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回应涉嫌垄断(工银纯债定开债券)携程*合作算垄断吗

2022-08-03 10:33:05 证券 xcsgjz

携程回应涉嫌垄断



本文目录一览:



携程被实名举报涉嫌“二选一”垄断

携程:酒店在节假日前下架预售库存 借此提升收益是行业一般做法

10月1日,“周末酒店”度假App表示,连续被各大合作酒店通知下架产品,数量多达五十多家,原因是被携程“二选一”。

“周末酒店”要求携程取消对与其有合作关系的酒店摘掉特牌、限流的限制规则。

对此,携程回应称,酒店在热门节假日来临前下架大量预售库存以提升收益是行业一般做法,携程也会遇到。

携程表示,坚决支持酒店行业公平竞争,反对“二选一”。

节前50多家酒店要求下架产品

“周末酒店”表示,2021年9月29日,“周末酒店”度假App连续接到各大合作酒店通知下架发布于该平台上的产品的要求。原因是酒店收到携程旅行网通知,要求与“周末酒店”度假App有合作关系的酒店下架发布于该平台上的产品,否则将面临携程取消特牌、限流等处罚和限制。

“周末酒店”度假App为上海浩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所属,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酒店度假推荐和预订服务平台。

“周末酒店”表示,自己近年一直备受来自携程的打压。尤其今年疫情得到控制、行业复苏之际,3月份、五一节前、国庆节前,酒店多次迫于携程压力下架与“周末酒店”合作的产品。

截至9月30日19点,“周末酒店”已经收到五十多家酒店下架合作产品要求,导致“周末酒店”在国庆假日高峰段无法正常售卖这些酒店的产品,预计直接损失近百万。

“周末酒店”公开信称携程垄断

“周末酒店”在公开信中表示:旅游度假产业需要更多经营方式,更优质优惠便利的度假服务。携程旅行网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限制酒店供应商与其他平台合作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利用大平台优势进行垄断,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条例: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中国旅游互联网服务不应只有携程一家独大,应容纳像“周末酒店”度假App这样的多种创新模式。但是携程旅行网通过这种垄断行为,采用违背市场规律的竞争方式,抑制了新经济的发展。

“周末酒店”要求:一、携程旅行网停止要求酒店与“周末酒店”终止合作的行为。二、携程旅行网取消对与“周末酒店”有合作关系的酒店摘掉特牌、限流的限制规则。三、酒店因该事件导致“周末酒店”被迫下架的产品重新上架。

携程回应酒店此举是运营策略

对此,携程回应表示,对于合作伙伴“周末酒店”发布的相关信息,携程高度重视并第一时间开展核査工作。携程表示,在酒店预告领域携程一直与行业媒体和KOL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也包括“周末酒店”,此前双方一直沟通良好,合作顺畅。

携程解释称,“酒店预售”是平台、渠道与商家合作,以优势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消化淡季库存的一种营销手段,一般情况下并不适用于热门节假日。事实上,在节假日来临前,酒店一般也会大量下架携程平台上的预售库存,以便提升收益。对于此类行为,在不违反市场良性竞争秩序前提下,携程一直都给予酒店方面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并积极配合酒店方的运营策略。对目前与“周末酒店”造成的一些误解,携程也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沟通、解释。

携程表示,一直以来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拥护监管制度、恪守行业规范,坚决支持酒店行业公平竞争,反对“二选一”。

北京青年报




工银纯债定开债券

业内人士介绍,作为一只纯债基金,工银信用纯债一年定开债券基金不参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权益类资产投资,纯粹的属性使其可成为资产组合中的“稳定器”。同时,由于采取封闭管理+定期开放的运作方式,一方面可以拥有200%的可操作杠杆空间,显著高于开放式债券基金的140%,更有利于放大收益;另一方面,封闭期基金规模稳定,有助于提高组合久期争取更丰厚的收益。自2013年5月22日成立以来,工银信用纯债一年定开债券基金连续6个自然年度均实现了正收益。得到时间见证的稳健收益能力,为投资者实现了良好的保值增值。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实现回报44.8%,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4%,年化收益率为6.3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5%。

