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12 年底,加入字节跳动的 Samuel 仍在使用非智能手机。他没用过公司早期开发的任何* App,却决心辞去大厂工作,加入这家创立于民宅的团队。
原因并不复杂,他认同这家公司的初心:希望把人和信息连接在一起,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
随着产品和用户规模扩大,这份初心承载了更多意义和责任,几经讨论,最终被提炼为字节跳动的使命,“激发创造,丰富生活”。回顾十年间我们所做的很多产品和业务决策,都没有偏离这个航向。
在公司十周年之际,我们找到了一些创立初期的“老照片”,希望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试图还原当初我们从哪里出发,以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出发。
|消除“早知道就好了”的遗憾
2012 年,互联网处于从 PC 端加速转向移动端的阶段。
初创团队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并意识到在移动端获取信息将是一个很大的需求。在这样的场景下,做好信息分发将可能提升社会的效率,创造价值。所以大家常说:“希望可以消除‘早知道就好了’的遗憾。”这也是我们创业的初心。
具体怎么做?团队进行了一次讨论:信息可以抽象出“体裁”和“主题”两大维度,体裁包括图片、长文、短文、视频等,而主题又可以覆盖学习、娱乐、生活等。最后,团队决定以图片作为切入点并上线了第*App“搞笑囧图”,没想到一个月内注册用户就达到了 100 万。
一鸣写下对信息分发的理解
|为什么是 ByteDance?
公司的中文名“字节跳动”和英文名 “ByteDance” 几乎是同时有的。
为什么是 ByteDance?团队最初要做信息分发,本质也跟信息流动有关,而信息的最小单位就是字节。起名字时,大家闭上眼睛想,感觉有很多字节在跳动、流动、舞动。当时还有人提议是不是可以叫 ByteJump,汝波当时觉得 ByteJump 不是特别有感觉,在他的提议下,ByteDance 这个名字诞生。
中文名也有很多备选:字节跳动、字节舞动、字节跳跃......虽然“字节舞动”最接近 ByteDance 的直译,但团队觉得“舞动”会让人联想到舞蹈机构,最终选了“字节跳动”。
汝波在锦秋家园的其中一间卧室办公
|好好吃饭,好好工作
第一间办公室锦秋家园是一间三居室。选择民宅当办公地,主要为了方便大家都住在附近,而且不担心晚上空调被关掉,还能给大家做饭提供三餐。
早上来上班去厨房取早点,厨师会笑咪咪地跟同学们聊这一天的伙食安排,坐在工位上就能够闻到厨房里正在烹饪的菜肴。为什么要配厨师?因为当时招聘亮点之一就是拒绝地沟油、提供健康的一日三餐。
公司早期的大厨
|空间有形,梦想无限
锦秋家园的办公环境简朴,工程师挤在客厅的几张长桌前办公。不太敢伸腿,否则容易踢到对面的同学。但这小小的空间没有阻碍大家的想象力,每次定产品目标,都会有同学觉得“这是不是太激进了”,但回过头看基本每次都能达成。
今日头条的 DAU 从 100 万到 1000 万,仅用了 1 年多时间。
随着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团队也数次讨论公司目的和意义。我们打造平台,让用户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表达,最重要的是,让用户看到更大的世界。
经过多轮思考和讨论,“激发创造,丰富生活”的使命最终成为大家的共识。
大家围在桌子前 coding
|站在阳台上讨论业务方向
锦秋家园的阳台也承载了不少回忆:大家常常在这里聊骑行,聊最近用户有什么吐槽,或是讨论业务战略方向。
比如是不是要用推荐的方式做信息分发,初创团队也站在这里讨论过。相比传统门户网站依靠人工编辑推荐,有没有更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但创业团队的技术条件不好,为什么要做?做了会成功吗?
