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稳健,银河稳健证券

2022-08-01 5:39:32 证券 xcsgjz

银河稳健



本文目录一览:



1998年3月27日,首批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与“基金金泰”宣告成立。这一天,也成为了公募基金的生日。

在人均年收入只有5425元的年代,人们纷纷涌进证券公司,排起长队认购基金。据说当年的火爆场景堪比如今的“双十一”抢购。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场基金数量已经过万(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在此期间,诞生了39只成立以来净值涨幅超过十倍的*基金,此外还有一只基金距离十倍基只差8%。

十倍牛基,成立时间基本都在股市的相对低点,而这些基金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位或多位能够战胜牛熊、投资能力突出的*基金经理。

No.1:华夏大盘精选

“公募一哥”王亚伟和神一般的华夏大盘精选,在基民之中可以说无人不知。自2004年8月11日成立以来,华夏大盘精选目前的累计收益率高达3445.17%。也就是说,该基金收益率超过34倍,当初若以10万元买入,目前收益已经超过334万元。

王亚伟在执掌华夏大盘精选的6年多时间里,任职回报率高达1185.79%。2012年5月4日,华夏基金发布王亚伟离职公告。

No.2:嘉实增长

嘉实增长是华夏大盘精选之后的第二只十倍基。该基金成立于2003年7月9日,17年时间累计收益率达到2505.23%。

邵健是嘉实增长业绩的重要贡献者。以成长投资著称的邵健,管理嘉实增长基金超过11年,任职回报率为795.15%。嘉实增长现任基金经理是归凯,2018年1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不到2年时间取得113.21%的回报。

No.3:兴全趋势投资

兴全趋势投资,可以说是成立于大牛市的前夜。从2005年11月3日成立至今,其累计收益率达到2182.84%。

王晓明和董承非两位基金经理功不可没。自兴全趋势成立之初,直到2013年10月28日卸任,王晓明在接近8年时间里带来了近5倍回报。董承非接手该基金后再续辉煌,在接近7年时间取得了284.74%的回报,目前他仍在管理兴全趋势投资。

No.4:富国天益价值

富国天益价值成立于2004年6月15日,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达到2024.64%。

该基金成立以来共有5位基金经理管理,其中产生了两位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首任基金经理张晖,目前是汇添富基金总经理。陈戈接任后,9年带来362.16%的回报。陈戈于2014年4月15日卸任,目前是富国基金总经理。

No.5:景顺长城内需增长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成立于2004年6月25日,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达到1999.41%,距离20倍回报一步之遥。

该基金的第三任基金经理是李学文,在2005年12月至2007年9月任职期间,正是A股*一轮牛市,其任职总回报高达513.53%。2006年,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以182.27%的收益率夺冠,同时在彭博发布的全球分洲基金增长率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位。但李学文在2007年陷入“*魔咒”,当年9月14日宣布离职。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是刘彦春。

No.6:景顺长城鼎益

景顺长城鼎益成立于2005年3月16日,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达到1882.46%。

景顺长城鼎益的首任基金经理是王新艳,4年任期内的回报率为217.78%。现任基金经理是刘彦春,2015年7月开始管理该基金,5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283.68%的回报。这意味着,刘彦春同时管理着两只十倍基。

No.7:富国天惠成长

富国天惠成长成立于2005年11月16日,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达到1820.41%。

富国天惠成长是十倍牛基中*没有发生基金经理变更的。从2005年基金成立直到现在,在接近15年的时间里,基金经理始终是朱少醒。朱少醒是现任主动基金经理中任职时间最长、也是长期业绩最为*的。

No.8:银河稳健

银河稳健成立于2003年8月4日,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达到1666.53%。

银河稳健第二任基金经理是杨典,约一年半任期内(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的回报率为230.59%。现任基金经理是钱睿南,2008年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12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276.54%的回报。

