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盘(通威股份股吧怎么样)

2022-07-13 21:11:54 基金 xcsgjz

股票大盘



本文目录一览:



一.大盘预测总结回顾

1.今天市场曲折上行,截止收盘,沪指涨0.53%,深成指涨1.29%,创业板指涨1.9%,两市合计成交11304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45.01亿元。


2.昨晚简单粗暴的看反弹了,今日实际走势符合。


二.大盘分析

虽然今天行情再显强势,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两市成交量都是明显缩小的,也就是说这里虽然跌不下去又拉起来,但是明显没有增量资金进来,说明行情走到现在的高度后,资金都有恐高的情绪。整体来说,行情挺好的,大盘指数就是一个强势的震荡,很多调整都是在盘中完成。

大盘短期就是一个强势震荡结构,15分钟级别中枢,中枢上轨3410点,中枢下轨3360点,只要3360点不跌破这个强势震荡还将维持,由于现在距离3410点距离非常近,所以大概率周二是有压力。

所以明日大盘还有反弹冲高,但是无量的话还需小心冲高回落。


三.操作策略

今天的A股可谓是有惊无险,低开后直线全线走起翻红,再次站上3400点,*不足的是量能没能有效放大,没放量的情况下。显然赚钱效应走极端。你们拿着猪肉,锂电池、医药板块,估计打了一天的酱油,甚至还会亏钱呢!毕竟,还有2000家下跌,涨跌中位数+0.24%,买错了只能拍断大腿。

半导体行业台积电被砍单,2000亿的巨头赣锋锂业被调查,监管部门约谈光伏、生猪企业...A股在早盘稍微调整一下之后,就立马拉红了。创业板更是拉升上涨近2%。你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市场内生动力还是非常强劲的。

目前源源不断流入的资金恐怕不是少数的踏空资金了,可能还有不少前期获利的资金加仓。技术上,兵哥认为是有调整可能的。量能不足,如果这里跌一下,观望的资金都会进来加仓,踏空的人也会赶紧上来,量可能就出来了。

操作策略:明天指数如果继续冲高,还是要谨慎一点,年线对指数的压力还是很明显的,就算能冲一下,能否收盘站稳也是个问题,在这个敏感的位置多一分小心不为错。

目前年线附近还有争议震荡,比较难一次性过,不过调整下来又是回踩机会,明日反弹就减点,等回踩再加仓干。


四.板块杂谈

猪肉股:板块掀起涨停潮,天康生物、*农牧、正邦科技、益生股份、牧原股份、正虹科技、天邦食品、华统股份、新希望、金新农、唐人神、新五丰涨停,温氏股份涨近12%。消息面上,生猪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涨停。机构称,目前上市猪企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多在16~18元/公斤,生猪均价可以覆盖完全成本,头部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预计将快速转正。如果猪价持续处于高位,则头部猪企将全面扭亏,利好全年业绩。

光伏分化:涨价受益的硅料龙头通威涨停,如果大家选择大幅削减排产迫使上游低头,那么今天的盘面反应了一定问题。硅片整体休息,价格传导能力较弱的组件,早盘多有一个大幅下探,但最终多反弹翻红,看来还是有资金承接,需求刚性在。长晶炉设备晶盛机电涨近5%;一些辅材表现强势,Eva的联泓新科尾盘冲击涨停;逆变器大涨,但行业老大阳光电源却垫底收跌。后排的禾迈股份、固德威等却涨超7%,派能科技更是涨超11%。


五.操盘点位

支撑位: 3385 3* 压力位:3415 3430




通威股份股吧怎么样

自古以来,四川便是鱼米之乡,素有“天府之国”美称。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一直处于较长时间的短缺经济时期,造成四川当时吃鱼很困难,全省每年每人平均只有半斤鱼都不到。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将所学专业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成为昔日水电局技术员刘汉元重要的思考方向。通威的成长,便源自于通威股份(600438,股吧)董事长刘汉元在中国大西南乡村中,一条小河沟里的流水网箱养鱼试验起步。

随后的36年间,通威股份完成了A股上市,成为国内规模*的水产饲料生产商以及多晶硅及电池片龙头企业。

目前,通威股份已成为国内*已构建了“多晶硅-电池片-光伏电站”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布局的企业,形成了“光伏+饲料”双业务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通威股份跨界整合协同发展,构建完整水产产业链和高效光伏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并通过资源创新整合成“渔光一体”模式,融合后能对外输出绿色安全水产品和绿色新能源。这一切,都是植根于为通威愿景而配套服务——为了生活更美好!

