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1、贷:存货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存货 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
2、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内部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的处理,借: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贷: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借: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信用减值损失。
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购买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
4、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此时梳理清楚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分析母公司、子公司第二笔分录业务属于对外交易,不能抵销。所以,合并之后只能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
5、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
1、资产减少了,费用增加了,负债增加了,总资产相应就减少。可税法不确认这种减少。但确实是减少了,税法暂时不确认,以后也要确认,这种减少,就会让以后少交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将固定资产售给购货方当年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如何处理 和合同方沟通。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3、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的可抵扣亏损以及可结转以后年度的税款抵减,比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原则处理。
4、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的时候,为了调整核算差异的。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账务处理是,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不需要计提减值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不计提减值的,如果减值转回,直接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就可以。
3、计提减值准备,具体会计分录是借记“所得税”,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而我国的债务法里并没有规定可以对递延税款借项计提减值准备,只是要求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确认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4、一般企业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都是坏账形成的。
5、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万元 税务上 会计上计提的10万元减值准备不得在当年税前扣除,应当纳税调增10万元。
1、首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计税基础,从你的解释来看,你是认为应该按照甲公司的那个5w作为原始计税基础,而答案是按照乙公司买入价格2w作计税基础。正确算法应该是按照乙公司的2w。
2、在连续编制的情况下,上面的处理仍不变,同时还要注意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已经照抄下来了,所以应该用应有余额减上期余额,即得到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多少。
3、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借:营业收入 20000 贷:营业成本 16000 存货 4000 所得税抵销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4000×25%)贷:所得税费用 1000 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会使存货的计税基础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