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01月03日讯 工银瑞信科技创新6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工银科技创新6个月定开混合A,代码009364)12月31日净值上涨1.79%,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4006元,累计净值为1.4006元。
工银科技创新6个月定开混合A基金成立以来收益40.06%,今年以来收益11.49%,近一月收益-4.94%,近一年收益11.49%。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不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赵蓓,自2020年05月20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0.06%。
夏雨,自2021年12月07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99%。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凯莱英(持仓比例10.00%)、博腾股份(持仓比例9.50%)、美迪西(持仓比例9.29%)、药明康德(持仓比例9.14%)、昭衍新药(持仓比例9.06%)、泰格医药(持仓比例7.81%)、泰和新材(持仓比例7.21%)、山东赫达(持仓比例5.37%)、九洲药业(持仓比例4.12%)、健帆生物(持仓比例2.92%)。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基金三季度继续战略性看好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消费医疗,以及中游制造业中符合高端制造升级逻辑的行业,持仓均集中在这些领域。医药行业在三季度经历了大幅的调整,主要原因为一方面经过上半年的上涨,估值偏高,另一方面,三季度一系列政策引起了市场对行业成长性的担忧,包括教育的双减政策引发了对医疗服务长期盈利空间的担忧,安徽化学发光集采、宁波种植牙集采、全国关节集采等。针对以上的政策担忧,我们的看法是(1)民营医疗服务作为公立医疗的有效补充,是有其明确的市场空间的,只要经营规范,无需担忧政策的打压,社会也需要公立医院以外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提供。(2)在未来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而医保资金稳健增长的背景下,医保资金如何更高效使用是长期主题,所以医保局未来通过集中采购的形式寻求医疗相关产品价格的下降是必然趋势,所以未来集采范围会越来越大,也是确定的。但我们认为医疗器械与药品相比并不是完全同质化的,涉及到产品差异和医生的使用习惯,所以市场份额大的品种并不会轻易被替代,从而价格压力也会比药品更为缓和,考虑进口替代的长期趋势带来量的提升,龙头企业并不一定会在集采中受损,无需过度悲观。所以我们认为前期板块的下跌是源于对政策的过度悲观,在政策落地后有望迎来反弹,我们维持看好医药板块的结构性机会,仍会坚定持有战略性看好赛道中长期可以长大的优质公司。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08月28日讯 景顺长城成长之星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景顺长城成长之星,代码000418)公布*净值,上涨2.47%。本基金单位净值为1.994元,累计净值为1.994元。
景顺长城成长之星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于2013-12-13,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90.00% + 中证全债指数*10.00%”。本基金成立以来收益99.40%,今年以来收益45.65%,近一月收益5.73%,近一年收益17.85%,近三年收益33.02%。近一年,本基金排名同类(168/645),成立以来,本基金排名同类(38/780)。
定投排行数据显示,近一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24.90%,近两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19.74%,近三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22.77%,近五年定投该基金的收益为32.42%。(点此查看定投排行)
基金经理为刘晓明,自2015年03月28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7.80%。
*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立讯精密(持仓比例7.02% )、格力电器(持仓比例5.87% )、晨光文具(持仓比例5.22% )、用友网络(持仓比例5.10% )、冀东水泥(持仓比例5.05% )、中兴通 持仓比例4.82% )、通威股份(持仓比例4.65% )、牧原股份(持仓比例4.38% )、长源电力(持仓比例3.37% )、泸州老窖(持仓比例3.31% ),合计占资金总资产的比例为48.79%,整体持股集中度(中)。