No.9:汇添富优势精选

汇添富优势精选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达到1666.30%。

汇添富优势精选首任基金经理是徐婕和庞飒,其中庞飒在4年多任期内(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的回报率为374.59%。现任基金经理是王栩,2010年2月开始管理该基金,10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272.18%的回报。

No.10:国泰金鹰增长

国泰金鹰增长成立于2002年5月8日,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达到1640.85%。

国泰金鹰增长先后有9位基金经理,其中业绩贡献*的是冯天戈和张玮。冯天戈在3年任期内(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的回报率为175.51%。张玮在近7年任期内(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的回报率为118.19%。




工行可转债

证券时报

“我们想上半年完成可转债转股”、“转股是今年的主要目标之一”……宽信用稳增长的有利环境下,多家上市银行陆续“放话”。

转股有赖于正股股价的上涨。为提振估值,已发行可转债的银行频频出招,披露亮丽业绩、增加交流沟通、大股东及核心员工增持等举措被广泛采用,甚至在选聘可转债项目保荐机构时,银行也将后者在转债发行后的市值管理意见纳为关键考虑因素。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提醒需谨防本末倒置,“推动股价持续上涨的因素,一定是基本面趋势和长期成长性,可在长期成长空间的实现过程中顺便实现可转债强制赎回转股,如果只是奔着转股的目的来做股价,最后多半实现不了”。

各显神通促转股

一边是稳增长、宽信用的政策支撑,一边是低基数效应带来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分红可期,这既使开年以来银行股的配置价值得到普遍认同,也为银行类可转债转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银行近期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陆续“放话”——“我们想上半年完成可转债转股”、“转股是今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此,上市银行“各显神通”,或通过快报形式披露亮丽业绩,或增加机构路演、接受机构调研的频次,或推动大股东、董监高甚至核心员工增持,目的直指自身估值提振,并促成可转债尽快转股。

以兴业银行为例,早在2021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管理层就透露,将进一步加强市值管理,让投资者读懂并认可其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及投资价值,“过去总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未来会在市值管理方面重视加强沟通”。

去年底完成500亿元可转债发行后,兴业银行于1月10日披露了首份上市银行业绩快报,并以24.1%的年利润增幅获得广泛关注。而此前一个多月时间里,该行管理层已合计走访25家机构。

“走下来的这些机构,统一认可我们的管理层是稳定的、兴业的股价是低估的。”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在2月下旬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该负责人还透露,计划在行内组织投资者交流的大团队,集合全行部门副总级别的骨干、专家,“组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够随时充分交流”。

与此同时,为响应总行倡议,1月13日至2月18日期间,兴业银行子公司、分行及总行部门负责人(包括其配偶、子女)自掏腰包从二级市场买入该行股票近1700万股。据披露,此番参与增持的总人数超200人,以区间成交价计算,累计耗资约3.7亿元。

此外,去年6月完成200亿元可转债发行的南京银行,则在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接受了12次机构调研,与张家港行并列上市银行机构调研榜榜首。2月28日至3月2日,南京银行主要股东紫金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还在二级市场继续增持约1618.1万股股票,耗资约1.6亿元。

据统计,截至3月8日收盘,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年内累计涨幅分别约12.8%、8.2%,居上市银行前列。

谨防本末倒置

银行出招加强市值管理、提振估值的同时,二级市场能否真正“买账”仍需打一个问号。

通常情况下,当正股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时,银行可转债的部分短线投资者就有可能选择通过转股获利了结。但要实现大面积转股,需要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进而推动大部分投资者主动转股。

以成都银行可转债为例,其募集说明书披露,当该行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时,该行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而转股价常常基于募集说明书公告前20日均价、公告前1日均价、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这三条底线来确认。这意味着,对于一家仍处于“破净”状态的上市银行而言,股价对应的PB(市净率)需要达到1.3倍才能触发可转债强制赎回,实现大面积转股。

受此影响,过往能触发强赎实现可转债退市的银行并不多。其中,中行400亿元可转债、工行250亿元可转债、民生银行200亿元可转债于2015年牛市触发强赎;常熟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则在一波强势行情后,于2019年陆续触发可转债强赎。

