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琼斯指数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l851-1902年)开始编制的,是一种道算术平均股价指数。
最初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根据11种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的股票,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编制而成,发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编辑出版的《每日通讯》上。该指数目的在于反映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涵盖金融、科技、娱乐、零售等多个行业。
自1897年起,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开始分成工业与运输业两大类,其中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包括12种股票,运输业平均指数则包括20种股票,并且开始在道琼斯公司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上公布。在1929年,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又增加了公用事业类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达到65种,并一直延续至今。
道琼斯指数*走势图:
在新浪网-股票-美股-点击走势图可见道琼斯和纳斯达克的图形,晚上可以看及时行情.
在市场中永远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做多和做空,一般来说做空是指对股市的未来前景更为悲观,认为股市未来会出现较大的下跌倾向的时候才会采取。
很多人倾向于短线操作股市,但是其实这样的操作是不可取的,因为即便是从趋势上可以分辨出来股市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未来是上涨还是下跌,但是短线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测的,所以所谓的短空和短多都是概率问题,只是一次***,很难作为长期交易的策略,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机构交易者倾向于长期策略交易。
而长期策略就要对股市的趋势性有一个分析,在股市长期低迷的时候,可以认为股市的下行空间正在减少,除非我认为未来的宏观经济仍然有进一步走低,金融泡沫进一步破裂的风险,否则就很难做空,既然下行空间有限,做空收获的利润有限,而我面临风险却是一定的,这样我的收益和风险比就不合理。
另外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更可能出现的是回暖和复苏,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很有可能在一定因素影响下迅速的上涨,因此我的做空还面临爆仓的风险。
市场低迷的时候,一般意味着泡沫在前期的震荡中已经被挤破了,低迷是下跌之后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在这个时候做空,就像上面所说收益减少,风险提高,因此是不建议的。
做空低米市场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经济低迷的后期很可能就是突然的高速增长,这时候空头容易被打得满地找牙。
大家可以看着下面的图,我们具体说。
当经济低迷时,经济周期一般处于衰退或者是萧条,而萧条后面就是复苏。复苏时期经济的增长非常之快速,空头无法全身而退。一定会被打爆仓。有朋友可能说我不在萧条的时期做工,我在衰退的时期做空行不行?这是非常难把握的,因为衰退和萧条这两个阶段是很难去划清的,你以为做空的衰退期。但是可能下个时间段马上就变成了复苏。
*的不确定点在于复苏和萧条的分界线,没有人能预知何时开始复苏。但是一旦开始复苏,经济成增长将是非常的快速。所以在这个时间在萧条的时间去做空市场,具有非常大的风险。
当然了,做空什么时候都有危险,因为经济是不确定的。那为什么要把萧条期的做空单拿出来讲呢?还是风险和收益的问题,这个时期做空经济的收益远远小于所面临的风险。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建议投资者永远不要做空低迷的市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经济周期一般分为4个周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低迷的市场一般出现在萧条周期,出现的原因是经济环境恶化,企业破产,失业率暴增等问题。试想一下,在一个吃饭都成问题的环境中,谁还有剩余资金去投资股市?
