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不敢出房产税(富时50指数)

2022-07-30 6:21:00 基金 xcsgjz

中国为啥不敢出房产税



本文目录一览:



当前,房子有多难卖相信大家已经深有感触了。从青岛某街道进行买房意愿摸排,进行强制买房名额下放,与街道社区领导挂钩,到河南某县城出现的粮食抵首付的荒唐行为,更别说各地出现的首付比例从3成变2成,首套房贷利率下降,放开限购,放松购房条件等等一系列的操作,各个地方无疑释放出一个信号:快来买房。


那么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房子卖不动了?我个人认为又以下几个原因:

1、需求减少

这里的需求包括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自住需求很好理解,但这个需求也在减少,一方面是人口在减少,另一方面00后或者10后基本上是不缺房,因为他们的爸妈或者爷爷奶奶总会有房子,所以这些孩子长大了就算要买需求也不是很大。再说投资需求,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房子涨了全是刚需,跌了就都可以再等等。很讽刺,但也很真实。投资房子的收益率再下降,房子不好卖,价格涨了又跌渐渐打破老百姓脑中“中国房子只会一直涨”的观念,当有投资需求的人发现花大几百万买个房子,几年后没有比存银行或者买黄金收益高很多之后,就逐渐失去了兴趣。

2、实际收入的减少

各位扪心自问,从19年开始到现在,大家的收入是变多还是变少,或者说大家收入增长的幅度是不是在变缓,总的来说就是:赚钱变得更难。而疫情加速了这一现象,其实就算没有疫情这个趋势其实也已经出现了。高速发展的40年,人口红利真的快吃完了。失业、生意亏钱、门店或者公司倒闭,成了这三年我们听的最多的消息,也从最初的震惊、惋惜、到现在的麻木,3年前有人和你说做生意亏了50w,你会觉得他肯定有什么误操作或者出了什么事,而现在听到同样的话,你可能觉得‘哦,这个很正常啊’,现在做生意基本上都亏钱。

再说工资,互联网裁员潮不绝于耳,我们在惋惜感慨35岁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更抓紧了当前的饭碗,并大喊一声:没事,我还可以卷。收入的下降,再工作不稳的情况下,谁敢轻易背上这30年的房贷。你说存款?有存款的又何必等到现在买房呢?

3、期望和不确定性

人最开心的时候是有期待的时候,最不开心的时候那就是不确定的时候,不知道经济什么时候好起来,不知道新冠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我明天会不会失业。当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这样的氛围,没人会去du哪个说不定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从08年开始房地产起飞,我们见证了政策的摇摆,看到了房地产趴在这一代甚至两代人身上吸血,它创造了财富,让生活富足,只是富得更富,穷的愈穷。对于未来,当前的所有判断都是猜,房产税、公租房、房价软着陆甚至硬着陆,我们普通人无法判断,十年前的人du对了,而今,大多数人不敢du了。


最后多说一点,我不想说那些很冷冰冰的数据,什么6月房产回暖这种气我也不想去打,更不想去单独说哪个城市哪个区域能买或者不能买,站在更高来看,这一阶段我们其实也避免不了的。房地产或者土地财政他有自己的使命,他的使命已渐渐的接近完成。此外,中国老百姓把‘买涨不买跌’这五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当各个三四线城市为了卖房花样百出甚至出现下名额定指标的时候,就知道真实的情况有多不乐观了。




富时50指数

7月27日消息,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扩大至5%。

新交所富时中国 A50 指数期货是全球*跟踪中国 A股市场的境外期货。

富时中国A50指数包含了中国A股市场市值*的50家公司,占A股总市值的33%,许多国际投资者把这一指数看作是衡量中国市场的精确指标,A50指数是A股走势的重要参考。

华西证券表示,目前国内流动性偏宽松,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有限,但交易结构的拥挤可能会导致热门赛道波动加剧,建议深挖“结构性”机会,后续关注月底政治局会议。从中长期看,决定科技成长赛道的长期驱动力在于产业结构的变迁,核心抓手仍是企业盈利。从企业中报业绩预告情况来看,涨价相关上游资源品、科技制造类、医药生物等行业业绩高增长。

配置上,关注“二”条投资主线:一是符合“内循环”逻辑,受益于消费升级行业,如“免税、国潮纺服”等;二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方向的,如“新能源、新能源车、芯片半导体”等。




中国为啥不敢出房产税

你思考一下

为什么经济学家总被骂?

