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物业股票,金融街物业股份股票

2022-07-28 0:19:20 股票 xcsgjz

金融街物业股票



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物业股又添新兵。

7月6日,金融街物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物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代码01502.HK。

自此,金融街物业成为继兴业物联(09916.HK)、烨星集团(01941.HK)、建业新生活(09983.HK)后,2020年第4家赴港上市的物业公司,同时也是北京市首家“国资系”物业上市公司。

从当天股价表现看,金融街物业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7月3日,金融街物业披露招股结果显示,香港公开发售股份约13.16亿股认购,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总数900万股的约146.22倍。国际发售获得大幅超额认购,相当于根据国际发售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总数约20倍。

其中,金融街物业引入4家基石投资者——西泽投资管理、J-Stone及得翠、UBS Asset Management,合共认购约2100万美元(约1.63亿港元),占全球发售股份的24.65%,设6个月禁售期。

此次上市,金融街物业发行定价7.36港元/股,募集资金逾6.6亿港币(不含超额配售)。

7月6日,上市首秀日,金融街物业开盘报价每股9.33港元,截至下午收盘,金融街物业股票价格为每股9.45港元,较IPO发行价涨28.4%,成交量7737.2万股,总市值为34.02亿港元。

8日,金融街物业报收9.6港元/股,股价相比前个交易日上涨8.47%。

依赖北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金融街物业是金融街控股集团下属企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北京金融街聚集 “一行两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1800家金融机构,管理全国近40%的金融资产,区域年度税收贡献3628亿元。

据仲量联行*发布的全球《优质办公楼租金追踪指数报告》显示,北京金融街和北京中央商务区2020年再度入选全球优质办公楼租金排行榜十大最贵办公楼市场,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九位。

所谓,“南有陆家嘴,北有金融街”,金融街物业就诞生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

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金融街物业项目主要分布在全国16个重点城市,为全国共137个物业项目提供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涉及在管建筑面积合共约1990万平方米。按区域来区分,金融街物业约40%在管面积位于北京,为金融街物业提供63%的收入;北京地区以外的60%在管面积,贡献37%的收入。

从区域划分不难看出,北京对于金融街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点在股权方面同样体现的非常明显。

时代周报

此次上市后,金融街物业*股权结构为:中国人寿通过天泰置业持股22.12%,华融综合持股35.64%,融信合泰持股17.24%,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在金融街物业所有持股股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硕在金融街物业敲锣仪式上表示,“金融街物业此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国有控股的物业服务上市公司,为区属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虽有国资委加持,但金融街物业也有发展难题。

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9年,金融街物业北京区域实现收入分别约为5.09亿元、5.50亿元、6.1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约68.5%、63.9%、63.1%。不难发现,其接手项目多位于北京。

据了解,富凯大厦、金融街中心、北京德胜国际中心、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西院区)、中央音乐学院等都是金融街物业的物业管理项目。加上在天津、石家庄、廊坊服务的项目,公司超过七成收入都来自华北区域,其他区域占比不足三成。

7月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向时代周报

对此,金融街物业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的前2年,公司仍将主要发力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及大湾区,自2023年起,则计划在成都、重庆、武汉等西南及华中各大城市寻找机遇。

对于是否仍以商业物管为主导,截至发稿,时代

7月6日,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时代周报

毛利率低于行业均值

不仅对外扩张面临压力,对内,金融街物业的毛利也低于行业均值。

据金融街物业招股书显示,金融街物业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9.2%、18.5%、19.2%。

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等机构的数据,2017年至2019年间上市物管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9.8%、29.7%、29.4%,金融街物业与整体数据相差甚远。

同时,截至2019年12月末,金融街物业的净利率约为11%,也低于已上市物管公司12.1%的均值。

7月6日,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对此,金融街物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杰曾表示,金融街物业仍将坚持扩展商业物业部分,或许可以持续改善公司的毛利率表现。

除毛利率较低外,时代周报

上述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

对金融街物业来说,此次上市,无疑在资金层面获得巨大补充,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

7月7日,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向时代周报

安信国际行业分析师黄焯伟曾表示,行业并购加速,物业管理行业正在重复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整合将会加速。金融街物业以办公楼物业管理为主,未来增长会低于同业,加上增值服务在商厦的发展性较低,业态上应存在估值上的拆价。此外,在港上市商业物管公司不多,而且金融街物业的国企背景,上市后会有资金追捧。




工行基金

停止基金智能组合服务!

