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从目前道恩的走势上看,现在的道恩无疑是上涨趋势,近期更是大涨小回,上升趋势明显,公司在改性塑料的主业基础之外,还重点开发了tpv,dva,以及HNBR。道恩公司的公告称dva是轮胎的颠覆性产品,目前研发顺利,先不管他最终能否颠覆现在的轮胎技术,市场上对这一热度暂时没有反响,这是事实,再说一下tpv,目前掌握的信息是,已经在锂电池领域成功运用了,主要是日本的公司,国内的推广还有一个过程,重点是HNBR,现在掌握的信息是逐步在锂电池上,获得了成功的运用,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的提升,公司公告称宁德时代,比亚迪正在做相应的实验,估计指的就是HNBR,目前道恩的股价也反应出了这一点,股价一旦大幅回落,北上资金立马大幅加仓,越跌越买,使的近期做空主力的打压计划失败了2次,也许就是北上资金消息灵通,先知先觉,所以才敢逆势操作,一旦宁德时代,比亚迪的替换获得成功,谁都知道道恩也不会是现在的价位,股市永远是炒作未来,而近期HNBR的价格也出现了攀升,这些因素都不支持道恩的大幅回落,主力也应该意识到了这点,既然打不下去,也只能选择另一个方向,下周应该是重要的时间窗口,纸里包不住火,老铁们再守仓一周,看看突破的方向,笔者一直都是深度看好,会大跌眼镜吗?希望下周给出答案,我也快,,,,,,,
6月29日,吉药控股2021年年报姗姗来迟,继续亏损4.51亿元。至此,吉药控股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26亿元。从6月30日起,吉药控股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吉药控股”变更为“*ST吉药”。吉药控股近年风波不断,数度谋划易主,还曾因上演”蛇吞象“式收购被罚。
近三年亏损逾26亿 曾谋划易主
姗姗来迟的年报,将吉药控股连续亏损事实摆在了台面上。
2021年,吉药控股在实现6.85亿元营收的同时,未能实现扭亏,亏损额为4.51亿元。至此,吉药控股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19年-2021年,公司亏损额分别为17.72亿元、3.80亿元、4.5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额超过26亿元。
吉药控股股票在6月29日继续停牌后,6月30日开市起复牌,同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吉药控股”变更为“*ST吉药”。
吉药控股主要业务以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形成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含药品零售)、医药研发、医疗医养、医药产业投资等医药大健康产业集团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吉药控股的盈利水平一直在走上坡路,在2018年达到了2.17亿元的净利润高峰,随即便在2019年巨亏17.72亿元。也是在同一年,吉药控股开始谋划易主。
2019年5月17日,吉药控股控股股东卢忠奎和黄克凤夫妇、持股5%以上股东孙军和股东梅河口金河德正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与吉林省吉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股份转让意向协议。若该协议最终实施完成,吉药控股的控股股东将变为吉林省吉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但是,由于股份转让的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上述协议于2019年7月被终止。但吉药控股还在继续“折腾”。
2019年7月,吉药控股发布公告,拟收购修正药业***股权。因修正药业体量远大于吉药控股,此举被业内称为“蛇吞象”。仅仅半个月后,吉药控股称因将要修改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决定终止收购,待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深交所也随后向吉药控股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双方签订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的真实内容,质疑公司存在故意报备不实文档以配合披露与事实不符的信息的情形等。
吉药控股在回复问询函时,以“双方签订《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后,公司办事人员误将协议修订稿作为最终稿附带签字页上传报备,并在编制公告时引用了该协议中与最终事实不符的部分内容。此次错误的发生属于人为失误”为由,解释了这一乌龙事件,但证监会仍决定对该事件进行立案调查。2019年11月,因信披违法,吉药控股被处以60万元罚款,吉药控股董事长孙军,董事张亮、财务总监张忠伟等分别被处以30万元、30万元、10万元罚款。
新、老东家对簿公堂
到了2020年,吉药控股再度谋划易主之事。当年11月,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卢忠奎与本草汇医药签订协议,本草汇医药将享有吉药控股24.23%表决权,吉药控股股东也将变更为本草汇医药,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刘舒。其中,卢忠奎转让5%股份给本草汇医药,转让价为3.81元/股,转让总价款约为1.27亿元。卢忠奎及黄克凤将其持有的约1.28亿股股份(占吉药控股股份总数的19.23%)的表决权全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本草汇医药行使;本草汇医药将根据上市公司实际情况逐步注入3亿-5亿元流动性资金支持。本草汇医药还将协助上市公司在2020年年底及时化解流动性危机,2021年争取实现扭亏增盈。