视频加载中...


经济学家学历高

又被业内专业人士认可

为什么每次发声

老百姓都要喷他们呢?



先说答案:因为经济学家是站在整个宏观的角度在评述时事,而老百姓是用自己的屁股去做判断。简单举例来说一种情况,无论是经济学家发言,还是新政策出台,也许导向目标并不是这些会上网的网友。


有些话我也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说透了容易出事情,剩下的你自己领悟。宏观上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从来都不是为了直接满足大众需求的,一般都是以*效的手段去提升*平均化的结果。



一、

为什么不收房产税?


最近,新华社算是明确表示了,今年内不会大力推行房产税。结合更早之前,我们关于GDP增长目标5.5%的解释,我们可以轻松得到三个结论。


第一,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不能过分打压房地产。第二,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必须逐步解决财政赤字的难题。第三,这些信号都说明房地产税确实能降房价。



似乎有点惊喜,但似乎又有点意外。经济就是这样,它不是0和1的博弈,而是0和1的拉扯。从房地产的角度来说,就是“有房一族”和“无房一族”的拉扯。但这个“房”字里面,还包含了土地,还包含了拥有土地的人。


所以,为了稳定市场,稳定土地,稳定大多数人所创造的当下繁荣,我们必须维持现状。“稳”这个字,是很有学问的。我很早就预测过,中国的房地产只能软着陆,但从近年的变化来看,也有可能是某一天直接饮鸩止渴。


总之,房产税当下不能全面推,房地产也得保稳抑增。经济趋势,能抗则抗。



二、

人口红利真的消失了?


以我的观点,人口红利真的没有消失,而是转移了。你想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需要哪些岗位的就业?给你三条数据,你思考一下。


“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必须有1100万人以上,*有1300万人以上。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是多年来*。高校毕业生1076万,是历年*”。我自己给自己提个问题:我们要那么多大学生干嘛?



解释上面这段之前,我说一个前提:读大学永远都是普通人*的出路。


所以,我们似乎发现了矛盾点在哪了。有了这个逻辑,你再回头想想我开头说的那些话,我们经济学家的发言,那些新政策,都是什么目的呢?是不是和所有老百姓都相关呢?


关于就业,关于生育,关于住房,关于教育,关于一切热点的疑惑,似乎就这样迎刃而解了。我还是没说得太明白?那我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



三、

2022看好什么方向的投资?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只有可能减税降息,不可能加税加息。实际上,我们政策也是这样干的。所以,市场上的热钱会变多,大家会把钱拿出来消费、创业、投资,而这就是实体发展较为活跃的时候。


投资实业永远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实业是有抓手的,摸得到的。只是对于很多人的投资心态上,他们追求一种虚妄的高收益,以至于多年来市场散户一直不看好实业,带动了机构也没有强烈意愿投资实业——毕竟机构是需要盲目投资的散户兜底的。



这也是我经常说的,散户和散户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有理智的散户,和盲目的散户。后者,就是我们俗称的:韭菜。


前几年的互联网,让部分投资者尝到了一本万利,现如今的互联网,也不算是个香饽饽了,大厂们也在做实体产业关联。说白了,为了给“子孙们”留下直接可以使用的资产。


直接生产衣食住行的基础性行业就是实业(包括工农业),与此相关的经济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

房地产算不算实业呢?


从封建社会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商业都是受歧视的,父亲在九十年代辞职做生意,别人问起,我都不好意思说。因为商业与服务业,在过去被定义为不事生产的虚拟经济。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第三产业。


过去的物质并不是那么丰富,所以第三产业备受歧视。如今物质较为充裕了,第三产业似乎又被捧过了头。究其根本,就是手上真有产业(生产资料)的人本来就不多,剩下的人也懒得去亲手置个产业了。


