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又是一年5·12。我们在向前走,但是从未遗忘。
对于那一年的那一天,很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记忆,它是很多人生命的痛点,也是很多人开始思考生命的起点。无论是不是亲历者,无论当时身在何地,“汶川”二字都能打开记忆的阀门——里面有撕心裂肺的痛与殇,也有永志难忘的爱和力量。
《那一年,那一天》
关于汶川地震的10个记忆碎片
01
当时在网吧,玩游戏,我在游戏里和一个汶川的女孩子结婚了。玩到一半的时候她掉线了,突然就黑了,以至于我们被“团灭”了,当时还很生气,但怎么找她都找不到,游戏、QQ都不在,电话也打不通……
知道她出事后,我就跟没了魂一样,上了游戏就看朋友目录,看着看着就哭了,就希望她的游戏名亮起来。地震后两个多月吧,实在受不了了,从那以后再也没玩过那款游戏。
如今我已经结婚了,可是她却停留在那个*的年纪,说我爱她可能有点夸大,当时还不太懂这些,但是我真的想她。
—思念—
汶川地震期间,墙上贴满寻人启事。
02
5·12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记忆。
那是我在部队服役的第二年,在成都。地震后没过多久命令就下来了,赶往汶川旁边的汉旺救灾。早上五点赶到汉旺,我们是第一批进入的。老百姓看到军车来了,有的鼓掌,有的在哭,更多的是在喊哪里哪里房子塌了埋了人,希望我们去救。那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刚开始救援的一个多星期,我们基本没睡过觉。下雨天,很多人没地方坐,只能站着,站成一排,每个人手上都有工兵铲,结果大家不自觉地就站着睡着了。睡着后手一松,手上的铲子就掉下来摔地上发出声音,把自己惊醒。我站在那里听到掉铲子的声音连着响。那时候冷饿交加,但是没有听到任何人有一句抱怨的话,大家都特别努力,也许人在那种情况下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更何况我们是军人!
—男主角—
汶川地震期间,连续作战的消防抢险救援人员躺在瓦砾上休息。
03
当年我是一名
航班上,我向旅客们征集给孩子的祝福,在纸上写下寄语。全航班的人都留言了,有的还要给钱,有的要和我们一起去……最后航班上留下的祝福寄语被北川博物馆收藏。
抵达成都后,出租车公司不收我们钱,给我们车让我们开车去绵阳;到了北川,去了一中,分发药品、玩具……一路上得到了太多人的无私帮助,对我们没有任何猜忌、质疑。在悲痛的同时,也看到了国人的大爱。这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
—丸子—
主持人在播报汶川地震灾情时哽咽流泪。
04
5·12地震时,远在千里之外,还是学生,通过电视感受到当时现场的惨烈。最初几天,学校附近只要有电视的地方,全都围满了人,多晚都有人在看。
很多人看一会儿承受不住,走开了,但是过一会儿又回来,就想看看是不是废墟里又救出人了。
5月15日,地震第三天,电视播了被压在废墟下70多个小时的北川青年陈坚的解救过程,当他被救援人员从瓦砾堆里拉出来时,围在奶茶店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发出欢呼。当时学校门口那条街上,只要有电视的小馆子,全都能听到欢呼声。
但很快画面被切断,后来才知道,在石板下坚持了快80个小时的陈坚,在送下山的路上停止了呼吸。
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专门和我们说了“挤压综合征”:
巨大压力之下,人细胞内的钾和其他坏死物质在被压迫的肢体中悄悄聚集,如果突然解压会造成毒素骤然释放,造成生命危险。
那堂课我永远忘不掉,因为上课时PPT里用的那张图,就是前一天电视里我们欢呼解救成功的那张脸。
—丁香医生—
05
汶川地震的第三天早上,一个师兄没按时到校,班主任以为是睡过头了,没有特意去找,结果一直到第四节课他都没来。打电话问家长,家长说孩子早早就去上学了。这下两边都慌了,上蹿下跳地找孩子。
