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邦生物股吧(海通证券2008)

2022-07-22 7:41:32 基金 xcsgjz

和邦生物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5月24日讯,有投资者向和邦生物(603077)提问, 尊敬的和邦生物董秘,晚上好!3月份的时候您回复投资者关于草甘膦定单接单情况说已经排到6月份的定单并不再接新单。请问目前草甘膦定单接单情况如何?已经排到几月份? 蛋氨酸产线目前日产能达到多少?是否已经达产?目前售价多少?何时转固? 谢谢!

公司解答表示,感谢关注!公司当前仍不接草甘膦锁价长单,当前的市场行情已经超过4.2万元/吨;蛋氨酸仍处于试生产当中,当前正在开展一些“消缺”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内投产转固。




海通证券2008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海通国际近期公布2019年业绩,2019 年海通国际净利润为 15.5 亿港元,较2018年的低基数同比增长52%。2019 年报表净利润较市场预期的18.1亿港元低16%。不过,新浪财经发现,海通国际前身并不是海通旗下公司,而是香港本地券商大福证券。2009年海通证券不断收购大福证券,最后才成了现在的海通国际。本文将为大家解析海通证券如何入主大福证券,而海通经过10年耕耘收购大福证券真实收益几何?

  新浪财经统计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海通自2009年入主海通国际以来,以供股分红计,公司自2009年入主以来累计浮亏75.41亿元。如果考虑资本市场海通国际市值来看,海通证券持有市值64.06亿元,海通证券依然净浮亏11.35亿元。总体上来看,海通证券入主大福证券以来是这笔投资未能收回回报,录得投资浮亏。

  2009年海通成功收购大福证券,改名海通国际

  2008年年底,海通证券就开始着手在香港遍寻并购目标,并计划在3年内完成对海通香港完整平台的打造。

  2009年8月,经过中银国际与汇丰香港的牵线搭桥,大福证券被列为海通并购的实质性目标。两个月后,海通证券对大福证券进行尽职调查。而本次的牵线搭桥之人还有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郑裕彤的孙子郑志明(2009年年中被选为大福证券与新创建执行董事)

  出于保密原则,按照国际惯例,海通将此次国际化并购冠以“海燕计划”之名,即飞向海外之意。

  2009年11月19日凌晨4点,经过长达12个小时左右的最后谈判,海通(香港)金融控股行政总裁林涌与郑志明终于谈妥。海通香港以每股4.88港元从新创建集团手中收购大福证券52.86%的股份,新创建最后还持有大福证券9%的股份。

  根据海通证券公告,11月19日,海通旗下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创建集团”)签订《股权买卖协议》,双方已于2009年12月21日完成买卖股份交割手续。

  海通香港通过现金收购新创建集团所持大福证券3.73亿股普通股,占大福证券已发行股份的52.86%,每股收购价格为4.88港元,涉及的总对价约为18.22亿港元,2009年12月22日收购交易完成。

  全面收购建议于1月13日截止,海通香港接获合共5385.08万股有效接纳,相当于大福证券已发行股本及投票权约7.62%。而至此,海通(香港)收购大福证券股权也终于完成。在完成收购后,海通证券持有大福证券股份4.27亿股,持股比例为60.48%,总对价为20.84亿港元,折合19.02亿元。(备注:本文一概使用2020年4月16日汇率计算,不考虑汇率变化)

  2010年11月22日,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用全新的“海通国际”公司品牌。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海通国际证券)”。

  截至2019年年报,海通证券通过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海通国际63.56%的股权,依然是公司实控人。

  从海通证券收购大福证券,投入了多少钱

  海通证券自2009年底入主海通国际(前大福证券)以来,不断加大对海通国际的投入。据新浪财经不完全统计(由于可转股具体数据无法获取,本文不考虑可转股中海通证券的投入部分),海通证券在入股、供股、增持、贷款转股方面共计投入98.9亿元。