官宣了,招商银行“摩羯智投”、工商银行“AI投”等多家银行旗下的智能投顾,即将停止服务。

先看下招商银行“摩羯智投”:7月1日起将不再提供相关投顾组合服务。

再看下工商银行旗下智能投顾“AI投”:工行表示,为落实监管要求,根据相关的约定,该行将于2022年6月30日起终止AI投协议并终止相关投顾服务。

如果一直关注的投资者应该不会意外。这件事早有苗头,在去年底,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就暂停了智能投顾组合服务。

事实上,除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其它银行也或早或晚对智能组合服务按下暂停键。比如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服务均是暂停状态。

据圈里消息,今年6月30日,银行渠道的“智能投顾服务”可能“一刀切”全部下线。

两大“下线”原因剖析

相信大家看到这会有些疑惑,为啥会这样?政策不是鼓励基金投顾业务吗?下面跟大家聊下bo姐的观点,主要有这么两点。

第一,此“基金投顾”非彼“基金投顾”。

严格来说,很多银行提供的基金智能组合服务,是一项基金组合销售服务。

备注:仅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获批基金投顾试点。

而即使是获得投顾业务试点资质的招商银行,服务协议也显示是:提供的是「基金组合销售服务」。

这里面就有很多门道!

很显然,银行渠道当前提供的“投顾服务”,并非纯正的、获批的基金投顾业务。其本质是基金的组合销售,与获批的、接受全权委托、交易决策的基金投顾机构有很大不同。

在销售时,容易引起投资者的误解。

第二,监管平台不对应。

具体来看,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开展投顾业务,对应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它们的基金投顾业务资质也是证监会审核。

银行渠道的基金投顾业务资质,自然也是证监会审核。招行、工行、平安银行的基金投顾试点资质也是证监会批的。

但是,银行渠道还有另一个监管部门,银保监会。

如果银行渠道提供基金投顾服务,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了一个证监会和银保监会的“交叉区域”,也可以叫“监管空白”。看似没啥毛病,但出现投资纠纷时会很难处理。

基民该怎么办?

在各大银行停止基金智能组合服务之后,对已有投资者会有什么影响?该怎么操作?

大家别慌,组合虽然不提供服务了,但是基金、资金还在。

以工商银行为例,智能投顾服务将在6月底正式停止,工行还会继续通过手机银行AI投版块提供资产查询、产品赎回服务,投资者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赎回,或赎回组合中任一基金。

如果不选择赎回,工行会在7月末,将基金组合拆散,手机银行也会显示为单只基金的持有形式,对应单只成分基金的申购、赎回及查询服务。

简单说就是:

(1)现在及7月中旬以前,可以以整组合的形式赎回,也可以赎回组合中特定基金;(2)7月末开始,将以单只基金的形式显示,可以自行申购、定投、赎回单只基金等。

额外跟大家分享下bo姐的操作看法:

A股近期趋势格外强劲,有一定惯性上冲力量,不过也不排除调整的可能。

因此,组合中,投向热门、高估赛道的基金,可以中轻度减仓,落袋为安;其它基金可以考虑继续持有、等待,甚至一些质地较好的老将基金,可以设置定投。

几大投顾渠道PK

喜欢基金投顾服务的小伙伴也别担心,除了银行渠道的投顾服务之外,还有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券商、第三方基金平台等可以提供获批的、全权委托的投顾服务。

截至2022年6月20日,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包括25家公募基金、29家券商、3家基金销售公司,以及3家商业银行。

不过,公募基金及子公司、券商、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不同机构的优势有很大不同。

第一,公募基金及子公司。

从投研实力来看,基金公司一直扎根于投资研究和管理基金产品,投研体系健全,优势不言而喻。它们也更懂金融投资,基金投顾策略更加丰富,场景化十足。

尤其是首批5家试点的基金及基金子公司,开展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时间长,上线策略更多更完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第二,证券公司。