科技创新驱动企业成长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汉元在眉山永光水电站的尾水河渠里,创新尝试进行渠道网箱式流水养鱼。

回忆起当初的创新,刘汉元不禁流露出喜悦:“1984年“网箱养鱼”第一年收获时,就打破了四川历史上水产鱼养殖的*单产记录;1985年,刘汉元又进一步进行中试,再一次刷新前次纪录,更提高产量1倍多。”

1986年,“网箱养鱼”技术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四川省年度水产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同年被国家科委、农业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向全国推广,30万人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交流。

刘汉元感慨:“在当年,从短缺经济时期到专业的研究试验,到试验的推广和示范,到最后商业化的应用,如何把这些有机地连成一体,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1980年前后,中国水产品的总量只有300万吨到400万吨,而如今已达到6000万吨水产品总量。30余年间,我们整个水产行业的规模、产品的产量增加了15倍左右,成为全世界*的水产品生产国。全国人民由原来吃鱼吃虾都很难,到现在鱼虾蟹到处都能供应、非常丰盛,我们整个菜篮子量的问题已完全解决。”刘汉元自豪地表示。

在那个一大批*人才怀抱理性,投身下海经商的时代浪潮之中,不满足于网箱养鱼模式已有的巨大成功,刘汉元乘此浪潮毅然投身实业。1986年3月10日,通威的前身眉山县鱼用配合饲料厂(科力饲料厂)建成投产,通威正式迈开了作为民营经济一分子向前发展的脚步。

在稳稳掌握市场的同时,刘汉元尤为注重以科研创新推动饲料配方不断优化,随着饵料系数(饵料用量与养殖鱼类增重量的比值)的不断降低,“科力牌”饲料愈发口碑远扬、门庭若市。在通威的成长历程中,“科技创新”这一自带基因,其内涵得到继续拓展延伸。

“通力合作,威力无穷”,1991年初,“科力”正式更名“通威”。随后,全新推出的“通威牌”饲料迅速被四川省评定为“四川省饲料行业*产品”,通威饲料的市场占有量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通威产品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2017年,通威股份获得创新成果47项、专利授权44件,获得四川省201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做绿色安全食品供应商

如今36年过去,通威股份已成为全球*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我国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曾连续多年位居*。

截至2017年底,通威股份已拥有7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其生产、销售网络已布局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从2017全年经营情况来看,通威股份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72亿元,同比增长8.45%;毛利率14.67%,同比增长2.85%。

作为立业之本,饲料业务一直是通威股份重要支柱,近年来,基于水产饲料行业龙头的资源优势,通威股份向下游深入拓展水产养殖。在刘汉元心中,通威股份从未放弃初心,坚守着绿色农业的梦想,那就是要致力于打造*的安全食品供应商。

在食品及加工板块,通威股份始终围绕“品质为先、安全为本、基地建设、有效经营”的经营思想,2017年食品及加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19.25%。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通威股份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环保标准,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升级转变,打造领先的全程可追溯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告诉证券时报

目前,通威旗下的绿色安全食品标杆“通威鱼”已经在成都取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2017年销量增幅超过了60%,未来将在多地复制成功模式。同时,西南地区*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水产品交易中心“通威三联交易中心”建成,日交易量近100万斤,其在水产品交易环节做出的创新探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积极进行水产销售大数据布局,借助已有的“通心粉”平台做好信息及服务工作,将“全渔恵”、“全农惠”、“通威生活”等电商平台与线下水产批发市场的建立充分结合,打造鲜活水产品流通电商体系。严虎指出,发挥“ 通威鱼”品牌优势,着力沿水产品的“养殖-批发-零售-消费端”路径拓展,实现水产品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覆盖,逐步走向*的安全食品。

瞄准光伏

在危机中存活

进入21世纪之后,市场经济日益显现出多元化特征,刘汉元以敏锐而理性,果敢而稳健的作风,带领通威实现A股上市、产业多元化拓展等里程碑式发展成就。

如果说通威在水产领域的创业史堪称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壮大历程的缩影,那么通威在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史则是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和创新发展方向的写照。

2004年,通威集团旗下握有饲料业务的通威股份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为回避集团与股份公司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刘汉元开始为通威寻觅新的发展领域,并最终下定决心进入光伏新能源领域。

资料显示,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具有半导体性质,这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也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从光伏产业的角度来看,太阳电池的支出占到了总成本的50%以上,而目前市场主流的电池制作材料就是多晶硅,因此可以说多晶硅和整个光伏产业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

200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引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热潮,由于光伏电池对于多晶硅的需求量猛增,引发其价格的一路飙升,进而吸引了巨额投资。以多晶硅为入口,2006年12月通威着手组建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股份),直接切入到光伏产业的核心上游业务。

