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达,1359.HK)完成总裁更迭:52岁的张卫东时隔四年重返中国信达,接替现年57岁的陈孝周出任总裁一职,将与董事长张子艾搭档,执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信达。
中国信达10月28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19年10月28日收到执行董事、总裁陈孝周的辞职报告,陈孝周因工作变动原因提出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及总裁职务。
同日,中国信达召开董事会会议通过决议,拟委任张卫东为公司总裁,上述任职资格尚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同时,公司董事会提名张卫东担任中国信达执行董事。
张卫东1967年出生,在调任信托保障基金前一直在建设银行和中国信达工作,作为中国信达的“元老”,从成立之初到调离,张卫东曾在中国信达任职16年,经历了公司成立、改制、上市等一系列关键事件。
资料显示,张卫东1992年7月至1999年4月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曾任房地产信贷部干部、副处长。1999年4月加入中国信达,自2002年9月起历任中国信达资产评估部副主任、资产评估部总经理、市场开发部总经理、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引战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投融资管理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兼任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总裁助理等职务。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先后担任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总裁。
卸任中国信达总裁的陈孝周。同样是自中国信达成立时就加入,自2016年11月起担任执行董事、总裁。中国信达在公告中表示,陈孝周在公司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务实创新,秉持深化改革、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相对集中,突出主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公司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深化公司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业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水平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显著成效。
7月14日金力永磁(300748)涨7.78%,收盘报43.34元,换手率2.59%,成交量18.22万手,成交额7.69亿元。该股为稀土磁材、新能源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特斯拉、风电概念热股。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51.1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002.5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753.64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5563.18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2.7万,融券余额减少。
重仓金力永磁的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9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5.4。
根据2022Q1季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7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A。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A目前规模为25.42亿元,*净值4.872(7月13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35%,近一年下跌17.06%。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马翔。马翔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A,管理时间为2019年5月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02.72%;汇添富创新增长一年定开混合A,管理时间为2020年6月22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7.47%;汇添富策略增长两年封闭混合,管理时间为2020年7月24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23.04%。
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A的前十大重仓股
6月22日,中国信达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信托保障基金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信达将作为首家AMC正式参与信托风险资产,也意味着,继个贷不良批转后,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再迎来一个崭新的万亿规模的战场。
中国信达董事长张子艾、总裁张卫东、副总裁赵立民、副总裁李洪江、总监彭朗辉,信托保障基金公司董事长肖璞、总裁白伟群、副总裁张利、副总裁李勇锋、总裁助理刘江、首席投资官钱晓强等出席签约仪式。
2021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明确支持信托保障基金、AMC等专业机构与信托公司合作处置后者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MC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处置目前至少7000亿的信托业的风险资产,同时,信托公司风险资产转让时必须打折,损失或由投资人与信托公司共担。
6月22日,中国信达与信托保障基金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对银保监办发〔2021〕55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信托业风险资产处置、信托公司风险化解、金融服务及其他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推动信托业风险资产处置生态圈建设,共同助力化解信托业风险。双方将进一步建立多层次沟通渠道,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合作关系不断优化,开启全面深入合作新篇章。
AMC开启新的万亿市场
