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深圳发布
关于赛格广场大厦恢复使用的公告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赛格广场大厦桅杆顺利拆除,已按科学程序认定大厦结构安全,有感振动风险已消除。自2021年9月8日起,赛格广场大厦裙楼及塔楼将全部恢复运营使用。
赛格广场大厦桅杆拆除工程现场指挥部
2021年9月7日
内容深圳发布
此前报道:深圳赛格广场大厦有感振动事件调查结果:“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主要外因
【环球时报
专家组通过技术调查、环境和设备运行调查与测试,排除了地铁运行、周边工程施工或爆破、空调机组运行等影响因素。通过对风致振动与结构累积损伤的重点分析,专家组认为:“桅杆风”致“涡激共振”和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改变的耦合,造成了赛格广场大厦的有感振动。其中,“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引发大厦有感振动的主要外因,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的改变是引发大厦20余年后才发生有感振动的主要内因。5月18日-20日,在稳态且持续一定时间的特定风场条件下,大厦桅杆产生频率为2.12Hz的第四阶反向位非对称涡激共振,激发了大厦主体结构频率同为2.12Hz的高阶弯扭组合模态,进而引起大厦主体结构有感振动。
对于什么是“桅杆风”,什么是“涡激共振”,工程结构与抗震隔震减震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部来看,大厦顶部安装有两根桅杆,在一定的风场作用下,风经过两根桅杆之间会形成涡流,产生脱落,并产生水平力。当脱落的频率和桅杆的自振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就会产生桅杆和风及涡流的共振,桅杆就会带动大楼产生旋转与弯曲的振动。这就是“桅杆风”和“涡激共振”。
此前,也曾发生过类似诱因的大型建筑晃动。去年5月,虎门大桥桥面发生起伏晃动,振幅较为明显。经专家组判断,虎门大桥发生的振动系桥梁涡振现象,并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当时的专家组判断称,虎门大桥悬索桥振动的主要原因为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了桥梁涡振现象。
对于如何解决赛格大厦有感振动问题,专家组认为,可以实施桅杆拆除工程,修复大厦结构局部累积损伤。桅杆原有的防雷、航标功能可在桅杆拆除后在楼顶重新布设。拆除工程将于近期择机实施,并同步开展损伤修复工程。
经济观察报
宏观经济下行的前5月,煤炭的表现令人“意外”。1-5月,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创历史高位,成为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5种工业品中产量增幅*的品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从今年1月至今稳步上涨,动煤价格从670元/吨涨至现在870元/吨。
量价齐升的煤炭背后,下游数据却是下滑的。中电联显示,2022年1-5月,国内发电量为32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其中,火力发电量为2271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
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中煤集团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电力需求不旺盛,同时水电及其他新能源出力较往年偏多,这使得煤炭发电量有所下滑,而国家能源保供政策则是煤炭产量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至于价格高,其实主要体现在非电用煤行业,而国内几大家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则是按照国家价格政策规定执行。
多位企业和市场分析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为保障今年能源市场运行的稳定,针对煤炭的保供稳价,让2022年的煤炭产能得到了较大地释放,煤炭产量由此达到历史新高。
对于发改委等能源主管部门而言,去年引发海内外关注的拉闸限电似乎犹在眼前,而这样的“事故”已经不允许再一次大面积发生。
从今年3月至今,煤炭保供稳价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此过程中,政策工具箱被充分地调动。
根据今年4月国常会的要求,“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前述分析人士由此认为,从供需层面来看,供给侧改革和煤矿技改的阵痛已经相对稳定,经过去年大涨之后,控价、放量已经是常态,煤炭的供应侧除非出现运输问题或安全问题,一般是不会再出现大幅涨价的情况。从政策来看,进口通道持续开放,环保压力相对放松,也能够释放稳定保供的积极信号。
减少的进口煤、增长的国内煤
“进口煤的生意并不好做,价格高,在亏本。”7月7日,来自东莞的进口煤炭贸易商王津告诉经济观察报。
王津主要经营印尼煤,已经亏本了好几月,和从前生意好的时候相比,这几个月进口煤的量做不上去,一直在亏本。分析原因,王津认为主要是受国内煤的冲击,今年二者的价格差明显,国内煤比进口煤便宜不少。
2022年年初,印尼出台煤炭出口禁令。市场分析,这成为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印尼一直是中国*的进口煤来源国,该国禁煤导致的缺口让中国短期内难以通过其他进口煤填补。2022年前两个月,煤及褐煤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创近6年*值。此后,印尼出口禁令解除,中国进口印尼煤数量逐步回升。