有基金经理认为,“虽然市场普遍认同当前银行股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但对不同个股的预期并不一致,或者说看高的幅度不一、分化比较大,能否达到转股价格的1.3倍目标存疑。”

多位受访人士同时提醒,主动的市值管理有助于自身价值发现,但在此过程中,银行类可转债发行人也要“谨防本末倒置”。

一位*研究人士认为,推动股价持续上涨的因素,一定是基本面趋势和长期成长性,“要真正实现强制赎回转股,就要让投资者看到长期成长空间,并在长期成长空间实现的过程中顺带实现转债转股”。

“如果只是奔着转股的目的来做股价,最后多半实现不了。”该研究人士说。




银河稳健混合151001

基金“寒流”下,兴业基金旗下又有多只权益产品遭市场淘汰。

权益类产品占比低的兴业基金在去年迎来投资老将钱睿南后,年底权益基金发行规模逆势突围。但与此同时,公司此前发行的多只权益产品,具体说来是ETF不得不走向清盘的命运。

ETF产品线名存实亡

3月3日,兴业基金发布兴业中证福建50ETF(512350)和兴业上证50ETF(510860)两只基金清算资金发放公告。

根据公告,兴业中证福建50ETF将以现金红利的方式向基金份额持有人发放清算资金,权益登记日为 2022 年 3 月 4 日,发放日为 2022 年 3 月 10 日(具体到账时间以销售机构为准),每份基金份额可获分配清算资金为人民币 1.14020元。该基金最后运作日为2021 年 12 月 24 日, 次日起进入清算程序,并于2022 年 1 月 27 日发布基金清算报告。

另一只兴业上证50ETF的公告显示,每份基金份额可获分配清算资金为人民币 0.90412 元。2021 年 12 月 29 日为该基金的最后运作日。

3月1日,兴业基金还发布了兴业上证180金融ETF(510690)终止上市的提示性公告,该基金自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5日期间进行了基金财产清算,基金财产清算报告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后,于2022年2月17日完成了剩余财产分配工作。该基金最后运作日为2021 年 12 月 17 日,终止上市日为2022年3月3日。

以上三只清盘的ETF基金均集中成立于2020年,从成立到清盘前后不过一年多时间。早在去年7月,兴业上证1-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和兴业上证红利低波动ETF也相继终止上市。如此算来,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兴业基金旗下累计至少5只ETF宣告惨烈退市,公司ETF产品线已名存实亡。

市场加速出清

根据公开资料,兴业上证180金融ETF募集发行金额约2.95亿元,但上市后规模急剧下降,2020年四季度基金资产净值已跌破亿元,仅剩下0.62亿元。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基金资产规模便徘徊在清盘红线之下,当季规模已骤降至0.13亿元。

兴业中证福建50ETF募集发行额为2.19亿元,基金经理为那赛男,到了去年第二季,基金规模已急剧缩水至0.14亿元,最后运作日对应基金资产净值仅有433万元。上市最晚的兴业上证50ETF募集发行额为2.53亿,截至最后运行日基金规模仅有0.12亿,缩水95%。

进入2022年以来,ETF产品清盘的警报已频频拉响,甚至不乏头部公司的产品。截至目前,至少有15只ETF因为基金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而发布提示性公告。

目前,ETF市场的竞争格局表现为赢家通吃,尾部加速出清。

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头部公募的ETF一上市即可获得几十亿元的交易量,一旦做大规模形成护城河,很难被其他基金超越。同类ETF最终只会留下一只规模*的,而其他陪跑ETF会逐渐清盘。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基金来说,稍有大量的赎回,资产规模就会出现大幅波动,也不利于基金的运作。

