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8月19日消息8月19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2021年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报告期计提股权激励费用3.65亿元,剔除该项影响,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0.5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3.96%。
报告显示,由于临床各项费用的上涨以及国际化临床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近40%;创新药销售收入达52.07亿元,占整体营收约四成。
宏观看,当前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错综复杂,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面临重大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导致“内卷”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医药创新的代表企业也需时间“破局”。不过业内分析认为,得益于早早布局的创新转型,以及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其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仍值得期待。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创新药贡献近4成营收
报告期内,恒瑞医药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9.41%,创历史新高。在巨额研发投入推动下,公司上半年研发成果颇丰。
恒瑞医药上半年共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5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9个,取得41个药品临床批件以及10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完成2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并有240多个临床项目在国内外开展,研发存量可观。同时,提交国内新申请专利131件、国际PCT新申请39件,获得国内授权64件、国外授权59件。
体现在具体产品上,则是创新药研发全面开花。海曲泊帕乙醇胺片的上市,将恒瑞上市创新药数量增至8款;明星产品卡瑞利珠单抗第6个适应症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获批,解决更多未获满足的临床需求;氟唑帕利胶囊也迎来第二个适应症上市,用于复发性卵巢癌含铂治疗后的维持治疗,据悉该产品还有30多项研究在推进,有望成为恒瑞又一重磅创新药。报告披露,恒瑞目前有数十个创新药正在开展临床,在研创新药数量居国内前列。
恒瑞的研发成果,也赢得学界关注和认可。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恒瑞共有64项研究入选,其中仅卡瑞利珠单抗就有38项,横跨11个癌种。
丰硕的研发成果,也带来匹配的营收增长——报告显示,上半年恒瑞创新药销售收入达52.07亿元,同比增长43.80%,占整体营收39.15%,创新药对业绩的拉动作用愈加突出。
创新步入收获期,得益于恒瑞多年来构筑的强大研发体系。目前,围绕科技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恒瑞已打造一支4500多人的规模化、专业化研发团队,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分子靶向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孵化器基地等科技平台,在公司各团队高质高效执行下,为下一步持续输出研发成果奠定基础。
23项国际临床同步开展 创新药海外上市又近一步
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继续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外研发支出6.43亿元,打造国际化临床研发团队、布局创新药物国际临床试验的步伐不断加速。
报告显示,恒瑞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发团队,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罗氏、诺华、辉瑞、默克等知名药企的中高层人才,拥有丰富的全球化研发经验。报告期内,共推进开展23项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7项,并有10余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共启动86家海外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上半年获得了3项美国FDA 临床批件:氟唑帕利胶囊联合醋酸阿比特龙片和泼尼松片(AA-P)对比安慰剂联合AA-P一线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多队列、开放Ⅱ期研究,以及评估HR17031注射液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受性的I期研究。
而主力产品卡瑞利珠单抗,则为恒瑞带来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FDA BLA/ 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基于此研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FDA孤儿药资格,有望在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其海外上市目标再近一步。
与此同时,恒瑞多个项目在欧洲、澳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临床试验资格并启动临床试验工作,SHR-A1811、INS068、HRS4800、SHR-1819、SHR-1707、HR17031等多个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公益投入近2000万 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继续保持了对公益事业的持续投入,坚定履行在发展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