但好景不长,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等多重打击,光伏市场的增速低于预期,导致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过剩。面对市场的萎缩,中国企业为了回笼资金开始进行残酷的竞相杀价,使得光伏组件的价格一路走低。受下游产业的影响,多晶硅的价格也从70万/吨,一直降到了14万元/吨。

2011年下半年,多晶硅行业已经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当时在A板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等3家宣告停产。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80%的企业已经关闭生产线,超日太阳、无锡尚德等行业龙头相继破产。

多晶硅和电池片龙头

在此严峻背景之下,刘汉元带领下的通威没有退缩,而是加大科研投入、深挖核心技术,努力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和提升环保水平。经过多年发展,通威股份在技术品质、成本管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多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

截至2017年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81项,获得授权的有6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通威股份具备独立自主的冷氢化处理技术,3年间投入5亿元以上研发经费,采用冷氢化技术将四氯化硅转换为三氯氢硅,并实现废物循环综合利用,转化效率高达24%,而业内平均水平为19%。

2017年,通威股份硅体金属杂质、电阻、少子寿命等质量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多晶硅还原效率提升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完成了“生产系统填平补齐节能升级技改项目”。目前,永祥股份多晶硅产能提升至2万吨/年,平均综合电耗降至62KWh/kg以下。去年下半年,在用于生产多晶硅的原料硅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通威股份全年平均生产成本降至5.88万元/吨。

相较于其他国际一线多晶硅厂商,如德国瓦克或江苏中能,通威多晶硅生产的成本优势依旧显著。据严虎透露,通威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祥法”多晶硅技术,每吨多晶硅综合能耗在原来基础上降幅达62%,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4万多元/吨。此外,永祥股份多晶硅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光伏产业链中游,2016年通威股份耗资50亿元,收购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持有的合肥通威***股权,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

经此一役,通威股份成为全球单体产能*的专业化电池片企业,其下属合肥通威已形成合肥及成都两个基地共5.4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根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PVInfolink 2017年对全球专业太阳能电池厂商统计,合肥通威2017年电池产能、产量均*。

2017年,通威股份旗下成都太阳能基地,在行业内率先投产工业4.0智能车间,目前已经稳定量产,后续将会把此模式复制至现有及新增产能上。通过信息化及高自动化设备的优化、集成,将逐步代替传统人工生产,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品质稳定性、降低成本。

2018年1月,中国光伏协会在年度总结报告中披露,行业太阳能电池加工成本在0.45元/W以上。另据通威股份透露,该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电的换效率、良品率、CTM值等质量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其太阳能电池单多晶非硅成本稳定在0.2元/W~0.3元/W的区间,成本仅为行业水平的50%~60%,并保持持续下降势头。

“渔光一体”打通产业链

2015年以来,通威股份已先后收购永祥股份、合肥赛维太阳能(现合肥通威)、通威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并建立北京渔光一体等终端公司。

由此,通威股份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高度前瞻地实现了在整个光伏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完整布局。

在产业链终端,通威股份拥有发展分布式光伏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家庭屋顶光伏,并创造性地与现代渔业相结合,打造“渔光一体”模式。即在鱼塘上架设光伏组件,发展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立体经济,并*限度发挥土地的综合价值。通威股份“渔光一体”产业链建立,将进一步拉动前端高纯晶硅和电池片生产、销售,为光伏产业链全面打通创造条件。

刘汉元指出,清洁能源发展过程当中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建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能源,但其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相对又有限。因此,通威股份创造性的推出水下有效高密度、安全的水产养殖,同时水面又能充分把空间复合利用起来进行光伏发电。

目前,全国有4500万亩精养水面和8000万亩非精养水面,若能将精养水面全部做成“渔光一体”光伏发电站,可以建成一个与全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相当的清洁发电系统。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作为同时涉足农业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通威股份真正实现农业和光伏高效协同发展,最终成为全球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供应商。

近两年里,通威股份通过全国饲料网点,将规模600亩以上、符合建设20MW以上光伏发电站的集中优质养殖水面纳入公司。在具备光伏发电条件的水面上建设“渔光一体”基地,在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先把养殖户吸引进现代化水产养殖园区进行水产养殖储备。

值得关注的是,通威股份正积极推动并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2017年其光伏发电的成本为5000元/千瓦,未来一两年有望降至3000元/千瓦左右,接近或低于煤炭、水电发电成本。通威股份计划,在未来两年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后,公司将更大规模推广“渔光一体”商业模式。

绿色安全食品和绿色清洁能源,事关人类最根本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管理的本质是尊重市场和遵循人性。通威股份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创变者”通威给了人们巨大的期待,同样任重道远。