据了解,工银信用纯债一年定开债券基金由固收实力强将何秀红掌舵,拥有12年从业经验,管理债券基金超过8年,具有突出的择时能力、*的个券选择能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何秀红所管理的成立满一年以上的债券基金全部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其中工银产业债、工银四季收益成立以来年化收益均超过7.3%。

对于债市未来走势,海通证券认为,目前来看债市仍具备交易价值,牛市行情料将延续。此外,大多数主体信用风险趋降,信用债套息价值显现,建议后市可以关注相关产品的配置价值。

业内人士建议,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借道绩优债券基金,为资产增加“安全垫”。




携程*合作算垄断吗



市值研究室 出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前期获取风险融资烧钱抢占市场,中期兼并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期收割用户和商户….


携程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垄断经济的开山鼻祖,在阿里、京东、滴滴、美团等后起之秀身上,都能看到当年它的影子。


当前,在反垄断政策的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之下,阿里、美团等联手夹击的大环境之中,携程的帝国摇摇欲坠。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携程等接到相关部门约谈,对大数据、广告灯一系列问题展开整改工作。


携程四君子


1999年,在上海一个简单的饭局上,擅长人才与市场的季琦、投融资高手沈南鹏、旅游业出身的范敏、擅长技术的梁建章决定共创携程伟业,震彻商坛的“携程四君子”就此诞生。


后来,他们被江湖称为中国“第一创业团队”,4个人中有3个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


其中,季琦连续创业创造了多家商业巨头,沈南鹏成为中国*的风险投资巨头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范敏和梁建章将携程打造成中国市场份额*的OTA厂商,梁建章还忙里偷闲读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


这是一个极其完美的团队,成员各有特长,又可协作互补。范敏曾经这样打过比方:我们的创业就像是盖楼,季琦有激情,能疏通关系,他就去拿批文、搞土地;沈南鹏精于融资,他就负责去找钱;梁建章懂IT,能发掘业务模式,他就去打桩,定框架。而我来自旅游业,善于搅拌水泥和黄沙,制成混凝土去填充。


携程在创办之初拥有*创始人团队,在资本运作,战略方向以及运营管理三大领域具有资源能力禀赋优势,并且在融资能力、规模效应以及产品领域构建起了宽广的护城河。尤其是在后期,携程凭借着强大资本运作能力,将竞争对手各个击破,成为了国内市场份额*的OTA厂商。


携程创立的时间恰逢中国旅游市场的第一次爆发,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成立之初几乎是屡战屡败。


携程最初业务方向是做旅游门户网站,后转型“旅游资讯+旅游电子商务”,将网站业务做得包罗万象,订机票,订酒店,卖旅行社团体票。但携程探索的业务都存在着成熟的线下服务模式,一方面初出茅庐的携程没有核心竞争力,无法撼动线下成熟商业模式和利益链条。另一方面互联网浪潮还未兴起,互联网用户体量小,需求端体量严重不足。


若不是季琦凭借人脉资源屡屡拉来投资续命,恐怕早已关门大吉。


季琦其实是四人中最穷的一位,家里世代务农。1985年,季琦以全县第二名考入上海交大,报考志愿时,季琦想报的是自动化和计算器专业,而班主任认为读工程力学会更有前途,原因是毕业后可以给包工头算土立方,能够多拿点奖金,贫困生的人生选择就是这样。


当然也是因为贫穷,季琦始终对赚钱充满欲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八面玲珑的本事。季琦作为创始CEO连续创办携程旅行网、如家酒店集团和华住酒店集团三家企业,并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第一个连续创立三家市值超过10 亿美元公司的中国企业家,2021年4月,季琦以41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单第705名。


帝国的崛起


2000年,携程转变思路,尝试酒店预订业务,而这可能是携程第一次在业务方向上做出的正确决定,也是最关键的一次。


酒店预订业务可以说是上天对于携程的眷顾。这个行业诞生不到3年,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根据当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千家酒店,有3千家亏损,亏损达72亿人民币,全行业利润为负5.46%,全行业空房率30%以上。


