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致癌门(毒奶门 蒙牛致癌物超标捂了俩月才公布)

2022-10-05 9:38:05 证券 xcsgjz

奶牛门事件发生后蒙牛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严重同意回答者: SZSTLX 说的,大陆这个词真得很别扭,照这么说,海南岛是个岛屿,那我们应该称作什么呢。大陆这个词据我所知都是台湾 香港那边的人发明的,而他们又是根据日文“大陆”同音译过来的,是指离开自己国家后,在另一个地方称自己国家为“大陆”,他们回国叫 回大陆,可想而知……

“蒙牛”的纯牛奶现在还含有有毒物质超标的问题吗?

楼主好!我是某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我的回答希望是楼主满意。首先,蒙牛上次出事的一批牛奶产自眉山,但检测出来之后就被销毁并未流向市场,相信蒙牛会吸取这次教训严格把关质量。黄曲霉毒素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蒙牛牛奶中检测出的黄曲霉毒素M2毒性相对弱一些,但任然巨响相当大的毒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的患者,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死亡。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一般是谷物饲料等发霉,这些发霉的饲料被奶牛食用所以产出含有黄曲霉毒素的牛奶。

蒙牛牛奶近年来问题不断,先是2009年2月特仑苏OMP事件(需要强调的是,特仑苏牛奶经检验并无危害,只是蒙牛使用的添加剂并未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批准擅自使用,但这也对蒙牛的声誉造成影响,以致有网友说:还好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再到2009年9月蒙牛、伊利、光明生产的液态奶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2010陕西200多名中学生食用“核桃牌”牛奶中毒(具体原因不明),再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黄曲霉毒素,蒙牛一直以来漏洞颇多。

没有人能保证蒙牛现在还没有问题,消费者都是弱势群体,我们只能希望蒙牛不要一直打着“样板工厂”的幌子做“样子工厂”。所以,楼主心里现在以有答案了吧。。

我个人建议楼主用完达山牌牛奶,至少它很少被检测出现问题。

强生再陷“致癌门”,大品牌还值得信赖吗?

只有用更严格的检测措施和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来对企业的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作出约束,才会让企业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口碑。

不是大品牌还值不值得信赖,实在是我们不敢信赖除了大品牌外的其他品牌的一些不知名产品。这件事情一出,如果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确实是对强生不利的话,我相信大部分的看到这条新闻的家长以后再也不会碰强生的这款婴儿洗发水,或者更严重的是不会再购买任何强生的产品,但是还是会转而购买其他大品牌的同类产品,这实际上还是在信赖大品牌,因为他们资金雄厚,他们的产品效果明显,他们的产品有更多的研究投入。

几年后,等到风波差不多平静,当年的婴儿变成了儿童,几年后的新爸妈并不会知道强生之前还有过这么一段黑历史,还是会购买他们的产品,除非他们对婴儿的每一个用品都做足了功课,这也仅仅是曝光出来的。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形容当时的食品安全的冷笑话,是这样讲的,我们中学生走在路上,被人一拍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三聚氰胺!染色馒头!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当年的三鹿倒了,后起的蒙牛和伊利,大家还是一样的信任他们,这也是现在的大品牌。不过更多的条件稍好的都选择了国外的产品,那就是强生那样的国际大品牌了。***曾经做过一个报道,大概意思是很多国外进口奶粉并不如国内的质量好,但是很多父母购买的*还是国外的奶粉。用一句谚语来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没有其他更多的公开信息显示出来前,人们还是习惯的信赖大品牌,出事的大品牌除外。

我想知道最近十年内让网络沸腾的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近些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2年2月: 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2004年4月: 安徽阜阳发生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

2007年12月: 辣椒粉“苏丹红”事件。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

2008年9月16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其中三鹿奶粉含量*。

2008年9月5日: 日本毒大米事件被曝光。

2009年1月: 可口可乐英售芬达橙汁被曝杀虫剂超标300倍。

2009年1月: “雨润”午餐肉检出瘦肉精。

2009年4月12日: 因使用国家禁用的工业用料——尿素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一批企业被***曝光。

2010年1月: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

2010年: 地沟油事件。

2010年10月:西安硫磺姜事件。

2010年11月: 植物奶油事件。氢化油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2010年12月:化学火锅事件,所谓“化学火锅”,是指用辣椒精、飘香剂等添加剂勾兑而成的火锅底料,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害,甚至能致癌。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 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2011年3月15日: 河南“瘦肉精”事件曝光。

2011年3月: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一些临近或者过了保质期的馒头被运回到公司,各种食品添加剂齐上阵之后,又被“整容”成了新馒头回炉。

