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今天是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成都多云12~22°,今日限行3和8。
房产行业资讯
1、:南京地区首套房贷款利率*已降至5.4%,国有大行首套房贷款利率普遍在5.4%到5.6%之间。此外,苏州地区多家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降至*4.6%,与5年期以上LPR利率持平,二套房贷款利率未有明显变化。
2、证券时报:对处在调整期的房地产业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系列稳地产政策支持下,房地产下行态势有所减缓,一线城市房价率先企稳回升。目前,已有多家房企发行了并购债,多家优质房企被银行授予并购融资额度。开年以来,各种渠道的房地产并购类融资已超1500亿元。
3、证券时报:全球*的仓库所有者Prologis已发起竞购黑石的物流资产组合,这将是有史以来*的一笔私人房地产交易。消息称,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超210亿欧元。
4、中国房地产报:3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会议商定,南宁市区已拥有一套住房的,再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商贷*首付比例由40%调整为30%,北海、防城港*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商贷*首付款比例由25%调整为20%。至此,南宁市二套房与广西其他地市一致,均执行30%首付比例;北海、防城港首套房与广西绝大多数地市保持一致,均执行20%首付比例。根据相关政策,首套二成、二套三成的首付比例已经达至下限,目前广西各地市房贷首付比例已基本降至*。
本周推荐楼盘
【天府新区】万科天府公园城
【金牛区】城投万科国宾蜀园
【武侯区】德商石榴天骄
【武侯区】南山凌峯|御峯
【成华区】人居懿林语
成都正在登记楼盘:
【简阳市】招商粼江樾
参考价格:均价13277元/㎡(清水)
【崇州市】御江名门小区
参考价格:高层8299元/㎡起(清水)叠拼10386元/㎡起
封面新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中国经营报
股价下行引中小股东不满 董事长登山被指“不务正业”探路者仍在“探路”
吴容
近日,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路者”,300005)董事长兼总裁王静陷入了一场认为其“不务正业”的质疑风波之中。
5月24日,探路者官方微信发文称,5月23日早8时31分,王静成功登顶珠峰,但随后引发了股民的不满。面对探路者近年来不甚乐观的业绩表现,公司股价一路下行,部分股民认为王静“不务正业”,一些中小股东更对其大幅攀升的年薪表示质疑。
2018年,王静年薪为430.46万元,相较于2017年担任公司董事时的95万元年薪增长了353.11%。对此,探路者回复《中国经营报》
20年前,王静和其丈夫盛发强共同创立了探路者,2017年底她成为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兼总裁。在过去几年,探路者逐步加强品牌多元化布局,建立了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大体育产业三大事业群。不过,这些动作并没有为探路者贡献太多业绩增长,主业户外用品的发展仍不明朗。根据其2018年财报,营收同比下滑34.34%至19.92亿元,亏损达1.819亿元。
换帅重振未果?
这一风波起源于近日的热点———珠峰登顶前的“大堵车”,而这些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爱好者中,便有王静的身影。探路者官方微信发文称,这是王静第四次攀登珠峰,并于24日安全下撤至珠峰大本营。与公司官微景象截然相反的是,在探路者股吧上却传来不少质疑声,有投资者甚至在股吧中直言:董事长能不能干点正事?
