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编者按:
证监会此前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证监发〔2022〕41号,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意见》提出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划重点: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要纳入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范畴。
“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是行业顽疾。国资背景的大型头部基金公司理应率先带头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政策。
面包财经【亏损*】系列将逐一梳理那些运营多年,累计巨额亏损却持续向投资者收取大额管理费的公募基金产品。当投资者巨额亏损的同时,相关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是否仍然获取高额薪酬?相关做法是否违规《通知》精神?相关人员薪酬发放是否合规?
本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华夏基金旗下长期巨额亏损的QDII产品。后续将继续对具备类似“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的产品逐一研究。
作为国内首批QDII基金之一,华夏全球股票(QDII)于成立之际吸引了投资者的狂热认购。然而,顶着爆款基金的光环成立近十五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仅为-2.5%,累计亏损达34.85亿元。
巨额亏损并不影响华夏基金从中获得高额的报酬,自成立以来华夏全球股票(QDII)合计收取管理费用约2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证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的提出,以持有人实际盈利为主、弱化规模排名的长期化考核应成为主流,而部分表现不佳的公募基金“躺赚”基民管理费的格局未来是否也应该改变?
出道即*?十五年规模缩水九成
华夏全球股票(QDII)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国内首批QDII基金之一。募集首日,其认购资金就超过预定规模,初始有效认购户数达183.70万户,最终认购金额达300亿元。
按照投资目标,该基金主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积极的股票投资,追求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稳健、持续增值。然而,顶着国内首批QDII基金的光环成立近十五年,华夏全球股票(QDII)的净值常年处于1元以下,累计亏损达34.85亿元。
截至2022年4月28日,该基金的单位净值仅约0.975元,净值增长率为-2.5%,而同期间其业绩比较基准总回报达77.35%。
图1:华夏全球股票成立以来业绩表现
由于表现不如人意,15年间,华夏全球股票(QDII)资产净值不断减少。截至2022年一季度,基金规模已由发行时的300亿元缩水至22.71亿元。
华夏全球股票(QDII)2007-2021年末资产净值
多名基金经理离任 2021年以来净值下跌近三成
面对业绩压力,华夏全球股票(QDII)多次更换基金经理。成立近15年间,华夏全球股票(QDII)共有5位基金经理,其中周全、杨昌桁、崔强、陈永强均已离任。*的基金经理为李湘杰,自2016年5月任职后,李湘杰便不断加大对于信息技术行业的配置比例,而基金净值也于2017年*回归1。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至今,华夏全球股票(QDII)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2021年,基金亏损4.85亿元,净值下跌14.62%。
2022年一季报显示,华夏全球股票(QDII)再度下跌12.61%,本期利润亏损超过3亿元。今年4月以来,随着市场持续调整,该基金的净值继续大幅下滑,预计亏损将进一步扩大。
华夏全球股票(QDII)2022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年初以来涨跌幅
研究重仓持股发现,华夏全球股票(QDII)多次“追涨杀跌”。2021年3月,特斯拉曾一度触底539美元/股,该基金也于2021年一季度减持了超4%的特斯拉股票。2021年中报显示,特斯拉已跌出华夏全球股票(QDII)前十大重仓股名列。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年三季度特斯拉暴涨之际,该基金再度增持特斯拉。根据2021年年报, 特斯拉占基金净值比例达7.55%,已成为该基金第一大持仓股。
与之相似的还有美团,华夏全球股票(QDII)于2021年一季度大幅度加仓股价处于高位的美团,而在其二季度大幅下跌之际又选择减持,基金的投研及择时能力存疑。
累亏超30亿元 豪取28亿元管理费
尽管基金亏损超30亿元,但不影响华夏基金从中获得高额的报酬。年报披露,华夏全球股票(QDII)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1.85%年费率计提管理费,逐日累计至每月月底,按月支付。据统计,15年间华夏全球股票(QDII)管理费用合计为约为28亿元。
图4:2020-2021年华夏全球股票(QDII)管理费用
事实上,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根据持有华夏基金62.20%股权的中信证券披露的年报,华夏基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15亿元,净利润23.12亿元,其中,2021年华夏基金来自于QDII基金的管理费收入约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基金旗下18只QDII基金中,仅4只基金近一年回报率为正。
同为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南方全球股票及嘉实海外中国目前也处于亏损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四只基金15年间均赚取了超20亿元的管理人报酬。在当年顶流光环之下,只有投资者成为最终的买单者。
图5:国内首批QDII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及累计管理费
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模式之下,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诉求的不一致,或是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长效激励约束的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华夏全球股票(QDII)业绩不佳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追涨杀跌”等操作是否合理合规?投研和投资决策过程是否严谨科学?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是否勤勉尽责?基金公司相关高管和基金经理的薪酬是如何确定的?