2、因为萧条期的出现,股市低迷,很多股票相比高位跌了再跌。但是经济是存在周期的,萧条就是复苏的前期。但危机就是机会,这时候有好多公司,价值严重低估,适合中长线庄家布局。如果市场出现了严重缩量,股票超卖的时候,就是可以选择物美价廉的股票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做空,往下做空的难度会很大,而且容易错过建仓的好时机。
同理,当经济处于繁荣期,股市经过大幅拉升以后,股票动态市盈率很高,繁荣过后就是衰退期,这个时候做多也是不可取的。
这句话的原话是这样的:Never short a dull market。它是一句古老的交易格言。
这句话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但基于 历史 证据的更准确说法实际上是:“永远不要做空任何市场,尤其要特别小心做空令人兴奋的市场。”
这句交易格言放在一路高歌猛进的美国股市身上,无疑是非常非常正确的!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走势图。很显然,美国股市在过去几十年中,走出了波澜壮阔的行情。在这个 历史 性的牛市中,虽然出现了不少曲折,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股市经历了深度调整。但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凡是做空美国股市的,最后几乎都遭到了彻底的惨败。
从全球股市的走势来看,股市由于和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股指在长期来看一般都是上行的。近十几二十年来,由于低利率的全球化,进一步推升了股市上涨。做空股市的风险,就在于此。
永远不要做空令人兴奋的市场,这句交易格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华尔街有句老话: 建议投资者永远不要做空低迷的市场,这是对的,物极必反的概率经常性存在,这是与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相一致的,也与巴菲特的观点别人恐惧我贪婪是异曲同工的。
鲁迅先生说过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股市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股市事关亿万投资者的利益,股市下跌总是会引发巨大 社会 财富灰飞烟灭,因此上至*官员主管部门,下到贫民百姓,都会关注股市走势,那种人为股市下跌不应该干预的观点就是典型的市场原教旨主义。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经常盯着美股和A股,只要A股下跌,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发推特,强化贸易方针的鹰派论调,而美国股市下跌,很多时候又会变得更加鸽派一些。
18年年底,A股不断下跌,出现了股权质押风险,不仅仅IPO减缓,还出台了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的政策,这是对前任一些过激监管政策的纠正,有关部门也强调要打造一个有活力的股市,股市出现了罕见的强反弹。
面对绵绵不断的下跌,很多政府都会出台积极股市政策,就是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股市也不例外,IPO大幅度减缓,禁止裸卖空交易,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等措施,
虽然股市下跌有可能因为情绪化问题,出现超跌,但面对低迷股市,可能*是观望,但不要贸然做空,避免积极股市政策突然袭来,股市应声大涨。
我的理解是,老话反映的是常识。
什么是常识, 树不会涨到天上去,股票也不会只涨不跌,这就是常识。 当然,有些公司确实可以长时间上涨,甚至上涨几千上万倍,但这属于*公司,只是个例,从市场整体来说,市场涨跌有一定的周期性,正如人生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有迷茫。
那么当股市非常火爆的时候,大众都会很狂热,每个人都不想错过发财富。各行业各的人,都相继涌入股市,没有人关心公司的业绩,没有人关心公司的估值,甚至很多人买了股票后都不知道自己所买的股票,这家上市公司是做什么的,而仅仅是购买一个代码,将股票当成***上的筹码而已,结果自然就是过度推升泡沫,最终泡沫破灭,大众亏损惨重。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历史 上人类的炒作天性由来已久,包括荷兰的郁金香球茎热,物理学家牛顿炒作巨亏的南海股票,甚至包括十多年前商空们炒作的普洱茶,结果都是一地鸡毛。
与狂热对应的,就是低迷,市场不会一直火,也不会一直冷。大自然有四季变迁,当夏天的时候,天气会越来越热,似乎直到把我们热化掉,但很快就会迎来秋天,开始转凉。而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好像又会把整个世界全都冻坏,但不知不觉,春天又来临了。
而宏观经济以及各行各业,和资本市场,也都有与之对应的“四季变迁”,分别是 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 。
这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当市场足够低迷的时候,也就是处于“萧条期”,说明关注市场的人已经很少了,所有人都认为市场中都只有风险不再有机会,每个还在参与市场的人看起来都像傻子,但回顾 历史 ,其实每次的市场的大机会都是在这个时候,那些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会,实现了跃迁,这正是冬秋交替之际。
做空,其实和做多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在我国没有完善的做空机制,但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做空很普遍,甚至还有专门做空和唱空的机构,比如浑水就是专门以狙击做空上市公司而闻名。
但做空并不比做多更容易赚钱,因为市场的涨跌本身由太多变量引发,没有人可以完全预测出涨跌,理论上来说,短期做空与做多也仅仅犹如抛一玫硬币猜正反面一样,概率参半。而且我认为,做空的风险,远比做多要大。长期来,世界是不断进步的,经济也是不断增长的,资产价格整体是在不断上升的。
如果做多,有可能会阶段被套,但最终会解套获利(从整体层面观察),但如果做空,一旦市场方向与预期并不一致,就只能强行平仓,不断追加保证金可能会让自己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比如说在100元做空茅台的(假设可以做空的话),判断错误,股价一路上涨至今,不管你怎么加追加保证金,最终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做空更难,更需谨慎,低迷的时候一旦正好碰上市场的反转,将彻底失去弥补的机会。
华尔街上的交易员,以前流传着三大戒条:
1) Don't fight the FED.——不要和美联储对着干。
2) Never short a dull market. ——永远不要做空一个平淡的市场。
3)Trade what you see, not what you think.——根据你所见到的做交易,而不是你所想象的。
题目所说的,就是第2句了,永远不要做空一个平淡的市场。
这就要说到dull这个词了,译为平淡或者低迷都可以。
在经历过亢奋的暴涨和恐慌的下跌之后,市场通常情况下会进入一个平淡期,价格波动逐渐缩小,在下一次大的行情来临之前,需要经过充分的震荡蓄势。
比如,2015年股灾之后的A股市场。
在这样的市场状态下,筹码经过充分的交换之后,一旦出现利好消息,价格随时就可以向上形成突破,随后就会吸引大量的场外资金进入,有可能形成一波大的行情。
所以,对于这样的市场,通常就不进行做空操作了。
当然,平淡之后未来仍然可能继续向下(图中的A股就是如此),但是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来说,这种交易机会不太值得参与,这也可以看作是交易员对市场风险的一种敬畏。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
建议投资者永远不要做空低迷的 市场。要理解这句话,一定要理解金融行为背后的投资者心理。
低迷的市场是怎样产生的?