最后这位师兄在济南火车站被拦截,身上背着家里全部现金、药品和压缩食品,要坐火车去成都再去汶川救灾。多年过去,讲起这个故事,仍旧热泪盈眶。
—佚名—
06
母亲是成都的一名中学数学老师。
那天下午2点28分地震,我找到她大概是四点钟了,她正在安抚班上的孩子们。我叫了一声“妈”。她看到我之后就哭了,她说:对不起,我脑壳头只有学生,居然忘了自己也有个女儿。
她只是个代课老师。
—丁小妹儿—
汶川地震时,搜救人员从废墟里找到的孩子们的书包。
07
重灾区的亲历者。每次回忆,眼泪就一遍遍往外流。
那天,我是直到走出学校,才意识到地震有多严重。房屋全是裂缝,街边堵满了人。当时部队还没有进来,人们只能自救。来来往往的手推车上,要么运送着伤员,要么被衣服直接盖住了脸。
回到家,看着倒成一片的废墟,说不出来话。爷爷用胶布搭了个简易帐篷,从废墟下抬了个沙发勉强能睡觉。快天黑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因为没有买到物资,只能用树叶勉强接雨水喝,吃了一块邻居给的饼干。躺在沙发上双目放空,听着大人们讨论着谁谁谁又走了,谁家的孩子被砸了,一个个鲜活熟悉的生命在那一天突然就没了,最开始的时候还偷偷抹泪,到后面几乎都麻木了。
当天晚上一直做噩梦,一眯眼就仿佛看到那些去世的人,以及回家路上看到的破碎的身体。
等解放军到达,开始救灾工作,食物、水、帐篷也一批一批地运送过来。这时候,悬着的心才彻底放松下去。真的,没有经历过这种灾难,真的无法形容见到解放军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地信任。
那之后,解放军和志愿者都全面开展了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给我做了将近一周的心理治愈课,让我彻底不会在晚上做噩梦。从此对北航有一种莫名的感情,立志要考,可惜高考没考好,差了一点点。也是那时候,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佚名—
2008年5月13日,官兵在暴雨中抢运伤员。
08
那一年,我还是小学生,班上学习最差的同学把早上妈妈给他买滑板车的一百块钱捐了出来。如今我已经是大学生了,当年那位同学和我成了至交好友,并一起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2008年的我们对“慈善”的概念还很懵懂,但我们懂得了可以帮助别人。时间教人成长,也教人学会爱这个世界。
—古大萍—
09
5·12地震那天,我正在备战5月18日即将举行的公安招警考试。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人猝不及防,我和家人没有逃生的路,是爸爸用绳子硬生生从三楼把家人一个个吊下来的。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我第一次强烈地觉得“活着真好”!
生命是如此脆弱,人性是如此温暖。身为警察的爸爸告诉我,以后考上警察,如果遇到这样的天灾,无论如何也要担负起该尽的责任。如今,我已在公安战线工作多年,地震之殇已离我们远去,但它带给我灵魂深处的震撼却是时间不能抹去的。我永远记得爸爸对我说的那句话,身为一名人民公安,我时刻准备着,必要时哪怕奉献生命,也绝不后悔。
—阳光下的星星—
2008年5月13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武警战士抢救伤员。
10
那年十岁,四年级,现在新闻里的那些图片是我当时用眼睛亲眼看到的。说要看我成长的人留在了那年,说要一起长大的人留在了那年,我们带着他们的生命一起前行。
—原石—
图文/ 《夜读》整编
“生命脆弱如斯,生者更应奋发,带着念想走到更远。”十四年过去,曾经撕裂的土地,今已平复;曾经受伤的人们,迈向新生。
看看今日的汶川吧,它早已不再是当年新闻里破碎的模样。
看看那些曾揪动你心弦的人吧,他们已经把命运生出了绚烂之花。
汶川这片土地上,有最坚韧勇敢的人们:
他们受过伤,却从累累伤痕中生出力量;他们流过泪,却从无限泪水中收获坚强;他们有不忍回望的过去,却一直、一直走在向前的路上。
致敬重生,祝福汶川。
关于十四年前的5·12汶川地震,
你的记忆是什么?
