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7月20日,两市缩量上涨,沪指红盘震荡,全天收涨0.77%报3304点,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涨0.63%、0.52%。两市3126股上涨,超百股涨停,成交量萎缩,成交额9500亿,北上资金净买入36.78亿。
盘面上,题材概念整体表现活跃,钛白粉、钒电池、培育钻石概念股全面爆发,攀钢钒钛涨停,月内累计涨幅近90%;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印发,旅游股全线上涨;军工概念股现涨停潮,医美、核电、风能、航运等题材大涨靠前,医药、芯片股活跃。农业股领跌,汽车产业链股走势分化,金龙汽车两连板,中通客车跌停。
具体来看:
钛白粉概念股大爆发。鼎龙文化、振华股份、攀钢钒钛、安宁股份等涨停。钒电池产业的发展受到钛白粉巨头追捧,近日,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中核钛白相续披露布局钒电池产业的相关公告。
军工股现涨停潮,江龙船艇、航天动力、振华股份等多股涨停。东北证券指,行业属性上来看,军工行业以销定产的特点突出,业绩释放具备确定性;截至7月16日,申万军工板块中共计37家企业公布中报业绩预告,其中7家企业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以上,业绩表现亮眼,看好军工板块下半年行情。
培育钻石概念走强。黄河旋风、四方达涨停,中兵红箭、国机精工、力量钻石等跟涨。浙商证券指出,培育钻石原石作为具备消费属性的工业品,价格最终将由供需格局决定,预计行业总产值从2022年39亿增至2025年113亿,复合增速49%。预计至2025年全球培育钻石原石需求从143亿提升至313亿,复合增速35%。其中,中国产培育钻石原石2022-2025年需求满足比例从68%提升至85%,低价格、真钻石、环保性、新消费,共促培育钻石需求崛起,行业总体供不应求。
医美概念大涨居前,奥园美谷涨停,华熙生物涨超12%。中信证券认为,上半年尤其是2季度,尽管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部疫情影响,但相对而言:美妆赛道较其他可选品稳定性更好、受冲击小,龙头表现*,且6月行业边际复苏显著;医美赛道整体逆势正增长,轻医美占比快速提升。展望下半年,美妆、医美进入消费旺季,仍有望是可选消费中增速靠前的领域,在资金流入、优质标的稀缺的情况下,继续看好优质龙头后续行情。
旅游股集体走强。丽江股份涨超6%,西域旅游、西藏旅游涨超3%。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18日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纲要》提出部署培育现代休闲观念、保障旅游休闲时间、优化旅游休闲空间、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发展现代休闲业态、提升旅游休闲体验、推进产品创新升级、持续深化行业改革、不断加强国际交流等10项重点任务。
养殖概念跌幅靠前。*农牧跌超7%,东瑞股份、牧原股份、温氏股份跟跌。消息面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在新闻发布上表示,6月下旬开始,猪价经历了一波上涨,近期已经有所回落。银河证券指出,6月以来猪价快速上涨,行业进入盈利阶段,养殖端压力减小,能繁母猪产能出现环比增加情况。在产能相对高位、估值相对低位的背景下,建议持续关注猪价上涨态势、产能变化情况等,个股关注成本控制、资金压力较小、估值低位、出栏弹性较显著的相关养殖企业。
汽车股走低。中通客车一字跌停,江淮汽车跌超4%,安凯汽车、中集车辆等跟跌。中通客车”自5月13日以来股价由4.34元/股*涨至27.97元/股,涨幅高达544%。股东山东国投继续减持1%的公司股份。昨日中信证券官网发布关于中通客车的风险交易提示。中信证券称,中通客车基本面目前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股价短期内上涨幅度较大,希望投资者充分了解股票市场风险。中信证券提醒,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股票市场风险,注意二级市场市场交易风险,理性投资,提高风险意识,切莫盲目跟风炒作。
今日,北上资金净流入57.8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28.83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9.06亿元。
展望后市,中原证券表示,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继续震荡向上,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短线关注互联网服务、汽车、航天军工以及电子信息等行业的投资机会,中线继续关注低估值蓝筹股的投资机会。
9月24日丨强生控股(600662.SH)公布,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于2021年9月24日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经审议,董事会同意选举李栋担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三年,自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此外,董事会同意聘任高亚平为公司总裁、夏海权为公司副总裁、毕培文为公司副总裁、余立越为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倪雪梅为公司财务总监。任期三年,自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7月15日早盘,钛白粉概念大幅拉升,领涨两市。截至发稿,中核钛白涨停,樊钢钒钛、惠云钛业、金浦钛业等多股纷纷跟涨。
