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章来源 | 房山检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投资产品,尤其是金融产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私募基金也顺势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投资市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法定代表人和工作人员履历光鲜,办公写字楼豪华*,产品推介会一掷千金,让很多投资人感觉这个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很有实力,这些外在的表现似乎是给了人十足的安全感。而事实上,投资市场鱼龙混杂,很可能您投资的并不是基金,而是被集资诈骗了。
以基金合同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和诈骗类犯罪日趋普遍,所以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房山检察院基金小镇检察服务e站和小镇投教基地联合推出检察e金融线上课堂,从刑事法律的角度跟您聊聊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市场的那些套路,给您提个醒儿,帮助您做个理性投资者、避免财产损失。
私募基金领域可能涉及多种犯罪类型,但是只要我们面对这些套路的时候保持清醒的认识,冷静的思考后再做决定,就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骗局。犯罪行为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防范措施也有相通之处,以私募基金为例,投资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合同内容
一份假的基金合同往往在形式上也会很全面、很详尽,需要从合同的具体内容上进行判断。
1.合同标的是基金份额还是“资产包”
如果您看到的合同名称包含“资产包”或者同类词语,那么您就要警惕起来,这不是基金合同,对方可能涉嫌集资诈骗。
2.合同中或者口头承诺时是否有承诺保本或者*收益条款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之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收益。”如果您在合同中发现有承诺保本或者*收益条款,那么集资人很可能涉嫌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投资者是否有权在冷静期解除合同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基金合同应当约定给投资者设置不少于二十四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募集机构在投资冷静期内不得主动联系投资者。”并要求有回访程序,回访确认成功前投资者仍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如果投资者要求解除,募集机构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认购款项。”
而涉嫌犯罪的或者违规的私募投资,很多的所谓的“基金合同”的确在条款中设置冷静期,但却在冷静期内剥夺了投资人解除合同的权利。所以,如果您发现在“冷静期”内出现“不得撤销”的字眼,那么这份合同就不是基金合同,对方很可能在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4.募集资金账户是募集单位的账户还是其他单位的账户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私募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合同约定私募基金不进行托管的,应当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按照这个规定,我们分类介绍
(1)如果提供给投资人的募集资金账户是向您募集单位的账户,那么在合同中应该有排除基金托管人托管的条款。
(2)募集资金账户是非募集单位的情况,则募集账户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如果募集单位通过自己单位的账户募集资金,则在合同中必须有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条款,否则募集单位很可能涉嫌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5.是否有明确的募集期限
绝大多数集资诈骗合同标注了募集期限,从1个月到数个月不等,但是却没有明确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就是造成权利人维权困难,也给对方的辩解提供了空间。
6.是否有明确的募集成功和募集失败的条件和通知方式
关于募集资金成败的条件和标准应该在合同中明确列明,如果缺少这个项目,首先这是一个不规范的合同,同时由于标准不明造成的纠纷没有依据,一旦涉嫌犯罪,对方会提出诸多辩解导致维权不力。再如有的集资诈骗合同约定募集成功与否以管理人网站上发布通知书为准,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建立过官网。这些都是非常容易用来识别正规私募基金和集资诈骗的方法。
7.是否有明确的份额登记机构
合同中应该约定有基金份额登记机构,投资人应当询问机构的具体名称,地址,资质等等基本信息,对机构的能力做一个评估。
#2 资金募集程序
1.募集应针对特定对象,即合格投资者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之规定,“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机构应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投资者应当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
本法第十二条之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 万元的单位;(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的个人。”
如果您的个人净资产和金融资产都没有达到标准,且募集资金的机构也没有给您做问卷调查对您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那么您遇到的可能不是基金管理人,而是个骗局,这时候要提高警惕。
2.宣传推介不能向不特定人公开宣传
只有经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募集机构才能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之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如果您是通过短信或者传单、互联网或者电视广告等方式了解到该产品,那么您就要警惕,这很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集资诈骗。
3.对外募集投资者人数不能超过200人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七条之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如果您发现募集到的投资者人数超过二百人,那么您投资的就不是私募基金,很有可能是被集资诈骗或者诈骗了。
4.不能做出任何高息、高回报利诱
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在推介私募基金时是不能向投资人作出业绩承诺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募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推介私募基金时,禁止有以下行为:……(三)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相关内容;(四)夸大或者片面推介基金,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
#3 登记备案情况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
很多公司为了吸引群众来投资,不惜花重金对自己的办公场所和人员进行包装,经营场所挂着营业执照和业绩证书等,使之看上去更具有可信度,但是我们要擦亮眼睛,多几个心眼儿。
1.不要单纯从公司或者合伙企业的名称上判断一个公司或者合伙企业是否是基金管理人,需要审查公司或者合伙企业的名称是否符合基金管理人的要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第三条:未经登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字样或者近似名称进行私募基金业务活动,法律、 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名称中标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字样,并在经营范围中标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等体现受托管理私募基金特点的字样。
2.要通过官方途径审核和证实基金管理人的资质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九条之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履行登记手续。本法第九条第三款之规定,“基金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基金从业资格”。
