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观察者网·大橘财经 文/卢思叶 编辑/庄怡)在不少互联网公司股票处于高位且还在上涨之时,苏宁易购的股价已经连续下跌了近半年。去年7月,苏宁易购的股价一度上涨至12.95元,但半年后的今天,苏宁的股价却缩水一半。
1月29日,苏宁易购盘中一度跌近7%触及6.46元,股价创2013年8月以来新低。截至当日收盘,苏宁易购报每股6.61元,跌幅4.62%,目前市值约615亿元。
此外,苏宁此前发行的公司债也在全线下跌。截至1月29日收盘,“18苏宁07”跌逾2%,“18苏宁02”、“18苏宁02”、“18苏宁03”、“18苏宁04”及“18苏宁05”分别下跌0.64%、1.15%、1.24%、1.32%、1.60%。
苏宁易购近半年的K线图
作为A股家电连锁企业的第一股,苏宁自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后,股价曾上涨近40倍。但2007年之后,公司的营收规模不断增加,其股价在绝大多数时间徘徊于10元上下。
去年下半年,债务危机、资金断裂的负面传闻一直伴随着苏宁,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苏宁易购先后多次宣布以自有资金回购债券,且澄清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为谣言,也表示会按时按期足额兑付到期债券,但市场对其不足的信心还是体现在了股价里。
上海交大上海*金融学院教授陈欣曾对苏宁易购股价一直不涨分析称,尽管苏宁易购本身具有较好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创造潜力,但公司在苏宁体系中的定位是一头“现金牛”,通过产业溢出效应和关联交易向体外公司输血,主营零售业务的增长无法体现利润,只能依靠会计手段和投资收益维持表面的盈利。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长期处于体内转体外的过程,苏宁的体外业务短期还难以反哺上市公司,这是苏宁易购股价十年不涨、估值低迷的核心原因。
2017年以来,苏宁易购进行了天天快递、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等重要资产的收购,并出资近98亿和恒大合作成立恒宁商业。这些投资和并购的背后是巨额的投资性现金流出。
陈欣表示,如此巨大规模的投资创造了苏宁体系内腾挪利润和输送利益的空间。苏宁系公司从核心零售业务开始,利用其充沛的现金流多元化投资,跨界延伸至地产、金融、物流、文体等领域,利用了资本市场的杠杆功能,迅速将体外公司规模做大。
陈欣同时指出,这种加杠杆大规模投资重资产的模式,回报周期较长,属于典型的短债长投,一旦遇到疫情和信用债违约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就较为脆弱,难以维系。
和讯网
一边现金收购贝得药业60%股权,豪du医药制造行业;一边出让向日光电与聚辉新能源的全部***股权,与光伏产业诀别。吴建龙家族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向日葵(300111,股吧)2019年资本大戏敲锣打鼓上演。
超过40份的密集公告,也让大家把放大镜对准了这家老牌光伏企业。
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公司一直专注于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为各类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公司控股股东吴建龙,实际控制人吴建龙。
2018年,受国外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开展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国内调控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项目指标、调整上网电价及削减补贴标准、降低补贴强度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特别是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受该文件的重大不利影响,光伏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导致2018年向日葵经营业绩波动巨大。公司当年实现营收6.57亿,同比下滑57%;净利-11.46亿,同比下滑5468.8%。
面对行业困境,向日葵果断调整。
2019年的4月25日,向日葵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绍兴向日葵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向日葵投资”)购买其持有的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简称“贝得药业”)60%股权。根据评估,贝得药业***股权的评估价值为5.9亿元,交易双方经友好协商确定标的公司60%股权对应交易价格为3.55亿元。
向日葵的收购得到了回报。
半年显示,2019年上半年,贝得药业取得了1954.8万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72.89万元。
然而,向日葵(德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向日葵(卢森堡)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向日葵(香港)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与绍兴向日光电新能源研究有限公司4家子公司却亏损了1248万。
好不容易新业务带来的新增利润却被老业务的亏损吃掉了。
看来还必须要变。
12月3日,向日葵抛出交易方案。拟将其持有的向日光电***股权、聚辉新能源***股权转让予向日葵投资,向日葵投资以现金方式支付全部交易对价。其中,双方协商确定本次交易向日光电***股权的交易价格为1元,聚辉新能源***股权的交易价格为2.39亿元。
一下子动作不小,不但将亏损企业置出止损,还将上半年净利208万的聚辉新能源置出换来了现金。
两次交易,一买一卖,都向日葵投资有关。
而披露信息显示,向日葵投资成立于2016年4月22日,由吴建龙、胡爱2名自然人共同组建。其中吴建龙认缴出资4500万元,胡爱认缴出资500万元。胡爱与向日葵实际控制人吴建龙为夫妻关系,吴灵珂与吴建龙为父子关系。
这场家族内的资本腾挪收到了来自上交所的问询。
披露显示,向日葵拟分别以1元和2.39亿元的交易价格将持有的向日光电***股权和聚辉新能源***股权转让予向日葵投资,向日葵投资以现金方式支付全部交易对价。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向日光电及聚辉新能源的股权,上述两家公司也将不再属于向日葵的并表范围。
上交所注意到,向日葵前三季度亏损5536.43万元,三季度末净资产为-2,434.50万元。上交所要求向日葵说明本次交易是否存在通过年末突击交易进行资产处置避免亏损或规避年末净资产为负触及暂停上市的交易动机?
