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西南证券新干线
新闻回放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在网络上打造生活的仪式感,而为了追求所谓的仪式感,选择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租房子必须带落地窗,能买得起吸尘器绝不用拖把,健身房办的年卡成了澡票……这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不得不承认,“伪仪式感”正在毁掉很多人。
主持人语
立言须慎。新闻评论是一种公开的评议,就评论者而言,是将评论对象放在聚光灯下审视,对其复杂性应有所预判。一要进行必要的事实核实,自问事实是否确切;二要确立正确的评论动机,自问能否通过评论让事情变得更好一点;三要为观点提供严谨的论证,自问观点能否经得起论证。我将这三点称为评论写作的“三问”。今天推出三名学生的评论作品,他们开始体验大众传播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当然,他们还在成长的路上,希望得到读者诸君的帮助。
莺飞草长中,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来临,各大商家似乎也从中嗅到商机。例如,#春天要买的第一只包#出现在了热搜词条中,类似话题还有“大学生的第*护肤品”“进入职场的第一块机械表”等。这些人为设置的议题,将购买行为等同于注重仪式感,将商品与人生意义挂钩,促使人们消费。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十分注重网络空间的形象管理,并热衷于追逐潮流。在资本的推动下,类似的词条在社交平台上大受吹捧,年轻人一不小心就落入圈套,甚至不惜超前消费来维持所谓的仪式感。殊不知,这样的话题往往是消费主义洗脑。
所谓仪式感的背后,是各路商家的推波助澜。每年的11月11日被打造成全民狂欢的购物节,极大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成交额不断攀升,甚至以千亿作为计量单位。为了迎合女性消费者,一些商家又将妇女节变为“女神节”,鼓励女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消费来实现过节的仪式感。当人们为了打造仪式感而不惜超前消费时,躲在背后的商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由资本营销出来的仪式感,其核心不过是利用人们对成功人生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以一种含情脉脉的姿态告诉人们要“好好爱自己”,通过*的享受来体现幸福感。这种靠超前消费所维持的体面和幸福,终究是水中月。在社交网络之外,真实生活的酸甜苦辣和超前消费带来的经济重压,只能自己体会。
好好爱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但绝不是一味依靠购物、消费,更不是为了满足某种*的享受,而把生活弄得一地鸡毛。远离“伪仪式感”,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才不会让真实的生活惨淡收尾。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6日第2版
西南证券(600369.SH)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30.96亿元,同比下降2.3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4.89%;扣非净利润10.03亿元,同比下降7.79%;基本每股收益0.16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元(含税)。
曾几何时,消费主义当道,一些年轻人崇尚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花钱大手大脚,过度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比比皆是,成为“月光族”“网贷奴”。而如今,“人间清醒”、理性消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跨越“买买买,扔扔扔”的消费陷阱和恶性循环,不冲动消费,不花冤枉钱,追求“月月有余钱”的“极俭”境界,成为拒绝被消费主义割韭菜的酷抠族。
“月光族”变“存钱罐”
去年贺岁档*黑马电影《爱情神话》中,徐峥饰演的主角老白请女朋友到家吃饭前,跑到临期商店购买打折商品,此时镜头扫过,商店里还有不少年轻的面孔在选购。
在很多人还想当然地认为年轻人是不会过日子的“月光族”时,这届年轻人已经活得明明白白了——他们拒绝当消费主义的韭菜,不为触不可及的精致生活所诱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开始过起了“极俭”生活。
半月谈
随之悄然兴起的酷抠族将这一趋势发扬光大。酷抠族一词来源于英文Coolcarl,他们以着装从简为荣,以盲目攀比为耻;以物尽其用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这是一个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传统的节俭和现代时尚思维的结合,使他们生活得如鱼得水。
悄然崛起、低调出场的酷抠族,玩转了各种省钱手段。比如,他们买东西一般都是网购,*攒积分消费,用财务软件记账,上班自带便当,买节能电器,出行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旧书市场,崇尚不花钱就能享受。
但是,酷抠族并不认为自己是守财奴,他们诠释的“抠”是另一种含义,即精明的理性消费。他们精打细算地生活,是为了追求更简单、健康的生活,通过消费重点的转移达到了配置金钱的*效果。
这些酷抠族和他们推崇的极俭生活理念、省钱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人们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蚂蚁财富发布的一组数据甚至令中年一辈咋舌,其研究称,95后的攒钱增速是其他群体的8倍。
攒钱为什么变“香”了
