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电力设计院掌握的数据,就目前的全国总发电量而言,当然是火力发电的数量*,大约占到了实际总发电量的60%左右。而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的总发电量虽然增长迅速,但在总发电量中占比不到一半。因为常规燃煤火电厂每年能发电6000小时甚至7000多小时,而风电发电只能有效发电2000多小时,太阳能发电甚至只有1000多小时(少数光照资源*的地方能发到2000小时左右),水电也不到4000小时。所以,尽管三峡水电站相当于几个火电厂的容量,但毕竟全国少有这么大的水电站,总量少,加上年利用小时少,所以总发电量也是少于火电的。
2019年,我国火力发电占全国电力的比重是68.88%。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006万千瓦,其中火电118957万千瓦。2020年,我国火力发电量高达47095.9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的比例为70.5%。
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电站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中国电力供应的逐步宽松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中国开始加大力度调整火力发电行业的结构。“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关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关掉4000万千瓦小火电,使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的火电电源建设,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整体效益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还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弊端
1、烟气污染
煤炭直接燃烧排放的污染气体不断增长,使中国很多地区酸雨量增加。全国每年产生140万吨。
2、粉尘污染
对电站附近环境造成粉煤灰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及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全国每年产生1500万吨烟尘。
3、资源消耗
发电的汽轮机通常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一座1000MW火力发电厂每日的耗水量约为 十万吨。全国每年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火力发电污染严重,电力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污染排放产业之一。
中国的电力90%来自火电和水电,其中火电占72%,水电占18%,未来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火电,这是大趋势,三峡新能源长期持有。
对于中国来说,电力资源的稳定关系着人们生活的稳定,而且如今清洁能源的使用,对于我们环境保护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况且我们幅员辽阔,各类资源丰富,不同的地方适合不同的发电方式,比如西北戈壁、沙漠就适合太阳能发电,南方水系发达就适合水力发电,还有风力发电等等。
2021上半年中国发电类型占比排行如下:
1、火力发电:2.82万亿千瓦时
2、水力发电:4826亿千瓦时
3、风力发电:2819亿千瓦时
4、核能发电:1950亿千瓦时
5、太阳能发电:858亿千瓦时
2019年,我国火力发电占全国电力的比重是68.88%。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006万千瓦,其中火电118957万千瓦。2020年,我国火力发电量高达47095.9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的比例为70.5%。
火电占全国电力的比重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的方式的总称。
火力发电按所用燃料分,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发电。
火力发电厂主要设备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给水系统、蒸汽系统、冷却系统、电气系统及其它辅助处理设备。
我国发电主力是火电和水电,占总发电量的90%,其中火电占72%,水电占18%,其余10%是核电4%、风电4.5%、太阳能1.5%。
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受经济、技术等因素所限,水电只占总发电的20%左右。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在1980~1986年间,火电所占比重由70.2%逐年下降至63.7%,水电所占比重由21.3%降至20.3%,而核电所占比重则逐年上升,由8.2%升至15.6%。
扩展资料:
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趋稳回升,带动用电需求增速回升。预计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2.3亿千瓦左右,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700-4800小时,其中火电5050-5150小时,较上年有所增加。
全国电煤供应总体平稳,局部地区电煤运输偏紧。其中东北地区供应富余能力增加;西北地区供应能力有一定富余;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平衡有余。
华中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跨区通道能力制约、部分机组停机进行脱硝改造以及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考虑高温、来水等不确定性,华东和华北地区的部分省份在部分高峰时段可能有少量电力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