草案显示,通过本次交易,向日葵将实现向医药制造业的全面转型。截止2019年9月30日,向日葵光伏业务收入占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70.98%,本次交易拟出售资产规模占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的58.93%,收入规模占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72.31%。本次交易完成后,备考财务报表显示,向日葵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均大幅下降。此外,向日葵前次发行股份购买贝得药业***股权事项因标的资产未来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具有重大不确定性,不符合《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四十三条有关规定,未获证监会核准。
上交所要求向日葵说明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业务管理模式,以及业务转型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根据公司管理团队所在专业领域和从业经验等,分析说明管理层对于新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有管理层变更的计划?
此外,草案显示,向日葵同意于交割日起豁免其对向日光电子公司卢森堡向日葵、香港向日葵、德国向日葵享有的合计544,578,540.54元的债权,同时,向日光电于交割日起豁免其对向日葵享有的合计14,548,899.06元的债权。上交所要求向日葵补充披露本次债务豁免事项与本次交易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安排?如是,债务豁免事项是否构成对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利益输送?是否利用重大资产重组损害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上交所还关注到,向日光电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834.62万元,较2017年30578.09万元下降84.19%,2018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2,996.26万元,较2017年554.67万元大幅增加。2018年末净资产-63,033.78万元,较2017年末-3,039.44万元大幅减少。上交所要求向日葵核实并补充说明向日光电2018年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是否存在“大洗澡”等不当盈余管理的情形?是否刻意低估向日光电净资产价值?上述行为是否损害你公司股东利益?
引入深圳国资尚在推进,苏宁易购(002024)引入江苏国资率先完成。
6月2日晚间披露的公告显示,股东苏宁电器集团与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新零售基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苏宁电器集团拟将持有的公司5.2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59%)转让给新零售基金,转让价款总额为31.82亿元,每股转让价格为6.12元/股。
新零售基金拿下苏宁易购5.59%股份
此前在5月初传出消息,江苏省国资、南京市国资与苏宁控股集团签署组建新零售发展基金的框架协议。当时的报道显示:新零售基金由江苏省与南京市国资、苏宁、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总规模200亿元;基金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原则,在保障投资风险前提下,采取投资苏宁优质资产与优质业务等方式,进一步发挥苏宁现代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国资、民资资源互补、合作共赢,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持续快速发展。
如今新零售基金正式揭开“面纱”,并出手相助。
苏宁易购披露的公告显示,新零售基金的股东分别为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高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江苏高投。证券时报·e公司
苏宁电器集团与新零售基金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显示,标的股份转让价格为6.12元/股,新零售基金应向苏宁电器集团支付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为31.82亿元。
本次权益变动前,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将从19.67%降至14.08%,而新零售基金将持有上市公司5.59%的股份。
张近东将于明年回购上述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新零售基金苏宁电器集团支付全部股份转让价款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苏宁电器集团股东张近东与新零售基金签署股份回购协议;张近东将其本人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限售流通股,转托管至经新零售基金认可的专用账户;张近东以本人持有的上市公司10亿股限售流通股,为其履行回购义务提供质押担保。
本次股权出让方苏宁电器集团,股东张近东和卜分别持股50%。
新零售基金与张近东签署的《回购协议》显示,张近东应向新零售基金支付的回购价款不低31.82亿元以及基准收益(按年化单利3.85%)之和,且每股股份的回购价格不低于回购日前一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90%。张近东应于2022年4月1日前,向新零售基金支付全部回购价款。
破产传言一直纠缠着苏宁,从没断过。
7月4日,坊间传闻,有供应商向法院申请苏宁易购破产清算。
一时热议不断。
次日凌晨,苏宁通过微博辟谣称。
谣言,又是谣言!