监制 | 李浙 主编 | 王若璐
如果房地产开发的商人有级别,李嘉诚*是祖师爷级别的。
因为房地产行业诞生过太多的能人,可是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稳定的没有几个,李嘉诚就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来,国内多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地产大佬遭遇到了现金流危机,根本原因就是杠杆太高,花一块钱想要干十块钱的事。
李嘉诚的操作思路跟其他人完全相反,成为时间的朋友,慢慢变富。这个简单的策略让李嘉诚做到了闷声发大财。
9月17日,李嘉诚旗下公司长江实业再度抛售掉上海一个项目,套现21亿,令人直呼真稳。
1
套现21亿的详情
9月17日,香港希慎兴业发布公告称,将以约35亿人民币(约42.3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位于上海市新闸路668号的世纪盛荟广场,卖方正是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
世纪盛荟广场是隶属于长和达盛地产(上海)有限公司的,公司主要有三个股东,分别为长江实业(持股60%),上海达安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25%),上海国盛集团地产有限公司(持股15%)。
公告显示,如果长江实业想要完成此次交易,那就必须先把其他两个小股东的股份买下来,变成独资企业。由于长江实业持有60%股权,因此,总价35亿的项目,长江实业可以套现21亿元。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李嘉诚可以轻松出手自己手里的物业,而其他富豪则要打折出售呢?
答案主要有两个:第一、李嘉诚拿下的地块大多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地块。我们以本次交易的世纪盛荟广场为例,它位于上海市的静安区,几乎就是上海的市中心位置,步行三分钟就能到13号线的自然博物馆站,到人民广场只有2.7公里,地铁一号线坐一站路就到了;
第二、李嘉诚不着急卖。李嘉诚是一个相对求稳的人,他不会为了短期巨额利润而债台高筑,这是投机行为。既然没有现金流紧张问题,也就不需要打折出售资产。而其他富豪都是在出现问题之后“骨折价”甩卖资产。情况不同,资产的价格也就不同。
据了解,长江实业是在2005年就拿到这个项目的,直到2013年3月才开始施工,2015年8月竣工。项目竣工之后,李嘉诚并没有急着装修用来出售或者出租商铺,而是带着“工匠精神”在装修。到了2018年,不过才把地板铺好,内部的装修还没有开始。一直到了项目交易,项目才勉勉强强完成。
通过项目的建设周期我们可以知道李嘉诚的建设思路,买到地块之后,先放个七八年,然后赶在地块动工日期的规定前快速动工,两年内竣工。不过竣工之后的装修问题又可以拖个好几年。李嘉诚持有这个项目长达16年,至今都未开业,最后整体卖掉套现走人。
2
李嘉诚精明在哪里?
同样是做房地产,李嘉诚跟其他房地产大佬的区别在哪里呢?
李嘉诚非常懂得时间的价值,喜欢用时间换空间。大陆的很多地产大佬喜欢超越李嘉诚,总想让自己成为第一,最终就变成了盖房子的机器,不断盖房子、卖房子,负债率极高。到头来,所有人都是在为银行打工,银行稳赚不赔,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比较困难。
银行想要让一家房地产巨头瞬间倒闭非常容易,那就是联合其他银行一起让房地产企业还债,如果不还债就要求法院冻结账户,这就可以让房地产企业猝死。
李嘉诚不玩这一套,他知道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因此他最喜欢的还是买地、捂地、卖地,一本万利。
李嘉诚的杠杆也是极低的,试想一下,假设长江实业从银行贷款买地,每年的利息是10%,他还能那么淡定捂地吗?