2020年是信托行业风险事件暴露最多的一年,先后有4家信托公司被监管层托管(管控)或暂停业务,另外,出现信托计划逾期的信托公司也明显增多。
在信托业协会最后一次公布的信托风险资产数据中,截至2020年3月末,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较2019年底增加660.56亿元,增幅达11.45%;行业资产风险率为3.02%,创历史新高。
从已经公布2020年年报的62家信托公司自营资产数据来看,按信用风险五级分类结果披露的信用风险资产规模总计6983.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35.25亿元,增幅为15.46%。其中,不良资产规模为477.35亿元,同比增长157.38亿元,增幅达49.18%。
不良率排名前五的信托公司分别为,安信信托、民生信托、华宸信托、中粮信托、国民信托。
“以往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方式包括用自有资金先垫付、发行新的信托计划对接之前的风险项目、寻找资产管理公司接盘、走司法途径,处置还款来源。”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表示,此次下发的通知允许信托公司通过风险资产转让、委托专业机构处置资产、反委托收购等方式处置风险资产,使得信托公司对风险资产的处置更加灵活及市场化。
4大主要转让方式+多模式配合
信托公司转让风险资产的方式有哪些?银保监的通知内容显示:
1、可向专业机构直接转让资产,信托公司卖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后,由专业机构独立处置或与信托公司合作处置。
2、可以向特殊目的载体转让资产。信托公司向信托保障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设立的特殊目的载体卖断信托业风险资产,整合各类机构在资金实力、专业人才、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共同推进风险资产处置。
3、信托公司委托专业机构提供风险资产管理和处置相关服务,如债权日常管理、债务追偿、债务重组等,充分利用专业机构优势,在资产出险早期开展风险处置,以提高处置效率,实现风险处置关口前移。
4、信托保障基金公司还可反委托收购。信托保障基金公司收购信托业风险资产,并委托信托公司代为管理和处置,以缓解信托公司流动性压力,助力其风险资产化解。
“鼓励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探索其他处置模式,通过多种手段降低行业风险水平,如专业机构批量买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包,并通过批量转让、证券化、财务重组或管理重组等方式进行后续处置。”通知还称。
AMC经验不足 初期以委托收购模式为主
信达资产首席不良资产研究员王洋认为,信托保障基金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按照市场化原则,预防、化解和处置信托业风险,其对信托行业较为了解。通知下发后,初期或以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反委托收购的模式居多。
一位信托公司的人士指出,信托保障基金的优势是对信托公司比较了解,这些年与多数信托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但其在人力、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方面则较为有限,尤其是面对市场化处置的竞争经验不足。所以反委托收购是一种对双方都比较好的处置方法。
王洋亦认为,信托保障基金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定价以及处置经验方面需要加强。另外,对于AMC而言,尽管拥有丰富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但信托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与银行业的可能有所不同。
曾刚也表示,信托行业资产的属性、风险资产的性质和商业银行不尽相同,处置信托行业不良资产给AMC带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需要AMC积极去探索和加强一些符合信托行业的风险处置模式和能力。
机会还是鸡肋?
火栗网创始人邵平认为,信托风险资产对于AMC来说也有鸡肋的一面:
首先是信托转让风险资产的折扣力度。AMC收购银行不良,特别是对公不良的流程及估值已轻车熟路,价格(折扣水平)趋于市场平衡,银行不良资产的折扣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置链条还有利可图。而信托公司毕竟规模有限,折扣大了损失不起、兑付压力大,折扣小了处置机构盈利空间有限,甚至费力不讨好。
其次,信托风险资产单个项目普遍规模很大,尤其是地产公司的信托,大几亿、数十亿,比较常见。AMC承接的门槛比较高,对资金、对团队的要求很高,接手处置后往往也要走重整、重组之路,单个项目的周期也不好估计。
再次,信托风险项目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地方关系与债务结构,民营成分高的信托项目还可能存在复杂的利益链条,从投放到处置都可能不是简单的市场业务逻辑。AMC能否趟得动这些项目的“浑水”?
信托风险资产估值是难点
虽然整体监管框架已经形成,但如何进行合理价值评估、明确责任赔偿界限依旧是未解难题。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认为,在市场化风险处置过程中,首先信托公司面临着对转让资产进行合理价值评估的难题;其次,风险损失承担以及赔偿责任的明确也是风险处置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在构建风险资产市场化处置机制方面,监管还应鼓励探索更多公开化风险处置方式,提高处置效率和透明度,引入更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增强市场交易活跃度,以更好地促进市场化处置机制的形成。
“未来资金信托产品实现净值化转型后,资产的估值将更加合理、规范,这将对风险资产的市场化处置提供有利条件,当前应加快推动资金信托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同时建议,信托业应尽快出台资金信托产品的估值指引,信托公司也应加强资金信托产品估值方面的研究。”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谢运博表示。
6月22日,中国信达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信托保障基金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信达将作为首家AMC正式参与信托风险资产,也意味着,继个贷不良批转后,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再迎来一个崭新的万亿规模的战场。
中国信达董事长张子艾、总裁张卫东、副总裁赵立民、副总裁李洪江、总监彭朗辉,信托保障基金公司董事长肖璞、总裁白伟群、副总裁张利、副总裁李勇锋、总裁助理刘江、首席投资官钱晓强等出席签约仪式。
2021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明确支持信托保障基金、AMC等专业机构与信托公司合作处置后者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这意味着,AMC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处置目前至少7000亿的信托业的风险资产,同时,信托公司风险资产转让时必须打折,损失或由投资人与信托公司共担。