事实上,过度消费背后,是消费者累积起来的焦虑和恐慌。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工资虽然比刚出道时涨了不少,可薪资水平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品牌溢价的速度。与此同时,房租、房贷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种种因素促成年轻一代提早攒钱。
“手心朝上找父母要钱的感觉,远没有手心朝下自己挣钱来得舒服”“不攀比,量力而行,这样过也挺好的。我不想做资本的韭菜,只想做自己的英雄”“一场疫情才知攒钱的意义,现在更坚定了攒钱才是王道”“攒钱好有成就感,有钱使我不那么迷茫和浮躁了”……
新一代年轻人的心声就是这么简单直白。“月光族”的生活已经让许多年轻人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了。尽管每次购物后会有短暂的快乐,但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焦虑,会很快让这些快乐消失殆尽。在不确定性日渐增大的世界,银行卡里的余额才是*确定,且不会背叛自己的东西。相比于之前消费带来的短暂快感,避免物欲捆绑折磨,反而可以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极俭+极简主义理念风行,攒钱对这届年轻人来说变得更“香”了。一些年轻人是出于被动选择——经济增速放缓、疫情持续,钱难挣还面临裁员风险,危机意识普遍增强,存钱带来的安全感却是前所未有的稳定。更有一些年轻人是主动选择,他们褪去消费狂热,开始对未来规划进行理性抉择。
不是穷攒钱,而是不花冤枉钱
酷抠族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不愿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充当资本收割的韭菜;他们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比以前更明白该怎样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不是穷攒钱,而是不想花冤枉钱。他们在追求精致生活的同时,绝不铺张浪费,要简约而不简单,时尚而不奢华,自控而不自闭。
从社会学的视野看,酷抠的生活方式反映出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所谓的“抠”与一般意义上的“节省”并不完全相同,大部分酷抠族并不是在所有生活细节上都“抠”,他们只是有意将生活中一些可有可无的消费省去。与这种理性消费观念同步的,是他们践行着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以及趋于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认识到,理性消费不是抑制消费,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消费,量力而行。消费的初心是让自己生活质量提升,而不是去攀比和炫耀;消费是为了满足需要和必要,而不是满足脱缰的欲望与贪婪。“自己掏钱,丰俭由我”,只买真正需要的物品,不买可有可无的物品。
新一代年轻人更强调消费自律,基本不参加双11、618等人造节日的购物狂欢,拒绝心血来潮买东西、囤东西,而是现用现买。他们养成记账习惯、遏制无用消费,学习理财、做好预算和消费清单,开拓兼职渠道,投资个人终身成长,用最酷炫的节俭模式,维持品质生活。
当下,支持酷抠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可望引领新一波消费新风尚。
《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6期 原标题:《酷抠族出场,拒当消费主义的韭菜》
半月谈
半月谈
最近看了B站上一个UP主的视频,里面的主题是消费主义如何对你进行洗脑?视频里UP主讲述了消费主义的来源;用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分析了商家如何给你洗脑,让你消费;分析了消费主义对人们的毒害;最后鼓励大家要多存钱,抵制消费主义。
看完视频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认真认识一下“消费主义”这个名词。消费不等于消费主义,我们应该客观认识这二者的关系。
说到消费,简单来讲无非就是我们常说的买买买了。前阶段618店庆刚刚过去不久,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入手了很多新东西?还有政府鼓励发展地摊经济,恢复各地摆摊。最近支付宝里推出了717生活狂欢节,每天8点,12点开抢一些商家的消费券。疫情过后,各地基本都是采取促进消费的政策。
毋庸置疑,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消费的。有的人看到网上各种抵制消费主义的只言片语后,萌发要抵制消费的观念。这是片面的,我们不该抵制消费,要抵制的是“消费主义”。
鉴于总是看到“消费主义”这个词,我去查了一下“消费主义”的真正含义。
消费主义(consumerism)
消费主义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消费主义表现在“对物质产品毫无必要的更新换代、大量占有和消耗各种能源和资源,随意抛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采用难以承受的生活方式,等等”。在这种界定之下,消费主义的实质上是拜物主义,通过对物的消费和占有体现他们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和优越感,他们无所节制的消费污染了环境,过量地消耗了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外部性,但他们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智库上对“消费主义”的定义。从定义上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点来判定你是否深受“消费主义”的毒害:
1. 你是否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消耗资源?