在资本市场,所谓的低迷已经是体现在市场交易量上的。成交量低迷的背后是市场投资者对未来的看淡或者悲观,参与者寥寥。能够产生这种局面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往往是在大危机引发的大跌之后,尽管大跌之后,一些资产已经变得廉价,但恐慌的情绪阴云不散,并主导着市场投资者的行为。这时候仅仅是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市场在这个阶段其实已经几乎处在了 历史 大底的位置,该离开的都离开了,应该进场的却还在犹豫,这是 历史 大底阶段的具体表现。资本市场的底部总是“宽宽的”,因为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阶段选择做空,就是没有看懂市场表象背后的交易者心理状态。
做空最有利的位置在市场顶部,市场底部会有低迷走势吗?
显然没有,当市场处在上涨走势中的时候,市场的交投通常高度活跃,尤其是在上涨周期的末端,市场几乎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这是的市场与低迷是毫不沾边的。
因此,低迷的市场一定不可能在对空头有利的高位,而在对空头无利的低位,想通了市场中成交量的规模,基本上就能理解为什么“华尔街有句老话劝投资者永远不要做空低迷的市场”的原因了。
[祈祷]世间万物皆有周期,如同四季一般,低迷期,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进入低迷期,也就意味着机会快来了,如果做空,很容易亏损!
1,如题主所述问题,低迷就意味者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价格目前长时间处于低位横盘震荡,市场价格处在公允价格区间。
2,华尔街有句老话: 建议投资者永远不要做空低迷的市场,这是对的,物极必反的概率经常性存在,这是与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相一致的,也与巴菲特的观点别人恐惧我贪婪是异曲同工的。
3,鲁迅先生说过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股市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股市事关亿万投资者的利益,股市下跌总是会引发巨大 社会 财富灰飞烟灭,因此上至*官员主管部门,下到贫民百姓,都会关注股市走势,那种人为股市下跌不应该干预的观点就是典型的市场原教旨主义。
4,18年年底,A股不断下跌,出现了股权质押风险,不仅仅IPO减缓,还出台了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的政策,这是对前任一些过激监管政策的纠正,有关部门也强调要打造一个有活力的股市,股市出现了罕见的强反弹。
5,面对绵绵不断的下跌,很多政府都会出台积极股市政策,就是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股市也不例外,IPO大幅度减缓,禁止裸卖空交易,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等措施,
6,虽然股市下跌有可能因为情绪化问题,出现超跌,但面对低迷股市,可能*是观望,但不要贸然做空,避免积极股市政策突然袭来,股市应声大涨。
老话有老话的道理,但老话放在新市场未必管用,还是要慎重看待!
如何理解:永远不要做空低迷市场?
希望在绝望中孕育,毁灭在疯狂中诞生,这就是投资市场的本质。
华尔街有句老话:永远不要做空低迷的市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只涨不跌的牛股,更没有只跌不涨的“垃圾”。股市如人生,高潮低谷,起起伏伏。
任何一波行情的酝酿,都是在市场极度低迷的环境中开始的。从筹码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在低迷的行情中,大批的投资者才会产生绝望的情绪,“认赔出场”的概率越大,作为市场中的主力或者大资金在此时收集筹码的难度才越低,最终的结果就是,长时间的低迷让越来越多的筹码从散户向大资金集中,行情由此而产生。
而且,往往在低位低迷的时间越长,筹码的集中度越高,后续拉出的行情越大,俗话说的好:“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当我们手持一只股票,长时间在低位低迷震荡,迟迟不涨,这时我们的首要工作,应该是修正自己的心态。此时,场内的绝大多数人应该是严重悲观的态度,我们要确保自己不被这样的情绪感染。
保持适度乐观是第一步,然后才能细心捕捉筹码和资金的异动,从而发现行情可能逆转的蛛丝马迹。这样,一旦未来出现大逆转,才能保证我们不会在*的位置放弃。这是我认为这句华尔街的俗语,给我们的*提示。
老话放在新市场未必管用,还需区别对待
老话有老话的道理,但那是放在美股市场。在A股市场需要注意啥?
