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或方差越大,风险就越大。若预期收益率不等,则可以标准离差率来比较项目的投资风险。不能单纯的看是高还是低一般情况下,资产越高,资产收益率越高当然*了就怕是资产很低时的资产收益率就不准确了
评估企业预期收益通常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对企业收益状况和趋势作基本判断,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预期收益,研究发生作用的各主要因素在发展变化;
第三.中长期趋势预测,主要考虑影响中长期稳定收益的各种因素。
预期收益也称为期望收益,是指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根据已知信息所预测能得到的收益。通常未来的资产收益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收益可以用多种可能的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来表示,这两者的加权平均,即数学期望值,就是资产的预期收益。
在投资理财中,预期收益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输入变量计算。不对它做出估计,什么买卖决策、投资组合一切都免谈。它不仅对投资者重要,对于公司管理者来说,也同样重要,因为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是影响公司资本成本的主要因素,关系到公司将来选择什么样的投资项目。技术资产评估所依据的预期收益,既不是收益现状,也不是转让后的实际收益,而是由技术资产现状所决定,预期在未来正常经营中的可产生的收益。包含三层含义:对收益的预期必须以现实的情况为出发点;对于影响技术资产收益的新发生因素不得纳入预期收益;按技术资产*利用的现实可能途径来预期收益。
无风险收益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
风险收益率是投资者除了纯利率和通货膨胀补偿率之外的风险补偿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回报率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则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 风险收益率
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市场收益率是市场组合的按权重的收益率,在一般经济活动中是指某一行业的市场平均收益率
补充资料:
在证券投资中,收益和风险形影相随,收益以风险为代价,风险用收益来补偿。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收益,与此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风险,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战技巧都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而展开。
一、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
收益与风险相对应。也就是说,风险较大的证券,其要求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反之,收益率较低的投资对象,风险相对较小。但是,绝不能因为风险与收益有着这样的基本关系,就盲目地认为风险越大,收益就一定越高。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原理只是揭示风险与收益的这种内在本质关系:风险与收益共生共存,承担风险是获取收益的前提;收益是风险的成本和报酬。风险和收益的上述本质联系可以表述为下面的公式:
二、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风险补偿
预期收益率是投资者承受各种风险应得的补偿。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把资金投资于某一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而能得到的收益率,这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收益,我们把这种收益率作为一种基本收益,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投资者得到应有的补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没有任何风险的理想证券,但可以找到某种收益变动小的证券来代替。美国一般将联邦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券视为无风险证券,把短期国库券利率视为无风险利率。这是因为美国短期国库券由联邦政府发行,联邦政府有征税权和货币发行权,债券的还本付息有可靠保障,因此没有信用风险。政府债券没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短期国库券以91天期为代表,只要在这期间没有严重通货膨胀,联邦储备银行没有调整利率,也几乎没有购买力风险和利率风险。短期国库券的利率很低,其利息可以视为投资者牺牲目前消费,让渡货币使用权的补偿。
三、在短期国库券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规律:
(一)同一种类型的债券,长期衄}券利率比短期债券高
这是对利率风险的补偿。如同是政府债券,都没有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但长期债券的利率要高于短期债券,这是因为短期债券没有利率风险,而长期债券却可能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两者之间利率的差额就是对利率风险的补偿。
(二)不同债券的利率不同。这是对信用风险的补偿
通常,在期限相同的情况下,政府债券的利率*,地方政府债券利率稍高,其他依次是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企业债券中,信用级别高的债券利率较低,信用级别低的债券利率较高,这是因为它们的信用风险不同。
(三)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债券的票面利率会提高或是会发行浮动利率债券
这种情况是对购买力风险的补偿。
(四)股票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债券
这是因为股票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经济周期波动风险比债券大得多,必须给投资者相应的补偿。在同一市场上,许多面值相同的股票也有迥然不同的价格,这是因为不同股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相差甚远,经济周期波动风险也有差别。投资者以出价和要价来评价不同股票的风险,调节不同股票的实际收益,使风险大的股票市场价格相对较低,风险小的股票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当然,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证券投资除以上几种主要风险以外,还有其他次要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风险的大小程度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的因素也很多。所以这种收益率对风险的替代只能粗略地、近似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说,只有加上证券价格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反映两者的动态替代关系。
正确。
1.不断的增加投资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
2.投资的不断增加也会使得产品生产数量增加,产品数量增加会导致产品市场价格的下降,业使得预期利润率不断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预期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边际效率是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的。因为投资增加了,资本存量增加,一方面资产成本增加(同一台设备所花费更多),另一方面,资产所产物品供给增加,因而预期收益会减少。
如果预期收益率的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就值得投资;反之,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就不知道投资。资本边际效率既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越低,投资的收益率就会越高。
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不但要看利息率(投资的机会成本),还要看投资的预期收益。这个预期收益就表现为资本边际效率。
举个例子:假定某企业,投资30000美元购买一台机器,这台机器的使用年限为3年,假定各期的预期收益是11000,12100,13310,(不考虑公司成本因素),r=10%(r是利率)。则:
R1=11000/(1+10%)=10000。
R2=12100/(1+10%)(1+10%)=10000。
R3=13310/(1+10%)(1+10%)(1+10%)=10000。
R1+R2+R3=30000(为供给价格)。
则这里的10%就是MEC(资本边际效率),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成本或供给价格,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
预期收益率和必要报酬率的联系:必要报酬率=*报酬率,计算证券的“价值”时用他们作折现率。“预期报酬率”指的是投资后预期会获得的收益率,预期报酬率是根据证券的市场“价格”计算得出的。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市场价格=证券的价值,此时,三者的数值相同。
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也称为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对于无风险收益率,一般是以政府短期债券的年利率为基础的。
在衡量市场风险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假设是尽管分散投资对降低公司的特有风险有好处,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将他们的资产集中在有限的几项资产上。
比较流行的还有后来兴起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它的假设是投资者会利用套利的机会获利,既如果两个投资组合面临同样的风险但提供不同的预期收益率,投资者会选择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率的投资组合,并不会调整收益至均衡。
首先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收益率,即风险溢酬。风险溢酬衡量了一个投资者将其资产从无风险投资转移到一个平均的风险投资时所需要的额外收益。风险溢酬是你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的差额。这个数字一般情况下要大于1才有意义,否则说明你的投资组合选择是有问题的。风险越高,所期望的风险溢酬就应该越大。
在美国等发达市场,有完善的股票市场作为参考依据。就我国的情况,从股票市场尚难得出一个合适的结论,结合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估计风险溢酬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