讨论过后,大家认为推荐系统能够真正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后来,就有了一鸣自学写出第一版推荐系统的故事。这版系统经历了数轮迭代,在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的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推荐也成为互联网信息分发的主流模式。
锦秋家园阳台上的景色
|第一版 A/B 测试系统
创业初期公司知名度低,为招聘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当时我们有一个反常规的“套路”:请这些候选人来公司做分享。这建立了候选人跟团队交流的机会,也能帮助他们更直观感受到这家公司的文化氛围。2012 年底,Samuel 也是通过这样分享的形式被字节吸引。“大家很想把事情做成,”是他跟大家交流后的感受。
几个月后,他在这里开发出公司第一版 A/B 测试系统。时至今日,第一版测试系统已经升级为内部广泛使用的 Libra 平台,支撑产品命名、交互设计和广告优化等方方面面的业务决策,每天同时进行的 A/B 测试达到上万场。
Samuel 在锦秋家园
|没有总部大楼
2013 年 5 月,字节跳动迎来了第一次搬家,搬入盈都大厦 10 层。
搬家前,公司内部还发起了一次集体决策。700 平米、带落地窗的盈都,给团队的第一感觉是“太*了吧”。大家没想到的是,业务成长速度飞快让几十人的团队迅速扩张到几百人,这 700 平米的办公场地很快不够用了。
2016 年 2 月,我们又从盈都搬到了中航广场。
在《新办公室第一天》的全员信中,一鸣提示大家要警惕“大公司心态”,相比精致的办公环境,我们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用户、候选人上。这也是我们虽然有数百个办公室遍布全球,但依然没有总部大楼的原因。
盈都和中航的 Day 1
|把公司当成一个产品来打造
除了打磨产品服务外部用户,我们一直有一个理念:“把公司当成一个产品来打造。”而公司这个产品最重要的用户就是员工。提供好用的工具,帮助大家更便携地表达和交流,也是打造公司这个产品重要的要素之一。
2013 年,团队内部就提出有没有可能自己做一个即时通讯工具(IM),但自研 IM 工程师至少要一百人,而当时全公司的工程师加起来也只有五十多个。不过,在使用过多款市面上的 IM 后,大家还是觉得不符合预期。
2015 年,公司决定加大对内部工具的投入,因此建立“效率工程”部门,由汝波作为负责人。飞书、People、字节圈等管理工具就是最初由这个团队孵化出来的。
效率工程部门双月会讨论 OKR 系统的 OKR
|用户边炒菜边配合测试
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视,是公司延续下来的做事风格:2012 年人员规模还很小的时候,公司就专门招了一位同事做用户反馈,每天发全员邮件同步用户的真实感受。
2013 年国庆假期前,广东地区很多用户反馈头条刷不了,刚准备下班的秋良直接回到工位前开始查问题。团队迅速联系到几个用户,想办法知道用户拿到的数据是怎样的,并做了测试包发给用户。
当时有一位用户一边炒着菜,一边跟他通话帮忙测试。“很多用户是愿意配合的,因为产品能给他带来价值。”这也令秋良倍受触动。
秋良和汝波
|堵在门口的创作者
在产品孵化阶段,团队就明确了今日头条并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而是覆盖创作、分发、讨论等各种内容的信息平台。
2014 年 1 月,今日头条的内容创作平台“头条号”上线。次年 9 月,公司举办了第一届头条号创作者大会。因为缺乏经验,前期没有规范的报名和筛选流程,并预估人数租了个场地。结果当天所有人都傻眼了,“没想到来了这么多创作者堵在门口,进不去了”。
也是在那个时刻,大家意识到这个初心已经阶段性地达成——头条号让越来越多人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和价值。回过头看,这也标志着我们从信息分发进入创作,是“激发创造,丰富生活”的重要尝试之一。
|三次讨论是否要做短视频
2015 年 1 月,日本冲绳团建。结束白天的游玩,晚上一二百号人挤在餐厅里参加年会,这一年的年会主题是“巨变的时代”。目标很远大,但过去每年的目标又恰好都能达成,所以大家都深信不疑。
同样是在冲绳,一鸣和汝波等十几个同事在居酒屋进行了第二次讨论。2014 年讨论过一次,当时大家精力顾不过来,但短视频的机遇已经悄悄涌现,当时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已经晚了”。
2016 年底,公司第三次讨论觉得还是不能放弃,要大力尝试。不仅要做,还要做两款(抖音和火山),不仅在中国做,还要在全球做。于是,2016 年我们先尝试直播,后来又做短视频。这也成了我们让数亿用户在平台上分享和创造的起点。