而有了金融工具之后则不一样了,我们可以以股份或是债务的形式参与到实体经营之中,而并不一定非要自己亲手去盘出一个产业。



所以有了上面的逻辑,以我的观念,大部分房地产都不是实业。


中国的房地产——特别是开发商群体,从事的其实属于投资性质的金融活动。因为房子已经失去了居住属性,无论商住,很多开发商到最后并没有留下什么在手上作为自持的资产。


另一方面,大部分房地产本身没有技术含量,属于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利于国际竞争。所以,房地产不能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



五、

那我们到底投资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每次有经济困难的时候,都要大力发展基建?因为,“以工代赈”这一事物,是中国人最擅长的。


古代封建政权的一大社会功能,就是灾害应对。每个地方,除了有相应配备的军队,还有粮仓,专门用来应对灾年,向老百姓发放赈灾粮。



赈灾,经济上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度过饥馑时期,在灾年过去后重新成为生产单位。但赈灾并不是直接开粥场了事,老祖宗很容易就发现,灾民每天都在原地等着吃明天的赈灾粮,没事干。那我能不能放粮的同时,还让他们做点实事呢?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千古以来,都是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话了。既在灾荒时改善了基础建设,又保证了灾后基础建设能够服务重振生产活动。


关键是,这时的人们,是便宜得不能更便宜的劳动力。



正因为以工代赈的有效、经济性,这也被运用到宏观经济层面,我们的四万亿、N万亿、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哪个国家能跟我们比的?


大基建是真的需要的,高铁真的太方便了,想象不到新疆那么广阔的天地,居然还没有特别发达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在中国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钢材和水泥都生产过剩的时候,国际铁矿石价格极低的时候,不搞大基建,简直是对不起机会。


显而易见,一句话可以概括:不仅是大基建、新基建,做必要的基建,价格还便宜,同时还能带动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最终推动经济脱实向虚。这种时候,不投资基建投资什么 ?



终章、

2022基建会怎么增长?


从政府意愿上来看,我们预计2022年财政支出增速9%,带来6700亿基建增量资金。2022年专项债或扩容至3.85万亿,带来基建增量资金1400亿。从资金端看,2022年基建增量资金9000亿,基建增速5.3%。


最后,强调一下很多视频网友留言里的误区,基建不是房地产。


今天的视频来自知创图谱的制作



今日话题:


【你投资了什么项目?】



《创业过程中的股权避雷针》


《没钱可以创业吗?》


《如何培养商业头脑?》


《赚钱的秘诀》


《企业管理咨询入门手册》



传(zhuǎn)承(fā)中(shì)华(zuì)

文(hǎo)明(de)之(zhī)美(chí)




中国会出房产税吗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有没有发现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个小阳春,各种各样的利好消息不断涌来,今天央行把利率下调了,明天很多银行说我们首付可以从三成调到两成了,后天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推出了货币化棚改这样的大杀器,以至于很多购房者都蠢蠢欲动了。

大家觉得现在可能是一个入场的好时机,一方面资金在松绑,购房压力减轻了,首付可以少付了利息可以少付了,另一方面很多开发商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子没卖多少很着急,因此现在给出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房价还走低了。

而且大家发现没有,实际上还有一个隐形的利好消息,房产税。在去年房产税的话题很热闹地讨论了一番,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房产税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马上就要实施了,然而半年多过去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听到任何房产税落地的消息。

而且这两天正在开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房产税的字眼,这使得很多人觉得可能房产税的出台又要往后延宕一段时间了,相对而言谁都知道房产税一推出它一定会打压很多人的购房热情,减少资金进入到购房市场,那么就会或多或少起到降房价的作用。

现在好了,房产税的讨论热度已经过去了,没有看到明确的消息说房产税马上要出台,所以我说这是一个隐形的利好,证明最近一段时间真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那么房产税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呢?要知道在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多少次房产税的问题了,说实话这是既有技术上的难度也有政策上的考量的。

以往的节目我们就跟大家讲过我们预测5年之内房产税真正出台和落地的可能性很小,现在我们还是坚持这个判断,房产税要推出它的难度非常大。就像以往我们分析的那样,推出房产税要不要搞全民缴税。

就是只要你持有房屋就要缴税没有任何的免征额,哪怕你只有15平20平30平的房子,你也要按房产的实际价值每年交1%到2%,这个看起来是非常公平的,欧美很多国家也都是这样做的。但问题是在过往的20年我国房价膨胀得太迅速了,今天在北京的一个二三十平的老破小可能会卖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民币,如果它有学区房加持的话。