上半年业绩集体大增
受益钛白粉持续涨价,相关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喜人。
7月13日晚间,金浦钛业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1.1亿元至1.15亿元,同比增长13.8倍至14.3倍。
金浦钛业此前曾于4月29日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净利润区间为8660.29万元至9091.15万元,同比增长11.05倍至11.55倍。
公司表示,大幅上修业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钛白粉市场持续回暖,钛白粉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涨幅较多;公司现有产能得到有效释放,产量连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钛白粉量价齐升,推动公司净利润同比涨幅较多。二是报告期内,公司在保持稳健运营的情况下,加强大宗原辅材价格的国际、国内市场研判,充分利用两地两厂的采购规模优势,有效降低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推动公司毛利上升。
除金浦钛业外,其他已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也全线报喜。
目前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钛白粉公司中,除了金浦钛业,预增幅度*的是攀钢钒钛。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4.5亿元至5.3亿元,同比增幅为426%至519%;中核钛白预计上半年盈利6.13亿元至7.35亿元,增幅为150%至200%;龙蟒佰利则预增80%至130%,上半年预计净利润达到23.27亿元至29.74亿元;惠云钛业预计上半年将实现净利润0.9亿-1.14亿元,同比增长92.94%-143.32%。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同期钛白粉价格处于低点加上9月份将迎来行业传统旺季,今年三季度,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依然值得期待。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原料端,国内资源禀赋限制钛矿资源产能储备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全球主要的钛矿生产企业近年无大幅资本开支意愿,叠加下游钛白粉需求好转,进一步造成原料紧张,钛精矿预计供给继续偏紧,支撑钛白粉价格。下游需求方面,预计全年钛白粉需求增速在8%左右,供需偏紧下预计钛白粉景气度继续向好。
多家公司订单充足
7月8日,龙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严格执行价格委员会决定,并将密切跟踪钛白粉价格的走势及供需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好钛白粉产品的调价工作。近日,公司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称,目前公司钛白粉订单充足,相当于一个多月的产量,二季度订单主要来源于海外。
7月9日,中核钛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国内钛白粉市场仍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此前表示,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在做好即期销售的同时,与多家外企达成长期供销合作意向,为后续的产销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7月2日,安纳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称,公司两个主产品钛白粉和磷酸铁销售情况良好,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产品无库存,是否继续提价要看市场需求变化。在此前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公司表示,今年暂无钛白粉扩产计划。目前子公司铜陵纳源利用钛白粉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作为原料生产磷酸铁,公司现有 钛白粉产能大约能满足年产15万吨磷酸铁的生产需求。预计到三季度子公司磷酸铁产能为5万吨/年,与湖南裕能合资新建5万吨/年扩产计划,届时,磷酸铁总产能为10万吨/年。
此外,近日,天原股份表示,公司提出并实施了“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即氯资源重点向氯化钛白粉产业延伸;烧碱向新能源电池材料方向延伸。其中,公司氯化法钛白粉一期年产5万吨项目生产运营正常,产品品质处于国内前列,下游客户反响良好,产能利用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二期年产5万吨项目预计今年7月建成试车, 二期项目的投产将会有效降低项目单位投资成本,发挥规模化效益,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氯化法钛白粉的综合竞争力。