冲绳年会
十年过去,少有人能想到那支小小的创业团队能走出这么远。即便很多时候资源和条件还不够完善,但大家有更高的目标,基于使命驱动,愿意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去做正确的事情、做难的事情。
现在,十几万名*的 ByteDancer 共同加入到这份事业中来,打造了更多产品和服务,激发出每个人的潜能,让更多的人和组织享受创造的过程并实现个人价值。放到更大的时间维度去看,这也将是一段精彩、有意义的旅程。
金融观察
6月11日,备受市场关注的6只“独角兽基金”正式发售。根据设计,6只“独角兽基金”的封闭期为三年。股票投资以参与独角兽企业CDR与IPO的战略配售为主,在股票投资之外,投资标的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或是因为头上顶着“独角兽”光环的缘故,6只“独角兽基金”在市场上未发先红。6月6日,由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和华夏基金申报的6只战略配售基金获得证监会的批文。随后,便在网上走红。
作为当下A股市场最火爆的概念,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家充满了期待。又因为“独角兽基金”以参与独角兽企业的战略配售作为其股票投资的主要方式,加之药明康德新股上市给打新者带来的500%的回报,让市场对“独角兽基金”充满了遐想。
目前市场上虽有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但仍不乏理性的投资者,认为“独角兽基金”的收益率不会太高。毕竟市场上适合试点CDR的独角兽企业有限,而且配售给“独角兽基金”的额度更加有限。相对于500亿规模的“独角兽基金”来说,配售带来的整体收益较为有限。而“独角兽基金”的其他投资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如此一来,“独角兽基金”的总体收益也不会太高。所以,“独角兽基金”实际上是一种稳健型基金,适合于稳健型的投资者参与。
市场上还有悲观者认为“独角兽基金”会重复首批QDII基金的命运。对于这种说法,笔者并不认同。
了解QDII基金的投资者知道,首批QDII基金的命运是很悲惨的。2007年,世界股市的牛市进入高潮。面对全球牛市的赚钱效应,当时,管理层批复了华夏全球、南方全球、嘉实海外中国、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四只QDII基金的发行。首批QDII基金的发行很成功,每只基金的规模都在300亿元左右。四只基金都在2007年9月宣告成立。
但四只QDII基金刚刚进入世界股市,就成了接盘侠。因为2008年迎来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股市大熊,四只QDII基金损失惨重。基金净值*的跌到了0.322元。直到目前快11年的时间了,目前只有华夏全球一只基金的净值回到了1元的面值之上,为1.058元(截至6月11日),其他3只仍在1元的面值以下。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对“独角兽基金”保持一份冷静是应该的。当下A股市场,独角兽概念有些过热这是实情,包括6月11日《***》也发文表示“独角兽企业不要虚胖要少壮,存非理性估值”,这个问题正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尽管如此,“独角兽基金”并不会重复首批QDII基金的命运。因为“独角兽基金”本质上是一种稳健型基金,不存在高位接盘问题。这一点,从“独角兽基金”的投资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独角兽基金”亮点的投资是参与独角兽企业的战略配售。因为只是参与战略配售,而不是参与二级市场的炒作,因此,这一块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虽然不排除独角兽企业上市后破发的可能性,但总体说来,赚钱是大概率事件。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有亏损,由于战略配售的份额有限,其亏损也是有限的,因此不会重复首批QDII基金的命运。
此外,“独角兽基金”最主要的投资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这一类投资的风险较小,当然收益率也不会太高,总体比较稳健。这一项也是“独角兽基金”收益的最主要来源。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
不知道大家在八年前,有没有想到过,如今的字节跳动会成为,腾讯都忌惮的互联网大厂!