不过,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中国进口印尼煤数量虽有增加,但仍处同期偏低水平。彼时市场分析认为,俄乌冲突影响下,部分欧洲国家转向印尼采购,印尼煤供不应求。同时,国际局势以及通胀也使得进口煤价居高不下,结果就是国内外煤价倒挂严重。
2022年前5个月,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量出现同比下降。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1-5月,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量9595.5万吨,同比减少13.6%,但进口金额977亿元人民币,却同比增长77.5%。
国内煤此时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产量不断创下新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前5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10.4%,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超过了1200万吨,创历史高位。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5种工业品产量中,原煤产量同比增幅位居第一。在工业品产量增速多数表现为负的形势下,显得很醒目。
与此同时,煤炭价格却从今年1月至今稳步上涨。期货市场上,动力煤价格从年初低位时的670元/吨稳步上涨,到7月价格涨至约870元/吨。
令人疑惑的是,和量价齐升的煤炭相比,煤炭的下游数据却是下滑的。以煤炭用量*的下游火力发电为例,中电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国内发电量为32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分不同电力类型来看,火力发电量为2271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
量价齐升背后
何以在下游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原煤产量却达到了新高?何以在产量大增,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价却一路上涨,即便是在美元收缩大宗商品接连下跌的情况下煤价依然坚挺?
7月7日,中煤集团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华南气温不如往年高,电力需求不旺盛,同时水电及其他新能源出力较往年偏多,这使得煤炭发电量有所下滑,而煤炭产量创下新高主要在于国家能源保供政策,至于价格高,其实主要体现在非电用煤行业,国内几大家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则是按照国家价格政策规定执行。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发电量32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其中,火力发电量为22711.7亿千瓦时,同比缩减3.5%。全国发电量在上涨,而火力发电量却在下降,这使得我国发电结构中“火力发电量占比降至69.92,*跌破70%”。
与此同时,非火电占比在进一步提升。
华南一家煤炭交易中心分析人士7月7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该交易中心煤炭交易量在前5月同比是减少的。对于国内的煤产量创下新高,该人士认为,这和进口煤的行情有关,进口煤价格贵且运价高,不仅印尼煤有缺口,澳洲煤也在限制当中,进口煤的减少和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得国内煤价格也降不下去。
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到6月29日,北方九港煤炭库存为2545.8万吨,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
一位电力企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年初时全社会煤炭库存非常低,3月份时社会存煤大约1.3亿吨,此后到六月底全社会的存煤已经达到了1.8亿吨,3个月增加了5000万吨,供应处于过剩的状态。不过,国内原煤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低卡煤,这种煤的洗出率会比较低,反映到精煤的供应量上,就没有这么大的量了。
其次,整个国际的能源短缺问题无法忽略。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长期在100美金的高位上,原油也拉动了国际煤价,在进口煤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内煤价格也下不来。
“压舱石”和“工具箱”
经济观察报
这与中煤集团人士所言的“能源保供政策”吻合。今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应对外部环境新挑战,抓住重点,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促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会议指出,“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通力合作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保能源安全,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再开工一批能源项目。