李嘉诚比较出名的一次捂地则是在1993年,长江实业拿下了北京誉天下别墅群项目,当时的楼板价格是2000元/平方,李嘉诚看到了它的升值潜力,于是就分四期开发,仅仅第一期就开发了15年。到了2018年,这个项目终于完工,这个时候房价已经涨到了40000元/平米。
一个80万平方米的项目,李嘉诚开发了25年,很难不认为他是在故意拖延时间,最后的结果证明,他赚得盆满钵满。
李嘉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做时间的朋友的价值!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一位男士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悼念遇难者
46年前的今天
在那个本该平静祥和的夏夜
山崩地裂的灾难突然降临
23秒的剧烈震动
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
几乎将唐山
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
重工业城市夷为平地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使市区97%以上的地面建筑被摧毁,凤凰山下一片废墟
24万多人失去了生命
16.4万多人重伤
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
4204名儿童成为孤儿
唐山大地震中,开滦煤矿医院在地震中全部倒塌。这是北京装甲兵部队正在抢险救灾
97%的地面建筑
55%的生产设备被损坏
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人民币
……
这是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在清理废墟
一座城市的劫难
使无数美满的家庭
在一夜之间消失
许多人用一生
也无法抚平它带来的伤痛
但人们选择勇敢面对
与这场灾难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唐山大地震发生当天,一大批抗震救灾物资从上海运抵唐山机场
灾难
摧毁了有形的建筑
但摧不垮中国人
坚韧团结、和衷共济的精神
在地震当天和震后极短时间内
各路救援力量
从全国各地昼夜兼程
赶至唐山
被震毁的唐山火车站候车大厅
驰援!
他们昼夜兼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子弟兵
来了!
解放军跑步进灾区
近2万名
白衣战士组成的医疗队
来了!
上海医疗队用手电筒做光源为伤员做手术
抢修通信、铁路、公路、桥梁
保障紧急供应饮用水的队伍
来了!
灾区送水车
数千辆抢运救灾物资的
运输大军
来了!
北京市第一食品厂的工人为灾区群众生产了大量的面包、饼干,源源不断运往
唐山地震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频繁的余震中
他们用双手和最简陋的工具
抢夺每一个生命
托起每一份希望
今天,我们回顾三个故事
愿你在读完之后
感受到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力量
抗震志气钢,我们勇往直前!
在46年前的大地撕裂中
矿工刘江失去了父亲
钢厂工人冯林棣失去了2岁的儿子
冯林棣所在的“王益元炼钢小组”中
组长夫妇、老组长的
三个孩子和两名组员
也未能幸免
家园颠覆破碎
至亲阴阳两隔
这些工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刻
重振精神,站回生产一线
掩埋父亲后
刘江8月2日便回到矿上
地震当天上午
冯林棣就到达炼钢厂
刘江说:
“在家里待着不踏实
觉得矿上需要我们”
冯林棣说:
“有人说唐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我们就要证明
唐山并没有消失!”
这是1976年唐山钢铁公司工人庆贺唐山大地震后炼出“志气钢”的场景
矿上组织矿井排水突击队
刘江主动报名
与工友共同扛着沉重的水泵
“走路都特别费劲
但觉得干劲很足!”
8月25日
距离地震发生28天
冯林棣永远忘不了那一刻
唐山炼出了震后第一炉
“抗震志气钢”
孤儿不孤
唐山大地震后
4204名孤儿
成为无数人心中
最揪心的牵挂
这些孩子中
年龄*的16岁
最小的仅仅两个月
孩子们要怎样长大?
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
育红学校的负责人董玉国(右二)、保育员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上
刻着董惠娟父母和兄嫂的名字
时光荏苒
地震孤儿董惠娟
如今已是国内首位灾害心理学博士
唐山师范学院教授
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学专家
董惠娟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入口与钟表雕塑的合影
她也曾一直回避自己孤儿的身份
直到在汶川地震灾区
面对失去双亲而绝望失控的孩子时
她发现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平静地告诉他们
“我也是地震孤儿!”
和董惠娟一样
地震孤儿们
在全国人民的关心下
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
为祖国倾注力量
有的光荣入伍
保家卫国、抢险救灾
唐山大地震孤儿刘志刚(左)自邢台育红学校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唐山建筑陶瓷厂工作。198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何在失去亲人的生活中
找回内心的力量
重新建构现实与精神家园?
董惠娟说:
“那些用尽全力与生命最深的苦难
战斗过的人会知道!”
