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原标题:债台高筑,四年巨亏40亿,大量资产遭计提减值:靠变卖资产保壳的科陆电子,抱上美的大腿,能脱困吗?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科陆电子,成立26年,于2007年登陆深交所主板。
科陆电子以发、配、用、储产品为核心,主营业务从事智能电网、新能源及能源服务三大板块。
占据火热的新能源赛道,但业绩反倒连年亏损,近四年亏损40亿,吾股排名一路跌到4372名。
但这也是一家幸运的公司:在实控人股权大比例质押,债台高筑,大额资产计提、巨额亏损的情况下,等来了国资出手搭救。
时隔一年,又得到美的集团的青睐,后者斥资22亿接力国资,将其收入麾下。
(注册制*用的APP吾股排名系统)
一、出手搭救到无溢价交接,历时三年完成交接
事情要从2018年说起。
一手把公司带大、也是公司的第一任实控人饶陆华,持有公司6.07亿股,占总股本的43.11%,其中4.3亿股即总股本的30.76%处于质押状态。
当时深圳国资正成立专项小组,纾困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而科陆电子正是其中一个。
2018年8月4日,深圳国资委全资所有的深圳资本集团(曾用名: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以股权受让的方式,斥资10.3亿从饶老板手中以6.81元/股的价格拿到了1.5亿股,占总股本的10.78%,成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公告)
随后的半年里,深圳资本集团又通过集合竞价方式增持约7400万股,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6.1%。
紧接着在2019年3月29日,双方再度签订协议,饶老板以6.28元/股转让1.13亿股。
此时深圳资本集团占公司总股本的24.19%。
(公司公告)
三个月后,虽然深圳资本集团以持有公司24.26%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彼时实控人仍为饶老板。直到2021年6月董事会换届,饶老板放弃表决权,深圳资本集团才正式成为实控人。
(公司公告)
历时三年正式入主后,2021年12月29日,公司抛出近5年来首个定增方案,拟募资22亿,其中大股东深圳资本集团拟认购5.4亿。
公司打算7成的募资款搞主营业务,剩余的用来补流。
(公司公告)
但半年后的2022年5月23日,公司终止了上述定增方案并放出“猛料”:美的集团将通过新的定增方案并受让深圳资本集团所持股份,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
二、国资换美的,构建新能源战略的蓝图
新的定增方案是:美的集团以3.28元/股的发行价,以全现金方式认购4.2亿股,认购金额为13.8亿。
而新方案里没有了投资主营业务的身影,而是全部用来偿还有息负债。
同时美的集团与深圳资本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斥资8.3亿,以6.64元/股的价格拿到1.26亿股。从转让价格看基本是“平出”。
(公司公告)
本次权益变动整体方案实施后,美的集团将持有公司29.96%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最终实控人将变为美的创始人何享健。
(公司公告)
这两年美的集团动作频频,除了耳熟能详的库卡集团,过去两年又陆续拿下了合康新能以及万东医疗的控制权。
美的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是美的集团开展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之一。
三、二级市场的狂欢VS.基本面的惨淡
因筹划变更实控人,公司股票于5月17日开始停牌。
受美的入主消息的刺激,5月24日复牌当日公司股价封板涨停,随后收获3个一字板。科陆电子股价从4.13元开始启动冲到*点的8.24元,短短14个交易日涨幅高达***。
(注册制*用的APP)
不仅如此,期间股价的*拉升更是让其三次登上龙虎榜,其中“小鳄鱼”、“广东帮”等*游资也是榜上有名。
(同花顺数据)
颇为戏剧性的是,对比近期二级市场大家竞相跑步入场一片繁荣景象,早在今年1月,对原实控人饶老板所质押的1.36亿股进行的两轮司法拍卖,市场却无人问津,显示流拍。
(公司公告)
最后,上述股份依法过户至万向信托旗下用于抵债,作价7.5亿。截至5月6日,万向信托股份公司共计持有公司1.6亿股,占总股本的11.4%,位列第二大股东。
美的的东风显然不容错过:万向信托于5月27日减持2800万股,并表示未来无增持计划,会继续择机进行减持。
而1.36亿股作价7.5亿,平均价在5.5元,再对比减持当日收盘价,吃肉真香啊。
回到科陆电子的基本面。
2018-19年,公司连亏两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为-35.9亿,面临退市风险。
2020年靠转让子公司的股权获得投资收益8.1亿,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保壳成功。
但2021年公司又巨亏6.6亿,2022年一季度接着亏损4600万,再次陷入困境。
亏损问题主要是公司近年来存在大量的计提减值——从2018年开始每年主营业务赚的钱都不够赔的。
2015-2022年一季度,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1.9亿,同期计提减值高达38.02亿,占比高达319.5%。
近四年的减值计提金额年均超8.7亿,其中*问题来自于应收账款计提。
对此,公司连续四年给出了统一答案,“计提是由于部分业务的运营和结算周期较长,导致较长账龄的应收账款增加。”
如此看来计提减值是“可持续性的”,而且是未完待续。
结合这个减值计提规模,你要说不怀疑公司过去这些年的营收有几分是真的,那可就是见了鬼了!!