到了2021年3月,吉药控股披露,相关股份及表决权转让事宜已完成,本草汇合计享有吉药控股24.23%表决权,从而成为吉药控股新的控股股东。
但双方还是产生了分歧和纠纷,包括未能足额支付股权转让款事宜。根据双方约定,本草汇医药应在2021年1月31日前向卢忠奎支付全部转让款约1.27亿元,后经2021年4月份的两次支付后,到2022年1月尚欠股权转让款2325.68万元。双方还在2021年10月份达成和解方案,但并未执行。此外,按照吉药控股的说法,本草汇医药在取得控制权后并没有向公司注入其承诺的资金支持。2021年12月31日,吉药控股还发布公告称,因股权转让纠纷被申请财产保全,本草汇医药所持公司的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冻结比例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61%,占本草汇医药所持股份比例的52.16%。吉药股份表示,双方纠纷可能对公司的控制权稳定性产生影响。
到了今年2月,吉药控股披露,控股股东本草汇医药收到法院传票,诉讼涉及公司董事卢忠奎与本草汇医药之间股权转让纠纷一案,新老东家最终对簿公堂。
新京报
校对 王心
2020年,作为口罩概念股龙头,道恩股份因亮眼的市场表现备受外界关注。2022年,面对限塑令带来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机遇,道恩股份在可降解产品产业化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游基材合成领域挺进,持续发力可降解材料发展赛道。
近日,道恩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筹资金在青岛市即墨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道恩周氏(青岛)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这意味着,道恩股份将借此完成可降解塑料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可降解塑料时代实现领跑奠定基础。
作为主营业务为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熔喷料等功能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业内领先企业,道恩股份紧抓政策利好与市场机遇,推动产品技术研发创新、产能建设与产业布局等多项举措齐头并进,逐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规模,业绩数据实现大幅增长,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累积新动能。
最严限塑令助推新材料发展
随着塑料应用的日益广泛,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限制传统塑料的使用,开发可降解塑料也逐步引起社会的重视。
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严限塑令正式落地实施:全面禁止生产、销售部分塑料制品,推广绿色塑料制品、探索新业态,并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处置,专项处理塑料垃圾。
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小幅波动。数据显示,2021年塑料制品产量8004万吨,同比增长5.9%,其庞大规模仅从塑料袋的消耗量便可见一斑。据统计,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
在“限塑令”要求下,一些重点地区不可降解塑料产品正在梯度退市,这些塑料制品一旦退出市场,将会给替代品留下巨大市场空白。
业内人士表示,禁塑并非禁止整个塑料工业,而是通过可降解材料对部分不可降解材料进行替代和改善。于是,以玉米、秸秆加工制成的聚乳酸材料为代表,具备可降解功能的生物基材料快速走入大众视野。目前生物基材料产业标准化、产业化推进很快,近期全国多地发布了限塑具体期限和产品目录,为生物基材料产品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限塑令施行前,可降解塑料在我国的市场需求为4.2万吨。政策全面落地后,仅外卖、快递、农膜三个领域的需求就将达到154.53万吨,对应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约270亿元,市场增长空间达36倍。
长期来看,可降解塑料存在千亿元级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推测,可降解塑料约有1017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对应市场规模约1777亿元。
道恩股份与青岛的“缘分”
作为改性塑料领域的头部企业,早在国家限塑政策酝酿之初,道恩股份便积极进行可降解塑料的技术研发和业务布局。
今年3月12日,道恩与青岛市即墨区大信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生物降解材料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公司拟投资5亿元在青岛市即墨区建设道恩生物降解材料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位于蓝鳌路以北、青威路以东地块。
据了解,该项目集研发、原料生产及改性、制品生产等全产业链为一体,项目分两期建设,主要生产生物降解原料粒子、软包装制品、生物降解吸管、刀叉勺、餐盒餐盘等餐饮用品。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10亿元/年。