一方面是顾客找不到好房,一方面是酒店大量闲置,而携程刚好可以通过技术和系统,把客户和房间进行高效合理的分配。携程地推业务员短短3个月谈下了1000家酒店合作。


供给有了,还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何把供给和需求迅速打通就是携程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携程的解决方案是收购,简单粗暴但是立竿见影!毫无疑问,携程的全明星团队又起到了作用。携程之所在后面的商战中无往不利,靠的也就是这个利器。


携程收购目标分别是现代运通、商之行、百德勤和金色世纪,其中现代运通已经是全国*的酒店分销商,提供全国100多个城市700多个星级酒店的预订服务,最繁忙的时候2万多人通过这个公司进行酒店订房服务。


携程快刀斩乱麻,先是2020年3月成功收购商之行,随后又以6000万美元的估值,以股票加现金的方式收购了现代运通。


携程打击了竞争对手,打开北方市场,同时还获得第三轮融资,一箭三雕,自此携程在酒店预订领域再*手。四君子对于当时的携程的评价是,“行业里拿望远镜也看不到竞争对手”。


随后携程如法炮制,目光投向了之前无法撼动的订票业务。2002年3月,携程通过现金和股票,成功收购北京海岸票务公司。


以两大业务为核心,携程进入快车道,2003年12月9日,携程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在美上市的第七家互联网公司。


霸权的另一面


一将功成万骨枯!10%、20%、30%....旅游网站的客房预订量占比逐渐提升,酒店用源源不断的客房把网站喂大之时,自己却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


携程实现渠道垄断,作为一个独特的资源整合者,一只手掌控着全国近数十万会员客户,另一只手则控制了全国数千家酒店,逐渐形成了“低价销售-扩大市场规模-更低代理价格-更低价格销售”的循环模式,以佣金形式赚取垄断利润。


携程逐步演变为酒店利润的蚕食者。据有关信息披露,携程旅行网当时与国内10多个城市的114台联合推出了订房、订票服务,在互联网信息并不发达的当年,携程此举意味着将把原先要去酒店直接订房的散客中途拦截。


某五星级酒店的副总经理曾透露:除了拦截酒店的散客外,携程常常以“*价协议”为名干涉酒店的客房销售政策;有时还通过对客源的调配,挑动酒店之间的恶性降价竞争,自己坐收渔利。这样侵犯酒店利益、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也引来了各大酒店的强烈不满,“携程威胁论”在酒店业中开始蔓延。


不过,携程凭借渠道垄断优势赚的鼓满盆满。据2005年财务年报显示,总营收为5.212亿元人民币,相较2004财年增长了56%;净利润为2.242亿元人民币,相较2004财年增长了68.4%。携程的风头甚至盖过了第一批中国“互联网巨头”网易、新浪、搜狐和盛大。


前期获取风险融资烧钱抢占市场,中期兼并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面收割用户和商户,携程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垄断经济的开山鼻祖,在阿里、京东、滴滴、美团等后起之秀身上,都能看到当年它的影子。


帝国的反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垄断地位蒙蔽了携程双眼,但呼啸而来的在互联网的浪潮,让它很快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对外,携程被艺龙压得喘不过气来,用户数、增长速度全面被竞争对手反超;对内,携程与供应商摩擦不断,与格林豪泰打起官司,从而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还有去哪儿网,2010年10月,去哪儿覆盖2277万人,而携程仅为1202万,而且去哪儿的酒店业务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长超过携程。此外,淘宝旅行上线同样吸睛不少。


江湖风云再起,携程董事会有些恐慌,他们决定请梁建章再度出山。


2013年2月,梁建章重新担任携程旅行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尽管是学者,但是手腕强硬,此后两年他在携程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对内进行改革,全员享受互联网经济“福报”;二是对外争抢互联网移动市场,烧钱+并购屠戮竞争对手。