两个市场*的区别,就是上市机制,我们不是注册制,还缺少点严格的退出机制。
在华尔街,宽进严出的机制,确保了那些常年亏损的股票或者有“信用”黑史的股票很快会被淘汰退市,这样留下的股票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经营。
对于这样的市场,长时间的低迷更多的是市场正常波动,兴衰更替、价值合理低估、高估的波动状态。
放在A股,就要小心一些ST股,常年亏损,可能已经低迷了好几年的时间了,这样的股票就要懂得放弃了。
我也找不到,不过给你看看吧,呵呵
从美国股市历史看中国股市大调整
持续时间长达4年的本轮熊市让无数中国投资者胆战心惊,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已经失去信心,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了。此时,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我们只需要看看美国股市的历史情况,就能够明白我们所处的位置,对我们判断中国股市的未来也将大有好处。
美国股市(仅以道琼斯指数为参照系)历史上*的两次调整分别发生在1929-1932年和1937-1942年。其调整的幅度分别达到了90%和53%。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于50%的调整幅度。如今,中国股市的本轮调整幅度已经接近50%,因此,我们将重点参考这两次调整的经历。
一、第一次大熊市
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次熊市出现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1929年9月,道琼斯指数达到386点的高位后当月开始下跌,10月出现狂跌,*点为212点,11月再跌到195点,相当于三个月指数跌幅近50%。1930年4月,股市反弹到297点,是典型的B浪反抽形态,很多人还以为牛市没有结束呢,结果股市再次开始持续下跌,到1932年7月,股市跌到40.56点,才宣告见底,当月出现反弹。
这是美国股市有纪录以来*的一次调整。时间延续了35个月,近3年时间。在年度K线上,1929、1930、1931、1932年都是阴线,连续四年收阴线,也是美国股市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指数*跌幅则达到90%,最后只剩下一个零头。
中国股市也出现过类似情况。1993年2月,上证指数达到1558点后开始下跌,在1994年8月达到了325点,时间只一年半,但指数跌幅却达到80%。最能反映时间因素的是深圳的成份指数,在1996年1月见底,调整时间也是35个月。在时间上恰好是3年。
从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分析,中国股市1993-1996年的调整都与美国股市1929-1932年的调整相似:都是跌了35个月,跌幅都是80%以上。这种调整,反映了两国股市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暴涨暴跌。比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于1928年10月1日开始编制,一年后股市见顶大跌。上证指数在1992年5月放开价格指数,1993年2月就见顶大跌。
二、第二次大调整
美国股市的第二次大调整则是由于一段长时间上涨之后的必然调整。1932年7月,美国股市开始上涨,到1937年3月达到*195点,相对于此前的低点40.56点,上涨了近4倍,牛市的时间接近5年——54个月。随着二战的开始,美国股市开始下跌。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在1938年3月就跌到97.5点,恰好下跌了50%。这跟1929年三个月跌一半的速度相比,显然慢多了。
1938年和1939年,指数两次回到150点以上,都无功而返,并从1941年8月开始经历了连续9个月下跌的奇观,1942年4月,指数跌到92.69点。相对于此前的195点,指数实际下跌52.8%。熊市持续的时间则超过了5年,为61个月。在年线上,则表现为1937年收阴线、1938年收阳线、1939-1942年连续3年收阴线的形态。
从那以后,美国股市进入了长期牛市。从低点启动后刚4年,1946年5月,股市冲破200点创下213点的新高,随后股市高位盘整了3年,到1949年6月达到160点,指数跌幅不过20%多一点。此后,指数连续11个月上涨,再创新高229点。1953年,指数接近300点。1966年,达到1000点。1974年,经过近8年的横向整理,指数跌到570点,完成了一次长期整理,从此进入*的主升浪——1987年8月达到2746点,两个月后跌到1616点,继续上行,2000年1月达到11908点。2002年10月,调整到7181点。如今,道琼斯指数仍在1万点附近徘徊。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股市的第二次调整与中国股市同样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1996年1月,中国股市从512点开始上行,到2001年6月达到2245点,指数上涨3.38倍,这个涨幅与美国股市当时的4倍很相似。时间则是65个月,比美国股市的牛市多了近一年。即中国股市的牛市时间更长一些,但幅度却小一些。