但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靠上了美的这棵大树,“上岸”是十拿九稳的。
而伴随着经营层面的山崩地裂,公司的资产结构也早已难以为继。
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近90%,有息负债率也高达49%。
面对业绩亏损、高负债,公司近年来只能靠变卖资产来续命,每年都得转让几个子公司的股权才行。
今年3月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子公司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简称:车电网)27%的股权,挂牌底价为2.7亿,截至目前没有下文;
而早在2019年,公司转让车电网49%的股权时,对价不足1.5亿。
车电网主营业务,正是新能源相关业务,既做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也做储能服务,2021年1-9月实现营收2.1亿,撑起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的半边天。
(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转让车电网时公司附加了业绩承诺,承诺2019-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2800万、3600万、5900万,而实际情况是车电网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15万、1204万和-1528万,均未达标,表现惨淡。
而根据业绩承诺,要是没完成,那受让方有权让公司或者公司指定的第三方回购。
所以说,这卖了半天卖了个寂寞,算得上“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四、跟新能源沾边儿的业务:营收有是有,但仅占2成
公司目前最核心的业务是智能电网,2021年该业务创收24.5亿,占总营收的76%,而新能源业务占比不足20%。
(注册制的APP)
智能电网业务产品其实就是电能表、集中器、计量终端器等。
该业务的销售模式主要靠参加电网相关的项目招标。
2021年国家电网电能表招标采购项目中,公司中标5.96亿,南方电网计量产品框架招标项目中,合计中标2.19亿,在各省电网公司计量箱招标中,公司拿下1.69亿。
此外,公司子公司从南方电网的配备设备框架招标项目,获得1.29亿元的项目。
(公司公告)
上述合计11.1亿,占同期该业务总营收的45.3%。
而新能源业务方面,包括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及运营业务。其中新能源汽车及运营业务指电动车充电设备的研、产、销,提供集中场站式和分布式公共充电解决方案。
公司表示,充电云平台接入站点覆盖28省180个城市。
此外,公司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也算和新能源沾边儿,公司表示该业务是利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电能替代技术等满足客户对电、热、水、气的需求,为用户提供能源供给、节能和能效监测,2021年该业务营收为3亿。
结语
在资本市场胡闹一场还能善终的,科陆电子算是一个典型。
当然,好在饶老板并没有等到分享美的接管公司时的资本盛宴。这也算给公平二字保留了最后一点点面子。
美的集团以较低的代价拿下公司控制权,但面对公司残破的经营局面和难以为继的资本结构,如何带领科陆电子走出泥潭值得关注。
是福是祸,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APP分享
7月13日丨大连电瓷(002606.SZ)披露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1-6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亿元-1.30亿元,同比增长42.95%-85.84%。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系:
(一)上年同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发货及验收有所滞后,本报告期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在手订单持续转化,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二)随着国家电网对特高压重点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本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两条特高压重点线路的发货及验收工作,销售收入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原标题:债台高筑,四年巨亏40亿,大量资产遭计提减值:靠变卖资产保壳的科陆电子,抱上美的大腿,能脱困吗?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科陆电子,成立26年,于2007年登陆深交所主板。
科陆电子以发、配、用、储产品为核心,主营业务从事智能电网、新能源及能源服务三大板块。
