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添,股坛传奇人物,但其真名、职业经历均不详,有人认为他是黑庄的合伙人,而非真正的股票投资者。 个人信息
股票叶荣添
真名胡斌,年仅28岁。仅凭叶荣添一个代号,开博论股,疯狂唱多。2009年,“叶荣添”这个名字,风靡中国股市,14000万的博客点击量,使他成为了中国广大散户争相追逐的一个“神”。自称曾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大三时,他认为自己“学够了”,于是退学进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做市场研究,先做研究后做操盘手,后移师南方基金,仍做职业操盘手。如今他已辞掉南方基金的工作,正筹建一家属于自己的金融类的控股公司,梦想是“成为中国最年轻上市公司主席”。在他自己的博客中自称创世纪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单方与“空军司令”侯宁订下百万du局:
我发下战书:侯宁我两du100万元人民币,du期为2009年12月30号中国股市最少4000点,du金为100万元人民币,不要说什么你不du之类的废话,我知道1000万你拿不出就du100万,如何不应战只能说你是懦夫和小日本的走狗。在此,我号召支持我的所有好朋友们,拿出你们的浑身解数打击这个中国的唱空败类,让他走投无路,什么恶毒就攻击什么,首先就瞄准他的博客!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这个论坛,刚才费达翰先生代表国际组织对中国的经济趋势充满信心,同时也揭示我们PE和VC在中国市场会有迅猛的发展潜力。刚才中国政府讲了《合伙企业法》在中国的问题,以及提了他个人的建议。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我们作为开发银行,作为政治性银行,在PE和VC市场基金方面做的一些实践工作。开发银行在1998年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只PE基金,当时叫中瑞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跟瑞士政府合作,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大概走过了七八个年头,目前我们所投资的基金数额大概国内、国外将尽快十只的基金数额,投资的人民币大概有130亿,参与基金规模达到3亿人民币规模,当然比起外资的量是很少的,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也在关注、投入这个市场,特别是行长对投资基金领域非常关注,所以一直推动我们,也让我们往这个领域发展。大家都知道开发银行作为政治性银行是受国家一些法规和政策的限制,所以我们也跟国家一些监管部门,包括证监会、财政会、银监会、发改委前前后后反复沟通协调,所以我们在前期的基金投资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另外我们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努力的在试点,包括资产证券化,包括对金融机构的重组,包括我们对信投公司、证券公司的一些重组,当时有些案子也是国务院没有批,包括一些*的证券公司破产,我们接过来。现在目前开发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做法大概有两种方式:第一是直接投资,包括跟瑞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意大利中意曼达基金,包括最近跟非洲,成立了中非发展基金,这都是国务院特批的,我们作为直接股东参与其中,包括前期的产业基金,在管理公司里面,开发银行也占有一定的股权。另外就是非直接的投资,间接的投资,发起成立基金。现在包括和武汉引导基金,我们是投入5亿人民币。包括武汉(光股)基金我们也投入5亿人民币,两个基金规模是10个人民币。我前后也参与这些方面发起基金的工作,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包括跟山西政府合作,山西科技引导基金,跟吉林省政府做的,吉林省科技引导基金,同时我们做的foundfound模式,这个foundfound模式,我们委托专业基金管理人把我们钱投向这些创投基金,我们作为基金一部分的出资,基金管理人募集其他方面的钱,我们作为LP,基金出资份额不会超过基金份额的40%,这是我们*限。开行今年也是我们改革重组之年,可能我们明年会有一些关于直接投资,或者我们对基金的一些投资,国务院对我们可能会放开,但是这个方案现在报上去,国家层面也在征求意见,在讨论,很多方面等国务院最后定,我们非常乐观,国务院可能会对这个市场放开,所以我们也参与这个领域。我们作为LP,另外我们作为基金管理人,自己也在培养一些人才,将来我们可能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基金,这两方面我们都会做,都不会排除这种可能性。现在我们所做的基金都是公司制的,国际上合作,我们在中意曼达林和(东本)基金我们都是有限合伙制,我们参与投资者的咨询委员会,我们完全作为投资者。这两个方面运作情况非常好,其他基金我们都是公司制的基金,开发银行也会把基金委托给一个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在国内趋势里面,LP对投资决策方面享有发言权,我们大部分创投基金里面有投资决策权的,我们的委员占1/3以上。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市场的诚信问题和投资者心态问题,实际上也缺乏对基金管理人的有效约束,基金管理人拿个人的钱管理资产,即使基金管理不好,风险很少,个人不承担无限责任问题,所以我觉得将来中国基金的发展怎么寻找一个平衡,让机构投资者确定你的诚信问题,相信基金管理人将来业绩会取得很好的回报。国外刚开始也是个人无限责任,五年以后或者十年以后,中国基金文化的建设能够发展到一定程度,将来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会很放心。