图片来自网络
我最近,收集了一份他们八年前的商业计划书。
此时的字节跳动才成立一年,连封面都还是最早的头条logo,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这是一份4:3的多文字PPT,比起页面设计,更具价值的还是内容。
这份PPT一共分为6个部分:
文末有字节跳动商业计划书文件获取方式~
第一部分中,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分析,现在看来依然颇具价值。
比如这一页的标题:移动互联网开启了崭新的个性化数字媒体市场。现在的互联网,的确已经进入了个性化时代。
而且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头条等也都是利用算法,进行个性化推送:
还有这一页提到的社交化、碎片化阅读,也是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
第二部分,就是对字节跳动产品的介绍,尤其是“今日头条”。
这张图里的产品,除了今日头条,其他的APP或网页,现在已经不见了:
而这份PPT中,提到的其他竞品软件,有些也已经不存在或者退出了大众视野,现在看8年前的这份PPT,能真切的感受到互联网的巨变:
下面,就是详细介绍“今日头条”这款产品了,这份商业计划书将“今日头条”的特点,分成了四个部分:
不知道这些截图里的ID,现在还是不是头条的用户:
还有头条的网页版,界面都比较古早,有使用过的朋友对这些页面有印象吗?
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字节跳动的4点创新技术:
我不太懂这些技术,但是作为“今日头条”当下的用户,我认为这其中提到的4点技术,应该一直在沿用,尤其是数据分析和算法推荐:
最后一部分,是字节跳动创业团队的介绍。
不知道大家对除了张一鸣之外的其他人,有没有印象,黄河似乎已经离开了字节跳动,而梁汝波则接任张一鸣,成为新一任CEO:
第二页的创业团队介绍中,甚至还有不少来自腾讯、百度、微软等互联网大公司的人才:
最后还有字节跳动未来商业化的介绍,页面是PPT中典型的四段式内容排版方式: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了~
大家如果对字节跳动2013年的这份商业计划书感兴趣,完整版的获取方式就在下方:
本文分为两部分,直接看视频:
1.1969—2022互联网发展史重磅梳理,商业简史只需看这一个视频足矣
2.互联网全球通史:互联网泡沫、千年虫,2038问题,你遇到过几个?
劳烦点赞评论关注!
1969年:Arpanet(阿帕网)在美国诞生,首先用于军事连接,标志互联网的诞生。
1971年:操作系统Unix诞生
1971年:电子邮件诞生,成为改变人们信息沟通方式的重要标志
1975年:微软成立
1976年:苹果成立
1978年:电子公告栏系统(BBS)诞生,BBS是论坛的前身
1982年:第一个互联网表情诞生
1983年:域名系统(DNS)诞生,网址开始以.com.net等后缀命名,在此之前,网址用数字标识
1989年:万维网(WWW)诞生,互联网从此开始走向普通民众
1990年: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成立,从1998年开始,成为亚马逊公司旗下的网站
1991年:第一个网页诞生
1993年:第一个供大众使用的图形化浏览器Mosaic诞生
1994年:Yahoo最初版本建立。
1994年:亚马逊成立。
1994年: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诞生
1994年:中国互联网元年,国际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
1995年:国际互联网商业化元年。eBay、Amazon开始商业化运作
1995年:微软的ie浏览器诞生
1995年:张树新成立*个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
1996年:第一台可上网的手机诺基亚9000 Communicator诞生
1996年:第一个即时通讯应用ICQ诞生
1997年:第一个视频共享网站Share Your World诞生
1997年:Netflix成立,最初从事电影租赁服务,10年后才开始网络视频付费点播
1997年:WiFi*向公众发布
1997年至1998年:中国互联网兴起商业热潮,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内容门户网站元年。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
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
1998年6月:刘强东成立京东
1998年9月: 拉里·佩奇, 谢尔盖·布林创立谷歌
1998年12月:电子支付系统PayPal诞生,伊隆·马斯克是创办者之一
1998年11月:*、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腾讯
1998年12月:王志东创立新浪
1999年2月:腾讯聊天软件诞生,当时叫 OICQ,后改名腾讯QQ
1999年3月:天涯上线
1999年5月:王峻涛创建中国最早的电商网站8848。
1999年9月:马云等18位创始人成立阿里巴巴
同年,易趣,当当,携程,中华网分别成立,而中华网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易趣之后被eBay收购。