占据火热的新能源赛道,但业绩反倒连年亏损,近四年亏损40亿,吾股排名一路跌到4372名。
但这也是一家幸运的公司:在实控人股权大比例质押,债台高筑,大额资产计提、巨额亏损的情况下,等来了国资出手搭救。
时隔一年,又得到美的集团的青睐,后者斥资22亿接力国资,将其收入麾下。
(注册制*用的APP吾股排名系统)
一、出手搭救到无溢价交接,历时三年完成交接
事情要从2018年说起。
一手把公司带大、也是公司的第一任实控人饶陆华,持有公司6.07亿股,占总股本的43.11%,其中4.3亿股即总股本的30.76%处于质押状态。
当时深圳国资正成立专项小组,纾困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而科陆电子正是其中一个。
2018年8月4日,深圳国资委全资所有的深圳资本集团(曾用名: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以股权受让的方式,斥资10.3亿从饶老板手中以6.81元/股的价格拿到了1.5亿股,占总股本的10.78%,成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公告)
随后的半年里,深圳资本集团又通过集合竞价方式增持约7400万股,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6.1%。
紧接着在2019年3月29日,双方再度签订协议,饶老板以6.28元/股转让1.13亿股。
此时深圳资本集团占公司总股本的24.19%。
(公司公告)
三个月后,虽然深圳资本集团以持有公司24.26%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彼时实控人仍为饶老板。直到2021年6月董事会换届,饶老板放弃表决权,深圳资本集团才正式成为实控人。
(公司公告)
历时三年正式入主后,2021年12月29日,公司抛出近5年来首个定增方案,拟募资22亿,其中大股东深圳资本集团拟认购5.4亿。
公司打算7成的募资款搞主营业务,剩余的用来补流。
(公司公告)
但半年后的2022年5月23日,公司终止了上述定增方案并放出“猛料”:美的集团将通过新的定增方案并受让深圳资本集团所持股份,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
二、国资换美的,构建新能源战略的蓝图
新的定增方案是:美的集团以3.28元/股的发行价,以全现金方式认购4.2亿股,认购金额为13.8亿。
而新方案里没有了投资主营业务的身影,而是全部用来偿还有息负债。
同时美的集团与深圳资本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斥资8.3亿,以6.64元/股的价格拿到1.26亿股。从转让价格看基本是“平出”。
(公司公告)
本次权益变动整体方案实施后,美的集团将持有公司29.96%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最终实控人将变为美的创始人何享健。
(公司公告)
这两年美的集团动作频频,除了耳熟能详的库卡集团,过去两年又陆续拿下了合康新能以及万东医疗的控制权。
美的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是美的集团开展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之一。
三、二级市场的狂欢VS.基本面的惨淡
因筹划变更实控人,公司股票于5月17日开始停牌。
受美的入主消息的刺激,5月24日复牌当日公司股价封板涨停,随后收获3个一字板。科陆电子股价从4.13元开始启动冲到*点的8.24元,短短14个交易日涨幅高达***。
(注册制*用的APP)
不仅如此,期间股价的*拉升更是让其三次登上龙虎榜,其中“小鳄鱼”、“广东帮”等*游资也是榜上有名。
(同花顺数据)
颇为戏剧性的是,对比近期二级市场大家竞相跑步入场一片繁荣景象,早在今年1月,对原实控人饶老板所质押的1.36亿股进行的两轮司法拍卖,市场却无人问津,显示流拍。
(公司公告)
最后,上述股份依法过户至万向信托旗下用于抵债,作价7.5亿。截至5月6日,万向信托股份公司共计持有公司1.6亿股,占总股本的11.4%,位列第二大股东。
美的的东风显然不容错过:万向信托于5月27日减持2800万股,并表示未来无增持计划,会继续择机进行减持。
而1.36亿股作价7.5亿,平均价在5.5元,再对比减持当日收盘价,吃肉真香啊。
回到科陆电子的基本面。
2018-19年,公司连亏两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为-35.9亿,面临退市风险。
2020年靠转让子公司的股权获得投资收益8.1亿,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保壳成功。
但2021年公司又巨亏6.6亿,2022年一季度接着亏损4600万,再次陷入困境。
亏损问题主要是公司近年来存在大量的计提减值——从2018年开始每年主营业务赚的钱都不够赔的。
2015-2022年一季度,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1.9亿,同期计提减值高达38.02亿,占比高达319.5%。
近四年的减值计提金额年均超8.7亿,其中*问题来自于应收账款计提。
对此,公司连续四年给出了统一答案,“计提是由于部分业务的运营和结算周期较长,导致较长账龄的应收账款增加。”
如此看来计提减值是“可持续性的”,而且是未完待续。
结合这个减值计提规模,你要说不怀疑公司过去这些年的营收有几分是真的,那可就是见了鬼了!!
