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昨日晚间,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北汽蓝谷(600733.SH)动作频频:
先是通过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北汽新能源”)向北京奥动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2.57亿元,增资完成后子公司持北京奥动的比例提升至30%;
除此之外,还有劲爆的,公司宣布拟通过北汽新能源的子公司卫蓝投资与麦格纳国际奥朗爱尔兰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纯电动乘用车制造合资公司。
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北汽新能源股价在今日开盘后高开高走,并在午后触及涨停。公司股价收报5.73元,全日成交2.01亿元,换手率2.151%,*市值200.19亿元。但全年而言,公司股价走势仍颇为尴尬。在前四个月经历一波小幅上涨行情后,北汽蓝谷股价便持续下泻,至今年内累计跌幅已达28%。
(图源:网站)
对于北汽蓝谷而言,昨日的一顿操作,究竟会是一针短期的兴奋剂,还是可以大为改善公司现状的良药呢?
麦格纳国际奥朗爱尔兰是何方神圣?
按公告披露,在本次交易中卫蓝投资将以现金2.2亿元的代价受让北汽集团持有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镇江汽车”)36%的股权;以9207万元的现金代价受让镇江市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镇江汽车有限公司15%。交易完成后,北汽蓝谷将通过卫蓝投资持有镇江汽车51%的股权。
而镇江汽车剩余49%的股份将通过麦格纳国际奥朗爱尔兰有限公司以产权交易所摘牌的方式取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北汽集团为北汽蓝谷的控股股东,而标的资产直接受让方卫蓝投资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故交易部分构成关联交易。
而在交易完成后,镇江汽车将改名为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其后,两公司将按持股比例分别向合资公司投资不高于1.97亿元及1.89亿元,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将会由9.97亿元增至10亿元。
而合资公司项目一期计划建设产能约为15万辆/年,并计划于明年年底前实现高端汽车新车型首车下线。
公司表示,其子公司北汽新能源目前生产基地已具备EC\EX\EU等现有车型产品的生产能力。而在与麦格纳爱尔兰成立制造合资公司后,新合资公司将具备新开发ARCFOX系列产品特殊生产工艺和高品质制造能力。
而就交易标的本身而言,镇江汽车于2013年9月25日注册成立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北汽大道1号,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截至*,其主要资产包括存货、车辆、电子设备及在建工程等。
根据公司资产情况,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今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采用资产基础法对镇江汽车进行了评估,得出公司评估价值为6.14亿元,增值额为1675.21万元,增值率为2.81%,并据此厘定交易代价。
盈利能力方面,今年上半年,镇江汽车取得营收3.99亿元,惟扣除营业成本及有关经营费用后,公司产生亏损5839万元。去年全年,公司亦录得亏损1.8亿元。
就交易标的而言,镇江汽车作为北汽集团参股的子公司,其本身并无太大的亮点。去年至今,公司经营持续亏损,但是本次交易事前经过有关公司评价估值,因此溢价交易的空间亦可能不大。
(图源:公司公告)
交易标的资产无亮点,但交易另外一个对手方麦格纳国际奥朗爱尔兰则不然。
麦格纳国际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为全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生产产品包括车身与底盘、外饰、车顶系统、动力总成、电子、机电智能、镜像、照明系统、座椅等,被誉为汽车界“打工皇帝”。
截至目前目前为止,公司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代工制造工厂已生产超过20款车型,产能超过300万辆。当中,新能源车型包括捷豹I-PACE、宝马530Le等。
而麦格纳亦早在1996年便在中国设立了其第一家工厂。迄今,公司在中国已拥有31家工厂,10个研发中心及销售办公室,员工数量超过1万名,生产领域包括车身、底盘、外饰、座椅、动力总成、电子、镜像、闭锁、整车设计与代工制造等八个产品系统。
在今年七月份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麦格纳国际集团位列299位。
按公司披露,北汽蓝谷与麦格纳的合资合作将为镇江制造基地引入“国际*”的车辆制造工艺标准及制造流程体系,保证高端新车型产品的制造工艺要求、质量控制及充分体现先进性性能指标。
对于北汽蓝谷而言,麦格纳的入局从而在技术上协同及保障其参与其新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制造,才是本次交易*的利好。而今日公司高开高走,直至股价涨停,或反映了外界对北汽蓝谷+麦格纳的合作颇为期许。