2000年: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合并,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165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的合并案
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数百家公司倒闭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百度
2001年:维基百科上线
2002年: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成立
2003年:Android 诞生,最初它是面向数字相机的操作系统,2005年被Google收购
2003年:博客发布系统wordpress建立。
2003年:MySpace变成了*的社交网络
2003年:Skype面向大众发布,网络电话(VoIP)成为主流
2003年:苹果iTunes商店诞生
2003年12月:百度贴吧诞生
2003年: 淘宝网上线。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
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元年。盛大公司发布传奇世界游戏,引发了中国网络游戏热潮
2003年:起点文学网成立
2004年:Facebook成立
2004年:中国最早在线视频网站乐视网诞生
2005年:youtube诞生
2005年:社交新闻站点Reddit诞生
2005年:新浪博客诞生,中国博客元年,博客大战
2005年:56网、土豆网、豆瓣、58同城、迅雷、电驴下载分别诞生
2006年:Google并购Youtube
2006年:Twitter成立
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元年。优酷网、六间房、酷六网分别诞生
2006年:Google并购Youtube
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泛滥
2006年:豆瓣上线
2007年:iPhone推出,采用全触屏控制,开创了一个全新手机交互模式的新时代
2007年:网络电视hulu推出
2007年:tumblr上线
2007年:凡客诚品成立
2007年:AcFun成立
2007年:国内最早的微博服务类网站“饭否”诞生
2008年:中本聪提出“区块链”概念,并在2009年创立了比特币网络
2008年:Google正式发行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
2008年:“网络选举”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期间
2008年: 中国网民*超过美国
2009年:Uber诞生
2009年:即时通信软件WhatsApp诞生
2009年:微软发布了Bing搜索引擎
2009年:中国3g牌照发布
2009年:中国以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活跃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微博大战开始
2009年10月:奇虎360高调发布*免费的杀毒软件360杀毒1.0版
2009年11月:双十一促销活动开始
2009年:淘宝发布购物搜索,屏蔽百度爬虫。
2010年:Instagram诞生
2010年3月:美团成立,团购大战开始,数量超过5000家
2010年:爱奇艺上线
2010年:bilibili上线
2010年:360与qq进行3q大战,中国PC 互联网在3Q大战**对决中收场。
2011年:微软以85亿美元收购通信应用软件Skype
(本文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两个重量级产品:一个是智能手机,小米和MIUI OS为代表。
一个是原生移动IM软件微信,之后掀起社交软件大战。
2011年:腾讯视频上线
2011年:知乎上线
2011年:快手诞生,最初是*制作分享GIF图片的应用
2012年:Facebook收购instagram
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超过台式
2012年:字节跳动成立,今日头条上线
2012年11月:双11阿里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
被业内称为双十一的爆发点,这一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
2013年:微软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2013年6月:“棱镜门”事件
2013年12月:中国4g牌照发布
2013年:余额宝上线
2013年:大数据元年
2014年:谷歌收购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
2014年:Facebook耗资193亿美元收购WhatsApp
2014年:Facebook收购虚拟现实公司Oculus
2014年:微信支付诞生,腾讯阿里巴巴的支付战争开启
2014年:滴滴快的烧钱“互联网+交通”出行.