2011年4月 :“砷超标”事件。雀巢等一些知名婴儿食品含有重金属砷,砷吸入量超母乳50倍,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

2011年4月:沈阳的“毒豆芽”被曝光。

2011年4月: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2011年4月23日: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11年5月19日:雨润烤鸭问题肉事件。

2011年5月24日: 台湾食品“塑化剂”事件。

2011年5月5日:重庆销潲水油事件。

2011年7月18日:全聚德违规肉—“无证驴肉”

2011年8月:味千“骨汤门”事件。

2011年8月:“血燕”事件。爆出中国市场上的血燕基本都是假的,还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亚X盐。

2011年8月8日: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2011年8月17日: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011年9月15日:香精包子事件。

2011年10月:进口奶粉死虫活虫事件。

2011年10月17日:八里桥市场部分商户使用火碱、双氧水等化工原料泡制猪蹄。

2011年12月: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仅三四斤原料,加入添加剂后即可生产多达20斤的鸭血,“膨大”近5倍。

2012年1月:广州假鸡蛋事件。

2012年4月:“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

2012年4月15日: “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

查阅整理得很辛苦哦,望采纳~~~

伊利蒙牛为什么停售

倘若“蒙牛伊利遭停售”的谣言真是微博恶性营销所致,那么散布谣言的单位或个人逃脱不了法律责任。另外,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泼脏水不如做质量”,与其把精力放在恶意竞争上,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的质量。

昨日,一则关于“香港两大超市集团百佳和惠康停售蒙牛和伊利,两大国产奶在香港市场难觅踪影”的消息被疯转。对此,蒙牛方面表示,停售消息实为误传,蒙牛目前在香港正常销售,不存在下架的说法。伊利方面也回应称,伊利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就已经决定退出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外市场,所以在香港市面上自然也就看不见伊利的踪影。

按照常理,一说到停售,人们自然的想到是突发的质量问题,尤其在中国奶制品行业信任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这则关于“蒙牛伊利停售”的消息在内地引起了较大的轰动。而据了解,蒙牛伊利并未在香港出现突发安全事故。

诚然,“三聚氰胺”以后,国产奶制品在国内外乳品行业中的名声并不好,“早产奶”、“致癌门”等一些列质量问题也不断加深国内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而根据香港当地人的消费习惯,他们更信赖港产和进口牛奶,部分甚至表示从来没买过蒙牛和伊利的奶制品。因此,香港本地对于超市停售蒙牛伊利的消息并不敏感,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远远小于其在内地引发的波澜。这个波澜尤其表现在蒙牛伊利的股价上,给这两家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据了解,伊利股份早盘一度大跌约6%,而蒙牛股份也呈下跌之势。

如果事实真如伊利蒙牛两个厂家所述,“蒙牛伊利停售”是网络的误传。那么,这则消息是怎么被误传出来呢,又是谁将这盆脏水泼在了蒙牛和伊利头上?在蒙牛利益出面辟谣都难挡其股价下跌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并不排除有行业内恶意竞争之嫌。

关于行业内恶意竞争,这在奶制品行业也并非孤例。这次事件的主角蒙牛和伊利之间,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2003年,蒙牛公司一名项目经理雇佣公关公司发帖攻击包括伊利、圣元在内的业内其他公司,当时还引发官司。后来蒙牛爆出伊利集团曾花费超过590万元,雇佣公关公司对蒙牛进行新闻攻击。之后,蒙牛还在网络上被“踢爆”是策划“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的幕后黑手……等等,这些关于行业恶意竞争的事件,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风波。从法律的层面来讲,类似上述事件的恶意竞争,是一种违法行为。而倘若眼下这个关于蒙牛伊利停售的谣言真是微博恶性营销所致,那么,散布“蒙牛伊利停售”谣言的单位或个人也逃脱不了法律责任。

而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泼脏水不如做质量”,与其把精力放在恶意竞争上,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的质量。在中国奶业信任危机日益严峻,与国际品牌竞争优势逐渐减少的形势下,所有的奶制品企业更应该全力以赴的做出远超中国新国标的产品,也唯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更快的与国际接轨,在与进口奶制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通过这些行业间的恶意竞争事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当下微博营销盛行的网络环境中,古老的商战已经演化成了一种网络新形态。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正从面对面的口水战、拳脚相向,进一步走向网络*攻击。尤其是在目前商业道德无法靠自觉来维护,以及网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这种新形态,或许也是很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多数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种扭曲的新商业竞争格局。

蒙牛致癌门(毒奶门 蒙牛致癌物超标捂了俩月才公布) 第1张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