对内进行改革,携程沿着移动化、平台化、小团队创新的三个方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这样的管理模式,其实与今日的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管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一改此前携程宽松的工作作风,早上八点就要开会,晚上带头加班,并且要求所有高管不管有事还是休假,无论何时何地,12个小时必须回复,“做不好就走人”。一家“养老院”又变回了紧张忙碌的创业公司。


对外烧钱+并购。出山之前,他就引导携程发起了一轮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86亿元)的价格战,结果2012年,艺龙受到价格战重创,净利润仅50万元,而携程虽然利润下滑,但市场份额却从41%回升到46.9%。


但是烧钱是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快速解决对手,往往最后落得两败俱伤。2014年,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携程上市10年来*出现了1.51亿的亏损,2015年第一季度携程又亏损1.26亿。


如果想要止损,携程和梁建章*的办法就是吞掉对手。2014年,携程连续投资途风网、同程网、途牛网、晶赞科技等公司,快速扩张自己的版图。


在并购过程中,携程和梁建章展现出一位资本老手的辛辣手段,釜底抽薪、暗度陈仓,将敌人各个击破。


例如在同程艺龙网的兼并战中,梁建章就打了对方管理层的主意,要么就重金挖角,要么引诱离职,短期内就令同程艺龙管理层分崩离析,毫无抵抗之力。


“你看同程账上还有多少钱?一个亿。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钱?一百亿。你觉得这两个公司打仗谁能打得赢?这样吧,知道老吴(同程艺龙董事长吴志祥)对你们都挺好的,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好意思到我们携程没关系,就自己出去创业吧,随便做什么事情给你投五百万,就在苏州创业也可以。”


吴志祥对此颇为无奈:“我们有大概两个总监出去创业了,两个总监跳槽到携程。记得当时我和留下的人吃铁板烧,吃完以后好像又走掉了两个。”2014年4月28日,携程最终以2.2亿美元现金投资同程。2015年5月,携程又宣布成为艺龙第一大股东。


再比如,在与去哪儿网的战斗中,携程看对方态度坚决,竟暗度陈仓直接与其大股东百度勾兑。2015年10月,梁建章在北京秘密会李彦宏,用携程25%股权交换了去哪儿网45%的股权,交易达成当天,双方才将结果通知了去哪网CEO庄辰超。


携程通过高超的商业手腕对竞争对手进行屠戮,又一次成了无人企及的行业霸主。回过头来看,战斗规模还不如滴滴和快滴、美团与饿了吗、摩拜和OFO,但是技术含量显然是更高一筹。


携程的霸权


携程荡平了竞争对手,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呈现出携程一家独大,飞猪、同程艺龙及美团旅行多强并立的竞争格局。


权力就像毒品,一旦沾上就会上瘾,不能自拔。携程掌握着行业*话语权,它不允许挑战者的存在,也不允许有反抗者的声音。


肆意提高酒店佣金、强迫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退款困难……携程的霸权覆盖了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携程负面近些年呈现井喷趋势,说整个行业怨声载道并不为过。


《新老会员预订房相差2000多元,杭州消费者质疑携程大数据杀熟》、《携程承诺不杀熟刚30天就变脸?十年老用户订酒店比朋友贵1000+》、《携程、飞猪被指仍在利用大数据杀熟,客服称:都是误解》、《阿里旅行确认遭携程系封杀 酒店供应商被迫二选一》、《携程再现大数据杀熟,系统又出现故障了?》……


携程一再否认利用垄断地位获利,但是一则判决书却让其处于尴尬的地位。2017年,携程逼迫酒店“二选一”,员工竟利机制敲诈商户,携程的霸道显露无疑。


2017年,面对美团的压力,携程内部推行“断美项目”,即让与携程公司合作的酒店取消与美团网的合作,逼迫酒店做出“二选一”,以降低美团网在酒店板块的市场占有率。考虑到携程的市占率及行业地位,多数酒店只能无奈站队。


2017年10月,携程公司深圳分公司的酒店业务负责人丁浩安排“去哪儿”网(“去哪儿”网已被携程公司收购)工作人员赵翔对携程深圳分公司的酒店业务经理作经验分享,主要内容为:由携程员工假装普通用户在美团网预定酒店,这些酒店都是曾承诺“二选一”与携程合作的酒店,预定成功后,再以携程业务员的身份电话联系所预定酒店,要求其不能接受美团网的酒店订单。


迫于携程公司的压力,当事酒店告知美团网客服无法提供预定客房,美团网则按照赔付规定赔付补偿券或客户在其他酒店订房的差价。


携程的垄断霸权无人撼动?