*报告期的上一报告期内,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立讯精密(持仓比例7.24% )、冀东水泥(持仓比例5.29% )、思创医惠(持仓比例5.20% )、中兴通 持仓比例5.15% )、温氏股份(持仓比例4.90% )、牧原股份(持仓比例4.19% )、隆基股份(持仓比例4.10% )、辰安科技(持仓比例3.11% )、圣邦股份(持仓比例2.92% )、兆易创新(持仓比例2.90% ),合计占资金总资产的比例为45.00%,整体持股集中度(中)。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本基金在报告期内重点关注了几条投资主线1、本基金重点关注了新兴行业中发展前景好增速快,且估值合理的公司;投资的新兴行业主要包括消费电子行业、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新能源行业和医药生物行业。1.1对消费电子行业的看法首先,基金经理本人不同意市场上关于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到顶,该行业不值得投资的看法,因为即使渗透率到顶,消费电子行业也是典型的高科技行业,是创新驱动的,其中的头部企业势必持续受益;其次,消费电子整个产业是非常大的行业,产值大、涉及到的产业链复杂。即使渗透率到顶,参考白酒等行业渗透率早就到顶,但是头部公司依然会把蛋糕做大。最后,基金经理本人不同意,中国的消费电子供应商都是“搬砖头”的简简单单的制造加工,而是这其中的头部公司均是跟随大客户一起研发、设计,并代工。产业长期趋势目前看没有发生变化,回顾上半年,整个行业已经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逐渐走出,整个板块估值修复。基金经理本人一直认为中国头部核心供应链的产业趋势和地位不变。所投资的头部公司虽然上半年期间涨幅较大,但业绩方面也报告出了非常非常靓丽的成绩单,因此估值仍在合理区间,会持续关注业绩增长确定的头部公司并持有。1.2?对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的看法中国有一些特殊的国情。一是1980年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二是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到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毕业生有约800-900万人,占全球高等教育毕业生的1/4。如何利用全球*量、相对廉价且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所谓的工程师红利,其中计算机和通信产业链会分享该红利。2019年为5G元年,我国5G已进入预商用阶段。运营商预商用网络的建设将带来资本开支边际改善,驱动行业盈利回升。因此积极配置行业龙头公司。1.3?对新能源行业的看法目前世界能源仍以化石能源为主,随之而来的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能源消费向清洁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但本基金之前投资光伏行业一直不多,原因是因为之前该行业大量依赖补贴,而补贴政策无法预测,因此每次政策变化给行业和股价造成波动均较大。但全球主要国家将在2019-2027年陆续实现光伏发电侧平价及对存量火电电源的替代,进而推动全球光伏装机的新一轮快速增长。另外以未来20年或更长远的时间周期来看,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将进一步促进电力占人类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从而在降低全人类能源使用成本的同时,为光伏产品提供更大的需求空间。2、本基金关注了传统行业中业绩预期有拐点的行业和公司投资的传统行业主要是养殖行业、建材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公司。考察标准主要是自下而上,观测那些发生积极变化的行业。公司基本面在底部,且未来业绩增速预期会加快或者扭亏。同时配置了一些业绩增长较快、估值较低的电力行业公司。
2019年上半年,本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2.6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4.48%。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1、对宏观经济的展望当前宏观经济内外部环境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同时,内部多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逐步显现,形成约束,政策框架不得不更加关注长期发展模式问题,政策选择试错成本高,整体决策较为审慎,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模式。回顾全球历史,“制造业*化”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发达经济体均凭借持续的制造业升级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一些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正是因为“过早去工业化”而放慢了赶超的脚步甚至趋于停滞。制造业*化有三大宏观方面的优化表现:1)制造业*化是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的源泉;2)制造业*化有助于实现“增量去杠杆”;3)制造业*化对于稳定就业、持续城镇化、最终稳定国内需求增长预期具有重要作用。但制造业持续升级的前提,是持续增长的需求,而并非货币杠杆推动。中国经济的“第三次转型”:外需拉动制造业升级——内需拉动地产基建——培育制成品内需,内需拉动制造业*化。1994-2008年我国经济体量较小,依靠外需实现了制造业的持续升级,但当前我国增量需求贡献占比居全球首位,政策导向由“外需拉动”转向“扩内需+稳外需”。扩大内需:财政扩张有望促进社零增速回升。2019年个税减税、增值税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望改善居民收入、并将消费偏好向制成品引导。增值税减税具有3条影响路径,对于单件商品价格较高、供给端竞争激烈的制成品领域,预计将直接传导至商品价格的下降、并促进消费增速回升。