公司公告,新浪财经统计得出

  根据上文,2010年,海通证券在完成大福证券收购后,累计耗资20.84亿港元(19.02亿元)。不过,2010年海通国际并未分红,也就是说海通证券并未在海通国际上实现收益。

  2011年6月23日,公司发布股东贷款资本化协议。根据协议,海通控股以最终确定价格为4.25港元认购2亿股,资本化股份认购总额为8.5亿。于贷款资本化协议日期,海通国际欠负海通控股约9.6亿港元,本次资本化金额结欠公司8.5亿欠款。由于资本化方式归还海通证券贷款,本次发行完成后,海通证券持有海通国际69.5%的股份,海通证券并未使用自有资金。

  2013年3月7日,公司开始向合资格投资者供股,2股供1股,供股价为2.55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39%。根据供股结果,海通国际共计认购3.2亿股,涉资8.16亿港元,折合7.45亿元。供股完成后,海通证券持股增加至69.98%。

  2014年4月23日,海通国际再度发布供股公告,本次两股供一股,供股价3.8港元。根据5月23日供股结果,海通证券认购5.01亿股,耗资19.04亿港元,折合17.37亿元。紧随供股完成后,海通证券持股依然为71.76%。

  2014年9月29日,海通证券增持340.8万股,按当日收盘价4.6港元计算,耗资0.16亿港元,折合0.14亿元。

  2014年10月24日,公司开始配售债券,配售价为6港元,对海通证券股权有所稀释,兑换完成后,海通持股将稀释为62.91%。

  2015年3月18日,公司继续进行配股,拟1供1,供股价为3.5港元。根据供股结果,海通证券认购14.53亿股,耗资50.86亿港元,折合46.41亿元。跟随供股完成后,公司持股为57.05%。

  201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增持1507.4万股,按当日收盘价7港元计算,海通证券耗资1.05亿港元。7月3日增持667.8万股,按收盘价6.02港元计算,耗资0.4亿港元。7月6日,海通证券增持3800万股,按收盘价5.24港元计算,耗资1.99亿港元。7月8日,海通证券增持5446.6万股,按收盘价3.64港元计算,耗资1.98亿港元。在这四次增持之后,海通证券持股增加至59.23%。本次海通证券共计耗资4.95亿元。

  2019年10月25日,海通证券增持1.44亿股,买入平均价为2.3027港元,耗资3.32亿港元,折合3.03亿元,*持股为64.4%。

  综上统计数据,2010年前后,公司共计耗资19.02亿;2011年海通证券借款9.6亿中8.5亿转为对海通国际持股,2013年供股耗资7.45亿;2014年供股耗费17.37亿元,增持耗资0.14亿元;2015年供股耗资46.41亿元,增持耗费4.95亿元;2019年增持耗资3.03亿元。因此,海通证券2009年以来共计耗资106.87亿元。

  海通证券历年从海通国际拿走多少分红?

  据新浪财经粗略估计(不考虑分红的季节性因素以及年中持股变动对分红的影响),以每年年底持股和年度分红计算,海通证券累计从海通国际分红31.46亿元。

  2010年海通国际并未分红,也就是说海通证券并未在海通国际上实现收益。

  2011年,海通国际共计分红5936.55万元人民币。根据2012年年报,海通证券持股69.54%,海通证券按持股比例获得4128.28万元。(备注:本文分红不考虑季节因素,用年度分红、年底股权统一计算)