上半年,恒瑞医药投入750余万元资金,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包括向连云港市灌云县医疗、教育系统捐赠300万元,用于进一步提高当地教育教学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入江苏省扬子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并捐款300万元,支持基金会有关项目的开展;向连云港市“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认捐50万元,关注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向兰州大学捐赠100万元,支持教育和医学事业。7月中下旬河南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后,恒瑞医药也迅速捐赠1000万元善款,支援抗洪救灾及公共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
同时,恒瑞医药持续开展患者关爱行动,启动“瑞坦新生”公益项目,为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价值超万元的支持服务。此外,还发挥此前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开展援疆援藏、支边助农等乡村振兴支持行动。
恒瑞医药的品牌影响力亦在持续增强。在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中,恒瑞连续3年上榜,排名逐年攀升至第38位;在2021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恒瑞获得202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第四名,同时稳居2021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工业企业榜首。
“组合拳”推进组织运营改革
报告披露,根据创新和国际化战略发展需要,恒瑞正围绕“精兵简政、资源整合、加强管理、提质增效”十六字方针,推进运营改革,加速转型升级。
内部人士透露,本次运营改革将重塑顶层设计,通过组织结构进化、共享平台打造、促进数字化转型等举措提升运营效率,在短期内促进业务聚焦和资源整合,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面向未来提升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恒瑞医药表示,新形势下,困难和挑战客观存在,但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公司将继续保持务实和专注,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不断研制出更多的新药、好药,服务健康中国,造福全球患者。
2021年03月17日APP讯,深振业A(000006)急速拉升0.25元,涨幅4.60%,成交量1335.44万股,成交额7458.74万元,换手率0.99%,振幅6.80%,量比16.43。
昨日(2021-03-16)该股净流入金额1491.02万元,主力净流入809.40万元,中单净流入481.75万元,散户净流入199.87万元。
最近5日主力增减仓(万元):
最近一个月内,深振业A共计登上龙虎榜0次,表明深振业A股性不活跃。
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截止2020年9月30日,深振业A营业收入16.034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04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2.9685%,基本每股收益0.3781元。
风险提示:个股诊断结果通过运算模型加工客观数据而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根据协议,恒瑞将支付基石总计*约2亿美元(约13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基石授予恒瑞针对抗CTLA-4单克隆抗体CS1002在大中华地区研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占权利,许可用途为所有人类和动物疾病。同时,基石将保留抗CTLA-4单抗CS1002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基石药业与恒瑞医药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此次战略合作是基石药业继今年两款同类首创药物上市后,又一加速更多创新肿瘤疗法推向市场的重要布局。基石药业与恒瑞医药强强联合,发挥各自在创新研发和商业营销的优势力量,加速肿瘤免疫骨架产品CS1002的后续开发和商业化进程,同时双方管线协同联合应用亦可*化发挥其市场价值。
恒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该战略合作是基石药业第三次就自研新药管线与大型药企达成巨额授权交易。自此,基石药业三大肿瘤免疫治疗骨架产品全部与跨国药企或国内龙头药企展开战略合作,在国内创新药企中再创纪录,其产品研发能力和管线布局能力得到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基石药业又一加速更多创新肿瘤疗法推向市场、加速商业化进程的重要布局。
纽福斯苏州生产基地
当前
园区处在更高层次、更快跑道
正以具有*性、引领性、独创性的
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奋笔书写“一号产业”的华彩篇章
目前,园区吸引了近2000家生物医药企业,涌现出了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再鼎医药、艾博生物等这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今年以来,这里的龙头药企强强联手、互利共赢,在商业合作上日渐频繁:
♦信达生物与亚盛医药就股权投资、产品管线等多个层面达成2.45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开创了中国药企合作、携手创药惠民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宏元生物与吉因加达成战略合作,将基于国产测序平台,开展尿路上皮癌染色体异常检测试剂盒注册申报。
♦开拓药业宣布与晶泰科技签署商业合作协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AI)与计算化学技术辅助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
……
同时,园区生物医药企业更是履受资本市场青睐,相关数据显示,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个载体内的企业,每年吸引的社会资本投资就有100亿元。截至去年底,园内企业累计融资规模超500亿元。
园区融媒体中心 BioBAY
2021年至今,整个医药行业中,化学制剂板块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医药一哥”恒瑞医药。
截至7月20日,恒瑞医药总市值4042亿元,相当于同一板块后面17家企业的市值总和。但是与年初相比,其股价已下跌32%,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元。
纵观今年医药板块,虽然涨幅较去年有所放缓,但好歹也有9.5%。显然,大白马恒瑞医药的走势,与此相悖。
跌跌不休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近日,公司董事长辞职,创始人孙飘扬重新“出山”,又会带来什么变化?