股票大盘行情

今日大盘走势可谓一波三折,大盘高开后,没有延续上涨的势头,反而是掉头向下,震荡下行,*探到3372点,下跌过程中,很多股民认为大盘要大跌了,终于要开始大调整,纷纷卖出股票,落袋为安,殊不知,到达3372点后,买入盘迅速涌入,大盘又一路向上,最终三大指数小幅下跌,走出了令人意外又意料之中的行情,说是意外,是由于大家都认为大盘该调整了,无论从技术上看,还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反弹幅度看,都应该调整歇歇了,可就是不歇。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中长期走势向好,现在仍处于底部,未来牛市可期。这样的走势,和前一段走势一模一样,盘中完成调整,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大盘走势强强强。有些人认为大盘一波三折,红一天阴一天,走势岌岌可危,随时有向下的风险。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处于2800点,这样走势肯定是弱的 但现在是反弹了500点,能走出这样的走势就是强,拒绝向下大幅调整。现在就是持股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包括半导体、芯片,未来都会大涨,不是不涨,时机未到。

任尔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股票大盘实时走势图

资料图,图文无关(视觉中国)

今天(12月14日)是周五,“道达号”

大家都知道,今年A股大幅调整,1月份沪指*在3500点上方,到了现在的年末阶段竟然跌到2600点附近,全年指数累计跌幅超过20%。沪指的跌幅还不是*的,A股其他主要指数年度跌幅甚至更大。

应该说,如果一年中指数的跌幅超过20%,那么这样的行情就是典型的熊市行情。在A股历史上,指数年跌幅超过20%的情况屈指可数。那么,出现这样的极端行情之后,新一年的市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会不会更糟呢?今天,“数据看市”带你展望新年。

如果从今年初算起,截至今日收盘,今年沪指年K线的跌幅达到21.57%。在近20年行情中,历史上沪指年K线跌幅超过今年的情况只有两次,一次是2011年跌幅21.68%,一次是2008年下跌65.39%。另外,2001年跌幅也比较大,达到20.62%。如果时间再往前走,1994年沪指年跌幅22.30%,不过当时的市场,和近20年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那么,指数年跌幅超过20%之后,接下来市场会怎么表现?

我们一年一年的回顾。

2011年,沪指年跌幅21.68%,到这一年年末的时候,沪指跌到底部的2100多点。2012年新年一开始,市场就出现了非常强的反弹,当时指数从年初*的2132点附近开始启动,一直涨到2月末的2478点,累计涨幅约14%。下图为2012年初的沪指走势:

总的来说,2012年A股市场波动也非常大,年初涨到2400多点,12月初又一度跌到过1949点,但年末12月又一次展开跨年度的反弹行情,最终2012年年K线还是上涨了3.17%。

再看2008年大跌后的2009年,这一年相信老股民印象都很深刻。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沪指年跌幅65.39%,这是A股历史上沪指*的年度跌幅。不过,2009年,在利好推动下,大盘迎来一波翻番的恢复性行情,沪指从年初的1850点附近涨到了当年7月份的*点3478点,此后市场开始调整。但整个2009年,沪指累计涨幅依然高达79.98%。下图是2009年的沪指走势:

再往前走,2001年沪指年跌幅20.62%,而2002年,市场依旧不好,这一年沪指年跌幅依然达到17.52%,只能说是年度表现略好于2001年。老股民都知道,当时市场是从2245点的顶点开始步入熊市的初期,而当时的熊市,时间从2001年一直持续到2005年,沪指从2245点跌到998点后才见底。这5年的熊市里,只有2003年的年K线收出阳线,其余四年都在跌,熊市确实是太难熬了。

当然,可以总结出来的一点是,年度沪指跌幅超过20%,一般就是极端行情了,接下来新年的行情,多半会出现反弹,至少不会比上一年更差。

实际上,这个规律不仅仅在A股适用,在港股市场也同样适用。以恒生国企指数为例,近10多年中,2008年、2011年的年K线跌幅都超过20%,而2009年、2012年国企指数都大幅反弹。2015年,恒生国企指数大跌19.39%,而2016年只跌了2.75%。另外,恒生指数的情况,也基本是类似的情况。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A股市场各类指数的年度表现情况。上证指数下跌约20%,其实不算是糟糕的。中小板指数跌了超过30%,创业板指数跌了23%,这些更糟糕。而表现*的是上证50指数,年度跌幅约15%。下图是今年A股主要指数、富时中国A全指、富时中国A50指数的涨跌幅情况。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股票大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股票大盘、通威股份股吧怎么样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