生活在唐山市育红学校的孤儿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这是老师王子君星期日和孩子们在一起
用 一生来感恩
张祥青是一名唐山大地震孤儿
但他的记忆深处
不只有痛苦
“那时解放军为我们救助建房
分发救灾物资
他们每天天亮来、天黑走
不吃一口我们的粮食。”
在汶川地震后的募捐现场
已成为企业家的张祥青
毅然捐出了1亿元
2008年5月20日,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从河北省各地赶来的唐山地震孤儿们正在捐款。当日,通过网络倡议、电话联系等方式,200多名唐山地震孤儿聚集到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孤儿献爱心的捐献活动
他的这句话
“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建*的学校、震不垮的学校!”
感动了无数人
1亿元
即使是企业家
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爱心
张祥青说
正是全国人民和解放军
在唐山大地震中解救了他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等村民,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他们被誉为“唐山十三义士”。2008年5月12日下午,宋志永和12位农民兄弟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他们主动来到灾情最重的四川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之一
灾难也把唐山和汶川人民的心
紧紧连接在一起
唐山为汶川地震
募捐总额接近4亿元
数额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张祥青总说
从废墟里站起来的唐山人
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
1981年4月14日唐山市凤凰山下,震后搭建的简易房逐渐被拆除,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
一座城市的劫难与重生
包含着无数悲欢
也见证着无比坚强
从1976年开始
唐山就马不停蹄开展了重建
大地震10周年时
唐山恢复重建工作初现规模
这是1986年唐山大地震十周年后的唐山
20周年时
唐山逐渐繁荣起来
这是1996年唐山大地震20周年后的唐山
30周年时
唐山变得更美
有了大城市的样子
这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后的新唐山
40周年时
唐山成功举办了
世界园艺博览会
2016年,河北唐山举办了第32届世界园艺博览会
现在,这里正在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
承载着厚重的沧桑和期盼
逐渐变成一座崭新的城市
熙熙攘攘、蒸蒸日上
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景区夜色(2019年5月29日无人机拍摄)
每年地震纪念日前后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下
都会摆满鲜花
一面面黑色的墙壁
一个个烫金的名字
印刻着太多心酸的故事
凝结着难以忘却的记忆
“7·28”到来之际,很多市民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前祭奠亲人、表达哀思。
那23秒的灾难
已经过去46年了
时间
在让过去模糊的同时
也让未来更加清晰
一名市民在唐山地震纪念墙前悼念逝者
我们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
由衷感佩
我们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热泪盈眶
46年过去了
当时光穿越沉重的历史
抚不去的是
无尽的思念和记忆
而我们
缅怀逝者,致敬重生!
共青团中央
日前,嘉善思贤街头闹市区,突然拉起警戒线,警方押着一名戴着手铐脚铐的蒙面男子,走上了思贤商业中心的二楼。
“是不是很多年前的杀人案啊?”
“死者好像是手机店老板。”
“20多年,终于抓到了!”