01、“仿制药”+“创新药”
1970年,凭借着几口大缸和大锅,恒瑞医药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成立了。
虽然在之后的发展中,药厂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技术始终落后。到1990年,其主要产品还只有红药水、紫药水,以及像红霉素这种一片只卖一分钱的片剂。
面对每况愈下的经营困境,如何避免厂子倒闭,成为时任厂长孙飘扬面临的一大难关。
早在8年前,中国药科大学本科、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孙飘扬,就以技术员的身份进入过药厂。奈何珍珠被当泥丸,凤毛麟角的硕士身份,并没有让他得到重用。直到被调任到上级医药工业公司后,孙飘扬才凭借突出的研发能力,得到赏识,后来被委以挽救药厂的重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药品市场产品匮乏,别说是创新药,连仿制药都很稀少。尤其是抗肿瘤药,大企业认为市场不大,不愿意做;小企业无法跨越技术门槛,不会去做。
在大范围调研后,孙飘扬确立了“做大厂不想做的,小厂做不了”的发展策略,将抗肿瘤药品作为药厂生存下去的突破口,为此进行了两次***。
第一次押宝,孙飘扬动用厂里的所有积蓄,买下了*代号为VP16的抗癌针剂专利,这是*在美国上市十余年、前景很好的药。但由于药厂设备简陋,只能以胶囊型产品面世,没曾想却收获了百万利润。
紧接着1992年,孙飘扬几乎将药厂一年的全部利润120万元,买入了*中国医科院药研所开发的抗癌新药的专利。要知道,专利只是起点,随后还需要研发以及临床试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幸运的是,1995年,恒瑞自产的抗癌新药上市后大受欢迎,连云港制药厂一举转型为抗癌药领域的*。两年后,药厂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恒瑞医药,并于2000年登陆上交所。
恒瑞上市的那一年,中国加入了WTO,国外医药公司大举进入。孙飘扬意识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技术的仿制药空间将越来越少,由高技术仿制药转向创新药,是必然的趋势。
于是,恒瑞医药开始向创新药加大研发投入。但创新药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除了钱和人才,还需要时间。*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要10年左右,期间投入数十亿,而且还不一定会成功。
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裂,恒瑞医药制订了“仿制药”+“创新药”两条腿走路的战略。选取技术壁垒高的仿制药逐步做到“首仿”,赚来的钱再投入创新药的研发;一旦新药上市,收回资金再投入研发,以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条发展路径,其实也是中国创新药的一个缩影。
在推出多款仿制药品的同时,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布局逐渐进入收获期。公司基本形成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
“两条腿战略”下,恒瑞医药业绩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上市20年来,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平均增速均超过20%。2020年,公司收入达277亿元,是上市之初的57倍。同期净利润63亿元,是上市之初的95倍。
曾经濒临破产的小药厂,已然发展成中国*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产品涵盖了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成为中国化学制药的龙头。
02、“医药一哥”又不香了?
*业绩下,恒瑞医药还很多金。
自2005年开始,公司基本做到了零借款。2015年后,由于资金规模庞大,恒瑞医药开始购买理财。2020年,账面上除了108亿元存款外,公司还有56亿元的理财产品。
正所谓财大气粗,公司近些年的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主要靠自己,资产负债率逐年走低,目前稳定在11%左右。
凭借抗打的财务数据,恒瑞医药在资本市场上还收获了“医药一哥”的称号,虽然净资产收益率(ROE)略逊于茅台,但持续十余年保持在20%以上。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那些ROE常年持续稳定在20%以上的公司,都是好公司。但是,恒瑞医药在资本市场上的爆发,却是从2015年开始的。背后的原因,与国内创新药行业的转变息息相关。
2005年开始,中国医药产业似乎进退维谷,药品没有竞争力,没有资本看得上。究其原因,在于此前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独揽大权,导致临床试验数据都造假的“新药”,砸钱就能通过药品审批,甚至出现了不考虑药效,只求安全、吃不死人的评价标准。
直到10年后,医药产业尤其是创新药发展,才出现了一道分水岭。
2015年8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评审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新药认定标准与国际接轨,仿制药标准被提高到原研药(分享型新药)水平,审批效率的大幅提高,让医药领域重新焕发了久违的生机。
在这个背景下,本就两条腿走路的恒瑞医药,更舍得在研发上花钱了。
2015年后,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不断提升。目前,恒瑞医药已上市的创新药有7款,其中有5款都是在2015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处于临床三期或上市审批中的创新药,共有14款。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恒瑞医药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投资大佬的青睐。
2015年四季度,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国基金通过二级市场,一度进入恒瑞医药前十大股东,持股1662万股,占比0.85%。
除此之外,持有恒瑞医药的基金数量逐年走高。尤其是2019年开始,基金持有数量破千,至2020年末,基金持有数量高达1465支。其中,不乏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如朱少醒、葛兰、刘彦春、刘格菘等。
星光熠熠的资本衬托下,恒瑞医药的股价节节攀升。2020年末,公司总市值*突破6000亿元。如果从上市开始算,公司前复权股价涨幅达698倍,堪称一台造富机器。202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孙飘扬家族以2335亿元身家,位居第四位。
但是,一切却在2021年上半年发生了转变。截至2021年7月20日,恒瑞医药股价63.18元,较年初跌去32%,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元。2021年一季度末,基金持仓家数已经腰斩至593家,基金名单中已不见了刘彦春、朱少醒的名字。但是,葛兰、刘格菘等却选择了加仓。
众多投资者疑惑,大白马怎么了?
