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国企改革(三峡集团下属企业)

2022-11-15 19:07:33 股票 xcsgjz

三峡集团入股北控,国企重组新路?

文/徐栋章 能源情报

三峡新能源上市后,当天市值突破1000亿元。此后连续上涨,至今市值已接近1500亿。

北京国企北京控股发布公告称,为更好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绿色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国资委作为北控集团全资控股股东,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共识,通过引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北控集团的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深化股权合作。

一家是新能源发展的明星央企,一家是北京典型国企。两家联手,意在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绿色高质量发展。其意义已经超出简单的资本运作之外,强化在执行政策方面的能力。

有媒体报道猜测,三峡集团或将控股北控,从而冲击世界500强。不过,目前官方并没有明确消息。两家资产合计接近1.4万亿,超过500强的门槛。

三峡集团是深耕清洁能源的央企。三峡集团依托三峡工程,引领水电建设,践行“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努力打造中国水电“走出去”升级版,致力于成为中国水电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引领者。国际投资业务聚焦具备互联互通条件的周边国家市场、南美洲非洲水资源富集市场、欧美发达国家新能源市场,展开并购和新建项目。截至2018年底,三峡集团境外可控和权益装机总量超过1700万千瓦,在国际市场形成有影响力的三峡品牌。

新能源业务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截至2021年6月,三峡能源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并网风电、光伏以及中小水电装机规模超1600万千瓦,资产总额超1500亿元。6月三峡新能源在上交所上市。

截至2020年底,三峡集团可控、在建和权益装机达1.4亿千瓦;资产规模接近1万亿元,资产负债率50.78%,保持*的国际信用评级。在中央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13年获评A级。三峡集团的装机、资产规模都紧随五大发电集团,而且其发电装机都是清洁能源。

三峡集团因三峡工程而生。

199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业主,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2009年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17年12月28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历经近30年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三峡集团成为全球*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的清洁能源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10家创建世界*示范企业之一。

作为三峡开发的主体,三峡集团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201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批复三峡集团战略发展定位: 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承担基础保障功能,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中承担引领责任,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跨国清洁能源集团。 同时要求发挥好“六大作用”,即: 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在带领中国水电“走出去”中发挥引领作用,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升级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履行 社会 责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归结起来,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产业升级、走出去和国企改革中都要发挥作用。

北京控股也不简单,是北京*的国企。其业务涉及城市运营的方方面面。

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5 年1月成立,由原京泰实业集团、北京控股和北京燃气集团联合组建的市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北控集团以“让城市生活更美 好“为 社会 责任使命,紧抓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契合国家战略需要,重点投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致力于提供国内领先、国际*的现代城市一体化综合服务。

北控提供城市运行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涉及城市燃气、供水、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垃圾发电、环卫、危废处理、城市热力,智慧管网、区域能源互联网、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海绵化项目,地下水污染整治、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等,形成一个城市运行的矩阵。

其业务覆盖全国 400余个城市,海外业务延伸至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北控集团拥有各级控股、参股企业 700 余家,旗下有 11 家上市公司,其中 9 家香港上市公司。截至2018年底,北控集团总资产达3204亿元,北控系上市公司总市值 2336亿元,位列“中国企业 500 强”第 202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 强”第 79 位。

北控在水处理、生态修复方面很早就开始 探索 。这种经验有助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

北控和三峡在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已有合作。

2019年11月,三峡集团、北控水务集团旗下三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北控金服(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长江绿色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由国家发改委与三峡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定位为*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未来达到1000亿规模。基金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绿色环保及能源革命创新技术等领域,全力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实现和谐长江、 健康 长江、清洁长江、美丽长江、安全长江的目标。

北控在能源方面,既有公用事业的燃气、水务、热力等传统业务,也布局清洁能源,北控清洁能源已在香港上市。不过其装机规模相比三峡而言,微不足道。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部分,保护长江,绿化长江、气化长江等提法已经多年。不过长江上的加注站、岸电建设还是稍慢,这一块两家可以联合拓展。

三峡集团入股北控,开启了央企和地方实力国企合作的新道路:为了执行新战略的强强联合。当然,三峡入股北控,还有政策执行的迹象值得细细品味。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社

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提速,离开北京的央企都去哪里了?