同时,还有小股东对王静的年薪提出了质疑,在近年来业绩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王静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18年的薪酬却出现大幅攀升,包括“请问董事长领400多万元年薪的依据是什么?每年的责任目标是什么,绩效考核如何操作?董事长登珠峰是否向公司请假,董事长400万元年薪有没有相应的考勤管理制度?”等质疑之声四起。
探路者2018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在2018年支付董监高薪酬为1369.18万元,其中王静薪酬为430.46万元,2017年担任公司董事时,王静的年薪仅为95万元,增幅高达353.11%。
在一片质疑声的背后,是探路者近年来持续走低的业绩。
针对外界有关王静因登山无暇顾及公司业务的争议,王静在5月29日举行的公司股东大会上表示:“我是一个10多年的攀登者,有着专业的攀登经验。我的体力、技术、心理素质都很好,精力也很旺盛,在登山之外,并没有落下对公司的管理。” 她还表示,自己在未来一年里并没有大型的登山计划。
源于对户外运动的爱好,1999年,王静与丈夫盛发强一起创业,成立户外运动品牌探路者,并在10年后将探路者公司成功推向创业板上市。
直到2017年11月29日,探路者发布公告称,王静当选为新一届董事会的董事长兼总裁。当时探路者方面提供的说法是,王静就任后,将继续聚焦户外用品主业,持续夯实提升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挖掘户外细分运动市场的发展空间,促进户外旅行等相关业务发展。
“回归聚焦户外主业的决定是公司新管理层做出的,重新聚焦主业的发展其实和市场行情有关。虽然探路者近两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但公司户外主营业务毛利率却一直保持在40%以上,探路者目前主要户外品牌为探路者和Discovery Expedition。”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
程伟雄表示,“在王静上任之后,对于她是否能提振探路者的经营业绩,外界一直都在观察和猜测,因为王静在公司上市后并没有参与公司日常的实际业务。但其上任后这两年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按照*的监管政策,创业板股票连续3年亏损就会直接退市,对于2017~2018年已经连续亏损超过2亿元的探路者来说,2019年是其在资本市场上最为关键的一年。”
受多元化拖累
公开资料显示,探路者从做帐篷起家,后来逐渐拓展至户外服装及鞋品。不过,探路者并不想只做一个“靠户外用品赚钱” 的公司。2013年,其先后投资了新加坡在线旅游平台Asiatravel(面向亚太和中东国家提供机票、酒店和景点预订服务)、户外活动网站绿野以及极地旅行机构“极之美”。紧接着,2014年3月,探路者收购了易游天下74.56%的股权,从事旅行社渠道运营分销业务。
2015年7月,探路者正式设立了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和大体育产业三大事业群,并着手转型。公司名称也由“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2018年财报数据,探路者全年实现营收19.92亿元,同比下滑34.34%;净利润亏损1.819亿元,同比下滑114.4%,亏损继续加大。对此探路者表示,营收减少主要是公司基于未来发展战略优化旅行服务业务结构,主动调整缩减利润率较低的国际机票等业务规模,使得旅行服务收入大幅减少所致。
在2017年财报中,探路者同样提及了非户外业务给业绩带来的影响:旅行服务板块业务营收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1%,主要是由于国际机票业务量增加,但同时国际机票业务的毛利率较低,旅行服务板块业务净利润-2758.3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648.2万元。
而王静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2015年左右,行业内的龙头公司纷纷热衷于扩张规模,探路者也不例外,提出了“户外生态圈”的战略,但没想到,把公司自身圈进去了。2017年底,公司开始重新聚焦主业,目前商誉减值等造成公司业绩下滑的包袱已经基本卸了下来,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户外主业板块,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也将努力以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鞋服行业分析人士马岗对此分析认为:“从策略来看,由于行业初期进入门槛不高,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明显,大家都纷纷开始了多元化的扩张。就像探路者所说,旅行服务板块可以作为集团用户流量的入口,聚焦户外用品主业,同时促进户外旅行业务协同发展。但几年时间下来,业绩侧面说明,大体育和旅行业务也许不是探路者所擅长的。过快的扩张、投后管理不足导致公司在短暂盈利后,陷入连续亏损中,使得探路者如今不得不逐渐剥离和主业无关的业务,以此来保证公司不再亏损。”
实际上,探路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018年开始,探路者逐步剥离旅行服务业务。对于另外一个与主营业务相关性较小的体育服务板块,公司则逐步停止对外投资,并启动退出规划。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2018上半年探路者营收同比减少31.38%,主要是旅行服务板块国际机票业务大幅收缩。目前,探路者终止了绿野户外旅行O2O项目、户外用品垂直电商项目、户外安全保障服务平台项目等三项募集资金项目。
在王静就任董事长后的主要任务是带领探路者回归主营业务。2018年上半年,王静对探路者提出了专业、科技、时尚的新定位,集团多品牌战略包括TOREAD、Discovery Expedition和重新开始运营仅几个月的探路者童装TOREAD KIDS。王静曾透露,户外品牌中,探路者主品牌营收约占90%,Discovery Expedition占比将近10%,童装正在起步阶段。
