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根据6月24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知名私募和聚投资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
1)华侨城A(证券之星综合评级:3星;市盈率:66.64)
个股亮点: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开创者和领跑者;以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酒店、旅行社等为核心;旗下“欢乐谷”荣获国内主题公园行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欢乐海岸”系列产品是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的旗舰型产品,已开业深圳欢乐海岸、顺德欢乐海岸PLUS和深圳宝安欢乐港湾;截止21年6月,旗下有26家景区、25家酒店、1家旅行社、6家开放式旅游区、1台旅游演艺;20年,旅游综合业务收入431.75亿元,营收占比52.74%;拥有“欢乐谷”、“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三大主题公园品牌,多年来都位居世界前十大主题公园集团;欢乐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通过后,已于10月16日正式获得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这意味着华侨城在今年初2016年度股东大会提出的“欢乐谷集团”正式成立,欢乐谷的连锁品牌化发展也有望提速;欢乐谷与奥飞娱乐在重庆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超级飞侠IP实景主题区预计21年6月1日正式营业;参股同程艺龙;18年6月,20亿元投资同程旅游集团,双方将围绕产业布局、旅游信息化、目的地资源整合、用户消费升级等展开全面合作。
机构简介:
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发行并管理十余期私募产品,是中国基金业协会的首批特别会员。和聚的投资团队来自于国内知名的证券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从业经历都在十年以上,在业内具有丰富的研究和投资经验。团队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和研究,并保持主动管理、稳中求进的投资风格,屡次获得\"阳光私募金牛奖\"等业内殊荣。和聚投资秉持规范经营和专业投资的理念,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体现了激励充分、投资独立、专业分工、持续经营的原则,为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 ●3月28日:和聚在北京注册成立●7月14日:首期产品--和聚1期成立 2010●和聚1期一季度业绩私募排名冠军●和聚1期2010年业绩排名私募前十 2011●4月9日:和聚荣获第二届\"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11月2日:和聚成为首批新股询价主承销商推荐的机构投资人2012 ●3月16日:和聚乔迁新的办公场所 2013●1月3日:和聚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之一批特别会员●4月20日:和聚荣获第四届\"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核心优势 长期业绩 保持领先 经营稳健治理结构清晰,合规经营;独立的决策机制,保障持有人利益优先的文化 激励健全团队的长效激励机制,保障了团队以及投资风格的稳定 专业团队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投资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源
证券之星点评:
和聚投资其管理规模10~20亿,拥有李泽刚,于军等知名基金经理。本次调研的上市公司平均综合估值评级3星,平均市盈率66.64。
招商轮船(601872)10月15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公司股价近日连续暴跌,请问行业和公司发生什么重大不利变化了吗?
招商轮船董秘:谢谢您的关注和问题。公司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公司股价的变化,我们认为公司股价也是公司的重要基本面之一,因此对近期抽疯式的暴跌也很困惑和失望。据我们所知,公司目前时点暂无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公司经营投资活动正常。市场方面,国际油轮市场持续低迷,但进入四季度旺季也有反弹希望,国庆前后我们观察到油轮海运需求有所增长,希望后续运价能够有所起色。干散货目前正值旺季,国际铁矿石,煤炭海运需求旺盛,美湾粮季已经开始,我们干散货市场经营团队正在密切跟踪市场,努力捕捉市场机会争取更佳的业绩。公司经营团队认为,明年油轮的复苏和干散货航运市场的景气均是大概率事件,但航运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剧烈,难以准确预测,另外近期各种媒体相关信息混乱,建议投资者认真辨别,注意风险,理性投资。让我们一起期待风雨之后再见彩虹。
招商轮船2021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0.81亿元,同比下降21.96%;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下降68.81%;扣非净利润9.0亿元,同比下降70.44%;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4.85亿元,同比下降19.5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下降68.0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3亿元,同比下降70.68%;负债率55.02%,投资收益3.24亿元,财务费用2.01亿元,毛利率15.43%。
招商轮船主营业务:许可经营项目:国际船舶危险品运输(有效期至2007年5月15日)。一般经营项目:能源领域投资;航海技术服务;各类船用设备、船舶零部件、电子通讯设备、其他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及材料的销售;船舶租赁;提供与上述业务有关的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公司董事长为谢春林。谢春林先生:1963年5月出生,现任本公司董事长。曾任上海海运局油运公司船舶三副、二副、大副、船长;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海监室副主任;中海集团总公司运输部调度处副处长、中海印尼船务公司董事总经理、中海荷兰 *** 公司董事总经理、中海欧洲公司副总裁、中海驻地中海航运代表处总代表等职,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任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轮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曾担任本公司总经理,2014年4月起担任本公司董事,2018年1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华侨城A(000069.SZ)2021年至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97亿、1150亿及1322亿,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1亿、197亿及239亿,基本每股收益2.08、2.4及2.91,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5.05倍、4.38倍及3.6倍,维持“买入”评级。
中泰证券指出,华侨城作为国内领先文旅地产综合开发商,独特的商业模式赋予公司拿地端较强的成本优势,在当前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价涨幅放缓的过程中,商业模式下带来的成本优势有望不断扩大。同时,伴随着疫情后的旅游消费持续复苏,公司文旅、地产产业相互协同,有望带来业绩上的进一步增长。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
业绩2020年,在文旅综合业务与房地产开发业务双重驱动作用下,华侨城实现营业收入819亿(YoY+36.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7亿(YoY+2.8%)。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20.3%至4566亿,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同比增长14.2%至784亿。