公司表示,本次投资是公司基于战略布局及未来发展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完善公司产业布局,延伸公司可降解产业链,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助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同日,公司还发布公告称,为保证生物降解材料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公司拟在青岛市即墨区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道恩周氏(青岛)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6000 万元。下属子公司实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培育业绩增长新动能
近日,道恩股份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公布。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527.47万元,同比降低3.55%。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49.29万元,同比降低73.39%。
究其原因,是因为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公司防疫物资熔喷料量价齐升,公司2020年业绩大幅增加。2021年以来,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加之2021年大宗化工原材料大幅上涨,致使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虽然业绩下滑,但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仍然看好。道恩表示,道恩股份是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于疫情下熔喷布订单的大幅增加。在熔喷料业务持续驱动的同时,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亦拥有突出优势及发展潜力。
面对限塑令带来的需求与机遇,道恩股份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上游可降解合成领域。
根据协议,计划投资建设12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树脂(PBAT)项目,其中一期项目6万吨/年连续聚合生产装置由中纺院承接,双方签约金额达2.65亿元。
项目落地后,道恩股份将实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在抢夺站上风口的巨量可降解市场的竞速中,无疑占据领先优势。
业内人士表示,道恩股份作为改性塑料领先企业,在技术、品牌和客户资源方面拥有深厚积累。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完善上游合成领域,已形成可降解塑料的全产业链布局,研发和下游客户覆盖水平已具备可降解塑料龙头气质,未来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今天是6月24日,周五。
茅台大哥再上2000,宁德公布麒麟电池带领上游产业链阵营高光争先是今天盘面的两个重要标志。
就着麒麟电池的热度,传出了HNBR有替代PVDF的可能,引发双方阵营的激烈对拼,HNBR阵营的领军者是道恩股份,神马电力;PVDF的领军者是联创股份。这次,联创股份的反应相当快,在第一时间对于HNBR是否可以替代PVDF做了解释说明,不像去年11月初,当市面上出现PMMA有替代PVDF的可能性时,联创股份几乎没有在第一时间予以正面回应,而任由PMMA的代表双象股份独自享受三个涨停……后来,PMMA是否可以替代PVDF也不提了,联创股份也在今年一季度顺利进入了宁德的阵营。
其实,从产品基本面来看,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判断逻辑:无论是PVDF还是当前火热的HNBR,都不是新鲜事物,都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各自鲜明的理化性能,各自擅长的应用领域,早就被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真能替代,老外早就有相关的论文,实验,具体应用发表了。这里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老外研究得早,何况还是老外*搞出来的,自家孩子能吃几斤几两还是有数的。
当然,联创股份做的PVDF与HNBR的比较并不耽误道恩涨停,就如同去年的PMMA一样,不耽误双象股份三个涨停。
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子,各玩各的。
就单纯从炒作角度讲,道恩的股性非常活跃,在2020年初,连续拉涨到61,也可以在随后的大幅杀跌中砸到13;
从均线角度看,道恩的均线都相当不错,短线阻力位在27.5附近,支撑位在22.3附近。
这次道恩被重新激活后,因为可自由流通股只要1.2亿股左右,容易控盘,只要故事时不时地被提起,来来回回的震荡空间就会比较大。
相比之下,联创自从11附近反弹以来,底部筹码已经大幅减少,要真正反弹成功 必须先站稳18大关,超短线支撑位15.4。
如果有用,请打赏;
如果无用,请取关。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道恩股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道恩股份、吉药控股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