【亏损*】系列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探讨相关产品的风控、合规等关键事宜。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面包财经官网邮箱:mt@mbcaijing
三维通信(002115.SZ)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0万元至39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315.22 万元,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0.0363元/股至0.0544元/股。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系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及客户整体经营环境改善积极。互联网广告传媒业务收入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对公司报告期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持续受到市场诟病。
华夏基金在2021年市场相对高位密集发行QDII产品,随着行情反转,高位发行的这些基金普遍面临净值大幅回撤的压力。
根据财报统计,华夏基金旗下QDII基金2021年累计产生净亏损超过95亿元。考虑到2022年以来净值下行明显,公司旗下QDII基金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已无悬念。
图1:华夏基金旗下QDII基金2021年净亏损排名前10
然而,尽管旗下产品亏损严重,华夏基金仍能获取可观的管理费收入。统计显示,公司2021年来自于QDII基金的管理费收入超过2.4亿元。
作为一家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华夏基金是否应该考虑通过减免管理费、提高自购力度等方式与基民利益保持一致?
一家基金公司旗下QDII产品普遍大幅亏损仅仅是因为外部环境不利?
基金管理人投研能力是否充足?是否勤勉尽责?相关产品运行是否合规?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利益输送?基金公司督察长是否应该对相关QDII产品的合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华夏基金旗下多只热门QDII基金深度回撤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是华夏基金旗下规模靠前的产品。截至2022年4月19日,这两只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分别跌至0.4293元和0.5066元,今年以来分别下跌24.70%和27.57%。
华夏基金旗下部分ETF类QDII基金净值表现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成立于2021年1月,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达到75.55亿元,认购总户数达到16.48万户。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收益率,投资目标为“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净值走势
自基金成立以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净值持续下行。投资者如果成立时买入持有至今,目前已经亏损过半。财报显示,该基金2021年净亏损52.94亿元,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虽然该基金净值持续下跌,但不少投资者逆势买入。2021年四季度末,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基金份额总额已上升至330.29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到188.29亿元,持有人户数达到35.74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78.45%。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的情况类似,2021年5月成立以来至今,该基金的累计净值跌至0.5元附近。基金份额总额则从成立时14.56亿份上升至2021年末82.14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的上述两只产品均成立于2021年上半年,正好是市场的相对高点位置。华夏基金现存的ETF类QDII产品中(初始基金口径,包括联接基金),超过半数发行于2021年1月至9月。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 基民利益如何得到保护?
一般而言,由于基金管理人可以凭借稳定的管理费收入旱涝保守,因此天然存在通过发行更多新产品、扩大管理规模以赚取管理费收入的倾向,特别是在行情热度较高时。这一激励机制下,“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亏钱”的案例屡见不鲜。
此外,由于密集发行新产品的同时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大的提升,这也可能使得基金公司投研、风控能力滞后于规模增长,最终使得基民利益受损。
以上述两只产品为例。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产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因基金的证券/期货交易或结算而产生的费用、信息披露费用等。其中,管理费支付给基金管理人,是后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管理费为一年0.50%,每日计算,逐日累计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2021年,该基金的管理费达到4729.05万元。
图4:2021年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的管理费用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的年管理费用率同样为0.50%。由于规模小于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且成立时间相对较晚,该基金2021年产生管理费约为906.45万元。
中信证券财报显示,华夏基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15亿元、净利润23.12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
图5:2017年至2021年华夏基金营收、净利润
损人利己?老牌产品成立14年“颗粒无收”
除了ETF类产品,华夏基金旗下还有多只QDII基金(初始基金口径),大部分在今年录得两位数亏损。
图6:华夏基金旗下今年以来亏损达到两位数的QDII基金(非ETF类)
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002891.OF)截至4月18日亏损达到26.79%,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且明显跑输业绩基准。该基金关于投资策略的描述为“在股票精选策略上,本基金主要投资于全球移动互联相关行业股票”。但从2021年末的持仓来看,该基金可能存在风格漂移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华夏移动互联人民币2021年末重仓宁德时代、长城汽车(港股)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其中宁德时代更是基金第一大持仓,持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6.48%。2022年至今,宁德时代股价下跌约三成,长城汽车更是经历腰斩。
此外,华夏港股前沿经济A(012208.OF)、华夏全球精选(000041.OF)这两只规模超过15亿元的基金今年以来也亏损超过15%。其中,华夏全球精选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QDII基金之一。然而,经过14年的运作,该基金的单位净值仍然只有1元,基民颗粒无收。
华夏基金作为国内头部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走弱、基金产品净值下行时,是否可以通过减免管理费等方式与基民一起共克时艰?