1.“文旅+地产”深耕发展,成本优势持续扩大。
得益于华侨城独特的文旅地产综合开发模式,公司成本优势持续强化。其一,文旅加地产综合开发模式下,拿地成本显著低于公开市场平均拿地成本;其二,大盘深耕开发下,较小的管控半径保证了期间费用维持低位;其三,战略稳健,负债结构不断优化,通过销售回款加速增长。
文旅综合拿地成本优势显著:业务结构方面,文旅地产综合开发模式相对于纯房地产开发,在拿地商具备的成本优势,相对招拍挂模式拿地盈利能力更加稳定,不断提升的文旅收入占比有助于抵抗行业利润率下行趋势。
深耕发展,期间费用持续改善:得益于华侨城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深耕发展战略,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2020年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相比2019年下降2pct,低于行业10%的平均水平。
杠杆稳健,负债结构持续优化:从三道红线监管要求来看,截至2020年末,华侨城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保持绿档监管要求,净负债率下降的同时现金短债比回升,财务结构积极稳健。截至2020年末,公司金融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40.9%,同比下降0.5pct。
2.文旅复苏地产周转提速,现金流改善显著。
业务经营方面,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华侨城有序推动旗下景区复工复产,同时,加大景区营销力度。公司旗下24家景区、24家酒店、1家旅行社、4家开放式旅游区共接待游客4282.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2%,文旅业务恢复速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12.86亿元,自2017年来首次回正,同比增加约264亿。一方面,公司2018年来,持续拓展的土地储备陆续销售,现金快速回流,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约180亿元;另一方面,2020年公司新增土储严格执行“以收定投、优中选优”策略,购买商品及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下降171亿,双方面带动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回正。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收紧超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超预期、疫情反复再次冲击文旅产业风险。
自今年4月以来,楼市春风尽拂,除了各地密集出台房产调控松绑政策之外,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还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降低了20个基点,作为房贷利率参考基准的5年期及以上LPR也下降15个基点。无形之手调控下,各地楼市迎来复苏信号,各大房企五月销售情况均有所回温,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5月单月业绩环比增长5.6%,与此同时,大部分上市房企的股价在经历腰斩甚至膝盖斩后,出现触底反弹迹象。但文旅地产龙头华侨城却没在回暖的资本市场分一杯羹,业绩股价遭遇双杀。
近日,华侨城公布了5月主要业务经营情况,5月单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仅49.3亿元,同比下滑51.4%,而1至5月,华侨城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5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经营的颓势也蔓延到了二级市场,2022年6月14日,华侨城盘中一度触及5.4元/股,创下自2018年10月以来更低价。
盈利能力再下滑
年报显示,华侨城2021年的净利率为6.97%,较2020年下降12.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更低值。进入2022年,华侨城的盈利能力仍未好转,季报显示,华侨城Q1净利率继续走低,跌至6.03%,同期实现营收74.7亿元,同比减少13%,实现归母净利润仅1.8亿元,同比下滑80%,
值得关注的是,华侨城管理层对于公司的盈利情况也持悲观态度。在机构调研会上,华侨城表示,在当前疫情和行业情况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预计公司业绩会到 2020 年的水平。公司毛利率水平的走势是遵循整个行业的变动趋势。从 2021 年的结转项目来看,基本是近年来市场招拍挂或文旅综合拿地项目,特别是招拍挂获取的房地产项目,除非未来市场行情发生较大变化,目前的利润率水平基本代表了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债务“借新还旧”
利润下行的情况下,华侨城债务持续承压,不得不采用“借新还旧”腾挪大法。财报显示,2021年,华侨城综合运用直接融资、发行债券、权益融资、保债计划、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手段实现融资586.25亿元。截至年底,公司有息负债总额140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29%。同时,公司有息负债以中长期负债为主,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占比20.2%,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占比 79.8%。
在短期负债方面,华侨城A发行的2021年公司债券三期实际募资共计62.6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均用于偿还公司债券本金,陷“发债—还债”死循环。
而这样的情况今年仍在继续。今年5月份,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状态更新为提交注册,该债券发行类别为小公募,发行金额为100亿元。该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不少于30亿元(含30亿元)用于偿还回售或到期的公司债券,剩余部分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并购房地产项目公司或者标的项目等。就在发债次月,6月17日,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披露,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行使赎回权的公告,金额共计15亿元。
资产减值进行时
债务上的腾挪之外,华侨城近三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呈指数型增长,从2019年至2021年,其资产减值损失一路走高,分别为8521万、8.493亿、21.24亿。6月10日,在接受华西证券和万家基金调研时,华侨城表示,2021年公司减值规模有所扩大有两个因素,一是部分房地产收并购项目,因受行业政策、 *** 限价等原因,销售价格低于项目可研的市场预期价格,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二是对禹洲、易居两项长期股权投资,因其债务及应收账款可能发生无法偿还或收回而计提减值;三是因疫情反复影响部分综合经营项目,予以计提减值。若未来市场情况好转,对于减值迹象已消失的存货部分的减值可以转回;对于固定资产、长投减值部分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无法转回。后续是否持续计提减值取决于行业情况和市场走势,如市场持续下行,不排除持续计提减值可能性。
另一方面,巨额资产减值也使得华侨城的总资产、总负债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滑,创下华侨城成立以来的历史记录。这其中不仅有被动因素,也有华侨城主动寻求缩表的影子。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华侨城 *** 了多达24个子公司股权,仅去年11月就 *** 了7家公司的股权,涉及广州、上海、深圳等地的在建项目、存量商业物业。今年5月,华侨城继续缩表。不仅2.2亿元底价 *** 西安华盛佳成置业有限公司***股权,还以3.35亿元底价挂牌 *** 涿州侨城惠地产50%股权及约2.83亿元债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华侨城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华侨城股票、招商轮船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