目前撤离的央企一部分去了雄安新区和上海。一部分根据据产业链的不同去了各自的产业发源地。

目前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许多央企总部迁出北京是为了进行改革重组,提升国企的国际影响力,使我们国家能够跟上国际化的现代步伐。我个人是非常支持央企这次的做法的。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实力不断的加强,许多的央企企业内部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次央企总部搬离北京,我时非常支持政府决定的。

一: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

在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出于对国家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因此许多重要国企的地址都选在了北京,目前由于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日益强大,我国的产业链急需换代升级。因此现在有许多的重要*国家企业都需要迁往不同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改革重组提升影响力。更好的对我国产业链进行换代升级。一方面也是缓解北京的国企数量过多问题。

二:许多央企迁去了雄安新区和上海。

目前,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新的的创新区域,国家不仅在政策上和各种制度上都给予了许多的优惠。因此也成为了许多央企的落脚点。有许多的船舶业国企迁往了上海,因为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和商运中心,有助于这些国企的升级换代和重组改革。

三:许多央企根据自身产业链的不同去了各自的产业发展。

像我国*的三峡大坝建造者,三峡集团这次就迁回了三峡大坝的故土湖南。预计这次将会为湖北的水利产业结构带去很大的补充,也会进一步提升湖北水利的发展。提振湖北的地方经济。让湖北变得更加繁荣。

三峡集团国企改革(三峡集团下属企业) 第1张

“五大四小”指的是什么?

“五大四小”指的是五大集团、四小豪门。“五大集团”即: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我们所指的“四小豪门”即: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和中广核。

中国发电行业一直由五个大型发电集团公司和四个小型发电公司掌控,其业务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海上电站等等各种发电形式,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主力军。

各发电企业十四五目标

1、国家能源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实现清洁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新增装机7000-8000万千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奋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能源集团。

2、中国华能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进入世界*能源企业行列,发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

到2035年,进入世界*能源企业前列,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

3、中国华电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公司实现“5318”发展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能源企业。

4、中国大唐十四五发展目标:以“打造‘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世界*能源供应商”为发展愿景,实现“两个转型”(即实现从传统电力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企业转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

从传统电力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做到“四强”“四优”,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5、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2020年全年,集团公司新增清洁能源装机225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风电、光伏新增产能2186万千瓦(风电1158万千瓦,光伏1028万千瓦)。截至2020年末,国家电投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9888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961.2万千瓦,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6、中广核十四五发展目标:2020年6月11日,中广核境内新能源业务领域2020年供应商大会上,执行董事、总经理李亦伦在发言中表示:未来“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与各合作单位共赢发展。

按照新增投运容量保持每年3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速度,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广核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2019年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经接近2000万千瓦,意味着未来5年,中广核将再增加2000万千瓦以上的新能源装机。

2020年,中广核光伏装机4269MW,十四五期间”,假设中广核“十四五期间每年装机4269MW,光伏应为:21345MW。

7、三峡集团十四五发展目标:11月27日,三峡新能源副总经理吴启仁在山西吕梁市政府召开的“2020能源转型论坛暨第十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及后续发展阶段,三峡集团将保持每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增装机规模的增速,为碳排放目标贡献力量。

8、华润电力十四五发展目标:初步规划是五年完成40GW的风、光伏投资。

9、中核:十四五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中核光伏电站装机目标每年5GW左右。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搬迁至武汉,搬到武汉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搬迁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分流人才。

三峡集团的规模

三峡集团自1993年9月18日成立以来,所涉及的经营项目包括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态保护服务,水污染治理等等。并且,在2017年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由民营企业更改为国有企业,在国内的从业人员达2.3万人,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规模了。

三峡集团搬迁至武汉,最明显的就是提高武汉的GDP,提高武汉的税收收入。

其次,一个大企业总会有人才需求,三峡集团间接帮助武汉留住了人才,盘活武汉的人才市场。只有人留下来了,整个城市才得以更好发展。

搬迁的背后发出了什么信号

一家国企搬迁,而且是从一个城市搬至另外一个城市,这必然是经过多方考虑的。我认为*的考虑因素则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按照目前全国的城市发展来看,大多数的公司以及大量的人才主要是滞留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而其他城市的发展则相对缓慢。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挤去一线城市?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其他城市没有足够的机会,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也造成了全国各大城市发展不均衡,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才流失严重,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大大压缩了人们的幸福感。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的目标,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将人才分流。只有各个城市有相当的人才留守,整个城市才能再现活力,当地的经济才能拉动起来。

三峡集团这次搬迁到武汉只是第一步,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多公司从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撤回到二线或者三线城市。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