可问题是持有这套房产的人有可能这是他家庭*一套住房,甚至持有这套房产的人可能已经退休了,每个月只能领几千块钱的退休金,说实话如果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房产税的税率被定在1%到3%的话,那么这户房子的主人他全部的所得都不够交房产税的。

那怎么办?难道要逼他卖房吗,难道要逼他离开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吗?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大量的家庭*资产就是这套房子,而且这套房子恐怕不是他买的。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买500万的房子,我们当然相信他交得起每年5万、10万的房产税,可问题是有很多人赶上了福利分房的尾巴,家庭*一套价值几百万的房子不是自己买的,是国家当年房价很便宜的时候分配给他的,他今天一年赚的钱都不值这个房产价值的1%,你让他怎么交房产税?

也有人建议说我们可以搞免征,比如说按家庭为单位,80平以下的不交80平以上的交,或者以家庭人数为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可以给20到30平米的免征额,超过这个数量再征,这个思路很正确。收房产税的目的之一就是打压一部分人炒房这个行为,我们不能伤及刚需,可问题是咱们想一想,我国老百姓的人均居住面积很大吗?不是很大的。

这几十年来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很多城市人均居住有个20平30平就相当不容易了,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下,我们如果给出了免征额,那么我敢断言整个城市够得上交房产税资格的家庭恐怕连10%都没有。如果这样操作,房产税有可能变成豪宅税,征税基数过小,政府实际上收不到什么钱,而还要派出大量的征税人员,未来有可能得不偿失。

更别提这样征的话根本达不到有些人设想中的未来用房地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这样一个理念,更别提我国幅员辽阔,30多个省份960万平方公里有很多人是在异地置产的,这还牵扯一个问题,异地置产要不要交税?

将来收房产税是以每个城市每个省份来区别还是全国一盘棋,只要你在我国范围之内,有一定的房产就统统要缴税?这还牵扯一个不同地方的税率一不一样,全国是否能联网等,非常多复杂的问题。

而且说实话征收方式也是个问题,怎么征收?像每个月收水电费那样挨家挨户去收吗,如果有人这个月没有钱怎么办,如果有人就是不交怎么办,这会带来多大的执法成本?当然也有人建议说我们可以不收持有税,我们可以收交易税,什么意思?

你该交多少税我都给你攒着,什么时候卖房了我就什么时候收,你要一辈子不卖房你就一直存着一直不收,可问题是二手房的交易量和存有量之间差额巨大,如果只是在交易环节征税,那么很显然每个城市能征上来的房产税寥寥无几,跟你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地方政府都会觉得这点税收着没意思。

所以正是因为征收房产税有这么许多的困难,在技术上落地是非常难的,因此我们一直秉持这样一个观点,5年之内房产税能真正落地那都是快的,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我觉得我们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非要征房产税?

对于很多人而言,征房产税是个好事,你看谁让你那么有钱,你有那么多房子,所以国家就得多征收你的税,而且很多人是希望通过征房产税使得房价下跌,让很多买不起房子的人买得起房。

甚至有些海外经济学家就建议我国说,你看当年日本政府主动把房地产泡沫刺破,今天中国也应当采取相类似的措施出台房产税,尤其是出台高额房产税无疑是个选择主动刺破泡沫的方式。可问题是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还不深吗,日本的前车之鉴我们不应当好好了解吗,日本当年的房价确实是高到天上了。

东京的土地全卖掉买下整个美国都够了,所以日本政府选择了主动刺破泡沫,然后日本全国的房价一夕之间崩盘,大量的投资者血本无归。甚至30年后的今天,日本房价还没涨回到当年的高峰,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你看房价低了日本老百姓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到房子了。

然而日本经济过去失落的30年咱们忘了吗,9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GDP高达5万亿美元,是我国的近10倍之多,那个时候你想赶超日本简直是不可能的。30年后的今天,新鲜出炉的2021年日本全年GDP数连5万亿美元都不到,大概只是我国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我想它主动刺破房产泡沫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今天对于很多中国家庭而言,房产恐怕是最重要的资产,咱们可以设想一下,假设有一个家庭在北京有一套房子,面积不大,总房款500万左右,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房子是他们*一套住房,甭管房价涨跌他们都不会变卖,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个家。