在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也需要登记,私募基金需要备案,负责登记备案的单位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官网上(https://www.amac.org.cn/)查询到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相关机构以及基金从业人员的公示信息。
#4 及时追踪投资后的产品运营情况
投资任何金融产品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建议投资者一定要及时追踪投资项目的进展和运营情况,可以通过对产品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问题,尽早退出,及时止损,避免损失扩大。
这里呢,给大家介绍几项基金管理的制度,这些也是辅助我们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因素。
1.基金资产独立和账户专用制度
基金财产应开立专门账户管理和使用,且独立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财产,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财产不得混同从事投资活动。
2.投资人有权查阅财务会计账簿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有权查阅基金的财务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
3.重大事项披露制度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基金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另外,如果投资协议中有约定定期向投资者提供季度报告、年度报告,而实际却从未提供,那么募资机构很可能涉嫌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总之,投资者从事投资理财活动,要多思考、勤学习、细辨别、不轻信、不盲从,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立足于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行情变化,富国基金近期发布公告称,于1月2日起发行富国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发掘国企改革战略布局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富国国企改革灵活配置基金通过对国企改革政策以及受益行业和公司的深入挖掘,分享国改成果。该产品贯彻“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其中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95%,仓位灵活,可攻可守,尽早布局2018年投资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只基金拟由富国首席经济学家袁宜亲自挂帅。袁宜拥有10年证券投资经验,其在券商从业期间曾带领团队连续两度获得《新财富》*策略分析师第一名。此外,其熟稔宏观政策,善于把握大类资产、主题策略轮动。由袁宜掌舵的两只权益类基金—富国宏观策略和富国天盛2017年收益率分别达到30.78%和29.16%,进入市场同类产品前1/10分位。
事实上,国企改革始终是近年经济发展的重头戏。随着央企重组的硕果累累,七大领域混改的稳步推进以及地方国改的相继落地等一系列利好相继推出,国企改革主题投资持续升温。
如果说去年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之年,今年无疑将是一系列改革重组方案的遍地开花之年。“目前市场正处于国企改革的风口,而富国国企改革这只基金的投资方向、建仓时机与国企改革的各方面都十分的契合,落脚点在改革和红利上。”某沪上基金研究人士指出,“在当前‘震荡+分化’的复杂行情中,市场向上行情长期趋势依旧存在,也正是新基金建仓良机。”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河南商报
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最怕遭遇“飞单“、“虚假理财产品”骗局。其实理财产品是否正规,通过编码可以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n
)查询。不过不仅是投资者,郑州部分销售理财产品的客户经理,也对这个网站不清楚。
在今年“两会”期间,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提到,银监会一直不断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框架。银监会指导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建立理财产品信息登记系统,初步实现了理财产品的全国集中统一登记和穿透式信息报送,也为投资者提供理财产品登记编码的验证查询服务,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据中国银监会2014年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39号文),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n
)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据网站介绍,中国理财网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建立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网站,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开发、运营、维护和管理。
尽管这个理财产品查询、公布平台上线时间并不算短,但这个平台对很多投资者来说都相当陌生。
河南商报
在郑州的银行航电,即使是专业销售产品的理财经理对这个网站也并不熟悉,只是在一些培训中提到过。
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功能栏明示:“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具有*性,是您判断产品是否合法合规的重要依据。登记编码一般是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或15位编码。”
如果投资者需要查询所购产品是否合规,可以点击中国理财网“个人理财产品查询”页面。通过输入完整准确的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或产品名称,如果可以查询到所购买的理财产品信息,即为合规合法产品。
在这个网站上,每款产品的信息都非常丰富,除了标明产品名称、登记编码外,还注有发行机构、起始终止日、投资期限、收益类型(保本浮动收益、保本收益或非保本浮动收益)、风险等级等。(编辑 高予妍 华丽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投资理财送礼品赚利息,利息1分钟1元,你心动不?近日,家住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的文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15分钟轻松赚利息15元,但是随后的一番操作后,她被骗走3万余元。
2021年12月27日下午,家住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的文女士焦急地来到高新区公安分局白市驿派出所报警称自己被电信诈骗。
在民警的询问下,文女士道出了自己的被骗经过。据文女士介绍,月初自己通过微信群认识了一个自称在国外创业的优质男士姚某,两人相谈甚欢,于是互加了好友,随着聊天的深入,文女士对姚某十分的信任。半个月后,在聊天间隙,姚某向文女士推荐了“星淘”APP投资平台,称该平台理财收益高,随时可提现,并将自己在该平台的收益截图发给了文女士,同时将购买理财产品赠送的礼品邮寄给了文女士。
第二天文女士真的收到了一套锅具,文女士心里想着收益可观,又可随时提现,还有礼品可以拿,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姚某的指导下在该平台充值300元购买了*“利息1分钟1元”的理财产品, 15分钟过后,文女士成功提现315元。文女士心里盘算着,这样投资岂不是天天在家躺着数钱,何乐而不为?沉浸在“发大财”美梦中的文女士完全没有料到,自己已经成为了对方眼里的“肥肉”。
12月20日至24日期间,文女士通过银行转账充值21000元购买了6款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可当26日文女士联系客服提现时,客服告诉文女士需购买第2期产品才可以提现第1期的利息,于是文女士又转账充值10888元购买了第2期理财产品。购买完第2期理财产品后文女士再次联系客服提现,客服称加投购买第3期理财产品第1期利息才可提现。文女士这时才察觉到不对劲,想起平时在社区看到的反诈宣传,惊觉自己可能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于是匆忙赶到派出所报警。
民警再次对文女士进行了反诈宣传,文女士后悔地说:“真的是花钱买教训,被一套锅具和‘利息1分钟1元’的套路给骗了”。目前,文女士转账的账户已经被警方冻结,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上游新闻
ID:jrtt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理财查询315》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理财查询315、富国国企改革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