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火热。
2015年9月:拼多多诞生
2015年:O2O火热,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本地生活领域
2016年3月: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人类
2016年:微软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成为微软*的一笔收购案
2016年9月:字节跳动产品抖音诞生,短视频热度进入高潮
2016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热
2016年:移动互联网直播元年
2016年12月:知识付费兴起
2016年:共享单车大战,之后蔓延到充电宝,民宿等领域
2017年:新零售元年
2017年:各平台纷纷开始扶持自媒体内容产业
2017年8月:抖音国际版TikTok上线,同年11月收购同类产品 musical.ly,并于次年并入tiktok
2018年: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元年
2018年:区块链火热
2019年:谷歌公司宣布实现“量子霸权”
2019年6月:中国5g牌照发布,5g元年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
2020年:直播带货火热
2020年:运营商提出将推出5G消息
2021年:Facebook改名,引发元宇宙热议
2021年10月:Windows11正式发布
2021年: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逐步试点应用
2021年:互联网反垄断亮利剑。
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些关键时刻及重大事件:
阿帕网:
1969年10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向斯坦福大学的一台计算机发送了一个信息,原本要发送的信息是“LOGIN”,然而,当"L "和 "O "两个字符传输后,设备崩溃了,但这是这个网络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的第一条信息,这个网络就是阿帕网,阿帕网是美国国防*研究计划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数据包交换网络,主要用于政府机构和大学内部的交流,它对现代互联网的诞生有着深远影响,是全球互联网的鼻祖。阿帕网直到1990年正式退役。
万维网:
就在阿帕网退役的同时期,如今我们所熟知的WWW万维网协议也在被酝酿。万维网全称“World Wide Web”,简称“WWW”,现在被广泛使用。它是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伯纳斯李在1989年*提出的,目的是为科学家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共享数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伯纳斯李编写了三项技术,URL、HTML和HTTP。1990年,伯纳斯李制作了让万维网工作的所有必要工具: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浏览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1991年,伯纳斯李发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网页http://info.cern.ch/,如今这个网站还可以打开。然而万维网协议在诞生初期并没有受到欢迎,在两年内,只有50个网站。
直到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与此同时,万维网的另一个转折点始于1993年推出的Mosaic马赛克网页浏览器,马赛克浏览器是第一个可以在文字中嵌入图片的浏览器,马赛克浏览器的流行让万维网成为迄今为止*的互联网协议。几乎同一时期,1994年诞生的网景、1995年诞生的IE等浏览器都有力的推动了万维网的普及。
WWW在中国曾被译为“环球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1994年6月,在北美留学的一名中国地理学家,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于中国新闻电脑网络的电子出版物《华夏文摘》上*将“World Wide Web”称为“万维天罗地网”,简称“万维网”,之所以译为万维网,是因为万维网三个字的汉语拼音也是以WWW开始,自此“万维网”这一名称在中国开始被广泛采用。
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
就在1994年这一年,我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专线正式接通,中国全功能接入万维网,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时代。
一年后,*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或许有人还记得,曾经在北京中关村白颐路南端的街角处,竖立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这条颇具胆色的广告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记忆,也使*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声名鹊起。它最早参考美国互联网公司AOL的模式,为广大网民提供网络生活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瀛海威还拥有中文论坛,一度做了自己的虚拟货币,企图做线上交易。瀛海威曾是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也因为早期网站的匮乏,一度造成瀛海威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瀛海威的假象。可惜后来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但它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视频制作不易,停顿三秒钟,先帮忙点个赞,后面更精彩。
互联网热潮:
万维网使得全球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外,很多知名网站都在那时成立:
1994年雅虎和亚马逊诞生;
1995年ebay诞生;
1996年,第一个即时通讯应用ICQ诞生;
1997年,Netflix诞生;
1998年,谷歌诞生。
在国内:
1995年,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
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
1998年6月:刘强东成立京东;
1998年11月:*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腾讯;