2. 你是否把消费当成人生的*目的?
3. 你是否对物品做没必要的更新换代,随意抛弃还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4. 你是否通过消费某些特定的物品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优越感?
对照一下,你是否中了“消费主义”的毒吗?
关于第四点,不得不提一下品牌消费或者是*品消费。以前同学之间会互相开玩笑说:“像我们这种家庭经济背景的人就算背着个真的LV包,别人也会觉得那是A货。”虽然只是自嘲的玩笑话,但是也体现了一种观点:“消费某些特定的商品并不能提升你的身份地位和优越感。”
反过来身份地位在你看来比较高的人,你也会有一种刻板印象,他拥有的物品定是有高品牌价值的。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消费在我看来真的是很个人主观的选择了,但如果你在消费选择是出发点是第四点的话,就中了“消费主义”的毒了。拼多多会被一些人看成是购物网站的底端,大概就是某些人的消费主义观在作祟。
如果只是想消费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话,你大可不必非要去买*或者去买贵的。有些商品的定价被加持了过多的外在因素,这些外在因素和使用价值并没有任何关系。拼多多发展得这么好,也不完全是因为大家消费降级吧,真的受消费主义影响的人还是很少数。毕竟我们靓丽的高平均工资数据下,其实还有很多收入只有1000元的人存在。只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何来消费主义。
除了消费特定商品来提高身份地位以外,还有一种消费方式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消费主义,那就是过度点单,浪费食物。我记得也是在小时候,在一些餐厅里经常有一类人,为了请客摆面儿,会点一大桌远超过在场人食量的菜,最后得意洋洋地留下大部分剩菜剩饭去结账了。而那些点的少,吃得干干净净的食客反而会被嘲笑是穷酸。这个问题现在其实改善了,国家提出了光盘行动,大家也慢慢有了这种不浪费的意识。
最抵制“消费主义”的是环保主义者。他们认为人们无所节制的消费污染了环境,过量地消耗了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外部性,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任由消费主义发展下去,资源将消耗殆尽,地球将衰亡,基于这样的考虑,环保主义者提出,“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在我看来,消费是一种主观的个人选择,在没有违背法律,道德底线下,当然可以去消费。只不过我建议你要清楚你要消费的东西他的价值在哪里。
有一家叫龙吟的米其林三星日料店,人均消费2900人民币。有人吃了后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觉得不值。但是有人他觉得很值,因为龙吟的餐具精致,服务周到,细节做得很好,菜品精致,随意拍出来就是大片,用的是特别的分子料理形式。
所以,抱着只想吃顿好吃的日料大可不必去龙吟这种店,街边普通的日料店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而想要追求较高审美体验的人而已,龙吟满足了他的需求。
大部分人其实还没到所谓“消费主义”的地步。认清自己的消费需求,不要盲目跟风消费才是正道。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消费主义是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消费主义是什么意思、西南证券新干线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