但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靠上了美的这棵大树,“上岸”是十拿九稳的。
而伴随着经营层面的山崩地裂,公司的资产结构也早已难以为继。
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近90%,有息负债率也高达49%。
面对业绩亏损、高负债,公司近年来只能靠变卖资产来续命,每年都得转让几个子公司的股权才行。
今年3月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子公司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简称:车电网)27%的股权,挂牌底价为2.7亿,截至目前没有下文;
而早在2019年,公司转让车电网49%的股权时,对价不足1.5亿。
车电网主营业务,正是新能源相关业务,既做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也做储能服务,2021年1-9月实现营收2.1亿,撑起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的半边天。
(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转让车电网时公司附加了业绩承诺,承诺2019-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2800万、3600万、5900万,而实际情况是车电网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15万、1204万和-1528万,均未达标,表现惨淡。
而根据业绩承诺,要是没完成,那受让方有权让公司或者公司指定的第三方回购。
所以说,这卖了半天卖了个寂寞,算得上“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四、跟新能源沾边儿的业务:营收有是有,但仅占2成
公司目前最核心的业务是智能电网,2021年该业务创收24.5亿,占总营收的76%,而新能源业务占比不足20%。
(注册制的APP)
智能电网业务产品其实就是电能表、集中器、计量终端器等。
该业务的销售模式主要靠参加电网相关的项目招标。
2021年国家电网电能表招标采购项目中,公司中标5.96亿,南方电网计量产品框架招标项目中,合计中标2.19亿,在各省电网公司计量箱招标中,公司拿下1.69亿。
此外,公司子公司从南方电网的配备设备框架招标项目,获得1.29亿元的项目。
(公司公告)
上述合计11.1亿,占同期该业务总营收的45.3%。
而新能源业务方面,包括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及运营业务。其中新能源汽车及运营业务指电动车充电设备的研、产、销,提供集中场站式和分布式公共充电解决方案。
公司表示,充电云平台接入站点覆盖28省180个城市。
此外,公司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也算和新能源沾边儿,公司表示该业务是利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电能替代技术等满足客户对电、热、水、气的需求,为用户提供能源供给、节能和能效监测,2021年该业务营收为3亿。
结语
在资本市场胡闹一场还能善终的,科陆电子算是一个典型。
当然,好在饶老板并没有等到分享美的接管公司时的资本盛宴。这也算给公平二字保留了最后一点点面子。
美的集团以较低的代价拿下公司控制权,但面对公司残破的经营局面和难以为继的资本结构,如何带领科陆电子走出泥潭值得关注。
是福是祸,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APP分享
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
一周前,科陆电子公告称,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资本集团”)筹划控制权变更事宜,公司股票自5月17日上午开市起停牌。23日深夜科陆电子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4日复牌,并拟通过“定向增发+表决权委托”方式将公司控制权转移给美的集团(000333.SZ)。立志成为新能源服务领域标杆企业的科陆电子将迎来老牌家电品牌美的集团作为其新一任控股股东。
事实上,近年来,科陆电子“两易”控股股东,还面临债务高企、利润亏损的困境。家电巨头美的集团的“跨界”入主,能否为科陆电子带来新的生机,带其走出困局?