2020年,携程的GMV达到了395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在线旅游行业第一,但携程的霸权已经就无法撼动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平台垄断经济严重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台经济反垄断”行动已经开始。


今年,阿里、腾讯、美团等巨头相继因为利用垄断地位被罚,而业内预计下一个或是携程。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已有3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布《依法合规经营承诺》, 表示将加强合规管理,不实施‘二选一’,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利用技术手段、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实施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当价格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携程的表态含糊其辞,“无正当理由不采取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等方式实施“二选一”,不以垄断协议等方式实施垄断行为”。那什么是有正当理由的“二选一”,携程并没有给出答案。


面对政策,携程可以含糊其辞,而面对竞争对手,携程恐怕就很难应付差事了。


当前携程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阿里系的飞猪,一个是腾讯系的美团,面对互联网巨头的降维打击,携程除了渠道优势之外,几乎每个方面都被压制。


因此我们看到,在初期携程的利用渠道优势逼迫商家二选一,频繁打压竞争对手,但是随着美团和飞猪在行业内站稳脚跟,携程对其也无可奈何。


更令携程担忧的是,在反垄断政策出台之后,美团和飞猪将名正言顺进入携程腹地,占据一二线城市的高端酒店资源,携程的核心竞争优势或荡然无存。


后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携程之所以拥有今天的地位,靠的是服务上的不断创新,靠的是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


携程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困境,却是利用垄断地位打压同行,收割用户,不思进取,让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


面对即将到来的鏖战,携程想再次获胜,这霸权不要也罢。


参考资料:


1、携程:全民公敌


2、携程:离开梁建章的日子


3、逃离OTA,反垄断背景下的酒店机遇


4、携程未来的日子不好过


(全文完)


本文为 市值研究室 *出品,转载需获授权,侵权必究。




携程的威胁

携程成立于1999年,去年刚过完20岁生日。

和他同年代成立的明星公司里,有着长串的名字: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网易……

这些老牌巨头们,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触角伸向了各行各业,电商、社交、搜索,等等。

唯有携程,纵向发展,在在线旅游的垂直类目中,独自孤行。



因为疫情,这个21岁的巨头正面临有史以来第二次不可抗力的巨大危机。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数据,“全国旅游业今年预计损失接近3万亿元”。携程作为中国在线旅游平台的代表,冲击可想而知。

2003年的非典,成立5年的携程经历了旅游业的崩溃,恐惧和焦虑传导到携程的业绩上,是“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顷刻间跌落到归零的境地” 。

当时的携程已经是中国*的酒店分销商和机票代理商,上市指日可待。但非典爆发, 携程的营业额剧降,经营利润跌破了公司红线,直到下半年才有所反弹。

好在,当时的携程势头正猛,业务的应急措施也及时到位,非典过后又碰上暑期,携程的订单量开始反弹井喷,当年12月就火热上市。

但当时今日不可相提并论。

当年的携程,视线之内还没有出现强有力的对手,而今天的携程在经过合纵连横、投资并购后已然成为行业老大。

新的危机来自于自身,利润导向下的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舆论讨伐一浪接一浪;也来自于其他维度的竞争者,美团从生活服务切入,已经抢走了酒店住宿的一大块蛋糕,飞猪作为阿里旗下创新旅游平台,不仅有淘宝、支付宝等超级APP的流量支持,商家多了块自有阵地运营私域流量,成了携程的一大威胁。

北京时间3月19日,携程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全年财报,*的情况一目了然。

其中,2019全年GMV达到8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9%;Q4净营业收入为83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净营业收入357亿,同比增长15%。利润方面,Q4营业利润达到5.8亿元,去年同期的亏损是1.89亿,全年的营业利润是50亿,2018年只有26亿。

营收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利润也一如既往地没让人失望,财报发布后,携程的股价曾一度涨超11%。但从*数据回到成长性上来,携程的总营收和各项业务增速都到了危险的边缘,加上大环境的影响,截止发稿,携程股价美股盘前下跌6.36%。

财报是一个企业的体检表,21岁的携程,能否挺过“中年”危机?