我们开发银行在基金领域,因为现在基金在武汉行分好几个部门,我管创业投资业务,现在我们主要想法,因为前期开发银行在贯彻国家政策和VC贷款的时候,中小企业贷款非常难,达不到我们的条件,也达不到国内很多商业银行的条件,一个是自己的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原因,银行只做一个锦上添花的事,当然我们开发银行提倡雪中送炭,但是也很难,因为达不到信贷要求,监管部门对我们有非常严格的信贷限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通过直接股权融资能够很好资助中小企业,如果股权融资者进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降低他的资产负担率,同时也提高他的资金水平,从而达到我们的信赖,提高它的信贷信誉的资金的承载能力,我们想扶持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主要想跟全国各地当地地方政府,包括地、市、县政府合作,我们希望当地市政府能够拿出一部分钱,因为每个地市政府财政上拿出一部分钱无偿的资助中小企业,可能是贷款贴息、科技商业费用一些补助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原来是无偿的,撒芝麻糊一样撒到各个企业,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非常愿意拿出这部分钱,提出跟我们合作,成立这种创业投资基金,然后无偿变成有偿的来做。这样基金培养一段程度以后,我们第一个可以引进这种信贷机构的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另外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股权出让给后面商业性成熟的基金,因为他们风险已经可控了,他们进来以后,他们上市后我们基本退出,因为我们还是代表这个国家的一些政策。这样我们跟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创投基金的时候,我们面临没有人才管理,地方政府也没有人管理,我们面临非常重要的任务,去寻找基金管理人。中国的基金管理人市场很不成熟,国外有一些进入中国,但是他们代表外国的文化,本土的创投机会在基金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空间。
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购热情依然十分高涨。本周,基金将进入一个密集发行的“超级周”,从目前已发布的基金公司公告来看,本周进入发行市场的主动权益类新基金达到20只。其中不乏南方、嘉实、鹏华、华安、国泰等“明星”基金公司旗下的优势品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基金公司新发产品的热情不减,中国资本市场便有源源不断的上涨动能。
本周是基金密集发行周随着中国股市的持续上涨,投资者对于基金的投资热情也水涨船高。
“今年以来有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许多投资者不直接炒股,而是通过基金公司间接参与股市投资。”杭州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所以每每有‘爆款基金’,特别是那种知名度高、过往业绩表现好的基金公司推出新产品,立马被抢购一空,额度往往需要提前预约。上周的汇添富中盘基金发售4个小时就突破500亿元,仅半天时间就提前结束募集;随后的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基金同样被基民‘爆买’,开售4小时销量超550亿元。”
昨天有两只在售的新基金,分别是南方基金公司旗下的南方核心成长混合A和南方核心成长混合C,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都是罗安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2010年加入南方基金),基金托管人则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业内比较老牌的基金公司,南方系旗下的这两只新基金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上述理财经理说,“本周是一个基金密集发行周,除了上面提到的南方基金,包括易方达、鹏华、平安和招商等*基金公司都会推出新的基金产品,出现新的‘爆款’基金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记者了解到,本周三是一个新基金密集发行的关键窗口,有8只主动权益类新基金进入发行期,较为知名的是张雅君管理的易方达磐泰一年持有期混合A、李化松管理的平安研究睿选、梁浩和王海青管理的鹏华新兴成长等产品。
周四有招商、华夏旗下两只新基金发行,周五则是汇添富、中融旗下新基金发行。
投资者如何挑选新基金?“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是,目前投资者对于基金投资倾向于买新的、知名的基金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新不买旧’‘买大不买小’,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习惯。”
杭州的一位公募基金人士称,“年轻的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往往会提前做功课,比如了解下这家基金公司的知名度以及过往业绩。”
在业内专家看来,新基金发行下半年大概率会延续火爆行情,这也是本轮“牛市”得以延续的内在动力。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挑选基金特别是新发行的基金,还是存在不少难题等着去攻克。
首先,新发行的基金,没有历史业绩可供参考,没有持仓信息帮助你判断基金投资风格,此时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就变得异常重要,投资者需要仔细考量该基金经理过往在同类产品上的投资收益如何,以及他的投资风格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其次,不能仅根据基金名称就进行盲目认购,在投资基金之前投资者需要搞明白,这些基金最终投向了哪些行业和标的,这将决定未来你投资收益的上限。不同的产品,投资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如选蓝筹股的股票型基金和专门做成长股的股票型基金,有一些行业目前明显高估,如果盲目追风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被动;最后,在知道新基金的投资方向之后,还要知道他怎么投资、什么时候投资,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金策略,一般这些在基金的招募书里面会有提到,而且比较详细。
上述公募人士补充道,“投资者买基金时,更应该关注产品的中长期表现,而不是过于看重短期收益,避免追涨杀跌。在市场处于低位时,不要单纯因恐惧而离场;另一方面,有些基金的短期表现十分突出,部分投资者会有短期赎回落袋为安的思维,但这实际上丧失了获得更多中长期收益的机会。整体看,投资者应注意投资期限和产品特征之间的匹配,选择投资标的时,应抱着持有3年以上的投资心态。”
【来源:都市快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