(图源自CFP)
两易其主
5月23日晚,科陆电子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深圳资本集团与美的集团签署协议,拟将持有的8.95%股权以6.64元每股的价格转让给美的集团,转让价款约8.37亿元。同时,美的集团与科陆电子签署认购协议,拟通过现金方式全额认购科陆电子2022年度定增募资,认购价格3.28元/股,不超13.86亿元。
本次权益变动后,深圳资本集团在科陆电子的持股比例将从24.26%减少至11.78%,美的集团将持有科陆电子29.96%的股权及表决权,成为科陆电子的控股股东,何享健成为实际控制人。科陆电子在公告中称,本次控制权变更事项有助于优化公司的股权架构和治理结构,为公司长期战略发展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等。目前,该交易尚需取得科陆电子股东大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申报、中国证监会、深交所等的批准和合规确认。
然而,科陆电子上一次控制权易手距今还不到一年时间。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的科陆电子试图借助国资纾困。同年,深圳国资委控股的深圳资本集团成为科陆电子第一大股东。2021年6月,公司前实控人饶陆华放弃行使其所持公司股份的对应表决权,深圳资本集团拿下董事会半数以上席位,成为科陆电子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科陆电子此前还发布了一份2021年度定增方案,科陆电子拟向包括深圳资本集团在内的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不超过3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2亿元。募资计划投向五大项目,用于储能项目扩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产品产业升级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而在科陆电子5月24日发布的公告中,却宣布终止上述2021年度定向增发方案。取而代之的2022年度定向增发方案中,增发对象由深圳资本集团等投资者变成美的集团,募资总额从22亿元缩水至13.86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募资用途从原来的能源系统产品技术升级等,变成了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据公告,“此次募资将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以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现金流压力、保障经营发展。”
债务高企 业绩低迷
2022年度定增方案的变化也侧面反映了科陆电子的债务压力。
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科陆电子的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89.37%、82.34%和88.25%,2022年一季度负债率为88.91%。这些数据远高于国内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36.58%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公司高达73.34亿元的负债中,55%为有息负债。而2019年至2021年期间,科陆电子产生的财务费用分别为4.47亿元、3.29亿元、3.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13.99%、9.87%、9.76%。科陆电子表示,公司所属能源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智能电表和储能项目生产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公司投资资金除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外也来源于银行贷款等渠道。
业绩方面,科陆电子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2018年,科陆电子首度出现亏损,金额达12.2亿元;2019年亏损再次扩大至23.76亿元,科陆电子股票也因此实施退市风险预警,名称一度披星戴帽变为“*ST科陆”;2020年,科陆电子依靠成本控制、变卖资产实现扭亏为盈得以保壳,当年归母净利润为1.85亿元,但扣非后依旧亏损3.2亿元;2021年,公司亏损再度扩大到6.65亿元,利润同比下滑485.93%;2022年一季度,科陆电子亏损达4699.63万元,经营业绩仍存压力。
四年多时间内,科陆电子净利润累计亏损逾40亿元,且曾一度面临退市风险。为了经营业绩有所好转,近年来科陆电子频繁变卖资产,出售子公司股权。有媒体报道,5月9日,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有投资者询问科陆电子“什么时候才能不变卖资产盈利,还能看见希望不?”科陆电子回应:“只要心中有光,目标坚定,又何惧道阻且长。”
美的集团“跨界”溢价入主为哪般?
事实上,2022年以来,科陆电子股价持续下挫,累计跌幅近30%。5月17日停牌前,科陆电子股价收盘报4.13元每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的集团与深圳资本集团约定的股权转让价格为6.64元每股,溢价超60%。
美的集团为何要溢价收购这家连续亏损的上市企业?
科陆电子指出,美的集团基于对上市公司及其所处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的看好,以及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愿景,希望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并助力上市公司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带来的历史机遇,通过公司产能的扩大和升级,增强公司生产的规模效应,更好地服务中国能源产业及广大人民群众,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5月24日,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向美的集团提问,公司收购科陆电子出于什么战略考量。美的集团透露,主要看中科陆电子“能源管理”与“储能”的优势。美的集团表示,入主科陆电子后,拟将其作为开展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之一。此外,储能产业符合国家支持的战略方向,科陆电子是国内最早进入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企业之一,在储能赛道中兼具自研技术、项目经验、海外认证、渠道资源等方面能力,同时也在系统集成和储能变流器市场中排名靠前。
事实上,近年来,家电行业龙头美的集团早已开始面向B端业务的加速布局。美的集团在2021年年报中谈及2022年的经营重点时提到,要实现核心ToB业务增量创造,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并实现加速增长。在绿色能源领域,实现储能产品全面落地和解决方案落地。中信建投分析师马王杰指出,美的B端已达到25%的业务占比,增速持续高于ToC业务,预计在2025年占比将达35%-40%。
公开资料显示,科陆电子是智能电表的龙头企业,在智能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及运营、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提供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储能业务方面,公司自2009年涉足储能领域,是国内较早进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已在北美、非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实现电网级储能产品的批量出货。
不过,据科陆电子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科陆电子储能业务实现营收2.33亿元,同比下滑39.19%,仅总营收的7.3%。
美的集团能否借科陆电子储能之力完成其绿色能源领域布局,科陆电子又能否借力新主走出经营困境?央广网科技将持续关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科陆电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科陆电子、002606大连电瓷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