编者按:
证监会此前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证监发〔2022〕41号,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意见》提出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划重点: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要纳入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范畴。
“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是行业顽疾。国资背景的大型头部基金公司理应率先带头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政策。
面包财经【亏损*】系列将逐一梳理那些运营多年,累计巨额亏损却持续向投资者收取大额管理费的公募基金产品。当投资者巨额亏损的同时,相关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是否仍然获取高额薪酬?相关做法是否违规《通知》精神?相关人员薪酬发放是否合规?
本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华夏基金旗下长期巨额亏损的QDII产品。后续将继续对具备类似“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的产品逐一研究。
作为国内首批QDII基金之一,华夏全球股票(QDII)于成立之际吸引了投资者的狂热认购。然而,顶着爆款基金的光环成立近十五年,基金净值增长率仅为-2.5%,累计亏损达34.85亿元。
巨额亏损并不影响华夏基金从中获得高额的报酬,自成立以来华夏全球股票(QDII)合计收取管理费用约2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证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的提出,以持有人实际盈利为主、弱化规模排名的长期化考核应成为主流,而部分表现不佳的公募基金“躺赚”基民管理费的格局未来是否也应该改变?
出道即*?十五年规模缩水九成
华夏全球股票(QDII)成立于2007年10月,是国内首批QDII基金之一。募集首日,其认购资金就超过预定规模,初始有效认购户数达183.70万户,最终认购金额达300亿元。
按照投资目标,该基金主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积极的股票投资,追求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稳健、持续增值。然而,顶着国内首批QDII基金的光环成立近十五年,华夏全球股票(QDII)的净值常年处于1元以下,累计亏损达34.85亿元。
截至2022年4月28日,该基金的单位净值仅约0.975元,净值增长率为-2.5%,而同期间其业绩比较基准总回报达77.35%。
图1:华夏全球股票成立以来业绩表现
由于表现不如人意,15年间,华夏全球股票(QDII)资产净值不断减少。截至2022年一季度,基金规模已由发行时的300亿元缩水至22.71亿元。
华夏全球股票(QDII)2007-2021年末资产净值
多名基金经理离任 2021年以来净值下跌近三成
面对业绩压力,华夏全球股票(QDII)多次更换基金经理。成立近15年间,华夏全球股票(QDII)共有5位基金经理,其中周全、杨昌桁、崔强、陈永强均已离任。*的基金经理为李湘杰,自2016年5月任职后,李湘杰便不断加大对于信息技术行业的配置比例,而基金净值也于2017年*回归1。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至今,华夏全球股票(QDII)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2021年,基金亏损4.85亿元,净值下跌14.62%。
2022年一季报显示,华夏全球股票(QDII)再度下跌12.61%,本期利润亏损超过3亿元。今年4月以来,随着市场持续调整,该基金的净值继续大幅下滑,预计亏损将进一步扩大。
华夏全球股票(QDII)2022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年初以来涨跌幅
研究重仓持股发现,华夏全球股票(QDII)多次“追涨杀跌”。2021年3月,特斯拉曾一度触底539美元/股,该基金也于2021年一季度减持了超4%的特斯拉股票。2021年中报显示,特斯拉已跌出华夏全球股票(QDII)前十大重仓股名列。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年三季度特斯拉暴涨之际,该基金再度增持特斯拉。根据2021年年报, 特斯拉占基金净值比例达7.55%,已成为该基金第一大持仓股。
与之相似的还有美团,华夏全球股票(QDII)于2021年一季度大幅度加仓股价处于高位的美团,而在其二季度大幅下跌之际又选择减持,基金的投研及择时能力存疑。
累亏超30亿元 豪取28亿元管理费
尽管基金亏损超30亿元,但不影响华夏基金从中获得高额的报酬。年报披露,华夏全球股票(QDII)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1.85%年费率计提管理费,逐日累计至每月月底,按月支付。据统计,15年间华夏全球股票(QDII)管理费用合计为约为28亿元。
图4:2020-2021年华夏全球股票(QDII)管理费用
事实上,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根据持有华夏基金62.20%股权的中信证券披露的年报,华夏基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15亿元,净利润23.12亿元,其中,2021年华夏基金来自于QDII基金的管理费收入约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基金旗下18只QDII基金中,仅4只基金近一年回报率为正。
同为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南方全球股票及嘉实海外中国目前也处于亏损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四只基金15年间均赚取了超20亿元的管理人报酬。在当年顶流光环之下,只有投资者成为最终的买单者。
图5:国内首批QDII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及累计管理费
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模式之下,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诉求的不一致,或是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长效激励约束的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华夏全球股票(QDII)业绩不佳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追涨杀跌”等操作是否合理合规?投研和投资决策过程是否严谨科学?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是否勤勉尽责?基金公司相关高管和基金经理的薪酬是如何确定的?
【亏损*】系列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探讨相关产品的风控、合规等关键事宜。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面包财经官网邮箱:mt@mbcaijing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夏全球净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夏全球净值、002115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