  根据2013年年报,2013年海通证券持股海通国际增加至71.76%,海通国际分红2.0709亿元,此次海通证券分红金额为1.49亿元。

  根据2014年年报,截至2014年底,海通证券持股海通国际66.93%股权,2014年海通分红3.995亿元,海通分红2.67亿元。

  截至2015年底,海通证券持股海通国际60.01%,当年分红10.32亿,海通证券能分得6.19亿元。

  截至2016年底,海通证券持有公司61.78%的股权,公司分红7.39亿,海通证券分得4.57亿元。

  截至2017年底,海通证券持股62.43%,公司分红12.81亿元,海通证券分红收益8亿元。

  截至2018年底,海通证券持股63.59%,公司年度分红4.48亿元,海通证券分得2.85亿元。

  按照2019年海通国际分红6.96亿元,海通证券持股64.4%,可以分得4.48亿元。

  综上计算,2011年海通证券分红0.41亿元;2012年分红0.8亿元;2013年分红收益1.49亿元;2014分红收入2.67亿元;2015年分红6.19亿元;2016年分红收益4.57亿元;2017年分红收入8亿元;2018年分红收入2.85亿元;2019年分红4.48亿元。以此粗略计算,海通证券共计从海通国际分的收益31.46亿元。

  海通证券入主海通国际以来回报情况如何?

  综上数据,自海通证券入主大福证券以来,海通证券累计投入106.87亿元,累计分红31.46亿元。只计算投入产出,海通证券自2009年入主大福证券以来累计浮亏75.41亿元。

  此外,从公司股价来看,以前复权价计算,2010年海通证券入主大福证券时,大福证券(海通国际前身)股价为2.246港元,截至2020年4月16日收盘,海通国际股价为1.83港元,区间跌幅为18.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司股本59.41亿,总市值为109亿港元。若以此计算,海通证券目前持有市值为70.2亿港元,折合64.06亿元人民币。

  归总来看,以供股分红计,公司自2009年入主以来累计浮亏75.41亿元。如果考虑资本市场海通国际市值来看,海通证券持有市值64.06亿元,海通证券依然净浮亏11.35亿元。总体上来看,海通证券入主大福证券以来是这笔投资未能收回回报,录得投资浮亏。

wind数据和公司公告




和邦生物股吧

7月12日丨和邦生物(603077.SH)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0亿元-28.00亿元,同比增加184.38%-206.25%;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94亿元-27.94亿元,同比增加185.12%-207.11%。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系:

(一)主要产品销售价格提升公司主要产品双甘膦、草甘膦和氯化铵得益于下游农业应用需求增长;纯碱得益于下游新能源产业的光伏玻璃、碳酸锂应用需求增长,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二)资源及产业链优势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为天然气、磷、盐。依托于公司所在地四川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气、磷、盐等资源禀赋优势,使公司产品具有成本优势。

(三)高质量发展战略公司在“专注、专业、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在专业制造领域持续开展成本控制、精益化管理、实现满产等相关工作,使公司效益提升。同时,公司长期坚持通过员工专业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育、招聘高素质人才等手段,使员工素养持续提高,使管理效率、执行力有效提升,保障公司的高质量运营。

(四)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22年1月通过非交易过户完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准则规定,预计2022年上半年度因该事项需确认的费用约为2.38亿元,计入该报告期损益。




和邦生物股吧分析讨论社区

原标题:暴增70倍,净赚30亿,股价一年涨5倍,和邦生物:高景气周期来了,数钱数到手抽筋!





2022年的大幕徐徐拉开,A股上市公司也进入了业绩预告/快报密集披露期,而这其中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3月3日收盘后,和邦生物(603077.SH)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称:经初步核算,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8.67亿元,同比增长87.56%;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增长7,284.28%。

面对超70倍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自诩见过大世面的风云君也不免蚌埠住了!

截至3月3日盘后,A股共有91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快报,而和邦生物凭借7,284.28%的净利润增幅,暂列第二。


(Choice数据)

业务做加法,2021年业绩迎来大爆发

01 始终围绕自有盐矿做加法

和邦生物2012年登陆上交所,上市之初的主营业务为化工制造及盐矿、磷矿的开发,主要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和邦生物采用联碱法生产纯碱,同时产生氯化铵,受氯碱平衡影响,纯碱与氯化铵的产能大致相当。

和邦生物拥有9,800万吨储量的自有盐矿,年产盐矿210万吨,这也成为了和邦生物最核心的资源优势。

2013年,也就是上市第二年,和邦生物收购了四川武骏特种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武骏光能”),并变更网友分享募投项目为四川武骏浮法玻璃及深加工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11.76亿元。

