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网锐捷股吧,数据港股吧

2022-07-13 6:50:23 基金 xcsgjz

星网锐捷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星网锐捷2022年3月25日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21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增加8503户,增幅达13.36%。

星网锐捷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2月28日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5.57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1.5万~3万区间占比*,为33.33%。

通信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3月31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有所增长,区间涨幅为9.01%。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2月28日区间股价上涨30.23%。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为5.83亿股,且均为流通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9166股下降至8086股,户均流通市值20.88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星网锐捷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2月28日,通信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22.73万元。其中,25.00%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9万~17.5万区间内。

通信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深股通持股

2022年2月28日,深股通持有星网锐捷的股份数量为1663.11万股,占流通股本的2.85%,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的1963.5万股下降15.30%。

深股通持股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招商银行 股票

6月30日,小编了解到,6月29日夜间,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2021年股东大会决议内容显示,此次会议第13项议案《关于选举沈喆颋先生为招商银行第十二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的议案》作为普通决议案,未获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同意,未获通过。

至此,作为持有招商银行4.48%股份的和谐健康恰逢该行董事会换届之际意欲拿下一枚董事会席位的打算也随之宣告失败。

据昨日股东大会决议内容显示,经会议审议通过的招商银行第十二届董事会成员共计17名,其中非执行董事9名,分别为缪建民、胡建华、付刚峰、周松、洪小源、张健、苏敏、孙云飞、陈冬;执行董事2名:王良、李德林;独立非执行董事6名:王仕雄、李孟刚、刘俏、田宏启、李朝鲜、史永东。

但由和谐健康提议的关于选举沈喆颋担任招商银行第十二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的议案却拿到了45.62%的反对票和19.94%的弃权票。

据6月9日招商银行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股东大会增加临时提案公告显示,作为持有招商银行3%以上股份的股东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的实际拥有人,和谐健康在2022年6月8日提出《关于选举沈喆颋先生为招商银行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的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招商银行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选举沈喆颋担任招商银行第十二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同时,上述议案所附个人简历显示,沈喆颋实际于2022年5月起才开始任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此前曾担任中美联泰大都会保险有限公司企划精算负责人、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市场企划部总经理、精算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精算师、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汇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储备干部。

和谐健康表示,截至临时提案日期,沈喆颋未受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处罚或证券交易所惩戒,未持有招商银行股份。若沈喆颋获选为招商银行非执行董事,将不会收取董事酬金。

据了解,自从2019年7月“安邦系”宣布出售和谐健康之后,和谐健康董事长、总经理职位便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一直到今年3月份,银保监会才核准了赵建新和谐健康保险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并随后于今年5月份,核准了复星联合健康原副总裁沈喆颋担任和谐健康总经理职位。

而在此之前,于2021年6月份,监管部门还曾主动约谈和谐健康,称该公司存在治理极不完善、内控薄弱等问题,存在极大风险隐患。

对于此次和谐健康“抢筹”招商银行董事会席位失败一事,在昨日召开的2021年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新上任董事长缪建民在会上回应称,和谐健康险持有招商银行超过3%股权,可以提名董事人选,该行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将临时提案直接提交本次股东大会审议。

缪建民同时强调,招商银行一贯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股东,充分尊重股东的董事提名权,也充分尊重了本次股东大会的选举结果。

与此同时,对于2022年上半年成绩,刚刚走马上任的行长王良则总结称为“有喜有忧”,且“喜大于忧”。

“虽然我们的营收增长和去年相比有所放缓,但是盈利的增长仍然符合预期。”王良表示。

据王良介绍,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出四大变化:

一是存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22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人民币自营存款日均增长达7000亿元,其中以核心存款为主,活期存款占比保持在63%左右水平;二是零售AUM保持快速增长,但二季度增量结构发生变化,以理财产品和储蓄存款增长为主;三是在零售信贷,特别是按揭和信用卡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招商银行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加大对公信贷、债券投资、票据业务、同业融资业务的投放,提升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四是继续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尽管不良率略有上升,但保持风险可控,没有影响全行业绩。

受业绩提振消息带动,今日开盘,招商银行A+H股纷纷实现高开高走,截至发稿,港A两地招商银行股价涨幅均已涨超3%,在两地银行股中涨幅居前。




002396星网锐捷股吧

星网锐捷(002396.SZ)发布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53.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202.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946.58万元,同比增长462.21%。基本每股收益0.2059元。




数据港股吧

IDC数据行业的热门股——数据港的股吧最近又有点热闹:一场关于3月25日,数据港定增解禁后会大涨还是大跌的讨论正在进行。

这个事情的背后是,数据港过去近一年的差强人意的股价表现。

自去年7月10日股价摸高114.86元之后,该股反复下挫,近期已跌至40多元,八个月下跌了近六成。

▼附图:数据港过去一阶段股价走势

更加悲催的是21家在去年9月以69.46元参与定增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彼时看似“蜜糖”的定增价,已成为如今深套三成的高企成本。本月25日定增解禁的决策真是煞费脑筋。

几近单边下跌八个月,数据港究竟发生了什么?