6月22日,中国信达与信托保障基金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对银保监办发〔2021〕55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信托业风险资产处置、信托公司风险化解、金融服务及其他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推动信托业风险资产处置生态圈建设,共同助力化解信托业风险。双方将进一步建立多层次沟通渠道,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合作关系不断优化,开启全面深入合作新篇章。
AMC开启新的万亿市场
2020年是信托行业风险事件暴露最多的一年,先后有4家信托公司被监管层托管(管控)或暂停业务,另外,出现信托计划逾期的信托公司也明显增多。
在信托业协会最后一次公布的信托风险资产数据中,截至2020年3月末,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较2019年底增加660.56亿元,增幅达11.45%;行业资产风险率为3.02%,创历史新高。
从已经公布2020年年报的62家信托公司自营资产数据来看,按信用风险五级分类结果披露的信用风险资产规模总计6983.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35.25亿元,增幅为15.46%。其中,不良资产规模为477.35亿元,同比增长157.38亿元,增幅达49.18%。
不良率排名前五的信托公司分别为,安信信托、民生信托、华宸信托、中粮信托、国民信托。
“以往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方式包括用自有资金先垫付、发行新的信托计划对接之前的风险项目、寻找资产管理公司接盘、走司法途径,处置还款来源。”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表示,此次下发的通知允许信托公司通过风险资产转让、委托专业机构处置资产、反委托收购等方式处置风险资产,使得信托公司对风险资产的处置更加灵活及市场化。
4大主要转让方式+多模式配合
信托公司转让风险资产的方式有哪些?银保监的通知内容显示:
1、可向专业机构直接转让资产,信托公司卖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后,由专业机构独立处置或与信托公司合作处置。
2、可以向特殊目的载体转让资产。信托公司向信托保障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设立的特殊目的载体卖断信托业风险资产,整合各类机构在资金实力、专业人才、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共同推进风险资产处置。
3、信托公司委托专业机构提供风险资产管理和处置相关服务,如债权日常管理、债务追偿、债务重组等,充分利用专业机构优势,在资产出险早期开展风险处置,以提高处置效率,实现风险处置关口前移。
4、信托保障基金公司还可反委托收购。信托保障基金公司收购信托业风险资产,并委托信托公司代为管理和处置,以缓解信托公司流动性压力,助力其风险资产化解。
“鼓励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探索其他处置模式,通过多种手段降低行业风险水平,如专业机构批量买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包,并通过批量转让、证券化、财务重组或管理重组等方式进行后续处置。”通知还称。
AMC经验不足 初期以委托收购模式为主
信达资产首席不良资产研究员王洋认为,信托保障基金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按照市场化原则,预防、化解和处置信托业风险,其对信托行业较为了解。通知下发后,初期或以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反委托收购的模式居多。
一位信托公司的人士指出,信托保障基金的优势是对信托公司比较了解,这些年与多数信托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但其在人力、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方面则较为有限,尤其是面对市场化处置的竞争经验不足。所以反委托收购是一种对双方都比较好的处置方法。
王洋亦认为,信托保障基金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定价以及处置经验方面需要加强。另外,对于AMC而言,尽管拥有丰富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但信托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与银行业的可能有所不同。
曾刚也表示,信托行业资产的属性、风险资产的性质和商业银行不尽相同,处置信托行业不良资产给AMC带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需要AMC积极去探索和加强一些符合信托行业的风险处置模式和能力。
机会还是鸡肋?
火栗网创始人邵平认为,信托风险资产对于AMC来说也有鸡肋的一面:
首先是信托转让风险资产的折扣力度。AMC收购银行不良,特别是对公不良的流程及估值已轻车熟路,价格(折扣水平)趋于市场平衡,银行不良资产的折扣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置链条还有利可图。而信托公司毕竟规模有限,折扣大了损失不起、兑付压力大,折扣小了处置机构盈利空间有限,甚至费力不讨好。
其次,信托风险资产单个项目普遍规模很大,尤其是地产公司的信托,大几亿、数十亿,比较常见。AMC承接的门槛比较高,对资金、对团队的要求很高,接手处置后往往也要走重整、重组之路,单个项目的周期也不好估计。
再次,信托风险项目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地方关系与债务结构,民营成分高的信托项目还可能存在复杂的利益链条,从投放到处置都可能不是简单的市场业务逻辑。AMC能否趟得动这些项目的“浑水”?
信托风险资产估值是难点
虽然整体监管框架已经形成,但如何进行合理价值评估、明确责任赔偿界限依旧是未解难题。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认为,在市场化风险处置过程中,首先信托公司面临着对转让资产进行合理价值评估的难题;其次,风险损失承担以及赔偿责任的明确也是风险处置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在构建风险资产市场化处置机制方面,监管还应鼓励探索更多公开化风险处置方式,提高处置效率和透明度,引入更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增强市场交易活跃度,以更好地促进市场化处置机制的形成。
“未来资金信托产品实现净值化转型后,资产的估值将更加合理、规范,这将对风险资产的市场化处置提供有利条件,当前应加快推动资金信托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同时建议,信托业应尽快出台资金信托产品的估值指引,信托公司也应加强资金信托产品估值方面的研究。”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谢运博表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信达信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信达信托、汇添富民营活力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