盈利依旧,但增速下降


携程的创始人之一梁建章曾自豪地宣称,“携程的血液里流淌着盈利的基因”。



这在互联网企业的烧钱换增长的模式里,显得独树一帜,也是携程最开始的优势。

从2014年开始,携程只有5个季度出现经营性亏损,2014年Q4、2015年Q1、2016年Q1和2016年Q2,2018年的Q4,从全年来看,盈利占据多数时间。

2019年第四季度,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携程的营业利润达到了10亿,同比上涨294%;净利润则达到了12亿,同比上涨了132%。全年利润则是65亿,同比上涨了19%。



对利润的追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携程在股市里所向披靡,*期市值达30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执着于追求利润损害的是用户和商户的利益。

2013年,梁建章回到携程后为了提高战斗力,把公司划分为业务单元,每个单元有自己的自主权,盈亏能力与收入奖金挂钩。为了追求利润,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的手段都被用上了,用户体验被牺牲。

携程在合并艺龙和去哪儿,一家独大之后,开始提高酒店的佣金率,大部分酒店佣金变成了10%—15%,少数高端酒店抽成达到20%。有从事酒店分销的业内人曾对媒体表示,“携程肆无忌惮赚钱高佣金,酒店非常被动。”

“携程是不是对短期利润过于看重,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和长期价值?”2017年寒冬,在携程总部的高层会议上,有员工提出质疑。

一家独大时,携程对利润的追求让他错失了引领整个行业升级的机会,一位旅游圈的*从业人士表示,“携程忙于收割市场,未能基于当前的行业地位提升整个行业发展水平。”



而随着美团、飞猪等不同维度的搅局者进入,携程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总营收上,携程的增速已经跌到了危险的15%,和2018年持平,而在具体业务上,步伐也显得迟钝。



2019年第四个季度,携程的住宿预订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住宿预订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7%。

美团尚未公布第四季度数据,但从此前的数据来看,美团在这一领域增速远超携程。以间夜量(入住房间数*入住天数)作为指标,美团2018年已经达到2.8亿,2019年第一季度就超过3亿,而携程已不再公布这方面数据,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团在酒店住宿量上已经超过携程。



除了美团,飞猪也携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入局,而且用户群体更加年轻。目前,在机票方面,飞猪成为十几家航空公司的一个直销平台,同价同权。

蛋糕就这么大,还不断被分食,携程Q4财报显示,交通票务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仅2%。全年交通票务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8%。

除了住宿和交通这两项支柱业务以外,携程的旅游度假业务营收8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 20%。

商旅管理业务算是携程为数不多增速最快的部分,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33%,全年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28%。但这部分业务占总收入目前仅有4%,尚且难以拉动整个携程的成长。


国际化和下沉是解药?


携程有自己的考量,恢复活力的法子想了两个:国际化和下沉。

在这次财报里,这两块也被重点提到。

国际业务的成绩包括国际酒店收入(除大中华地区目的地)同比增长51%;Trip.com品牌的国际机票业务,连续13个季度保持3位数增长。

下沉市场的拓展成绩则是低星酒店“间夜量”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约50%,线下旅游门店数量近8000家。

国际化的布局,在梁建章宣布卸任CEO之前,就开始了。

1.8亿美元投资印度*的OTA平台MakeMyTrip,14亿英镑收购英国*旅游搜索平台Skyscanner,英国的旅游搜索巨头天巡,美国旅游搜索平台Trip.com,都被放进了携程的购物车里。