此前,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称:“要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5月份也建议,加大产能释放力度,尽快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的目标任务,为疫情后能源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回升做好准备。督促各地煤矿复工复产,对于未达产的煤矿和地区要进行通报。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尽快形成煤矿应急备用生产能力。
能源矿业研究员张立宽就此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供应出现紧张态势,部分地区拉闸限电,此后结合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国际能源价格急剧飙升的前提下,为使国内煤炭保量稳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了一批大型煤炭产能,旨在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去年供应紧张和煤价飙升的情况,同时也为今年的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做好准备。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在7月上旬的介绍,“目前全国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已经超过全国煤炭需求总量的75%以上,高比例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对于稳定煤炭市场供应,特别是对于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稳价方面,价格主管部门也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箱的作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监管政策,内容从限制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各环节煤炭价格,到禁止捆绑销售现货涨价、严禁不合理提高流通费用,再到动力煤品种热值基准的界定等。
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和《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两份文件,前者提出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即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含税价格在每吨570元-770元之间,以期实现与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不超过20%”电价区间的有效衔接,破解“煤电顶牛”难题,后者则明确煤炭领域哄抬价格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为相关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指引。
张立宽分析,上半年,电煤中长协执行“三个***”,即发电供热企业全年用煤量签约***、电煤中长期合同月度履约率***、执行国家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政策***,使得煤价基本维持在相对合理区间。从国际上来看,随着国际煤炭价格不断飙升,我国进口煤量呈现同比下降、进口金额同比上涨的局面,这也使得国内煤炭供给长协煤进一步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在提高履约兑现率的同时,大型现代化煤矿弹性生产机制正在形成。随着智能化煤矿建设提速,先进产能的比重持续增加,全国煤炭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可以结合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变化、新能源发电出力情况,释放煤矿弹性产能,及时填补新能源供需缺口,有效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
所谓“弹性生产机制”,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技术,结合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变化、新能源发电出力情况,收缩或释放煤矿弹性产能。
7月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电煤中长期合同换签补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6月份以来发生的长协不履约案例,严格执行欠一补三的条款,但是7月份新发生的不履约的案例,要对所在省份实行欠一罚十。“欠一罚十”,就是要进一步强化长协合同的履约力度,充分发挥长协煤保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张立宽认为,从当前形势来看,后期国家层面对长协煤保供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强,而长协煤的“稳定器”作用也会更加凸显。基于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形势,尽管市场上有一定数量的民营煤矿。但在这么多国有大矿的长协煤约束下,市场价格会得到抑制。
值得注意的还有关税的调整。4月28日,国家财政部官网发布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此前,最惠国税率为3%至6%不等。市场认为,此举有望促进南方及沿海地区加大煤炭进口力度。