综合个税减税、增值税减税的估算幅度和影响结构,我们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升0.4-0.5个百分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或影响出口,但冲击幅度可控不必过度悲观。2000亿+3000亿商品中,消费品占比较高,可替代性来源较少,潜在冲击幅度或小于500亿部分;此外加工贸易冲击应以顺差而非出口总规模进行估算,冲击幅度需要一定折扣。亦注意到中国出口增速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持续高于欧美日。地产基建的“不可能三角”:货币环境趋稳,但不期待“大水漫灌”。在房地产风险可控的目标约束下,短期依靠地产和地产类基建稳增长、和长期的宏观杠杆率稳定两大目标之间最多只能选择其一。高杠杆推升的地产基建投资高增,已经大幅推升我国宏观金融风险水平,并对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速度形成约束。2017年的大幅去杠杆对2018年基建投资形成直接冲击,而至今平台融资仍面临结构性约束,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更多依赖交通类基建,预计整体小幅回升。预计货币政策以数量型工具+传导机制疏通为主,融资环境小幅改善,但不期待“大水漫灌”,货币政策持续展现定力。综合判断,预计2019年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6.3%左右,其中下半年6.2%-6.4%左右,对全年经济增长不必过度悲观。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略偏松环境,仍将进行降准操作但降息概率较低;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扩张对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改善、以及对制成品需求的促进作用值得关注。2、国内重要经济数据点评2.1工业增加值6月生产仍偏弱,但考虑到建安较为活跃、基建预计有所改善,6月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或回升至6.0%左右。高频数据显示6月工业生产延续偏弱,重点电厂耗煤总量同比负增,高炉开工率同比下滑。但基建投资增速预计改善,地产投资仍有韧性,或一定程度支撑工业生产。同时考虑到基数有所回落,预计6月工业增加值实际同比增速较5月回升至6.0%左右。2.2投资增速预计地产回落、基建反弹,上修制造业投资增速。土地购置费回落对地产投资的拖累预计进一步显现,1-6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或小幅回落至10.5%左右;6月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可用于补充资本金反映政策导向逐步清晰,融资平台融资环境有望改善,预计1-6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速回升至4.5%左右,后期有望进一步改善。制造业投资在汽车等带动下,增速(1-5月累计2.7%)大幅好于我们此前的预期,近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缓和,加之下半年预计商品消费增速稳步改善、基建投资有所发力,我们整体上修制造业投资预期路径,预计6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小幅上行至2.9%。综合来看,预计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或小幅回升0.3个百分点至5.9%左右。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期个税减税、增值税结构性减税有望继续支撑商品消费需求,加之高频数据显示乘用车零售显著改善,预计6月社零名义增速、实际增速分别回升至9.0%和6.8%,分别较5月提升0.4个百分点。4月1日增值税结构性减税落地,降价效应持续向部分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高端可选消费品(如进口轿车、高端家电、以及大中型消费电子产品等)传导,叠加个税减税对居民购买力的持续改善,预计6月社零有望继续受到前期减税政策的带动。乘联会高频数据显示,除6月首周乘用车厂家零售同比暂时性负增外,近两周乘用车零售同比均逆转为大幅正增,较3-4月连续负增局面显著改善;加之4-5月汽车进口增速亦连续转正,预计6月社零中汽车销售延续回暖,对总体社零增速形成支撑。2.4进出口增速出口: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或引发部分出口企业短期抢出口,部分对冲外需趋弱压力,加之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边际促进,预计6月我国总体出口仍有韧性,出口增速(美元计价)或在2.0%左右,人民币计价约为8.0%。进口: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一定程度影响加工贸易进口,同时油价同比回落亦或构成拖累,综合看,预计6月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速在0%附近,货物贸易顺差或扩大至450亿美元。通胀:油价下跌、增值税减税持续传导,预计6月CPI小幅回落2.5通胀6月猪肉价格环比涨幅持平季节性,鲜果涨幅仍大,食品价格同比预计延续小幅上行;但5月国际油价下跌传导为6月成品油价格下调,同时增值税减税对部分制成品价格的影响仍在传导。综合看,6月CPI同比或小幅回落至2.5%。此外,基数提升、油价钢价煤价回落,PPI同比预计小幅回落至0.2%左右。CPI:1)食品价格方面,6月高频猪肉价格环涨2.6%,涨幅稳定,尚未出现持续大幅上涨的现象,基本持平季节性;鲜果价格则再度大幅上涨,环涨达10.3%,仍显著大于季节性;但鲜菜价格已经随天气转好出现超季节性的较大幅度下跌;综合判断,预计6月CPI食品同比增速小幅上行至8%左右。