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几时了?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成立之初为北汽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2014年,北汽集团对公司进行股改及混改后,将其从集团业务中剥离。去年九月份,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蓝谷通过借壳此前停牌的SST前锋完成上市,并成为A股市场的“新能源整车第一股”。
然而,上市首日,北汽蓝谷即遭遇破发,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9.5元,较发行价15.05元大跌36.88%。而对比公司*今日股价,目前北汽蓝谷收报价仅为发行价约三分之一。
在上市之前,媒体便质疑北汽蓝谷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过分依赖补贴。2017年,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万辆,在行内*,但同时其获得的补贴亦高达49.59亿元,摊至每辆车平均补贴为五万元。
一旦补贴退坡,北汽蓝谷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恐怕难以为继。
果然,在今年新能源补贴开始退坡之后,北汽蓝谷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亦开始大幅下跌。按*十月份数据,单月公司共销售新能源汽车8601辆,较去年同期的27958辆大幅下滑69%。今年前九个月,公司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98382辆,同比大涨20.45%,但计入十月份后,其累计销量已同比下降2.42%。
产量方面,公司前十月份累计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同比下降近70%。
(图源:公司公告)
营收利润方面,*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4.84亿元,同比大增78.6%,公司表示是由于销量增加及产品结构调整所致。但利润方面,北汽蓝谷前三个月产生亏损2.7亿元,较上年度的净利1.33亿元同比下降304%。
第三季公司大幅度扭盈为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营费用同比大幅上升。其中,营销费用约4.8亿元,同比上涨33.3%;研发费用约1.4亿元,同比上涨约180.0%;财务费用约1.4亿元,同比上涨约180.0%。
而在同时,今年7月公司落成了一座试验中心。9月底,公司再发布与宁德时代联合成产的CTP电池包。据悉,该采用全新CTP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要较传统电池包高出33.3%以上,大规模投入使用后可明显降低动力电池制造成本。
另外,公司截至第三季末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较去年年底分别上涨155.0%及36.8%,亦导致了期内利息支出增加,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10月15日,北汽蓝谷发布新品牌BEIJING及BEIJING EU7。EU7系列车型的定位则是中高端市场。
再加上昨晚公司宣布与麦格纳的合资项目,北汽蓝谷密集、不顾成本的行动就像在和时间比赛。公司似乎在和时间赛跑——在新能源补贴退坡完全落地之前,公司需要找出其他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卖点”,以在补贴之后维持利润增长——事实上,此前从2015年开始,公司的扣非净利一直为亏损。
(图源:同花顺iFinD)
而在目前退坡影响愈来愈大的情况下,北汽蓝谷所剩的时间也不多了。按公司预计,受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退坡幅度较大影响,明年年初至下一个报告期期末公司累计净利润仍有可能产生亏损。
至于公司今年全年定下的22辆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按截至十月份十万量的情况来看,亦是大概率要鸽了。
目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北风萧瑟,北汽蓝谷整体经营压力仍较大。至于其与麦格纳的合资项目,是寒风中拾起的火柴看到的幻想还是确实的未来,只有交由市场来决定了。
8月24日,白酒股走势回暖,贵州茅台上涨3.5%,股价重返1600元,连续两天反弹,市值增加近千亿元。此外,锂电上游的锂矿板块分化明显,但中游环节个股涨势显著,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
截至收盘,三大股指集体上涨,沪指、创业板指均涨超1%。两市成交额超1.4万亿元,连续第25个交易日破万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53.15亿元。
今日A股主要指数表现
白酒股回暖
今日白酒板块回暖,酒鬼酒上涨7.17%。此外,泸州老窖、舍得酒业、贵州茅台、金徽酒等涨幅超过3%。
今日部分涨幅居前白酒股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茅台上涨3.5%,报1625.18元,总市值为20415.48亿元。与8月20日相比,市值增加969.53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白酒板块本次调整与2018年类似,且已到底部布局区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升,次高端及其以上白酒将延续高景气,预计2025年高端容量将超过3000亿元,“茅五泸”将持续享受消费升级红利。次高端行业竞争格局尚未固化,全国化次高端、泛全国化次高端及酱酒龙头公司市占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锂电中游企业股价表现突出