对于兴业基金而言,清盘这些表现不佳的迷你ETF也是无奈之举。

权益产品占比低

公开资料显示,兴业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17日,是兴业银行控股的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其中,兴业银行和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0%和10%。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管理规模2540.08亿元,基金数量114只,基金经理24人。从公司管理规模来看,多年来增长缓慢,且不时出现小幅下滑,且其中权益类产品规模捉襟见肘,没有跟上“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政策步伐。

截至2021年末,公司债券型基金的规模1277.51亿元,占比超过50%;货币型基金997.26亿元,占比近四成;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为11.68亿元和253.68亿元,二者所代表的权益类基金占比仅10%左右。

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的尴尬处境和业绩的疲软不无关系。除了已清盘的ETF外,截至3月3日,在全部产品中,公司股票型产品仅有去年8月底成立的兴业能源革新股票(A:013049,C:013150),混合型基金42只(非合并份额)。其中,近6个月有29只产品下跌,跌幅*的是兴业睿进混合A和兴业睿进混合C,均跌超14%。

钱睿南抗起权益大旗

2018年2月,时任兴业基金总经理的汤夕生曾提出“三年计划”,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权益类基金和公司品牌打响市场。但后因“任期届满”,汤夕生于2019年4月卸任,随后胡斌上任,“三年计划”随即搁置。

近年来,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经理变动频繁,基金经理甚至还存在“一拖多”现象,Wind数据显示,除刘方旭、徐青、王卓然“一拖六”(合并份额)外,唐丁祥“一拖七”、丁进“一拖八”、腊博更是“一拖十”。

变来变去,公司总算找到了一位发展壮大权益基金规模的扛旗人物。

去年7月1日,兴业基金公告称,钱睿南任公司副总经理。钱睿南是一名投资老将,曾在银河基金服务近20年,离职前为银河基金副总经理,其管理13年的银河稳健混合(151001)任职回报284.89%,钱睿南于2021年3月正式加入兴业基金。

市场普遍认为,钱睿南的到来将扛起壮大公司权益规模的重担,钱睿南也确实不负所望,到任后发行的首只产品即成为爆款。

去年12月22日,兴业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兴业兴睿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合同于12月21日正式生效,产品募集规模约79.5亿元,逼近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创造了该公司成立以来公募权益基金网友分享规模之最。目前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正是钱睿南。

钱睿南公开表示,未来投资需坚定不移地锚定经济转型主线,重点布局“双碳”领域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医药消费产业。在投资风格上,除了关注蓝筹白马股之外,他也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研究和挖掘上来。

兴业兴睿两年持有混合分为A类和C类份额,自成立以来,分别下跌1.28%和1.37%。在同类5973产品中排名1300多名。后续的业绩表现至关重要,这将决定投资人对兴业基金权益类产品的信心。




银河稳健证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息披露办法》”)和各基金基金合同的规定,经与各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决定对旗下全部基金的基金合同进行修改,修改内容涉及《信息披露办法》对基金信息披露事项相关要求的更改,以及部分基金托管人基本信息的更新。现将有关修订内容说明

1、本次修改的旗下全部基金共72只,包括69只存续期基金以及3只正在募集尚未成立的基金(银河聚星两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银河睿鑫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银河久悦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具体基金明细

注:银河收益证券投资基金与银河稳健证券投资基金为银河银联系列证券投资基金的两个独立运作的组成部分,银河收益证券投资基金与银河稳健证券投资基金共用一个基金合同,即《银河银联系列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2、本次基金合同修改属于因相应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动而应当对基金合同进行的修改,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此次修改已经履行了规定的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的规定。

3、本次基金合同的具体修改内容详见附件修订对照表。本公司将同步修改托管协议,修改后的基金合同与托管协议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并在本公司网站发布。本公司将在上述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更新)中,对相应部分进行更新并按规定进行披露。投资者欲了解基金信息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托管协议及相关法律文件。

4、投资者可以登录本公司网站(www.galaxyasset.com)查询或者拨打本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400-820-0860)垂询相关事宜。

风险提示: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将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特此公告。

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27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银河稳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银河稳健、工行可转债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