不过,张立宽认为,以眼下大宗商品的形势,要跌到长协煤的底价570元/吨以下,还是比较困难,这也意味着,大型煤企要继续发挥兜底的作用。
前上海煤炭交易所产品总监蔡骏向经济观察报分析,从供需层面来看,供给侧改革和煤矿技改的阵痛已经相对稳定,经过去年大涨之后,控价、放量已经是常态,煤炭的供应侧除非出现运输问题或安全问题,一般是不会再出现大幅涨价的情况。从政策来看,进口通道持续开放,环保压力相对放松,也能够稳定保供的积极信号。鉴于现阶段库存高位的情况下,下半年的煤价可能出现先抑后扬的态势,但是幅度可能不会很大。
土门国际购物中心营业时间调整通知
西安楷模汇即日起调整营业时间
赛格电脑商城暂停营业公告
关于百瑞广场(百瑞·未来城)暂停营业的通知
中大国际南大街店自2021年12月21日起营业时间调整
最近,一则“成都太升南路大量商家搬走”的话题把太升南路地标性的商场“赛格广场”推上了话题热榜。12月2日,红星新闻
经过
但无论是业主,还是赛格公司或是龙翔通讯,对于网上的传言都表示该说法有误。这三方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尽管存有争议,但赛格广场的生意还会继续做。
赛格广场
赛格广场内部,有的搬空了,有的还在营业
网曝
赛格广场门口打包视频引关注
近日,“成都太升南路有商家搬走”的话题引发了成都本地人的大量关注。
网传视频中,赛格广场大门口堆放了打包的盒子、垃圾等,商场内部一些柜台被清空,不时有人向门口搬东西……
话题引来不少人对于太升南路赛格广场的回忆。一个网友说“第一个步步高手机就是在那里买的”,另一个网友也记起自己与赛格广场的第一次:“买三星滑盖手机就是在那里。”还有人评论称那里是“手机界的荷花池”。
不过红星新闻
“成都太升南路大量商家搬走”话题引关注
赛格广场一楼,龙翔通讯的告知
现场
小米售后赛格店暂时关闭
龙翔通讯只经营部分区域
12月2日15时许,红星新闻
赛格广场的人流依然不算少。大门上方悬挂着“赛格广场”、“龙翔通讯城”的招牌,门口进出的人不绝。只是左侧的一部分大厅已经被搬空,这里的门也被封闭,封条上盖章署名为“成都赛格数码通讯广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赛格公司”)。外墙上则贴了多张搬迁告示,其中一份来自小米:“小米售后赛格店因合同到期该店暂时关闭……”在赛格广场一楼,不少铺面已经搬空,有店面正在搬,但也有店面仍在营业。
商场一位略知情况的保安说,龙翔通讯从赛格公司处租赁了赛格广场整个一楼的经营区域,但是一楼的经营区域产权属于数百位业主,“赛格公司以后只收物管费,有的业主要收回去。”
赛格广场内,搬东西的工作人员
变故
赛格公司不再托管
收益降低有业主回收铺面
商场中央,业主杨女士正在“交房接待处”与工作人员确认收房“改动同意书”。2011年她拿到房产——一块位于赛格广场一楼20多平方米的区域。
“当时和赛格公司签订了托管协议,由对方统租统管,即统一招商,每月给予业主商铺价格8%的收益。”和其他业主一样,杨女士与赛格公司的托管协议一签10年,到今年11月30日到期。也因为如此,她说,很多业主其实对于自己的铺面只有面积概念,“没看过,也不知道在哪。”
今年11月30日托管协议到期前,杨女士收到了赛格公司方面发来的短信。短信称,委托期满后,赛格公司将不再续签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委托到期后的使用和收益事宜需由业主自行决定并处置,公司将不再承担任何形式的收益支付责任。不过,公司将继续提供相关物业服务供业主选择使用。
这样一来,一楼的业主便需要与龙翔通讯直接签约。“但龙翔通讯只愿意提供4%的租金收益,(相比之前)一下子降了一半。”杨女士介绍,由此,自然就有业主不愿意租给龙翔通讯,继而选择收回铺面、自己招商。
“十年了,没有涨过租金。”杨女士说道。另一位业主告诉
赛格广场内,业主和赛格公司在对话
纠葛
业主觉得每月48元物业费过高
去年曾和赛格公司对簿公堂
除了托管协议到期的客观因素,
12月2日,
另一名业主也表示,按照赛格公司的意思,今后将负责赛格广场的纯物业服务,但如果赛格公司不管招商,“那么48元就显得贵了。”
对于物业费的争议,赛格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曾提出方案不收取一楼物业费,公司也退出一楼的物业管理,由租赁场地的龙翔通讯对整个一楼自租自管,并将租金收益提高到5%,“但是业主还是不同意。”
双方的另一纠葛则涉及一起诉讼。有龙翔通讯的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时,赛格公司曾给商户减免了1个月的租金、物业费,这造成了一些业主的不满,双方一度对簿公堂。
业主收房后,从赛格公司出拿到的“改动同意书”
进展
龙翔通讯已与200多户业主签约
还在赛格广场一楼,经营区域变小
“我们原来是和赛格公司方面签订的合同,整租一楼十年,到今年11月30日到期。”龙翔通讯签约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
“现在的市场环境,如果还是8%我们承受不了,龙翔会亏损。”他介绍,线下手机零售一方面要面对线上消费的冲击,另一方面,“现在行业业态转变,类似太升南路这样的传统商圈优势不大了,现在更流行社区商业的业态。”
一楼有500户左右的业主,“现在和我们签约的大约有200多户。”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不过,已签约的200多户的区域比较分散,连不成片。另外,如果其他未签约的业主提出对铺面装修拆除,甚至恢复成清水,“也会影响赛格广场的消费环境。”
采访中,不管是龙翔通讯,还是业主或者赛格公司,对于网上的“太升南路要凉凉”的传言都表示该说法不准确。“那样说不符合事实,对赛格广场的经营也不利。”一名业主表示。
赛格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在沟通中表示,也希望这里生意好,“才好收服务费嘛。”龙翔通讯的工作人员则
已经搬空的区域有“温馨提示”
红星新闻
编辑 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赛格广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赛格广场、今日煤价*消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