1998年12月:王志东创立新浪;
1999年2月:腾讯聊天软件诞生,当时叫 OICQ,后改名腾讯QQ
1999年3月:天涯上线
1999年5月:王峻涛创建中国最早的电商网站8848。
1999年9月:马云等18位创始人成立阿里巴巴
同年,易趣,当当,携程,中华网分别成立,而中华网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易趣之后被eBay收购。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百度。
互联网泡沫:
然而,1995年至2001年这几年期间,西方国家却出现了有史以来*的互联网科技泡沫,因为互联网的繁荣,出现大量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相关的股市投机泡沫事件。
从1995年到2000年3月,纳斯达克综合股票市场指数上涨了400%,但到2002年10月却比峰值下跌了78%,完全抹去了泡沫时期的所有涨幅。在此次危机中,大量公司倒闭。一些幸存下来的公司,如亚马逊和高通,也损失了大量的市场资本,仅思科公司就损失了86%的股票价值。
原因在于,1993年发布的Mosaic浏览器和随后几年网络浏览器的普及,使大量用户可以访问万维网。而在1990年到1997年之间,美国拥有电脑的家庭比例也从15%上升到35%,电脑已经从*品变成了必需品,这标志着信息时代已经来临,许多新的互联网公司随大势而成立。
因此,许多投资者急于投资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无论这家互联网公司估值如何,只要是它的名字中有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前缀或后缀,资本都很容易筹集。1999年,高通的股价上涨了2619%,其他12只大盘股的股价涨幅均超过1000%,另外7只大盘股的股价涨幅均超过900%。
然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却出现了净运营亏损,因为它们在广告和促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利用网络效应尽可能快地建立市场份额,提升知名度,免费或打折提供他们的服务或产品。
由于贪婪和过度乐观,当泡沫破裂时,高负债率导致大量公司破产。
多个因素刺破了这个泡沫,比如从1999年开始,美联储的多次加息,分析师也开始建议他们的客户减持互联网公司的股票,称科技股“不再被低估”。还比如,大量高科技股的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出现在当年3月10号第一个交易日,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于是泡沫轻轻的就碎了,最终引发了股市的风暴。
千年虫危机:
于互联网泡沫发生的同一时期,互联网历史上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事件,那就是:千年虫危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内存和外部存储介质的成本很高,大多数数据处理需要借助穿孔卡片。为了节省硬件成本,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人员采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比如“78”代表“1978”。
后来,程序员使用两位数字来表示年份的做法,由于惯性思维而被沿袭下来,因此当系统进行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软件无法处理2000年以后的任何一年,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从而可能导致一些计算机,尤其一些敏感工业部门的计算机,比如电力,能源,银行,政府在2000年1月1日零点可能出现大规模计算机关闭,及全球停电等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恐惧被称为千年虫危机。西非国家冈比亚成为全球首个受千年虫严重影响的国家,不少地方电力供应中断。
但是当日历转到2000年1月1日的时候,由于各家公司之前都在为2000年的问题做准备,基本上都已经对软件做了更新,除了冈比亚外,其他国家均顺利度过危机,没有发生太大问题。
2038年问题:
有意思的是,2038年时也会遇到类似千年虫的问题,2038年问题是指在使用POSIX时间的32位计算机应用程序上,格林尼治时间2038年1月19日凌晨三点十四分零七秒之后无法正常工作。原因是大多数C语言程序都使用一个叫做“标准时间库”的程序库,这个时间库用一个标准的4字节也就是32位的形式来储存时间信息。当初设计的时候,这个4字节的时间格式把1970年1月1日凌晨0时0分0秒作为时间起点,这时的时间值为0。以后所有的时间都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一秒一秒累积得来的。一个4字节也就是32位的存储空间的*值是2147483647,那一刻的准确的时间为2038年1月19日凌晨三点十四分零七秒,因此,之后所有用到这种“标准时间库”的C语言程序都会碰到时间计算上的麻烦。
不过,由于那时使用32位系统的计算机可能会很少,同时,2038年问题比千年虫问题解决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只要给那些程序换一个新版本的“标准时间库”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太过紧张。
其它关键事件:
互联网历史上还有其它很多关键时刻,比如:
1971年第一封电子邮件被发出,@被*作为地址间隔标示,同年,操作系统Unix诞生。
1985年,第一个".com"域名*亮相。
1987年, gif格式*发布。
1990年,Adobe发布了Photoshop的第一个商业版本。
1991年,第一个网络摄像头被投入使用。
1997年,WiFi*向公众发布
1999年,手机被装上摄像头。第*商用照相手机是京瓷可视电话VP-210,它有一个11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
2001第一个BT下载客户端发布。
2007苹果发布App Store。
尽管2007年推出的iPhone是手机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真正的革命直到一年后苹果推出了应用商店App Store才开始。
2011年,微信和小米手机引领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从pc互联网时代,到2010年代初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转眼间又过去了10年,互联网似乎又到了转折点,你看好下一个10年的互联网行业吗?在你心中,过去互联网对你触动最深的事件是什么?
务必帮忙点个赞,视频制作不易,记得关注评论,让科普直击灵魂,这里是灵魂歌者聊科普,我们下期再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字节跳动发展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字节跳动发展史、华夏全球基金净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