从当前行情来看,钛白粉涨价潮还在继续。申港证券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对于钛白粉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行业景气周期有望延续。根据市场反应的情况来看,国内外厂商仍然有调价的预期。
引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因其特有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磨和耐高温等优势而受到各国材料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均匀复合,但由于磨损只发生在零件表面,整体复合不利于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表明,耐磨材料需要同时具有高硬度和高韧性,而整体复合只提高了硬度,却不能使韧性得到改善,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既保持了陶瓷的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优良性能,又具有金属基体的高韧性、高延展性。
碳化物颗粒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与基体润湿性良好等优点,使其作为第二相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治金、建材、电力。水电、矿山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目前所见报道的碳化物颗粒主要有碳化钨(WC)、碳化钛(TiC)、碳化铌(NbC)和碳化钒(VCp)等P,而与金属钒、铌同族的元素钽却研究较少。
碳化钽(TaC)陶瓷颗粒具有高熔点(3880 ℃)、高硬度(2100HV0.05)、化学稳定性好、导电导热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其成本等问题,目前所见报道仅限于镍基、铝基等基体。Chao 等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出了镍基增强碳化钽表面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此材料与纯镍相比硬度显著提高,磨损率比硬化钢明显降低;Yu等研究了在高温梯度下镍基、铬基、铝基增强碳化钽原位反应定向凝固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凝固速率的提高,固相结构发牛了变化,而且碳化钽的体积分数也随凝固速率的改变而变化;王文丽等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 A3钢表面制备出了原位生成 TaC颗粒强化的镍基复合涂层,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其生成 Ta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涂层成形良好、表面光滑,涂层与基体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而对钢铁基原位生成 TaC 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在本实验中采用了表面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的方法。同时,选用 TaC 颗粒作为第二相颗粒增强相。对 TaC颗粒原位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反应过程进行分析。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用原材料主要有纯度为 99.9%的 Ta 板,其尺寸为 10mm×10mm×0.2mm;牌号为HT300的灰铸铁(基体材料),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3.45C,0.56Si,0.268Mn,0.224P,0.024S,余为Fe。
1.2 实验方法
将 Ta 板固定于石墨坩埚(10mmx15mm×10mm)中,利用 MgO碱性炉衬中频感应炉进行灰铸铁的冶炼,于1400~1430℃时浇注到石墨坩埚内,使 Ta 板与灰铸铁复合,冷却后脱型清理,即可制备出TaC/Fe 复合试样。将该试样放入管式电阻炉石英管内,通氩气保护,1160℃保温 1h后炉冷。
将样品制备成金相试样,用 4%硝酸酒精进行腐蚀,用VEGA3TESCAN 型扫描电镜观察保温后表面梯度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用 EDAX 进行能谱定点成分分析,结合X'pertPROMPD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物相组成。用上海伦捷生产的显微硬度计HVT-1000 进行显微硬度测试。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Ta-C-Fe 体系原位反应过程动力学以及反应
温度的确定用 SDTQ600型综合热分析仪对此 Fe-Ta-C体系进行 DSC分析,考察体系在加热下发生的反应过程,通过对热效应的测定,研究分析升温过程的转变和反应等,确定实验温度。Ta-C-Fe 体系的差热分析曲线如图1所示。可看出,从600℃至 1200℃有2个显著的吸热峰。在831℃出现一个小的吸热峰,对应于铁素体的 α→y相变;之后在 1165℃出现一个大的吸热峰,为共晶反应的吸热效应,进行 Ta+C=TaC反应,此时已有共晶 TaC的小颗粒生成。共晶反应在 1150℃已经开始发生,实验选在 1160℃,位于共晶反应温度范围内,铸铁处于半固态,可抑制铁液流动造成的生成物迁移。