2)交通工具用燃料方面,5月国际油价大跌、传导至6月成品油价格下调,同比跌幅预计明显扩大。3)工业制成品方面,增值税结构性仍持续向部分工业制成品含税价格传导,综合考虑5月反映出的传导效应实际幅度,预计6月CPI同比小幅回落至2.5%。PPI:基数提升、油价钢价煤价回落,同时PPI不含增值税。5月PPI实际值符合我们前期的预期,目前我们维持此前对PPI同比的预测不变,预计6月PPI同比小幅回落至0.2%左右。?3、国内重要金融数据点评金融数据:预计6月新增信贷18000亿元、新增社融2万亿,M2增速、社零存量增速预计分别回升至8.7%、10.8%。基数明显回落,企业流动性趋于改善,6月M1同比增速有望升至3.8%左右。新增贷款:1)企业贷款方面,预计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的边际改善有望带动6月企业中长贷新增5300亿,同比多增约1300亿;而货币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预计短贷+票据融资新增4000亿,同比少增约1500亿,主因去年同期单月过高。2)居民贷款方面,房地产销售平稳,预计居民信贷整体新增约7200亿元左右,同比小幅多增。综合分析,预计6月新增贷款18000亿,同比基本持平。社会融资规模:1)预计6月社融口径内对实体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6500亿;2)预计6月表外融资三项合计预计净小幅减少1500亿;3)6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企业债融资分别有望新增1500亿左右。综合判断,预计6月新增社融2万亿,而2018年6月表外融资持续大幅收缩导致基数较低,社融存量增速或升至10.8%。M2:在上述新增信贷、社融的改善节奏下,预计6月M2增速小幅回升至8.7%。M1:基数回落叠加货币政策支持企业流动性改善,预计6月M1同比增速将反弹至3.8%左右。?4、汇率年内:美元贬值空间打开、资金流出可控,人民币或稳中略升。我们仍维持欧英经济前景或好于市场预期的判断,这意味着随着美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步显现,美元指数下行空间可能正在打开。而人民币汇率方面,一些积极因素亦不应忽视。展望2019年下半年,美债长端收益率已降至较低水平、中美利差趋于扩大,同时美元指数预计进一步下行,短期内证券投资资金被动流入,均有利于支撑2019年人民币汇率。预计前期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将进一步弱化,2019年下半年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甚至可能随美元指数走弱而小幅升值。?本基金未来将持续重点关注几条投资主线看好的行业:看好新经济的代表行业,受益于工程师红利的计算机行业、通信行业和半导体行业。以消费电子和新能源头部公司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传统行业中盈利改善或预期改善的拐点公司。对市场风格判断:1、建议忽视对风格的追逐。2、建议淡化变化的风格,抓住不变的本质,即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水平。
公告送出日期:2022年1月13日
1. 公告基本信息
注:符合有关基金收益分配条件的前提下,每季度末每份基金份额可分配收益超过0.01元时,至少分配1次,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多为12次,每次收益分配的比例不低于收益分配基准日可供分配利润的60%。
2. 与分红相关的其他信息
注:1、本基金场内除息日为2022年1月18日,场外除息日为2022年1月17日。
2、本次向场内、场外基金份额派发的现金红利于2022年1月19日自基金托管账户划出。
3、本基金登记结算机构将于2022年1月18日对红利再投资的基金份额进行确认并通知各销售机构,本次红利再投资所得份额的持有期限自2022年1月18日开始计算。2022年1月19日起投资者可以查询、赎回红利再投资的份额。
4、冻结基金份额的红利发放按照《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登记业务规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3. 其他需要提示的事项
1、本基金自2014年2月19日起,对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高于1000万元的申购业务进行限制,详见基金管理人发布的相关公告。
2、权益分派期间(2022年1月13日至2022年1月17日)暂停本基金跨系统转托管业务。
3、本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分为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投资人可选择获取现金红利或将现金红利自动转为基金份额进行再投资,若投资人不选择,本基金默认的收益分配方式是现金红利;登记在证券登记结算系统基金份额持有人深圳证券账户下的基金份额只能采取现金红利方式,不能选择红利再投资。
4、本次分红不会改变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也不会降低本基金的投资风险或提高本基金的投资收益。
5、因分红导致基金净值调整至1元初始面值附近,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仍有可能出现亏损或基金净值仍有可能低于初始面值。
6、咨询办法
①本基金管理人客户服务电话:400-811-9999。
②本基金管理人网站:http://www.icbccs.com.cn。
7、投资者可登录本公司网站查询本基金销售机构相关信息。