曾经知名IDC公司

数据港创立于2009年,2017年上市,主营业务主要是IDC托管服务、IDC解决方案、云服务销售等。

IDC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说白了,就是替大型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建设、托管大型机房的企业。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和大型企业们需要大量稳定运行的机房,而IDC公司就是这样的“基建承包商”,恰处热门赛道上。

年报股价均露“疲态”

但在2020年大热的赛道之下,数据港近期披露的年报却“疲态”显露。

*公布的年报显示,数据港的2020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5.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58%,未达到去年四季度一些研究机构的乐观预期。

例如,去年10月30日,东北证券的一份研报曾预测:数据港2020年的收入增长31.19%,归母净利润增速55%。

在几个同板块个股中,数据港的跌幅也明显较大。宝信软件自去年8月*点以来的下跌约30%。光环新网的同期跌幅约40%左右。而数据港的*跌幅超过56%。

收入增加,现金流“恶化”

即便是这样的业绩,数据港的年报也并非无懈可击。

仔细看看,2020年报里颇多各种费尽心思的“小细节”,整张报表里“看点”、“疑点”不少。

比如,2020年数据港的营收这块,从7.266亿增长到9.097亿,净增了1.8亿(见下图)。

但公司这块的现金收入却远远没有跟上。

数据港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前一年还少了2300万。这意味新增的营业收入,并没带来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现金流乾坤悄然揭开

那么这1.8亿“真金白银”究竟去哪儿了?

答案就在数据港的资产负债表里。

仔细分析公司年报的数字可以发现,2020年数据港实际“应收未收”的钱款大幅增加。

但公司处理的非常“聪明”。一方面近2.7亿元的应收账款,被“安排”到了合同资产栏目下。理由是根据新收入准则。(见下图)

此外,公司还有约6529万的应收账款继续在原有科目上,粗看之下,公司应收账款还是减少的。

如果按原有会计口径,公司2020年末的应收账款额,会从0.653亿“增长”到3.35亿元,相比前一年多约1.7亿元。

这个数字恰好和年内增加的1.8亿营收数字接近。

也就是说,2020年数据港在新增1.8亿收入的同时,旧准则口径下的“应收账款”也同步增加了接近的金额。

这样的年报收入质量显然值得深思。

“煞费苦心”控制费用

公司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净利润的增长也很有“道道”。

表面上,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几乎同步增长,公司业绩表现“无懈可击”。但其实,这其中的“窍门”很大部分在“费用”科目上。

数据港2020年报的费用科目,出现了多个“不寻常”的变化。

比如销售费用,在2020年大比例压缩了64.18%,从600多万一路砍到200万出头、净节省了近400万!(见下图)

公司的解释是“年度内销售活动开展较少所致”。

再比如,财务费用陡然增加,相比前一年增加了65%,明显超过收入的幅度。对此年报的解释是“增加了借款”。

总体上看,公司的几个重要费用科目在2020年变动加剧。

高管班子“大洗牌”

数据港业绩报表的“水很深”,而公司的“人事动荡”显然更早开始。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9年起,数据港已有5名高管离职,两年多前的高管班子几近“换血”。

近两年离职的高管分别是曾任董事兼副总裁的王珺、副总裁王海峰、*副总裁吴思权、副总裁姜天匀、董事兼监事会主席张永炼。

上述5人多数是从副总裁位置离任,不少还是数据港的*员工,分管一方业务的“关键人”。但在近两年内先后离职。

简历显示,王珺离任时任公司董事兼副总裁,她本人曾是数据港第一届监事会监事、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2017年升任副总裁,2019年2月辞职。

王海峰是数据港的“老人”,从职务和经历看,他显然是数据港当年的“技术核心”。他2012年开始加入数据港,离任时任公司副总裁,此前王海峰有过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顾问,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的经历,在数据港也曾担任过数据中心首席架构师职务,于2019年6月辞职。

吴思权从2010年加入数据港,离任时任数据港董事兼*副总裁。他此前曾任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公司副总裁,2019年4月升任*副总裁,2019年11月辞职。

姜天匀此前是数据港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2017年升任副总裁,2020年5月辞职。

张永炼之前曾担任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2019年12月任数据港副总裁,2020年11月辞职。

从离职节奏看,数据港几乎是每隔3~6个月就有高管离职,高管班子动荡一直不休。

尴尬的定增参与者

数据港的持续下跌,还顺带让前期参与数据港定增的机构们“陷入尴尬境地”。而且,他们很快要面临一个重要抉择——定增解禁。

2020年3月,数据港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计划筹资17亿元用于未来三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偿还银行借款(见下图)。

这份定增预案最终在当年9月完成,最终的定增价为69.46元,募资金额16.92亿元,发行对象为20名机构和一名个人。

锁定六个月之后,数据港3月18日公告,这批定增会在2021年3月25日上市流通,而按照目前的股价,定增持有人们已经浮亏超30%。

持有了半年,股价下浮了约三成,然后又收到这样一份年报,参与定增的机构们显然面临一个“非常头疼”的决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星网锐捷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星网锐捷股吧、招商银行 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