可现实中又有多少不幸被谣言击中了呢?
01
三个十年,烟华散尽
从1990年创立伊始,苏宁的家电零售业务,便搭乘着中国城镇化大潮这一高速列车,疾速前行。
这种高速行进的姿态,苏宁稳稳走过了两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是十年磨一剑的成长时期,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开创中国空调自营先河,并首创售后服务连锁网络,营造起强大的护城河。
第二个十年,是启动连锁经营战略不断复制成功的辉煌时期,先于很多竞争对手率先完成全国重点城市布局。这十年间,苏宁的营收累计增长55倍,净利润增长192倍,成为家电销售领域当之无愧的*。
然而第三个十年开始,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崛起,新的竞争法则出世,已然称王的苏宁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起先,各大品牌沉迷于互相吐口水拍板砖,一言不合就压低利润搏销量,价格战打起来就像开了无限金币的作弊器。
你来我往正酣,恰逢互联网公司欲染指本土,新的纷争又起。
一边是底蕴雄厚财大气粗,一边是年轻气盛热血方刚,谁都不服谁,又都打不死谁。战火烧遍线下线上,硬生生把家电业的利润压到了一个尴尬的地步。
本来,卖家电的利润就不算高,大概在20%-30%之间,在价格战中,部分厂商的毛利甚至低至5%。
差不多等于毛都没有。
可惜董小姐和雷老板打du的期限太早,要是多拖两年,胜负还未可知。
而原本在增量市场中,大家都打价格战还能苟延残喘。等到了存量市场,寒风一吹,才发现皮大衣下面全是毛茸茸的大腿,裤衩上还有个洞。
原来大家都是虚胖。
冬季难捱,各方原本该偃旗息鼓,凭存粮好好过冬,可惜到最后还是谁也不服输。偏偏在此之际,互联网电商阵营还不断怒砸百亿补贴挑起战事,一心要把价格砸到土里面。
2009年,京东的总销售额才堪堪接近40亿元。而当时家电行业的两大巨头,一个门店726家,销售额1068亿;另一个连锁店941家,销售额1170亿。
但京东有一个两大巨头无法拥有的优势,就是没有直营门店。这意味着,不需要样品,不需要导购,不需要装修,不需要房租,也没有中间商。
买家少花钱,卖家多挣钱。
就这样,京东一路做大。到2012年,苏宁已经能清晰感受到威胁,开始着手还击,四处施压供货商要停掉京东的货源。
京东也很快意识到苏宁这一动作,刘强东对此不仅不怂,选择了正面硬刚,当年8月14日,其直接在自己的微博上连发数条声明:
“今天,我再次做出一个决定: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任何采销人员,如果加上哪怕一块钱毛利,都将立刻遭到辞退!”