8月24日,锂电产业链上游的锂矿板块走势明显分化,天齐锂业、融捷股份等个股冲高回落,但中游环节在天赐股份带动下,表现突出。
天赐材料今日高开后迅速涨停,收盘报140.84元,创出历史新高,*总市值为1345亿元。
昨日晚间,天赐材料披露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132.27%;实现归母净利润7.82亿元,同比增长151.13%;扣非净利润为7.66亿元,同比增长146.48%。
公司预计,2021年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16亿元,同比增长170.08%-208.66%。
此外,公司还发布了多个项目的投资建设计划,累计投资额超55亿元。另据高工锂电统计,今年上半年,天赐材料公告的投建锂电材料项目金额约37亿元。也就是说,年内天赐材料的合计投资额超90亿元。
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是锂电中游的四大关键材料。今日电解液、正极板块涨幅居前。Wind锂电电解液板块指数上涨4.4%,除天赐材料外,多氟多也涨停。
今日部分涨幅居前电解液个股
Wind锂电正极板块指数上涨3.98%,板块中厦门钨业涨停。
今日部分涨幅居前的锂电正极个股
电解液行业景气度高企
电解液兼具上游化工行业的周期属性和下游制造业的长期降本诉求。在中信证券看来,短期需求爆发、供需错配下,未来1年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各环节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
从目前扩产情况来看,预计2023年以后电解液产业链多数环节均将出现供应过剩,可能带来新一轮价格周期。但中长期来看,通过产业链纵向布局构筑成本优势、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构筑品质优势、通过率先扩产构筑下游客户深度绑定优势的一体化龙头公司,将有效抵御周期波动的风险,在行业低谷期不断扩大市占率,并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阶段的超额收益,最终穿越周期,实现长期持续成长。
中信建投看好电解液添加剂子领域。由于工艺技术壁垒、环评建设周期等因素,国内电解液添加剂的产能相对受限,2021年以来,添加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未来新能源领域将带来每年0.5万吨左右的添加剂需求增长,而国内现有产能约1.5万吨/年,供需紧平衡预计将持续至2022年,价格也将处在相对高位。(以上图片均来自Wind)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日益火爆的背景下,北汽集团对北汽蓝谷寄予厚望。不仅在2018年通过借壳上市将其送上资本舞台,随后更是大手笔向北汽蓝谷输血,多番扶持下,北汽蓝谷并没有拿出好成绩来,甚至一度被“新势力”甩在后面。
北汽蓝谷再现大额定增。
7月15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此次发行对象中包括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北京汽车、渤海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北汽集团第一次支持北汽蓝谷,2021年5月的一次定增,北汽集团亲自下场向北汽蓝谷“输血”。
而北汽集团大手笔增资北汽蓝谷的背后或是看好日益火爆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但自北汽蓝谷借壳上市成功后,其净利润和销量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北汽集团携其关联方
频频“输血”北汽蓝谷
纵观北汽蓝谷的三次定增,大股东北汽集团及其关联方均扮演着关键角色。
此次北汽蓝谷的80亿定增预案中,北汽集团控股的北京汽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北汽蓝谷公告称,北京汽车拟认购股票数量不低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发行数量35.99%,认购金额不超过28.79亿元。
除北京汽车外,北汽集团控股的渤海汽车拟认购股票数量不低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发行数量的3.01%,认购金额不超过2.4亿元。
而北京汽车与渤海汽车也曾出现在去年5月北汽蓝谷的55亿元定增对象名单之中。
具体来看,北京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北汽广州当时斥资3.4亿元认购北汽蓝谷4962万股,由此持股北汽蓝谷的数量增至2.68亿股,持股比例仍为6.25%;彼时渤海汽车获配北汽蓝谷2391.39万股,获配金额为1.66亿元,这意味着渤海汽车的持股数量增至1.29亿股,持股比例仍为3.01%。
不仅是上述关联方,北汽集团也曾全力“扶持”北汽蓝谷。在北汽蓝谷去年5月完成的55亿元定增名单中,控股股东北汽集团获配金额最多,达16.27亿元,获配股数为2.35亿股。
本次交易完成后,北汽集团直接持有北汽蓝谷的股份数量增至12.6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仍为29.57%。
叠加通过北汽广州间接持有公司2.68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25%,通过渤海汽车间接持有公司1.2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01%,合计持股比例为38.84%,北汽集团仍是北汽蓝谷的控股股东。
北汽集团“扶不起”北汽蓝谷?