8、风险提示: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因基金分红导致基金份额净值变化,不会改变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不会降低基金投资风险或提高基金投资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1月13日
工银瑞信核心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
基金2021年第一次分红公告
注: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多四次;全年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80%。
2. 与分红相关的其他信息
注:1、选择现金分红方式的投资者的红利款将于2022年1月18日自基金托管账户划出。
2、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其红利再投资的份额将于2022年1月18日直接计入其基金账户,2022年1月19日起可以查询、赎回。
3、冻结基金份额的红利发放按照《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登记业务规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3. 其他需要提示的事项
1、权益登记日当日申请申购的基金份额不享有本次分红权益,权益登记日当日申请赎回的基金份额享有本次分红权益。
2、对于未选择具体分红方式的投资者,本基金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现金方式。
3、本次分红确认的方式将按照投资者权益登记日当日在注册登记机构登记的分红方式为准。请投资者通过本公司客户服务中心(400-811-9999)查询分红方式,如需修改分红方式的,请务必在权益登记日前一日的交易时间结束前(即2022年1月14日15:00前)到销售网点办理变更手续,投资者在权益登记日前一工作日超过交易时间提交的修改分红方式申请无效。
1)本基金管理人网站:http://www.icbccs.com.cn。
2)本基金管理人客户服务电话:400-811-9999。
过去三年中哪家基金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为基民赚钱总额最多呢?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数据解开谜底。基金公司股票型基金盈利数据是在考虑产品申赎之后,实际为基民获取的收益,反应了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产品为基民带来的*回报。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数据,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三年里有94家基金公司(含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旗下全部股票型基金为基民盈利总额数据显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股票基金三年为基民盈利超400亿夺冠,华夏和景顺基金势头强劲,工银是*进入双TOP10榜单的基金公司。
需要特别强调,我们只是基金数据的搬运工,不对投资做任何建议。
从上表可以看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年为基民赚得415.89亿元,获得盈利总*,在管规模为651.91亿,行业排名第三;亚军为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年共为基民盈利355.35亿元,在管规模为917.51亿,行业排名第1;季军为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年共为基民盈利287.87亿元,在管规模为824.24亿,行业排名第2;4-10名分别为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5.12亿,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67.67亿,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52.85亿,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45.47亿,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41.99亿,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32.12亿,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24.86亿。
纵观基金公司三年股票型基金盈利TOP10榜单有以下特点:
基金盈利规模TOP10的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规模排名都在前14名,利润与在管规模匹配度高。
盈利规模TOP10的基金公司中有8家连续三年持续盈利,总体持续盈利能力强。只有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2021年亏损。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家不但连续三年盈利,且每年的盈利规模不断增加,是TOP10里势头*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工行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工行基金、00041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