假设这个房子现在没有任何贷款,那么理论上讲他们也没有额外的压力,可是如果一夕之间房价腰斩,这个房子的估值从500万变成了200万到300万,按道理讲这家人的生活应当没有任何影响,房价高低我都得住在这房子不是。

可问题是如果真的房价腰斩了,他们心情难道会很好吗,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生活没有任何变化吗,这还是在没有贷款的前提下,而今天大量的人买房那都是需要贷款的,有的城市房价稍一松动就有人说我变成负资产了,我要不要断供?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夕之间如果我们像日本政府那样主动刺破泡沫,房价大幅下跌,这会引发什么样的状态,会不会有非常多的人断供然后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呢?所以很显然我们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根本不是让房价腰斩,甚至都不是让房价下跌,而是要让房价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之下。

什么叫稳定?我们可以用通货膨胀来比较一下,以前我们经常讲在经济领域没有通货膨胀不好,通货膨胀太大也不好,要维持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这对于每个经济体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大算温和?每年2%到3%的通货膨胀这几乎是*的,有一定的通货膨胀证明经济体有活力,证明经济在向上发展,如果没有通货膨胀,物价在下跌,那就是日本过往30年日本物价维持恒定。

当然日本老百姓收入也维持恒定,经济一潭死水,通货膨胀太高也不好,像今天的美国,通货膨胀已经高达7%、8%飙着10%去了,是过往40年没有的。所以物价飙升民不聊生在经济领域通货紧缩和过于通货膨胀都不好,所谓过犹不及一定要维持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才是最有利的,房地产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房地产价格大跌会导致所有人的资产都在减少,这会引发社会动荡的,而房地产价格上涨过于迅猛像过去那几年的光景一度几个月时间房价飙升20%、30%,有人感慨我只是比我的学长师兄晚毕业一年,结果我买房的时候要多花50%的钱,这样的迅速上涨当然也是不好的。

我们提房住不炒的概念是对于每一个家庭和个人而言,你买房子的目的是因为你有居住的需求,那么既然你有这个需求就要早点买,因为房价每年都会有一个温和的上涨,你不要盼着说有一天房价腰斩到现在一半再去买,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你已经有了家庭的住房,你暂时又不想改善,你手里有俩闲钱是想把房产作为一个投资的方式让它增值保值。因为过往20年的经验告诉你,房价是有可能大涨的,这个想法现在也不要有了,按照央行高官的建议,未来20年通过炒房暴富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

很有可能未来房价涨不涨 ,涨每年也就涨个百分之二三多说不会超过5%,你把钱投资在房产上很有可能真正获得的回报还没有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因为房子在交易的时候还要拿出很大一笔税费的钱,而且房子不是你想卖马上就能卖掉的,更关键的是有很多人还加杠杆,用银行的资金帮自己炒房。

在过去20年这或许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可未来不大可能了,因为借贷成本就大概5%、6%,而每年房价涨不上这个钱那就等于变成你替银行打工了。所以大家看到没有我们调控房产的*目标是让房子有序稳定温和的上涨,让每一个需要房子来居住的家庭,他会心甘情愿的掏钱买房。

因为从长线看,持有一套房产既有居住价值又有可能抵御通货膨胀,而反过来讲让那些想通过投资房产一夜暴富的人彻底死了这份心。过往可能很多人觉得通过房产税调节能达到这个目标,因为我可能第一套不征,第二套征第三套征,所以你就别去买第二套第三套了,但很显然我们刚才说了,房产税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容易误杀刚需。

但是通过这两年我们各级政府几百个政策的推出,实际上我们的房产调控慢慢已经达到了我们预想中的目标。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投资客纷纷退场,大量资金退出房地产市场这就是一个明证。

而反过来讲像日本当年那样主动刺破泡沫对我们的经济肯定是有害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对未来的房产税也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便我们推出房产税也不是为了让房价腰斩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为啥不敢出房产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为啥不敢出房产税、富时50指数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