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 *** ,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更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更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上证50指数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成交活跃、规模较大、主要作为衍生返液金融工具基础的投资指数。
扩展资料
上证50股票名单如下:
浦发银行、包钢股份、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宝钢股份、中国石化、中信证券、三一重工、招商银行、保利地产、中国联通、上汽集团、包钢稀土、兰花科创、广汇能源、阳泉煤业、江西铜业、金地集团、中金黄金、康美药业。贵州茅台、山东黄金、厦门钨业、海螺水泥、海通证券、伊利股份、招商证券、大秦铁路、中国神华、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北车、中国平安、交通银行、新华保险、工商银行、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建筑、中国水电、华泰证券、潞安环能、中国南车、光大证券、光大银行、中国石油、紫金矿业、方正证券、中国重工。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 *** ,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更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更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
上证50和沪深300是a股市场上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数,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1、上证50是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更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而沪深300挑选上海、深圳这两个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更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
2、上证50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更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而沪深300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上市股票价格的整体表现。
3、沪深300指数中的样本股包含了上证50指数中的样本股,更加全面。
4、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跟踪上证50指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贺世埋。
在A股市场上,沪禅蚂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相比较,投资者比较倾向选择沪深300指数来分析个股,或者股票市场。
上证50指数自2004 年1 月2 日起正式发布。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成交活跃、规模较大、主要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基础的投资指数。
编制 *** :
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
1、样本选取:
(一) 样本空间:上证180指数样本股。
(二) 样本数量:50只股票。
(三) 选样标准:规模;流动性。
(四) 选样 *** :根据总市值、成交金额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取排名前50 位的股票组成样本,但市场表现异常并经专家委员会认定不宜作为样本的股票除外。
2、指数计算:
上证 50 指数采用派许加权 *** ,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 期 * 100
其中,调整市值 = Σ(市价×调整股数)。
3、指数修正
(一) 修正公式
上证50指数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当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
修正前的调整市值/原 除 数=修正后的调整市值/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调整市值 = 修正前的调整市值 + 新增(减)调整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二)需要修正的情况
(1)除息- 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2)除权- 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调整市值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调整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3)停牌─ 当某一成份股停牌,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直至复牌。
(4)摘牌 - 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5)股本变动 - 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配股上市、内部职工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
(6)停市─ 部分样本股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全部样本股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4、成份调整
上证 50 指数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调整时间与上证180 指数一致。特殊情况时也可能对样本进行临时调整。
每次调整的比例一般情况不超过10%。样本调整设置缓冲区,排名在40名之前的新样本优先进入,排名在60 名之前的老样本优先保留。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 *** ,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更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更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上证50指数,指数简称为上证50,指数代码000016,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
【背景】
现有的上证指数体系包括上证(综合)指数、上证180指数、上证A股指数、上证B股指数和5个行业分类指数。在这些指数中,以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力更大,但是,自2001年市场展开深幅调整以来,由于股价结构调整的原因,优质股群和劣质股群的分化现象日益突出,价值成长理念的兴起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化。
从2003年实际情况看,截至12月26日,上证综指较前一年末上涨了11.5%。然而,如果扣除2003年来上市的66家新股因素,指数实际上较2002年末只上涨了5.58%。
鉴于上述的指数虚化问题,使得推出新的成分股指数十分必要。现有的180指数,连同深圳的100指数共同构成了两市的价值重心。但是无论从成熟市场经验看,还是从国内实际需要看,这种划分仍显粗糙,因而,适时推出上证50成分股指数就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