北汽集团大手笔增资北汽蓝谷的背后或是对旗下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
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北汽蓝谷的销量与行业热度似乎并不匹配。
据北汽蓝谷数据显示,2020年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新能源”)全年仅实现2.59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82.79%。
直至2021年销量也未见好转,仅同比微增0.82%至2.61万辆。这与北汽蓝谷曾连续七年获得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七连贯,2018年一度达到销量顶峰,为15.8万辆简直是天壤之别。
不仅如此,北汽蓝谷如今的销量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也相差甚远。以小鹏汽车为例,2021年其总交付量为9.8万辆,同比增长263%。
而销量断崖式下跌的背后与北汽蓝谷过度依赖B端市场有关。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其70%的新能源汽车销往B端大客户,仅30%为私人车主。但由于疫情影响,网约车市场受到重挫,也严重拖累北汽蓝谷销量。
北汽蓝谷也曾直言,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产销量未达预期,尤其是占比较高的对公销量受疫情影响严重,导致收入和毛利大幅下降,使现有毛利无法覆盖固有成本费用。
此外,北汽蓝谷销售端的疲弱也大大钳制公司的生产量。据北汽蓝谷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新能源的产量仅为6369台,同比下滑近52%。
从公司三家工厂产能利用率数据也可略知一二。据北汽蓝谷年报数据显示,北京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以及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产能利用率仅分别为0.08%、0和8.32%。
受产销量“滑铁卢”的影响,北汽蓝谷的业绩大幅下滑。2018年与2019年公司实现小幅盈利后,2020年与2021年巨亏,据choice数据显示,净亏损分别为64.82亿元、52.44亿元。
净利润连续两年大额亏损的原因除销量惨淡外,还与北汽蓝谷此前依赖补贴有关。以其销量的高光时刻2018年为例,彼时北汽蓝谷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为44.5亿元。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的下降,公司的净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北汽蓝谷曾在2020年业绩预亏的公告中表示,公司2020年收到的政府补助对比2019年大幅下降,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9亿元。据北汽蓝谷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其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仅5.87亿元。
极狐承载“突围”重任?
销量惨淡、净利润巨亏的北汽蓝谷急需新的出路。
于是其将目光转向C端市场,聚焦高端车型,极狐便是典型案例。
从上述北汽蓝谷两次定增募资投向之中也不难看出其对极狐寄予厚望。像此次80亿元的定增项目中,有26.83亿元投向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而其中的整车产品出现极狐的身影。
在去年5月北汽蓝谷刚刚完成的55亿元定增募集资金净额投向中也包括极狐。据其公告称,北汽蓝谷将26.3亿元投入到ARCFOX品牌高端车型开发及网络建设项目中。
但极狐并未快速给北汽蓝谷带来理想的收益。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极狐销量仅4993辆,与北汽蓝谷曾提出的2021年极狐目标销量达1.2万辆相差甚远。
今年极狐品牌的销量仍旧不及预期,据乘联会4月份销量数据显示,极狐汽车旗下的阿尔法S和阿尔法T分别卖出316辆与285辆,排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的第98位与第99位。
而曾经放下豪言的北汽蓝谷曾表示,2022年极狐年销量目标为4万辆,但按目前形势来看,极狐达成目标销量困难重重。
极狐如此萎靡的销量与北汽蓝谷高调的宣传显得格格不入。
据其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北汽蓝谷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5.83%至16.7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仍继续上涨,同比增长62.6%至3.09亿元。
虽北汽蓝谷并未具体透露极狐的销售费用,但其曾在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的公告中表示,为实现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全力推进ARCFOX极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设,公司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广告宣传及运营等销售费用增加,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17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汽蓝谷的研发费用低于销售费用。据北汽蓝谷数据显示,2021年研发费用为12亿元,同比增长24%;今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仅同比增长8.5%至2亿元。无论是从*值还是同比增幅来看,均不及销售费用。
在极狐产品并没有先发优势的条件下,北汽蓝谷将重点放在“合作”上,与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深度绑定,一时让极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在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不断推进新能源车抢占市场时,销量或许是短期评判一家新能源车受欢迎的主要指标。
app
北汽蓝谷(600733.SH)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收86.97亿元,同比增长64.95%;归母净利润亏损52.4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4.8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5.4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6.4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3035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构建自主技术能力、继续加大研发和销售投入力度、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和全力推进营销网络渠道建设,与*伙伴建立的战略合作也逐渐显现成效。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实现募集资金55亿,继续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报告期内,ARCFOX品牌产品推出高阶智能豪华纯电轿车αS产品上市,αS全新HI(αS-HI)版车型已进入道路泛化测试阶段;ARCFOX品牌围绕用户及销售场景,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线上推进商城、APP、平台*运营,挖掘线索广泛集客;线下围绕目标市场加快直营、分销网络开发,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开业ARCFOX品牌渠道86家。BEIJING品牌产品EU5快换出租、EU5PLUS、EU7冬奥版产品实现SOP。BEIJING品牌发力终端能力建设,公司全力推进渠道融合与开发,优化渠道布局,推进渠道焕新,渠道实力逐步提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北汽蓝谷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北汽蓝谷股吧、茅台的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