03、孙飘扬还能打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恒瑞医药股价的颓势,与业绩息息相关。
据市界不完全统计,包括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在内的15家券商,对恒瑞医药2020年营业收入的预期,平均为286亿元,这一均值比公司实际收入高出近10亿元。虽然收入的下滑,主要是麻醉类业务减少导致的,但投资者仍然失望了。
本就没有达到预期的业绩,叠加国家药品采集的影响,更是增加了市场的困扰。
在第五轮国家药品采集中,恒瑞医药6个品种中标,2个产品未中标。2020年,这些药品合计占总收入的15%。公司公告显示,中选价格与原中标价格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可能对销售业绩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在拟中选结果流出的当天(6月24日),公司股价就下跌4.43%。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市界表示,集采对于恒瑞医药来说可谓进退两难,中标意味着价格下降,不中标则可能销售数量受损,都会对业绩产生影响。因此,从策略上来说,越是竞争激烈的产品,越应该争取进集采,反之亦然。但作为龙头企业,恒瑞医药似乎并没有研究透彻、也没有跟紧集采相关的政策。
除了业绩因素,史立臣认为,近两年频频爆出的药品销售时的商业贿赂行为,也暴露了恒瑞医药内部管理的一些问题。
4月初,恒瑞医药收到了来自财政部5万元的行政处罚。处罚原因主要是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中,存在涉及数百万元的不合规报销凭证。
看似处罚金额不高,但着实戳到了恒瑞医药的“痛处”——接近百亿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35%。投资者并不希望高昂的费用在侵蚀利润的同时,还藏有猫腻。
除了自身原因,恒瑞医药所在的创新药行业,也开始暗流涌动。
7月2日,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其核心,是强调抗肿瘤药物研发要“以临床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源头创新,遏制伪创新、me too药的泛滥,挤一挤行业中的水分。
据媒体报道,恒瑞医药相关高层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恒瑞本身所有临床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指导原则来做,不知道为什么市场反应这么过度。
但史立臣表示,恒瑞医药不少在研药物和这个原则有冲突,而公司对这些药物研发投入的时间、资金和资源都不少。
虽然创新药行业都在向源头创新努力,但为了实现它,也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种种压力下,为了维持业绩的高增长,高药品定价的欧美国家,成为不少医药能者瞄准的新市场。
但是,即使是对恒瑞医药这种巨头来说,国际化也并不容易。2020年,恒瑞医药的国际业务收入仅有7.5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不足3%。
重重压力之下,7月9日,恒瑞医药突发公告,周云曙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实控人孙飘扬在卸任一年半后,再次“出山”,暂代董事长一职。消息一出,股价随之小幅上涨。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孙飘扬不仅是技术出身,且高度重视研发,或许可以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孙飘扬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曾表示,恒瑞追求的创新,是面向世界的创新。只有深度接轨世界,踢好创新的“世界杯”,中国自主创新才能更好地获得国际认可。对于63岁的他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医药竞争环境中,实现这一目标,将是其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作者丨王一涵,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恒瑞医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恒瑞医疗、000006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