假设中国股市未来也按照跟美国股市当时的情况进行调整,则我们可以判断,调整的时间不会超过5年,调整的幅度大致是50%左右。
时间方面,目前,上证指数已经持续5年收阴线。今年是股市开始调整以来的第五个年份。其中,2001年收阴线,2002年阳线,2003、2004年都是阴线。2005年前四个月也是阴线。鉴于美国股市第二次调整的极低点是第五年出现的,我们有理由认为,本次持续4年的大调整的*点一定将是出现在2005年,而不会是2006年。
至于空间方面,深圳综合指数当前的*点278点,相对其*点665点,已经下跌58%。上海股市方面,*2245点,当前指数*1146点,跌幅已经接近50%。假设上海股市*达到1125点,则需要从当前*向下再跌2%左右。
三、世界其它股市的大调整
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纳斯达克市场。
1984年,纳斯达克市场创立,其后持续了长达16年的大牛市,指数则从237点冲到2000年的5132点,指数涨幅高达20倍。在这段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只是在1987年、1990年和1994年出现年度小阴线,略做调整,其它时间一直是单边向上。
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颠峰后,出现大幅度调整,当年就跌到2288点,跌幅高达60%。2002年,该指数*1108点,相对*点,3年跌幅达到78%。这个幅度与上证指数从1558点跌回325点(一年半跌幅79%)相比,极其接近。如今,纳斯达克指数回到2000点之上,表现也相对温和了。看来,任何市场,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暴涨暴跌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无论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
但跌幅必须达到似乎是一条“铁律”。1989年,日本股市达到历史性高点38957点,从1990年年初开始大跌,3年后跌到14194点,跌幅63%,似乎是够惨的了,但1996年反弹到22957点后,股市继续下跌,居然在2003年跌到了7603点。14年时间,跌幅是多少呢?80%。
由此看来,超级大牛市的终结、股市创立初期的跌幅,80%左右是一个基本要求,而时间方面则没有严格要求。比如,台湾股市在1990年2月达到了12424点的历史高点,相对于1982年的421点,涨幅近30倍。随后,在1990年10月就跌到了2560点,指数跌幅79%。尽管跌幅巨大但只经过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但那个低点居然就成为10多年来的*,以后从来没有再触及。台湾股市还在1997年和2000年两次冲上1万点大关。
四、结论:中国股市大牛市即将开始
既然如此,中国股市的历史性大调整就已经过去了。1993-1996年期间的大调整,上证指数的*跌幅已经达到了79%,当时的深圳指数(以成份指数为参考)也从3422点跌到了924点,跌幅73%。这两个指数的跌幅告诉我们,中国股市初创阶段的*调整已经过去。未来如果还要有大调整,除非是在超级疯狂的大牛市之后,而这样的大牛市,我们迄今仍没有经历过。
换言之,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熊市,仍属于上升阶段的正常回落,其幅度应该不会达到80%这样的极限,而可能如美国股市那样,经过50%左右的调整之后见底,在时间上,则可能延续5年时间。
由此看来,中国股市开始于2001年的大调整,将在2005年这个调整以来第五年的年份里宣告结束,未来将进入长期大牛市。
那么,大调整的极限是哪里呢?就空间看,大致是上证指数1125点附近,上下应不超过100点,即极限不会跌到1025点(相当于指数跌幅54%)之下。
只是,从时间角度说,本轮调整迄今已经进行了47个月,理论上还不到大牛市发动的时候,比较可能进入大牛市的时间应该是55个月到60个月,时间上还需要再等一下。
因此,就中线角度分析,我们可以说,大熊市的终点将在2005年出现,大牛市的起点则将出现在2006年年初或者上半年。起点的位置将是1025-1125点。
在"中信建投-博易大师"可以看到美国的很直观的 交易大盘走势图且是动态的;晚上9:30分开盘.而且还有期货等,你上去后点全球指数,那里有美国和其它国家的.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