纯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玻璃、合成洗涤剂、冶金、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行业。

其中,玻璃是纯碱下游应用*的行业,占比约六成,所以,和邦生物此次收购旨在向纯碱产业链下游延伸。

除此之外,纯碱在炙手可热的碳酸锂的制备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生产1公斤的碳酸锂需要2公斤左右的纯碱。

2013年,和邦生物还以7,940万元的价格从参股公司乐山和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邦农科”)处购买了草甘膦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和相关设备。次年又以发行股份的形式,作价8.14亿元将其剩余的51%股权悉数收入囊中。

和邦农科的主营产品为双甘膦,双甘膦是草甘膦的中间体,草甘膦是全球使用量*的除草剂品种。而生产双甘膦的主要原材料还是盐。

至此,和邦生物依托于自有盐矿,形成了盐矿开采-卤水业务-碳酸钠(氯化铵)-玻璃以及盐矿开采-卤水业务-双甘膦-草甘膦的业务链。

讲到这里,风云君已经大致勾勒出了和邦生物的业务布局,相信各位老铁对其所从事的业务也基本有所了解了。

02 2021年业绩与股价齐飞

细数和邦生物上市以来历年的业绩,像2021年这样的高增长也属于独一份。

如上文所述,和邦生物上市后便围绕自有盐矿拓宽、延长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其营业收入处于爬坡状态,保持中规中规的增长,2021年却一改常态,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业绩快报,2021年,和邦生物实现营业收入98.67亿元,而这也一举创下了和邦生物上市以来的*营收水平。


(注:2021年数据取自业绩快报,最终数据以2021年年报为准)

再来看一下净利润。和邦生物的归母净利润自2014年转型后,表现较为稳定,保持在4亿元上下,2020年受洪灾影响,相关损失达4.23亿元,仅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


(注:2021年数据取自业绩快报,最终数据以2021年年报为准)

也就是说,2021年,和邦生物归母净利润暴增超70倍跟2020年受洪灾影响有一定关系。但即便如此,与其历年净利润水平相比,2021年实现的净利润依然是无可争议的亮眼。

事实上,和邦生物的业绩在2021年一季度就开始发力了,三季度彻底爆发,四季度继续维持在高位,这才造就了其全年辉煌的业绩。


(注:2021年第四季度数据根据业绩快报倒挤出来,实际数据以2021年年报为准)

伴随着业绩增长,和邦生物的股价也迎来了久违的上涨。

2021年,和邦生物的股价一路上涨,并在2021年9月16日创出5.11元历史新高,最终全年涨幅为140.14%。截至2022年3月7日收盘,报收3.79元/股。


(注册制时代的APP)

而在股价上涨之际,和邦生物的控股股东四川和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四川省盐业总公司也开始陆续减持,控股股东甚至因为违规减持收到监管函。

风云君不禁好奇,和邦生物到底靠什么赢得了这大幅增长的业绩呢?

高景气周期

2020年,和邦生物的纯碱和双甘膦/草甘膦产品营收占比为91.26%(注:内部抵减前),所以,在和邦生物的业务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其2021年的业绩大爆发与纯碱和双甘膦/草甘膦产品密切相关。


(注:内部抵减前)

01 纯碱2021年爆发高景气周期

目前,纯碱行业基本处于供需均衡状态,叠加供给侧改革和双碳的大背景,各制造商并无扩产机会,产能很难剧烈波动,所以,行业内的玩家主要打的就是产能这张明牌。

2012年上市之初,和邦生物拥有80万吨/年的纯碱产能,直到2017年扩大到110万吨/年,且一直维持到2020年。

纯碱产品具有一定的销售半径,目前,和邦生物的纯碱产品主销区为四川、云南和贵州,是当前该区域内*的制造商。

就全国来说,截至2021年底,国内纯碱总产能约为3,287万吨,和邦生物以产能计算的市占率约3%,而中盐化工(600328.SH)以350万吨/年的产能,约11%的市占率新晋为行业*。