不过,目前户外用品市场环境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严峻。《2017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户外市场零售总额为244.6亿元,同比增长5.07%,出货总额137.9亿元,同比增长5.19%,国内户外行业市场增速继续减缓,且增长幅度为近15年来*。
“在国内的户外用品,以Columbia、The NorthFace和Jack Wolfskin为代表的主力品牌,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本土品牌之中,和探路者同为上市公司的还包括三夫户外、牧高笛,它们是探路者主要的竞争对手;大型体育公司、快时尚公司利用新品牌或延展产品线进驻户外市场(比如前不久安踏收购了始祖鸟母公司),使得竞争进一步加剧。”程伟雄说。探路者此前在业绩报告中也承认,户外主业面临行业增速放缓且竞争持续加剧的风险。
马岗认为,随着人们对生活健康的要求提升,户外运动市场也正在不断深化,呈现出更加细分、个性化和时尚化等特点,这其实是给包括探路者在内的户外用品品牌带来了机会。就户外运动产品来看,目前分为专业线和休闲线,两者划分的维度不一样,专业线的价格、制造要求和技术难度都高于休闲线。探路者想要回归聚焦主业,需要用行动去兑现,在产品研发创新上下功夫进行挖掘。但从短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更加信赖外国户外运动品牌,无论是从产品的功能性,还是从设计、品质等,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业绩的差异。
通常来讲,在银行存钱,尤其是定期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如今不少全国性商业银行却一反常态,5年期存款利率不如3年期。出现利率“倒挂”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利率下行已成“定局”,另一方面贷款利率的不断下滑“倒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以此保证净息差不落入大幅下滑的境地。
钱在银行存得越久,年利率反而持平甚至更低。
7月5日,老虎财经发现,近期不少全国性商业银行出现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甚至倒挂的现象。
以工商银行为例,据其APP显示,3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可至3.15%,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却为2.75%。
当然这并非个例,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行等在内的多家国有大行均出现上述情况。不仅如此,部分股份行也无例外。
探寻银行长期利率“倒挂”的背后,除了当前流动性宽松的原因之外,更为主要的或是银行为主动降低负债成本。
此外,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总生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导致净息差不断收窄,而降低长期存款利率成为大行“稳住”净息差的主要方式。
3、5年期存款利率“倒挂”的背后
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竟与3年期持平,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
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的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明显倒挂。据其APP显示,3年定期存款年利率*可至3.15%,5年定期存款*利率却为2.75%。
也有部分国有行出现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的现象。具体来看,据中行APP显示,3年期与5年期的存款年利率均为2.75%,建行也是如此;交通银行的3年期和5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同样为2.75%;
除国有行外,股份行也出现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持平或者是“倒挂”的现象。
像中信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阶梯利率,分为3.3%、3.35%、3.4%三种,5年期存款利率为3%;招商银行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75%,兴业银行、浦发银行3年和5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8%。
而与国有行、股份行相比,城商行、农商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比3年期定期存款高,但相差不大。以北京银行为例,据其APP显示,该行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9%、3%。
种种迹象表明,中长期存款利率持平或“倒挂”已非个例。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一致行动,或与落实监管部门要求有关。央行此前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国有大行、股份行出现利率倒挂是因为目前利率处在下行周期,存款充足的银行不鼓励储户存5年期定期存款,也不会为5年期存款承担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地方性银行存款5年期比3年高主要是因为揽储难度高于全国性银行,往往会通过设置较高的年期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
