊(Claire Pomeroy)不无沉重地表示,“非常遗憾,我们必须取消今年的奖项,它旨在奖励那些阐释生物医学领域基础生物学问题,以及为人类健康带来强大的、新的治疗方案的研究者。”
要知道,波默罗伊做出这一判断是在今年5月。4个月后,这一判断显示了他当时对美国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准确判断,以及美国新冠疫情未来走向持有的悲观态度。目前,美国是全球新冠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人数为675万人左右(截至9月15日),死亡人数近20万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像波默罗伊那样进行科学地预见的话,美国民众或许能更早地脱离新冠疫情的泥淖。然而,时至今日特朗普仍在坚信: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率全球*。
在过去的75年里,拉斯克奖虽然奖励了数百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学者,但在面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时,我们仍束手无策。正如波默罗伊表示的那样,“由于新冠疫情,在未来的世界中,我们对生物医学领域的持续投资从未显得如此重要。我也对当下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寻找控制新冠疫情的良方而感到无比的敬意”。
参考资料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new-noteworthy/articles/2020-lasker-awards/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6868.html
制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19拉斯克奖揭晓》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2019拉斯克奖揭晓、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