张近东也是玩过命的,对京东的喊话,在一次采访中也明确放下豪言,“上半年易购增速是120%,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
对于这场公开的“du局”,后来刘强东也公开回应,称接受挑战,还要请独立审计师审计,赢了就拿出赢得的苏宁电器股票中的1亿股均分赠送给转发其微博的网友。
这种明确宣战的喊话,成功引起舆论的一阵热议,也掀开了电商与线下卖场之间的家电大战序幕。
虽然张近东开始以壮士断腕的姿态全面转型电商,但其并没有选择在家电销售上与京东对线硬刚,而是在多元化方面展开了更加激进的并购模式,试图以此把业绩增速提上去。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京东在一次次成功电商大战中持续猛进,在群狼环伺的家电行业啃下一块大肉,名动江湖,越做越大。
反观苏宁,在一个个闪电般的投资和扩张计划中,不仅在电商领域逐渐落下,还把珍贵的现金流资产都大量投入了这些无底洞,它并没有迎来期望中的资产规模与业绩上的大规模增长,甚至很多资产在后来不仅未为苏宁带来强大的协同和赋能效果,反而成为了把它拖入深渊的“有毒资产”。
尽管在股市上,股民对苏宁的一次次巨额并购给与了爆炒回应,但很快在股价爆炒之后很快又回归平静。2015年的A股牛市行情结束之后,苏宁的并购故事越来越难获取股民的追捧,相反,资本开始从怀疑到大举撤退,一发不可收拾。
时至如今,苏宁的业绩一退再退,上市股票也最终被逼到墙角,成为了ST股。尽管目前其市值仍有200亿,但距离高光时刻已经十去其九。
众星捧月的江湖地位一去不返,财富的积累也戛然而止。
02
艰难转型,盲目扩张
“沃尔玛太重,亚马逊太轻,苏宁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
2013年,张近东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放出豪言。
张近东在斯坦福演讲
早在2011年,他便提出“再造苏宁”,花10年打造一个与门店等量齐观的万亿规模苏宁,线下+线上的虚实结合体。
并描绘出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苏宁总营业额达到6800亿,其中3800亿来自门店,3000亿来自苏宁易购。
事实上,这已是其看到了来自互联网电商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冲击,所不得不采取的变革。
但,正如上述所言,在如此关键的时间节点,苏宁的路,却走错了,走上了一条跨界巨大,并具备不协同的多元规模扩张道路。
2015年8月10日上午。
那一天,南京刮着台风,下着雨。首届“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召开,张近东攒的局。
此时,苏宁试水O2O已经三年,张近东计划打造一条互联网零售“高速公路”:
“我希望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能通过苏宁这条高速公路,也能抵达万达的广场、百度的应用、中外运的跨境物流。”
2015年紫金峰会,张近东、王健林、孙宏斌三大富豪聚首
当天下午4点,外面狂风大作,苏宁宣布与阿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这是苏宁第一次放开主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外界将之解读为“老大联手老三绞杀老二”。
因为就在此前3天,京东才以43亿拿下永辉超市10%股份。
线下的想上去,线上的想下来。
此后,扩张更加激进。
2016年,苏宁正式提出设立零售、金融、地产、投资、体育、文创六大板块,后又增加科技与物流,形成苏宁“八大产业”的布局。
自此,苏宁的布局动作更加惊人,2016至2019年间,张近东使出浑身解数不计得失,先后以140亿元认购阿里巴巴1.04%股份、42.5亿收购天天快递、40亿增资中国联通、向中国恒大战略投资200亿、95亿收购万达商业、27亿收购万达百货37家百货公司,48亿买下家乐福中国80%股权等等。
全都是大场面。
有数据统计,近2016年至2020年期间,苏宁易购的总投资额就高达740.84亿元。
花费天量巨资之后,确实“八大产业”框架布局也陆续填充了重磅资产,但也因此导致了苏宁集体无比巨大的资金压力,以及更关键的后续经营压力。
苏宁的此情此景,与乐视网所布局的“七大生态系统”,几乎如出一辙。
然而,这些巨资买过来的资产,后来大多数不但没有给苏宁带来回报,还不断陷入巨亏境地。
2015年,PPTV亏损11.61亿,2018年-2020年,天天快递三年累计亏损43.26亿;2020年家乐福亏损7.95亿。
仅有2015年与阿里的那次战略互投,在后来的抛售中为其累计获利近155亿元。
但投资阿里的成功,并未能改变苏宁盲目多元扩张导致的衰退命途。
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合计亏损高达近572亿,其中,2021的扣非亏损更是高达446.7亿元,位列上市公司惨烈前三甲,是其净资产的1.4倍还多。
至2021年底,苏宁财报披露,苏宁易购部分应付款项共约人民币328.93亿元已逾期未支付。
所以就有了一开头,被供应商向法院申请苏宁易购破产清算的传闻。
如今看来,此事并非谣言那么简答。
苏宁的彼时彼刻,恍然间,让人感觉就像是乐视的彼时彼刻。
03
尾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时代其实一直在变,中国经济从90年代的百业待兴到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所有的行业在变,游戏规则也在变。
张近东靠一间门脸房起家,于商海搏击32载,也曾战胜国美,也曾一度打败京东,在苏宁总部*层指点江山运筹帷幄。
如今时过境迁,大厦将倾之际,却已是身不由己,无力回天。终究逃不脱时代的大潮汹涌。
是非成败转头空,只得挥别半生心血。
一代强人张近东,竟以这种方式告别,令人唏嘘!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苏宁电器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苏宁电器股票、向日葵股份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