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
对于大部分银行而言,利润主要来源仍然是依靠“息差”。
降低揽储成本,对于银行降低成本有显著效果。据choice数据显示,在36家股份行与城商行中,2021年利息支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利息支出增长最多的是中信银行,2021年利息支出为1582.69亿元,比上年增加107.78亿元,增长幅度为7.31%。
其中中信银行的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在总利息支出中占据“半壁江山”。据其年报数据显示,该行2021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为923.88亿元,占总利息支出的比例达58.4%。
更为重要的一点,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贷款收益率也有所下调,进一步延伸至总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倒逼银行下调负债成本。
据工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从2020年的4.26%下降至2021年的4.16%,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从2020年的3.64%下降至2021年的3.56%。
农业银行也是如此,2021年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平均收益率为4.23%,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而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则在2021年下降0.05个百分点至3.7%。
从数据来看,国有大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较低,若负债端压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净息差收窄。
息差“保卫战”
净息差对于银行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现如今一边是总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持续下行,一边是负债成本的高压,促使银行直面净息差缩窄的压力。
纵观A股42家上市银行,据choice数据显示,除包括浙商银行、平安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南京银行5家银行在2021年净息差小幅增长以及兰州银行净息差持平外,其余银行的净息差均有所收窄。
从国有6大行来看,净息差均出现下滑。其中中国银行净息差同比降幅*,2021年净息差同比下降10个基点至1.75%;其次便是农业银行,20201年净息差为2.12%,同比下降8个基点;邮储银行和建设银行2021年净息差均同比减少6个基点。
然而,不仅是在2021年,今年第一季度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7%,较2021年全年的2.08%下降0.11个百分点。
以招商银行为例,据其年报显示,该行今年一季度净利息收益率为2.51%,同比下降1个基点。
净息差呈现缩窄情况的背后离不开银行负债成本的高企以及贷款收益率的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尤其是在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超预期下调15个基点,将进一步挤压银行的息差空间。
农业银行也表示,其净息差下降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受落实国家让利政策以及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二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存款付息率上升。
对于如何应对银行净息差下降,业内人士表示,需要负债端的存款利率及时策应,负债端利率调整要在结构上做文章,尤其是降低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需要平衡好合理让利和防风险扩散的关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挖掘优质客户,积极处置不良资产。
在此背景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成为银行业的“热词”。
正如招商银行所言,该行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收益资产占比稳步提升,负债端低成本的核心存款延续良好增势,在付息负债中占比进一步提升。
据其年报数据显示,招行的活期存款在总客户存款的比例中占据关键地位,公司客户与零售客户的活期存款占比已达66%。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为维持净利润的增长,积极布局财富管理等中收领域,以应对净息差下滑带来的业绩下滑。
像工商银行2021年管理个人金融资产近17万亿元;交通银行2021年通过代销财富管理类产品、基金与理财业务等,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73.10亿元,同比增长24.32%。
在这场“息差保卫战”中,银行正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冲抵”净息差收窄的窘境。
app
近日,多个热点城市二手房“停贷”的消息引发热议。
从全国看,目前长沙、郑州、西安、太原确实有银行停贷,其中郑州四大行全部停贷。另外,广州、武汉、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都相继传出二手房贷款政策审批收紧的消息。那么现在南京各家大银行放款情况如何,真的要停贷了吗?乐居君为此致电各大银行了解*消息。
01利率上浮!南京5家银行停贷!首套房贷利率已达到5.95%!