梁建章看好的,是中国的出境旅游能进入高速增长期。“就日本1963年至1967年有200%的出境游增长,以及1968年至1972年高达400%的出境游增长率来讲,通常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出境游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在携程原CFO孙洁升任为CEO之后,海外收购和合作还在继续。

2018年,收购印度的B2B旅游平台Travstarz Global Group后,转身完成了与Naspers Limited.的股权置换交易,成为MakeMyTrip*的股东。2019年11月,携程和全球旅游内容平台TripAdvisor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CEO孙洁解释携程国际化的策略,归纳起来就是,进入更大的潜在市场,提升产品规模,减少潜在风险,满足高净值用户,对出境度假的需求。



可万万没想到,这次全球性的传染病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国际化业务。曾被称为“中国出境旅游O2O第一股”的百程旅行网就在冲击下启动了清算。

下沉市场之战中,携程的对手则是不同维度的。既有通过低佣金占据三四线城市的美团,也有传统的线下旅游门店。

与对手争夺低星酒店的间夜量,就必须重回补贴和低佣金,利润不可避免受到挤压。

而在低线城市开线下门店则需要面对中青旅、国旅、同程、途牛等多个行业内对手。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2016年,携程投资旅游百事通,一次性获得了5000家门店。此外,携程为了追赶老牌旅游社,还选择了以加盟形式迅速开拓市场。



据说,线下旅游社门店的转化率能达到60%以上,但伴随快速扩张的问题也同时出现:如何管控加盟商,如何保证统一的服务质量。

在过去的经验中,携程曾经通过资本的合纵连横快速拿下市场第一,却也在追求利润时失去了一部分民心。未来,随着跨界对手的参与,精细化的服务能力以及用户口碑的传播,会成为护城河还是拦路虎,就看携程自己的选择了。


为疫情之后做努力


眼下的疫情对旅游行业是摧毁性的。

梁建章曾表示,“旅行行业为全球贡献了超过10%的GDP,疫情期间也是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损失可能还会因为一些不确定性继续扩大。”

这一季度财报发布的同时,携程也对2020年的业绩预期做了指引:预计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同比下跌45%以上,运营亏损超过17.5亿元。

此前曾有数据显示,携程退改需求*峰时同比增长了6.5倍,单就火车票就比去年退票数增长了3倍,比平常增长了5倍,CEO孙洁在接受采访时突然落泪,“疫情爆发后电话呼入量增长了长一二十倍,上亿人次退订,携程垫资超 10 亿量级。”

据统计,疫情期间,携程累计退订数千万订单,涉及金额超310亿元。

旗下的8000家旅游门店也受创严重,门店不仅颗粒无收,还要承担房租成本。并且作为平台,供应商也要维护好,2月5日,携程推出 “同袍”计划,投入10亿元合作伙伴支持基金和100亿元额度小微贷款。

与2003年的非典时相比,现在的携程体量大了不少。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12月31日,携程的流动资产达到679亿,流动负债达到691亿,几乎持平。

疫情过后,旅游行业是否迎来反弹消费也是携程面临的困境。

国泰君安数据显示,非典当年,旅游总收入增长分别为11.5%和13.07%,低于此前多年的平均增速。这意味着,一场疫情的影响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久。



携程把希望放在五一假期,通过预售以及启动10亿元复苏基金来刺激旅游消费的“旅游复兴V计划”已经备好。



进入携程的首页点击“预约未来旅行”能看到,里面的产品价格比平常要低很多,一个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四人套餐才599元,亲子房加早餐等两晚才不到700。

“在下半年,我们会通过携程的全产业链矩阵,抓住暑期、国庆、元旦等这些流量高峰,推出一系列时令促销活动,与平台上数百万供应链品牌、数百个目的地一起迎接疫情后的反弹高峰。”

可以预见,疫情过后,旅游业要通过大补贴吸引消费者了。但是,无论供应商、平台还是整个行业,血能止住多少还是未知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携程回应涉嫌垄断》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携程回应涉嫌垄断、工银纯债定开债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