券商是基金投顾业务中一大支柱性力量,目前有29家券商获批,堪与基金公司的25家分庭抗礼。

相对来说,证券公司各方面实力比较均衡,它们长期扎根于投资市场,投研是其强项之一。

此外,券商还很接近投资者群体,有很广泛的证券从业人员,服务密度较高。

不过,证券公司的基金投顾范围较为狭窄,局限于已有该证券公司证券账户的投资者。

第三,三方独立销售机构平台以及银行。

虽然当下银行渠道“基金投顾”按下停止键,但大家别急着否定银行渠道做“基金投顾”。

事实上,银行的陪伴服务正在逐渐提升,也有越来越多银行开放APP私域阵地,引入更多专业的资管机构、创作者等,营造投资“陪伴”环境。

因此,bo姐觉得,在明确了组合涉及资产类别、监管归属后,相信银行渠道会迎来更规范的运作,值得纳入进来合并分析。

具体来看,银行和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在投研、策略构建等方面,处于三大渠道中的弱势地位。

不过,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平台和银行的另一个优势格外突出,它们更像基金超市,产品种类多,而且更加贴近投资者群体,人群也更加广泛。

尤其是蚂蚁基金、理财通等,在大数据、UI设计方面优势显著。

最后跟大家总结下bo姐的观点:在几个渠道中,基金公司以及基金子公司的投研实力、投资策略,都可圈可点,场景化特征也很鲜明,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此外,很多基金公司在拓展服务范围,在“理财-基金-投顾管家”就可以看到,投顾策略也很丰富。

这样,可以把基金公司的专业+互联网公司的数据、UI设计相结合,值得我们重点挖掘。Bo姐后面也会跟大家跟进分析,大家拭目以待。

好啦,今天先跟大家写到这,大家有啥问题记得文末留言~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街物业股票港股

中国经营报

金融街物业第二大股东在招股书披露前夕,选择清盘退出。

本报实习

如果顺利登陆港交所,金融街物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物业”)的120余名员工,将迎来财富的快速变现机会。

近两年来,已有十余家内地物业管理公司在香港上市。为北京金融街上多个标志性大厦提供物业服务的金融街物业,正和它的同行一样,前赴后继寻求在香港上市。

但与新进持股的公司员工不同,持有金融街物业股份十余年的第二大股东——一家仅有几名员工的私人企业,却在招股书披露前夕,选择清盘退出,外界疑惑不解。

彼时投入的不到200万元,退出时则变成了超过2.6亿元,获利上百倍。

192万投资款变2.67亿

这意味着天泰置业十余年前最早投入的不到200万元,如今已变成2.67亿元。

金融街物业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的股权构架中,第一大股东为西城区国资委旗下的金融街集团通过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综合”),持股47.52%;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旗下的国寿不动产通过北京天泰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泰置业”)持股29.49%;以及持股比例达22.99%的员工持股公司——北京融信合泰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合泰”)。

公开信息显示,124位自然人股东透过融信合泰持股金融街物业。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10日,其成立目的便是为旗下员工提供持股通道,激励雇员。

天眼查信息显示,员工持股中持股比例*为孙杰和宋荣华,持股比例都为3.29%。招股书中提及,孙杰为金融街物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北京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信息显示,宋荣华是金融街物业公司的党委书记。除此之外,持股2.96%的10位股东中,除胡文和吴海虹外都为金融街物业高管。公开资料显示,胡文为金融街物业旗下子公司员工,吴海虹或为金融街物业党办主任。

不过,

据招股书及天眼查信息显示,2007年12月,华融综合曾将18%的股份转让至北京融泰嘉业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融泰嘉业”),但转让对价未披露。后于2009年12月购回,收购代价约为395万元。

公司历史记录显示,融泰嘉业当时的股东为张学忠等14名自然人,持股比例从5%至15%不等。据

而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作为持有金融街物业30%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天泰置业实际上是一家私人企业。

据招股书披露,2003年6月,北京市金环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环实业”)将金融街物业48%的股权转让予天泰置业,转让价格为192万元。

根据工商登记历史记录,金环实业由王功伟等多名自然人股东持有,这些自然人股东主要在金融街集团任职。其中王功伟曾任金融街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于2015年被调查。金环实业目前已经注销。