周边群众的猜测,很快得到了印证。嘉善警方发布消息,2001年12月11日在思贤商场发生的命案,2名嫌疑人终于被抓获。
这个案子,警方盯了整整21年,破得很不容易。
相约干“事业”
2000年,20出头的小艮(化名)跟着江苏老乡来到嘉善讨生活。他老家来这里打工的人,大多住在水上,花几百元买一艘水泥小船,船上搭个塑料棚子,就不用再为房租发愁。小艮很快也买了一艘船,又找了一份学徒工,跟着一个修摩托的师傅学修车,收入不高,一个月三五百元。
师傅有不少房子出租,有一租户也是个年轻小伙子,叫小闵(化名),和小艮偶尔打上照面会聊几句天。“走,去我家看电视去!”一段时间之后,小闵经常喊小艮去他的出租屋看电视。一来二去,两人越发亲近起来。
“你别看哥现在打工,哥以前是个小老板。”有时喝点酒,小闵会向小艮讲起自己的“英雄往事”。小闵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读书人,哥哥开了个服装店,等小闵高中毕业后,就把店交给他打理。进货过程中,小闵和进货商发生了纠纷,他便报复性地偷了对方衣服,还偷了多次。东窗事发,盗窃金额几万元,小闵被判刑。
小闵出狱没多久,来到嘉善,找了一份化工厂的工作,月收入近千元,算是打工者里的“高收入”了。但曾经当过小老板的小闵,显然对目前的生活并不满足。小艮更是不满自己的微薄收入。两人同时表露出对钱的渴望,相约一起干点“事业”。
手机店老板被害
2001年年底,春节即将到来,两人又商量起怎么多赚点钱。“不如去搞一笔大的!”两人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把目标定在了思贤商场的手机店。
思贤商场,当年是嘉善最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商业区,四五条步行街上,都有三四层楼,像小商品市场一样,一楼都是卖衣服的,二楼则是手机店、网吧、台球室等,三楼都是出租房。
当年,手机和小灵通也不是人人买得起的,算得上是“*品”。小闵有一部诺基亚手机,还在思贤商场办了手机卡,他发现店里摆着很多手机。“打开玻璃柜就能‘发达’了!”他对小艮说。
两人坐着公交车,来到商场踩点,商量了半天,瞄准了一家店:二楼最北面,楼梯上去第一家手机店。
2001年12月11日凌晨5点多,冬天的清晨天还墨黑着,两人在城郊处,一起搭上了开往县里的公交车,摇晃了大半个小时,到达嘉善县汽车站。
“哐!哐!”两人敲响计划中那家手机店的卷帘门,谁料里面传来睡意朦胧的回复,“找谁?”两人一惊,只能解答:“买手机的。”门很快被打开,两人进了门,转身拉下了卷帘铁门。无人知晓卷帘门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周边的店主和居民只听到一些打斗声和柜台的撞击声。
上午8点,当嘉兴嘉善两级警方到达现场,拉起警戒线时,手机店老板已经倒在血泊里,柜台被敲得稀碎,十几部手机、小灵通消失不见。
当年案发现场外围
当年案发现场一角
这起案件的被害人为一名38岁的男性,由于事发在思贤商场,警方初步判断为谋财害命,嫌疑人共有2名,但限于当时科技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案件没有突破性进展。
追凶21年
“这起案子,整整有2个大箱子的案卷,说明当时的侦查工作其实是非常细致的。”嘉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张亮亮说,每年,他们都会把历年命案积案都翻出来筛查一遍。两箱子的卷宗记载着,当年警方派出了大量警力,对思贤商场附近出现过的人,都进行了排查走访,之后还扩大到整个县区排查。排查出了一些可疑人员,但最终都被一一排除。
“好在当时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现场证据。”张亮亮说,随着刑事科技手段的进步,今年4月底,警方终于发现了嫌疑人的线索!
嘉善县公安局迅速成立“2001·12·11”专案组进行攻坚,抽调了全局拥有丰富侦查经验的精干民警以及当年参与该案件的民警,赶赴两名嫌疑人的所在地江苏和江西开展进一步侦查。
小艮在江苏一物流园工作,小闵则在江西老家开了一家食品厂。抓捕小闵不难,倒是小艮,他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经常在多个地点奔波,确定他最终落脚点的过程非常曲折,经过几个日夜的蹲守、研判,警方最终制定了几套抓捕方案。
5月26日,在江苏、江西两地警方的配合下,嘉善警方成功将嫌疑人小闵和小艮抓获。
第一次审讯小闵时,他抱着侥幸心理,对抢劫杀人的事情顾左右而言其他。但这也难不倒嘉善警方,他们很快制定了新的审讯策略。当小闵发现警方早已掌握了完整的证据链时,心理防线顿时崩塌。
在两名嫌疑人被带去思贤商场指认现场的第二天,被害人家属带着锦旗找到了嘉善县公安局,“21年了,我们没想到这个案子还能破,现在,心结终于能解开了……”
转自:浙江法制报(
浙江法制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被遗忘的那五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被遗忘的那五年、李嘉诚抛售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