2.2 TaC复合材料组织及组织结构
2.2.1 TaC表面复合材料宏观组织
试样在1160℃保温 1h反应形成TaC/Fe 梯度复合材料,其宏观形貌如图2所示。宏观观察发现∶反应层梯度明显、过渡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无明显的剥落现象。整个扩散反应过程反应区厚度约为1180μm,试样主要有四层,分别是图 2所示的 A 层、B层、C层和基体。
2.2.2 组织成分分析-XRD分析结果和能谱分析结果
对复合材料试样进行 XRD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反应区存在α-Fe、TaC、G(石墨)三相,不存在 Fe、Ta 中间相及 Ta,C,可见在该温度下扩散反应很充分,有大量的 C扩散并参与反应。对反应区域长方体颗粒及正方体颗粒进行点能谱分析,结果如图 4所示。分析结果显示,方形颗粒相中除 Ta、C外,还存在少量的Fe。Ta原子与C原子百分比接近1∶1。这主要是因为生成物 Ta 及 TaC 能溶入奥氏体中,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析出形成TaC,而部分 Fe仍嵌在其中,所以检测出少量 Fe。综合判断认为长方体和正方体颗粒均为 TaC,而没有中间产物 Ta.C。
2.2.3 TaC表面复合材料微观组织
对TaC表面梯度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形貌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图 5(a)、(b)、(c)分别是 TaC 梯度复合材料宏观组织形貌(如图 2)所示的 A 层、B 层和C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可见,A 层的颗粒团聚紧密,反应均匀,完全未分散形成颗粒。颗粒大小在纳米级,因此称此反应层为纳米 TaC层;B层已出现方形颗粒雏形,颗粒连接交织,未分散。其大小在微米级范围内,因此称此反应层为微米 TaC层;C 层颗粒处于与基体结合处,各颗粒之间被条状珠光体组织分隔,使其界限清晰可见,并且颗粒在反应区边缘完全分散,因此称此反应层为 TaC分散层。
2.3 复合材料显微硬度
对 TaC表面梯度复合材料从表面到基体进行了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如图6 所示。从表面开始每隔 50 μm 进行一次显微硬度测试,从其测试出的硬度值分布中可以看出;TaC表面梯度复合材料的表面显微硬度值*达 2123HV0.02,其中纳米 TaC 层显微硬度为1980~2025HV0.02,微米 TaC层显微硬度为 1750~2010HV0.02,TaC分散层显微硬度为 1640~1710HV0.02,其 TaC层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其显微硬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但其显微硬度仍可达到灰口铸铁基体的 5.5~7.0倍。
2.4 反应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中产物的形态和分布,建立钽板在铸铁基体中的液固反应过程模型,如图7 所示。模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反应初期、反应生成熔融【TaC】、反应生成 TaC、反应生成 TaC分散层和完全反应。
从反应模型中可知,在反应过程中基体中的原子需穿过基体层才能到达界面反应处。其反应的过程为;反应初期C原子通过扩散到达 Ta 板表面,与Ta 板表面熔融的Ta结合;由于 Ta 对C有极强的亲和力,当Ta、C相遇时发生原位反应生成【TaC】共熔体;基体中的C继续扩撒与【TaC】共熔体结合,当其浓度在熔体中达到饱和时析出碳化物 TaC颗粒,形核长大,而未与共熔体【TaC】结合的C则继续向Ta板表面扩散,与 Ta板表面熔融【Ta】进行原位反应生成【TaC】共熔体;由于 TaC的晶形属于面心立方,C因其比面心立方中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都小的优势,可通过 TaC层扩散至【TaC】共熔层,与【TaC】共熔体发生原位反应生成 TaC颗粒,同时C 也扩散至已经形核长大的 TaC颗粒中,使其完全分散;C可以通过 TaC分散层、TaC层、【TaC】共熔体层不断的与Ta 板表面熔融【Ta】原位反应,直至Ta板完全反应。简而言之,钽与碳之间的原位反应过程经过了溶解-扩散-原位反应-再扩散的过程。
(三)结论
(1)用 Fe 作为基体,Ta 板作为增强相,在 1160℃下保温 1h利用铸造-热处理工艺成功地制备了TaC表面复合材料。
(2)原位复合方法制备的 TaC表面复合材料可形成明显的梯度变化,其颗粒呈现出从小到大的分布,根据其颗粒大小分为 TaC纳米层、TaC微米层和 TaC分散层,且每层的结合处过度均匀;反应层与基体结合处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
(3)TaC层的显微硬度*值达到2123HV0.02,并且随距表面距离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但仍可达到铸铁基体的5.5~7.0倍。
(4)初步机理分析认为,钽与碳之间的原位反应过程经过了溶解扩散-原位反应-再扩散的过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钛概念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钛概念股、600662强生控股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