工商登记可供查询的*信息显示,到2009年时,天泰置业在金融街物业的持股比例降至30%,华融综合持股70%。

2010年和2011年,金融街物业两次增加注册资本,公司注册资本从2009年时的500万元增加至2011年的3000万元。天泰置业的认缴出资额也从150万元增加至900万元。

在2019年9月之前,天泰置业的住所为北京西城区的住宅小区国英园小区7号楼一层。直到2017年4月,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直是徐双春。

公开资料显示,徐双春曾是前西城区官员,在西城区计经委与王功伟共事多年,下海后于1998年创立了天泰置业。天泰置业与金融街集团,此后多有投资交集。

据《棱镜》2015年的报道,注册地在住宅小区内的天泰置业,其办公室由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改成,仅有4名员工。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2017年,徐双春开始从天泰置业淡出。

金融街物业招股书显示,2018年4月27日,国寿不动产与天泰置业的两位股东——北京德通天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通天泰”)及北京德泰通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泰通达”)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5.09亿元的价格受让天泰置业全部股权。

彼时,天泰置业名下的资产主要包括:金融街物业29.29%的股权,本次协议中作价2.67亿元;另有位于金融街的通泰大厦底商以及昌平龙泽苑西区25号楼两处房产,作价2.42亿元。

这也意味着,天泰置业十余年前最早投入的不到200万元,如今已变成2.67亿元。

股权腾挪

随着德泰通达和德通天泰股权架构调整,天泰置业的实际持有人,最终变成了徐子曦和刘海燕这2名自然人。

国寿不动产官网显示,通泰大厦底商以及昌平龙泽苑西区25号楼两处房产项目均为带租约收购,能为国寿不动产提供较稳定的租金收入。国寿不动产对该交易不予置评。

公开信息显示,通泰大厦的一部分隶属于同为金融街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金融街(000402.SZ)。2018年,金融街出租物业资产中包含通泰大厦,规划建筑面积为2295平方米。而金融街物业的港股招股书中则提及,公司的在管项目包含通泰大厦。

另有多个工商注册地信息显示,通泰大厦是金融街集团旗下多个子公司的办公地点。

工商变更记录显示,在国寿不动产收购天泰置业股权前,天泰置业、德泰通达与德通天泰相互交叉持股:德泰通达与德通天泰以40%和60%的比例持股天泰置业(2019年9月16日前),而天泰置业和德通天泰则以70%和30%的比例持股德泰通达(2018年5月2日前),天泰置业与德通泰达以64.1%和35.9%的比例持股德通天泰(2018年5月3日前)。

深圳的商事律师陆晖告诉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德泰通达和德通天泰的主要人员包括徐双春、徐双连等。

据《棱镜》此前报道,徐双连为徐双春姐姐。

但在2016年徐双春因行贿被判刑数月后,天泰置业、德泰通达与德通天泰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和法定代表人方面的调整。

2017到2018年期间,天泰置业、德泰通达与德通天泰的法定代表人陆续由徐双春等人变更为徐子曦。

在此期间,天泰置业、德泰通达与德通天泰也做了股权的梳理变更,明晰了母子公司关系。

其中,天泰置业2018年5月从德通天泰的股东名单中退出,北京希成远大建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成远大”)新进入德通天泰,持股64.1%,剩余股份仍由德泰通达持有。

德泰通达的股东,则变更为希成远大和北京中瑞海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瑞海希”)。希成远大由中瑞海希全资控股,中瑞海希由徐子曦和刘海燕分别持股80%和20%。

2019年9月,天泰置业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公司股东由德泰通达和德通天泰变更为国寿不动产。

至此,以徐双春、徐双连和徐子曦等几名自然人控制的私人企业,正式从金融街物业套现离场。




金融街物业股份股票

APP获悉,根据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1年9月13日,金融街物业(01502.HK)遭Barings LLC在场内以每股均价4.7502港元减持36.6万股,涉资约173.86万港元。

减持后,Barings LLC*持股数目为6,972,000股,持股比例由7.08%下降至6.73%。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金融街物业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金融街物业股票、工行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