根据乐居君统计,南京首套房贷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已经达到5.95%,直逼6%大关!二套房贷利率*已达到6.15%,目前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因额度紧张首套房停贷。
二套房贷利率方面,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政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已经全面突破6%,其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甚至达到6.15%。此外,4家银行二套房已经停贷,分别是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银行额度已经紧张,目前已经暂停二手房贷款业务,就算有少数可贷的,预计也要一年才能下款。
有业内人士透露,农行对于二手房已经停贷,农行目前只针对入围的4家担保公司放款。华夏银行部分支行已停贷,开放的支行每个月的额度也很少。
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有少量的额度选案子做,后期后期审批很严格,还要买产品。
据业内人士透露,南京各家银行都是收紧的,央行要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不超过32.5%,大多数银行都已经触线了,预计下半年还会收紧的。
目前审批条件没有变化,最多的是会因为个人的征信问题,贷款利率会有所提高。
此前,南京房贷利率首套基本维持在5.65%左右,二套维持在5.75%左右,而在7月南京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在5.95%,二套*6.15%左右。
相较于6月,多家银行均有上涨,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涨幅最为明显,最多涨幅40个基点。
02南京贷款额度紧张、下款慢!二手房降价换成交!
①二手房中介:多数银行的确额度紧张、下款慢,也有不少银行不接二手房了,具体看情况。
乐居君也向中介了解到一些情况,河西一中介跟乐居君表示,目前还没有官方文件说不给贷款,现在二手房贷款有的能贷的,但是确实额度紧张,没有额度放款,所以银行签贷款,承诺不了放款时间。
目前各家的贷款利率都涨了,现在都是买家找关系联系银行,预批贷款也要一个月左右,下款确实慢。
目前河西这边的二手房市场比较冷 ,大部分房源成交周期很久,一年多卖不掉的房子有很多,二手房除了极个别品质好稀缺房源,或者性价比高的,一般都卖不掉。
除非降价,才有可能。这个月成交的三套都是降价换成交,三套均是河西奥体的,总价在600-800万大概降了约20-30万左右,一套总价2000万总价降了100万,目前卖二手房多数是置换,也有部分看到楼市氛围不好,干脆卖了。
中介表示,银行贷款确实对业务有较大的影响,现在整个二手房市场都很冷淡。
②一江北热盘的置业顾问表示:银行下款很慢,纯商贷最快都要三四个月,公积金贷款都要半年起步。
同时他也告诉乐居君,贷款收紧对于新房成交、交易周期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影响是开发商和销售,开发商的回款压力会更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贷款的收紧的影响还没那么明显,但下半年肯定有影响。
③业内人士:停贷和加长贷款周期对于二手房交易来说打击很大,使一大批刚需和改善性客户拒之门外。
业内人士表示,新房相对应该还好些,主要是二手房影响较大,最近二手价格有所下滑,可以预见下半年二手房市场,卖房的要降价,买房的处于观望的状态。
以上采访均为真实案例。另外,提供信息的朋友们也均为业内人士,以上案例提供给大家,用以参考。
02停贷!下款难!“房贷荒”要来了!
目前,从各方面的消息不难看出,南京停贷、贷款周期拉长对新房、二手房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银行的政策持续收紧,下半年势必会出现“房贷荒”的现象。
二手房首当其冲,市场层面,可以预见二手房的流动性变差,基本上6个月才能放款;此外,再贷款难的情况下,也使一大批刚需和改善性客户拒之门外。
贷款周期延长,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上二手房置换的新房的资金至少要半年以上才能进入新房市场。
事实上,对新房市场的影响已经有苗头:前段时间江北核心区8成首付的和光锦棠府和千江凌云府开盘没有卖光,江北核心区首付八成显然主要客户已经不再是刚需!二手难贷、停贷势必影响一部分人进入新房市场。
最后,对于买房,乐居君也有几个建议:
1、目前的楼市,能买能买新房还是买新房,毕竟不少板块一二手房倒挂,买新房选择有规划前景的板块,在同一板块,则选择综合评分*的楼盘。因为这样的房子未来在二手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
2、精简、评判自己持有的房产,那些在未来市场中竞争力差的房产能抛就抛,老破小赶紧抛!
3、买新房思量再三再决定,做到一击必中。
4、买二手房看中还价再出手,全款过户再反贷。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乐居买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京贷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南京贷款、探路者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