自2021年3月份开始,纯碱价格明显回暖,并在2021年10月份创出约3,800元/吨的历史新高,爆发了一轮高景气周期。截至2022年3月3日,纯碱的全国主流价格仍有2,900元/吨。


(Choice数据)

纯碱行业这轮的高景气周期,是和邦生物2021年业绩大爆发的背后推手之一。

02 2021年至今,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

2014年,和邦生物的双甘膦项目投产,草甘膦项目则于2016年投产。和邦生物目前拥有20万吨/年双甘膦产能,是当前全球*的双甘膦供应商。

而草甘膦行业近年来受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监督政策影响,持续整合,没有新增产能,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20年,我国草甘膦产能总计73万吨,和邦生物以5万吨/年的产能,占有约7%的市场份额;上市公司兴发集团(600141.SH)以18万吨/年的草甘膦产能排名行业第一。


(APP吾股评级功能)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草甘膦(双甘膦与草甘膦市场价格走势趋同)的市场价格从2021年年初就开启直线上涨模式,并由2.85万元/吨一路上涨至年底的8.10万元/吨,涨了将近3倍。

截至2022年3月3日,草甘膦市场价报7.20万元/吨,仍维持在高位。


(Choice数据)

草甘膦行业在这轮景气周期爆发前,其市场价格波动并不算太大,也并无明显的周期属性。而和邦生物自2014年通过并购涉足双甘膦/草甘膦业务后,历经7年,终于迎来了一次行业大爆发,业绩大丰收!

如此看来,和邦生物2021年业绩大爆发主要得益于纯碱和双甘膦/草甘膦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爆发了一轮行业景气周期。

60亿押注光伏行业

而在2020年年报中,风云君还注意到,和邦生物又将目光投向了光伏行业。

2020年12月,和邦生物的全资孙公司武骏重庆光能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江津区签订投资协议,拟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

当前开工的是一期工程,主要包括:1,000t/d光伏玻璃面板、900t/d光伏玻璃背板、2GW组件封装项目,预计分别于2022年6月、2023年1月投产。

如此,和邦生物进一步延长了玻璃产品的产业链至光伏组件。

2021年10月19日,和邦生物又宣布拟投资30亿元建设10GW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从产能规划看,该项目属于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配套项目。

10GW是个啥概念呢?

作为太阳能单晶硅领域的龙头企业隆基股份(601012.SH),其在2020年年报中预计至2021年底,单晶硅片年产能将达到105GW。

并且,目前光伏行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陆续推出了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张计划。风云君随手在Choice金融终端一搜,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多数都是10GW起步。


(Choice数据)

和邦生物通过控股子公司武骏光能作为主要的参与方之一,持股58.33%,成为该项目拟实施主体阜兴科技的控股股东。


(投资10GW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的公告)

而相关技术及管理经验等由佟兴雪提供,也因此,佟兴雪仅现金出资500万元,就获得了23%股权。

佟兴雪的个人履历,看起来还是蛮厉害的样子。


(投资10GW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的公告)

那么,和邦生物的资金实力能支撑起这两个合计60亿元的项目吗?

从现金流角度看,2021年之前,由于新建产能等资本性支出较多,和邦生物的经营性现金常常不能覆盖其资本性支出;2021年虽然迎来业绩大爆发,经营性现金大幅流入,但可支配现金依然并不充沛。

因此,为了筹集发展光伏产业的资本金,和邦生物正在筹划其控股子公司武骏光能在上交所上市。

2021年,和邦生物借助行业景气周期,提前布局、深耕多年的产业迎来彻底爆发,实现了业绩大丰收。

但是,行业周期与太多因素相关,并且在产能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未来和邦生物的业绩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产品的市场价格走势。

而如今,和邦生物又将目光瞄准了光伏赛道,其产业链也得以进一步的拓宽和延长。但新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仍需持续观察。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APP分享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和邦生物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和邦生物股吧、海通证券2008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